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臺南東區慈濟志工和德光里里長曾國全約定,2023年3月起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或第二個星期一,在德光里活動中心成立關懷據點,由慈濟志工安排規劃一系列精彩多元、生動活潑的樂齡課程,邀約社區長者來上課。
4月10日的第二堂課,講師譚品攸以童謠與長輩歡唱同樂,歡樂中也學會珍愛自己的心。
證嚴上人說故事——第一名阿嬤
「大哥哥、大姊姊,大家早安!」譚品攸熱情問好,阿公、阿嬤都成了她口中的「大哥哥」、「大姊姊」一下子拉近所有人的距離。
「有幾間厝,用磚仔砌,看起來普通普通,時常出現,我的夢中,彼就是我的故鄉……」一首首接地氣的歌曲,講師手持著麥克風,走到阿公、阿嬤的面前,大家輕輕地傳唱著,每個人都是主角。
「一定要用愛心疼惜老人。」譚品攸提到證嚴上人的慈示與教導,盼志工在社區關懷長者,讓長輩們能在希望、快樂、健康中將煩惱轉智慧。這也是社區關懷據點成立的目的。透過影片,上人也來到現場,為大家說起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一名阿嬤」。
「有位老菩薩每天風雨無阻,清早總是第一個出現在環保站,環保站的志工,都叫她是第一名的。原來她一病再病,身上有好幾個癌症,人生的幽谷裡,幸有志工的邀約,她來到環保站……」在上人輕柔慈藹的話語中,故事主角命運多舛的人生,緊緊揪著在場每顆心。
故事主角除了身上的病痛,還要照顧中風的先生,但因為做環保時有志工愛的陪伴,還是歡喜過每一天,感恩每一天,影片中質樸的老人家說道:「有意義,沒意義?我不知道,我歡喜就對了!」
藉這個故事,上人殷殷教誨:「離開纏、縛、執著,找回清淨的本性,這就是智慧。」講師也趁機告訴大家,以一顆歡喜心解脫煩惱,在付出中找到智慧,因「心開運轉福就來」而且每個人都可以。
身體力行 日子有盼頭
關懷據點三月開課,第一堂課在講師黃福全的引領下,第一次見面,溫暖熱鬧的相見歡,也將慈濟的歷史長河細細說起。下課後,六十多歲的莊家蓁阿嬤,下課後主動詢問志工,最近的環保站地點,她說:「長年都收看大愛臺,我知道慈濟在做什麼。」退休後的她,先生、兒女不須她牽掛,一個人日子沒了重心,今看到慈濟志工,她要把握機會。
於是一個多月來,除了星期日,星期一至六的早上,她都到東區的「人和環保教育站」,跟著志工學習分類塑膠袋,她謙虛的說 :「師姊很厲害,動作好快,我還在學習中。」環保志工的照料和關心,一步步帶著她從不會學到會。從做中學,莊阿嬤擺脫以往無趣的日子,漸漸明瞭上人說的:「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
而今天(4/10)「第一名阿嬤」難行能行,更讓她心有所感,莊阿嬤笑著說:「做環保日子不再無聊,我也能跟著師父的腳步走,愛地球,真好!」一顆單純的心,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現年七十多歲的陳美英阿嬤一樣感受深刻,她早早就拄著拐杖緩緩走進活動中心,儘管行動不便,有著一顆正向的心,「來聽師兄師姊說,這個對我們很好。」
陳美英阿嬤,十多年前的一場病引發中風,她努力復健,至今右手右腳還不太靈活。陳阿嬤靠著左手吃飯、洗澡、寫字,生活樣樣自己來,靠著左腳走出困滯的人生。
她對上人開示裡的陳張玉英阿嬤的堅持看得真切,「九十多歲陳張玉英,滿是皺紋的臉龐,一筆一劃學寫名字,做環保投入人群,拼出她的慈濟委員。」、「守一志,行一道。九十歲才學寫字,得一法拳拳服膺。」
原來陳美英阿嬤也是另一個佛學社團的學員,多年的佛法薰陶,逆境來時她欣然接受,「人要活,就是要往前走,每個人都是帶業而來,歡喜得自在。」在病苦中,選擇走出來,在關懷據點裡她也在愛中,找到支撐的力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秀玲 臺南報導 2023/04/10)
聽上人說故事 德光樂齡學堂長輩智慧花開
- 詳細內容
- 作者 吳秀玲
- 分類: 各據點消息
- 點擊數: 275
- 報導地點: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