衝突戰禍不斷的時代,宗教家與思想家的典範更顯珍貴與迫切。8月24、25日,第廿二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花蓮靜思堂由慈濟基金會與玄奘大學共同主辦,以「藥師法門與臺灣佛教醫療」為題,展開醫療與佛教的跨領域對談,兩大領域學者專家,共同思考醫治社會與身心的善法解方,為巨變時代尋找新契機。
大會邀請哈佛大學燕京學院院長James Robson、哈佛大學宗教學院助理院長Monica Sanford、紐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William McGrath等多名海外知名學者,玄奘大學臺灣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昭慧法師、榮譽客座教授侯坤宏、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客座副教授劉宇光、雙和醫院副院長李明哲以及靜思精舍師父、以及慈濟醫療志業體醫護代表。
淨心靠法門 利他靠宗門
大會一開始,由靜思精舍德禪師父代表證嚴上人致詞歡迎與會大眾,德禪法師表示,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自1999年第一屆舉辦至今已第廿二屆,每屆主題都扣合了社會關懷議題,今年更以藥師法門與臺灣佛教醫療為題,一路走來,相當不容易。德禪法師特別感恩昭慧法師帶領團隊投入,對於慈濟能從2012年起與玄奘大學以及弘誓學院共同承辦印順導師思想研討會,法師表示非常榮幸且相當感恩。
玄奘大學臺灣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昭慧法師在開幕會上致詞表示,研討會主題結合了藥師法門與臺灣醫療,是佛教慈悲理論與實踐的巧妙結合,相當難得。他強調,證嚴上人是印順導師最傑出的弟子,印順導師以「理入見長」,證嚴上人以「行入見長」,師徒的傳承為佛教寫下典範歷史。而慈濟的醫療有上人的願心、弟子的佛心師志,是相當珍貴的慈悲實踐。
靜思精舍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致詞時表示,近兩年全球因衝突帶來的死亡人數,已遠超過氣候變遷災難的死亡人數。他強調,這個年代,更需要精神典範,但「淨心要靠佛法」、「利他要靠宗門」,慈濟的菩薩道需要更多人一起同行。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指出,慈濟醫療志業的難得可貴,在於實踐了古老珍貴的醫療價值,堅持對病人報以真切的關懷與愛心。慈濟在30幾個國家透過人醫會服務已超過400萬人次,
首日研討會,慈濟大學解剖醫學科教授兼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以「入世利他與醫學教育—人文整合的解剖與模擬手術教學」為題發表論文,他從慈濟1995年推動「無語良師」大體奉獻的緣起,分享慈濟醫學的感恩教育,許多細膩動容之處,展現了入世佛教的慈悲實踐與學習。
哈佛大學宗教學院助理院長摩妮卡.桑佛德(Monica Sanford)以「佛法無邊:美國佛教醫療中心的照護」為題,分享宗教師在美國醫療機構的服務現況與訓練要點。她指出,宗教師的工作與佛教的修行是相類近的,宗教師在醫院要主動尋找受苦病人、要協助病人與家屬面對生死之關的煎熬,是在極端痛苦的環境下工作。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呼應指出,宗教師以「苦難」為道場與慈濟人以「苦難」爲道場,是一致的。如同在疫情期間,當所有人逃離死亡,宗教師卻是「奔向死亡」。
慈濟醫療的實踐分享
首日研討會舉辦兩場圓桌論壇,慈濟醫療志業體系醫護人員,分別從護理照護、醫療照護的經驗,分享慈濟醫療的特殊處。
「好護士就是病患心中的菩薩」慈濟護理系統護理人員奉行證嚴上人的期許。慈濟大學護理系講師歐陽安琪分享如何從教學中帶領學生,養成善與愛的能力。臺北慈濟醫院護理督導陳美慧則以慈濟醫院,醫護人員之間如何以行動表達互表感恩,營造溫暖的工作環境。陳美慧表示,長期服務於安寧病房,不斷面對生命的苦難,讓她領悟到,何以上人會特別強調,醫護人員「愛的力量」比起「專業技能」來得重要。並分享,從佛法得到覺察力,以及上人的開示,對於工作挫折的克服,相當有助益。
臺中慈院護理部暨護理之家主任李玉茹,分享照護長者心靈的過程,珍惜陪伴長者走過人生最後一段的緣分。花蓮慈院護理部主任王琬詳,則從0403花蓮地震急難救助過程,感受到慈院同仁,以救難為優先的投入與團結。圓桌論壇上,護理人員都一致認同,靜思語、證嚴上人的晨間開示都是力量的泉源。
第二場圓桌論壇,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強調,慈濟8家醫院,皆以帶給病人和家屬幸福快樂,作為前進動力。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1986年花蓮慈院啟院,成為花蓮首間綜合醫院。當時,花蓮到臺北交通需要4個小時,許多急症的搶救,若要送往臺北,絕對來不及。現在花蓮慈院已經可以因應許多急重症的需求。花慈的醫師也前往宜花東地區13家醫療院所支援服務。甚至吸引許多美、日醫療團隊前地來觀摩。
大林慈院急診部主任李宜恭表示,在慈濟醫療體系工作可以找到很多生命答案。他認為,以醫學技術守護生命不是難題,但是要「守護愛」,是需要宗教力量的支撐。
臺北慈院院長趙有誠分享,歷年就診過程中經驗到的病人生命故事,讓他更深信佛教裡的因緣觀,也領受到佛教帶來的力量,像是器官捐贈的大愛、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的無畏投入。
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慈濟醫療體系的急難醫療與義診在世界各地產生的善影響力。他以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為例,當時許多小朋友喪生,慈濟前往關懷,讓生還的小朋友們說出:「我們要為過世的同學,活得更努力」。慈濟也透過義診,帶動許多當地醫生投入。簡守信強調,慈濟醫療體系在上人的精神帶領下,慈悲基因都被大大啟發了。
研討會首日即有180人與會,405人次透過線上雲端同步參與。
(文: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