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證的徐誼庭是慈濟家庭長大的孩子,受父母和姐姐們影響深遠,她表示,小時候偶然在家裡看見慈濟月刊,才知道媽媽捐款給慈濟,「感覺媽媽雖然沒有受過教育,卻懂得做善事助人,內心滿是尊敬。」
母愛善念啟傳承
這一念深入心裏的善種子,讓她在成為母親後認真思考,「自己可以留給孩子什麼?最終,我想到了慈濟。」徐誼庭帶著孩子一起參加親子手語班,並開始學習慈濟的課務,進而對上人提倡的四大八法有初步的了解,也加深付出的心願。而課堂上快樂的學習,也潛移默化地逐漸改變了孩子的心性,驚喜的是,孩子們在學校和同儕相處時,將所學的善巧運用在生活中。
她提及,大兒子綱晏在小學四年級時,主動向老師提出願意和一位家境清寒,且常受同學排擠的孩子同組,並幫助其課業,還向其他同學解釋,不應該取笑他人。這份善緣持續三年,因為有綱晏的陪伴,這位同學變得更加自信,且人際關係明顯改善。
小女兒的成長,徐誼庭也看在眼裡:「小女兒恩萍初次參加手語班時,總是害羞地躲在我身後,不敢面對陌生人,但在師姑、師伯們的鼓勵和陪伴下,她逐漸變得有自信,並樂於幫助年幼的弟妹,將師姑、師伯的愛心傳遞給弟妹,歡喜地看到善行的傳承。」
每當看到手語班的師姑、師伯無私地付出時,徐誼庭總會自問:「如果換成是我,是否也能如他們一般無私愛護他人的孩子?」而這正是她自己努力學習的方向。
徐誼庭覺得,在手語班中,孩子們學到重要觀念是,「社會上有許多機構都在行善,慈濟讓我們的緣分匯聚,也讓孩子們理解,行善隨時隨地皆可實踐,是非常棒的事情。」孩子們點滴的成長,令作為母親的她感觸頗深,體會到,讓孩子從小在心中植入善的種子,並在善的環境中,引導其萌芽是多麼重要。
無論是娘家還是夫家,看到孩子在慈濟的善知識中成長,都深感支持,並無限鼓勵。近六年來,徐誼庭的母親因罹患失智症而深受折磨,令她體會到人生無常,愈發感恩母親種下的善種子,得以在她和孩子身上延續。公婆更是提前為她鋪好進入慈濟的道路,「我相信,當孩子們日後在人生迷茫時,心中的善種子一定會指引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期許自己在這條路上勇猛精進、步步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