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前二天「康芮」颱風帶來的狂風暴雨,2024年11月2日一早新竹地區,晨曦散發著溫煦的色彩,迎接來全臺第一場的歲末祝福。除了新受證的委員、慈誠,榮董外,還有十位志工,因為長期投入環保回收,也在這場歲末祝福上,受證環保志工。
老菩薩無畏付出 是自己的借鏡
今年四十歲的林雅芳,是環保志工中極少數的年輕人之一,尤其是在竹東環保教育站,清一色的長者志工中,有年輕人投入總是讓人為之振奮。林雅芳開心的說:「在環保站裡,老菩薩,就像我的阿公、阿婆一樣照顧我,看似說我在環保站是付出,但我真心要說的是,我得到很多老菩薩的關愛。」
2022年5月雅芳的父親往生,令她的心像空掉一樣,每天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直到有一天,看到大愛電視臺的節目介紹慈濟環保站,同(2022)年7月起她展開了環保之路。早上送完孩子上學,將家務整理好,如果當天沒有其他的事,雅芳就會去環保站,一個星期平均有二至三天在環保站做回收。
也因為投入了二年多,在環保站感受到志工們真誠認真的一面——負責出車的志工,一天可能就得載上二至四趟的回收物品,在大太陽底下做到汗流夾背了,好像也沒聽過志工喊累;而拆解區的志工,拿著重重的榔頭拆解電器用品,也不曾有埋怨。分類區的志工們面對大雜燴的回收品,還有廚餘的惡臭味,甚至有時都已長蛆、長蟲,但志工們個個不退縮,依舊認真迅速的分類著。
這些情景看在雅芳眼裡,好心疼:「每次看到分類區清出的垃圾及聞到的惡臭,讓我覺得難過,民眾在丟棄回收品的當下,如果確實的分類,該有多好?」
有環保志工無私奉獻的身影,讓雅芳借鏡,她時刻提醒自己要把握時間,因此更用心投入環保。她認為:「做環保就從自己開始,也希望影響身邊的人;如果垃圾能回收再利用,垃圾變少了,汙染少ㄧ點、地球就乾淨一些。」每個人盡自己的分力,相信世間更美好。
慢慢做 默默做 養成分類好習慣
郭麗霞自公部門臨時工退休,原本計畫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但沒想到一年後便感到無聊難耐,於是開始尋找當志工的機會。然而,許多團體都因為她年紀較大而拒絕她的加入。最終,她向女兒求助,輾轉由女兒詢問新竹志工范秋燕,才邀約到福林環保站做環保。
由於住家距環保站還有一段距離,麗霞需要騎摩托車前往。起初,她在分類區投入,發現回收的物品不僅繁雜,還有部分瓶罐甚至已經長蟲,而且種類繁多,得下功夫才能分清楚物品類別:「分類區幾乎留不住人,因為品項太多,大家分不清楚,長期詢問會覺得太麻煩別人!」因此,許多新加入的志工都選擇去較單純的「剪保特瓶」工作。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讓她腰痠背痛,也感到有些疲憊,可是卻見她仍堅守崗位,問她怎麼堅持下去時,她笑著回答:「習慣就好啦!」自己也屬於慢熟型,沒人喜歡分類,就自己默默的做,慢慢的分類,也讓這樣的分類習慣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中。
透過志工的經歷,麗霞不僅找到了生活的新意義,也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在付出與學習中,她發現年齡並不是限制,而是一種珍貴的智慧與經驗。志工生涯,不僅是對社會的回饋,更是為自己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