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阮的手,淋著小雨,牽阮的手,跟你腳步……」課堂中,前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院長蔡永文,播放他演唱的〈牽阮的手〉的影片,感恩太太扛起一家生計,支持他出國深造⋯⋯他那充滿情感的清亮歌聲,牽動學員的心弦。
今年是九二一地震25週年,當年慈濟在災區認養援建51所學校,重建完成後陪伴至今不間斷,也將靜思語教學及慈濟人文帶進校園。9月21、22兩天,慈濟在花蓮靜思堂舉辦的「九二一校長心靈知性之旅」,邀慈濟援建學校的校長齊聚交流。其中一堂《從音樂藝術的人文角度談SDGs》課程,講師蔡永文以多首臺藝術語歌曲及一支音樂劇環扣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喚醒大家對「人與土地」的情感,省思從災害中走來,教育的責任與使命。
歌曲意涵反應生活 傳唱永續願景
「一粒米是一個性命,一粒米是百粒汗,父母苦心來腰飼,怎通忍心來浪費……」歌手郭金發渾厚又有磁性的嗓音所演唱的〈一粒米〉,娓娓訴說一粒米背後的珍貴意義。
音樂不只是旋律,也是傳遞理念的橋樑。蔡永文表示,「米是代表父母的青春、父母的血汗,我們一定要時時刻刻記得父母恩,記得父母對我們殷殷的期望。」在米裡面可以看到這麼多的人生的哲學外,還有永續發展目標的第一項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包括心靈上的貧困,第二項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蔡永文參與製作的音樂劇《老師謝謝你》,內容表達有教無類,「所有的學生都是我的孩子」。即闡述SDGs的第四項「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隨後,一首又一首好聽的歌曲,〈問田蠳〉訴說溪水的消失、〈牽阮的手〉歌頌夫妻或情人之愛、〈杯底不可飼金魚〉強調族群融合、〈One day〉象徵多元夥伴關係等歌曲,無不與永續發展目標相契合。學員們在音樂的饗宴中,增進對實踐永續發展目標的認知。
「音樂也可以療癒人心!」深受感動的苗栗縣公館國中吳源有校長表示,學校有音樂班,未來可以把這些善的精神融入音樂教育中。
音樂與永續交會 省思教育的使命
最後的《父母恩重難報經》歌曲,表達父母恩重難報,唯有以父母親給的身體好好利用,造福人間,才能回報父母恩,也再次強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蔡永文也期勉與會校長們要具備宗教家的博愛精神、墾荒家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教育家的有教無類,以教育作為終身的職志。
南投縣漳興國小老師陳惠敏深有同感,「孝順父母的孩子,他要做任何事情之前會先想到父母會不會傷心,他就不會去做壞事。」陳惠敏分享她在教學上也帶孩子背誦《孝經》,「懂得孝順父母的孩子也會尊師重道,對於班級的經營也會比較輕鬆。」
南投縣教育處王文玲處長對王永文的講課讚譽有加,她表示,SDGs十七個聯合國的永續目標是非常重要的,而蔡教授從音樂藝術的人文角度去結合,令人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饗宴,同時帶來的幾首臺語歌曲,像〈問田蠳〉、〈一粒米〉,它背後有很大的生活意義,提醒我們不管是對於我們的親人還是環境,都要能夠更加的關切。王處長說:「這一次活動是叫做『921校長心靈知性之旅』,我覺得今天我上了這堂課,讓我的心靈更豐富了。」
音樂像一股溫暖的力量,療癒心靈,並帶領大家思考未來的教育責任——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將全球的永續目標融入教育,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施金魚 花蓮報導 2024/09/27 編輯:文史處潘俞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