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故事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31
「慈濟的師兄、師姊來幫我,讓我重新看到了慈濟,有回家的感覺。」慈濟感恩戶黃先生,今年五十四歲,因罹患罕見疾病,導致手腳嚴重萎縮,無法清掃居家,志工不捨,動員清掃,讓曾經與媽媽做過環保的他,備感家的溫馨 。
患克隆氏症陷困境 慈濟伸手度難關
家住桃園的黃先生,與前妻離婚多年,沒有子女。2008年他因車禍到致雙腳長短不一,故領有輕度的肢障證明。而他原從事廚具安裝工作,都為自己接案,因罹患痛風,需每兩週定期至醫院回診。
四年前,曾經是慈濟環保志工的媽媽往生。緊接隔年2021年,黃先生人不舒服就醫,不幸診斷為罕見疾病的「克隆氏症」,合併復發性出血、敗血性休克、胃潰瘍及急性痛風。之後出院返家,關節處皆是痛風結節,身體無力,行走困難,便由長照機構提供居家服務。
而哥哥因於2019年發生車禍,導致腦部受損,走路不穩,還會經常忘記回家的路,疑似失智症。後因他生活起居無法自理,在去年被送到安養院安置。而目前的住屋,是二舅無償借給他居住,他僅需支付大樓的管理費和水電費。
前年2022年4月,黃先生經提報成為慈濟的感恩戶,由中路區的訪視志工陪伴關懷,所以靠著低收和身障補助,以及慈濟給他每月的生活補助,他省著用,生活不成問題。
獨居身障家紊亂 志工齊心動員打掃
志工關懷兩年半,發現行動不便的他,手腳萎縮愈加嚴重,居家更是無法清理,很是髒亂。10月12日早上,動員二十位志工、六位年輕人外,還帶著十五位揚善青年,共四十一位一起為黃先生居家打掃,希望給他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
關懷黃先生之一的訪視志工方秀萍表示,他本身也有內風濕性關節炎,每三個月要回診一次,平常都有跟他做關懷互動,「跟黃天生溝通,他也答應,所以這次出動幾十位師兄師姊,還有揚善青年,一起來把打掃工作圓滿,讓他住的品質能夠更乾淨清潔,心情各方面也會更好。」
打掃前,戴上手套及帽子的慈濟志工莊福源,鼓勵大家,「他有苦難,我們就來協助他,等會上去看就知道,他真的是沒有辦法做。所以我們人生,健健康康就是平安,我們可以協助人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慈濟志工柯吟黛也與大家叮嚀,「大型廢棄物下來之後,可回收的要上環保車,不回收就放在樹旁。還有我們分三組,一組留在樓下整理,另外一組,是有些東西要拆,另外一組就把東西送下來,記得一些比較細小的東西,要詢問一下案主。棉被、衣服都屬於廢棄物,沒辦法回收。」
住家位在市中心大樓的十四樓,柯吟黛較擔心打擾住戶,除事先跟管委會申請,也特別跟志工呼籲,「打掃搬運要輕聲細語,搬東西的時候,聲音儘量小一點、輕一點;另打掃過程,見重要物品,都要經黃先生本人同意,是否丟棄或保留。」
重新認識慈濟 有回家的感覺
打掃動線分三組,一組屋內拆除整理、一組從樓上搬至樓下、一組則負責回收分類。而在打掃過程還驚喜連連,不僅意外拾回玉鐲子還有K金等飾物。
志工從樓下廢棄物,無意間找回裝著貴重物品的包包,拿到黃先生的面前。黃先生則看淡表示,「找到這些,有玉、有k金,都是以前我媽送給孫子。就先留著,以後如果有義賣,就把它賣了。」
媽媽是早期的環保志工,他自己也曾做過,所以打掃時,也找到一個慶祝慈濟興建主堂完成,所結緣的一個小主堂紀念品,他捨不得丟棄,「這是大概十五年前,跟媽媽去花蓮靜思精舍帶回來的,我會把它當成自己的傳家寶。」
媽媽曾到成功國小做回收,因身體不舒服,沒有再去,所以黃先生以前跟著媽媽就認識慈濟很久,「我也做過環保兩次,後來因為工作關係,沒辦法長時間配合。」
去過花蓮精舍,也跟媽媽參加桃園靜思堂的歲末祝福,黃先生對慈濟很認同,「慈濟是真正在做好事,感謝各位師兄師姊來幫忙,很盡心,處處幫我找著想,定時來關懷我,對我虛寒溫暖,還有經濟上的援助。千言萬語,只有一句話,阿彌陀佛,真的很感恩。」
居掃見苦知福 感恩現在所擁有
經過志工齊心努力打掃,半天就給黃先生一個明亮乾淨的家。剛下夜班的護理師周宜霈說,剛好這機會就過來幫忙,幫助別人斷捨離,可以看到自己生活周遭,其實有很多東西,就是家裡也可以好好整理一下。
另一位受志工邀約來打掃的民眾李雅菁表示,「以前公司也有活動,就是幫主需要的人打掃,像這樣的活動,可以出力是還蠻好的,就自己有能力,就幫助別人。」
能幫助別人,身體要健康,這讓她特別有感,「個案身體沒辦法動,所以家沒有打掃,就會積灰塵蹣,這也讓我想到,我們沒有那麼多需求,只是自己想要而已,所以不要過度的消費。」
把握付出的機會,揚善青年戴小瑋(化名),樓上樓下來回幫忙搬運,「東西很多又很重,且又有很多釘子,其實是很累,但看到打掃乾淨了,覺得蠻值得。」
也是揚善青年的高小亞(化名),更是認真協助打掃,一會整理東西、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洗廚房,時間沒空過,「第一次跟師姑、師伯,一起來幫忙別人居家清潔,我發現有更需要被我們幫助的人,覺得很有成就感及收穫。」
而看到大家忙碌又這麼賣力,她感恩師姑師伯,很早就先來幫忙,「大家都沒有覺得累、辛苦,每個人都是非常賣力,非常的團結,也非常關愛那戶人家,讓我非常感動。」以後有需要幫助,她很樂意地說,「像今天這樣對比,覺得我非常的幸福,很感恩現在所擁有的。」
早上到中午,志工馬不停蹄地清掃,從十四樓到一樓,再從一樓到人行道,來來回回搬運,不計其數;故清出物品非常多,共計回收物環保車兩車、環保局資源回收車一車、大型廢棄物八爪車一車。
為身陷暗角的人,點一盞燈,廢棄物載走,帶給黃先生一個明亮的家,大家雖然很累,但付出得很歡喜,因這是案主重拾身心安頓的力量。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29
走進汪同學的家,迎接大家的是一位俊美莊嚴的男士,一經介紹,才知原來是汪同學的父親,健康的外表,竟然是罹患十多年的視障者,燦爛開朗的笑容,展現出樂觀正向的人生態度,也因此教養出樂觀進取、善良孝順的汪同學。
在汪同學國小五年級時,母親和父親離異而離開了她,從此視障的父親和年幼的她相依為命,互相扶持。當時,母親曾有意要帶著汪同學一起走,但是她覺得,爸爸的眼睛生病了,她不能自私的拋下父親一走了之。她要留下來成為爸爸的手與眼,陪伴和照顧他。
汪同學小小的身影,緊緊牽著爸爸的手,散步、運動、上街購物,還學習料理三餐及清潔家務。當同儕都還在父母呵護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時,汪同學已一肩挑起照顧父親的日常起居。
沒有母親的日子更加獨立堅強
母親的離開,對於幼小的汪同學是莫大的打擊。每當想念母親時,只能獨自躲起來偷偷的哭,命運的變故,促使她比同齡的人加速成熟懂事。她不僅照顧視障的父親也不忘用功讀書,一疊疊厚厚的獎狀,是爸爸最大的驕傲。成長的照片,是爸爸最大的安慰,爸爸都把它們收藏的整整齊齊,乾乾淨淨,這是將來留給女兒的無價之寶。
汪同學說:父親是一位很有責任心的人,在她做錯事情時,會給予嚴厲的指正,讓她不會因為單親而思維有所偏差,而平常又像朋友般,支持她,愛護她,所以成長的路上她有著滿滿的愛與溫暖。直到因緣際會下,遇到鄰居的慈濟志工,拉起了和慈濟基金會的緣分。
從高中開始慈濟志工長期的陪伴與關懷,在物資上資助她的學費、筆電、生活用品各種物資,精神上給予滿滿的溫暖和鼓勵,讓她在學習成長的過程沒有後顧之憂,也不孤單,慈濟的愛與師姑師伯的無私付出,是她學習品格的典範,這種大愛也是她人生的目標。
所以她發願,將來自己有能力了,要像慈濟人一樣回饋社會,走入人群,幫助弱勢,所以選擇營養學的相關科系,是對人體健康最直接的作為,照顧父親或家庭都是最實惠的,未來的職場更希望能在醫院服務,奉獻所學。
有女萬事足
汪同學的爸爸分享:他生病的過程是,從小時候就有一些症狀,隨著年紀愈長,愈來愈嚴重,直到現在只能感受到微微的光,這種眼疾來自母親基因的遺傳,家裡三兄弟無一倖免,平常靠著政府的補助,及長照機構的幫忙,解決部分基本的需求,其他都只能自己摸索。
還好女兒的孝順與懂事,總是犧牲自己的假期與玩樂,盡其所能地照顧家人,能夠有這麼體貼乖巧的女兒,是上天賜予最大的禮物,再加上慈濟多年的關懷與陪伴資助,即使眼盲,總是感覺前面是一片光明。
長期負責關懷的志工陳明君說:汪同學的個案是鄰居提報的,評估接案至今已將近十年,一路以來,看著她求學成長,到現在已是大四的學生,她一方面積極求知,一方面多項考照,以爭取將來更多的就職機會,更可貴的是她也多方投入公益,捐血、幫弱勢兒童課輔等,落實證嚴上人的《靜思語》:「行善行孝、不能等。」著實是一位值得讓人疼惜與栽培的孩子。
陳明君並說明:剛開始接案時:因為彼此不認識:志工們以誠以情,打開對方的心防,定期的去關心慰問,在學生註冊的時候送上學費及其它物資,一方面解決經濟上的困境,一方面安案家的心,幾年下來和案家就像家人一樣,即使汪同學上學不在家,也會去關懷她的父親。
愛是恆久與無私,在這個看是繁榮與富裕的社會,某些被忽略的角落,仍隱藏少為人知的待援弱勢,他們或許潛藏未被發掘的特殊才能,他們或許會是一個社會上的佼佼者,他們也或許需要一雙強而有力的慈愛之手,拉他們一把,只要多用心,走入人群,往往會是某一個人的貴人喔!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34
再過三天就是重陽節,一個充滿感恩的日子。10月8日早上,彰化福興區慈濟志工特別規劃了「愛在重陽,幸福久久」溫馨的活動,為彰化靜思堂C級巷弄長照站的長輩們,提前慶祝重陽節。
奉上一杯感恩茶
兩個小時的體適能運動結束後,慈濟志工恭敬地奉上一杯菊花茶,送上靜思語紅包,祝福長輩健康呷百二。
九月是菊花盛開的季節,象徵長長久久,賞菊花、飲菊花茶,代表志工對長輩們的尊敬,也祈願長壽安康。
「在座的爸爸媽媽,因為有您辛苦照顧子女成長,作為社會的棟梁。」主持志工田淑惠感謝長輩們:「社會的平安,是因為,您把子女教導得很好。」
沒有現金的紅包,裡面有充滿智慧的靜思語卡片、生津止渴的無子梅乾、痠痛貼布……內含志工滿滿的心意。
「每天都要歡喜哦!一定要快樂哦!您們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田淑惠歡喜帶動。
「好!」長輩們純真得可愛,返老還童似地,乖巧回答。
跟著歌曲遊臺東
今天早上在志玄社大上課,教畫圖的蔡享運老師,他也在學校教音樂,受邀前來彈吉他唱民謠。蔡亨運很高興能夠來和大家,共度歡唱久久的快樂時光。
「各位大哥大姊好,我是『甜甜』(田淑惠)主持人的好朋友,她邀請我來唱幾首歌給大家聽。」蔡享運邀請大家如果會唱,一起來唱。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記憶最深刻的臺灣民謠是什麼?」田淑惠提示:「今天第一首歌跟地名有關係,猜猜看是什麼歌?」
「臺東。」猜對了,有獎。所以歌名是「來去臺東」班長陳讚卿猜對了,獲得「拿麥克風主唱」的大獎。學員們報以熱烈掌聲。
「把聲音唱出來,歡唱久久,唱您最喜歡的臺灣民謠。」田淑惠把麥克風交到班長手上。
「你若來臺東,請你斟酌看,出名鯉魚山,亦有一支石雨傘⋯⋯
蔡老師清晰地唱著,學員打拍子呼應,班長爸爸唱得真好,同學讚歎他。好像真的回到四、五十年前,純樸的民歌時代。
一切都在感恩中
接著「白牡丹、寶島曼波」,都是長輩熟悉的歌曲。蔡亨運影印歌詞發給大家,用歌曲帶領大家遊臺灣。
田淑惠說,她的師父證嚴上人教她:「把天下所有人的父母都當作是自己的父母;天下所有人的子女都當成是自己的子女。」
謹尊師教,田淑惠與志工們利用早上時段,製作「鹽可頌」;臨時成軍,插小品花,手藝普通,心意十足。
蔡老師指尖流淌出「四季紅」優美的旋律,長輩熟悉的歌曲,跟著哼唱,志工把紙杯裡的小品花,傳送到長輩手中。
「安可!安可!」已經超過用餐時間,大家不捨分離,長輩學員、陪伴者、老師與志工三十幾個人,利用大合照時段,也來個大合唱,多溫馨啊!
愛的幸福麵包,是志工小小的心意,祝福長輩幸福久久,健康久久。
百歲人瑞陳木進學員,越來越健康,女兒陳碧霜親吻父親:「父母很偉大,到這種年紀還再擔心我們。」她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她要代表很多人,感恩父親母親。
一切都在感恩中,一個小時,留下足跡成永恆。願所有長輩,都能健康、長壽、歡喜每一天。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35
新北市中和區,一位82歲的楊姓獨居長者,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又合併胸椎及腰椎的壓迫性骨折,平常生活都是駝著身軀或蹲著煮東西。與他常有往來的樂圓身心障礙服務中心社工,心疼他的居家環境會阻礙他日常的活動動線,因此提報慈濟,希望志工能幫他把家好好整理一番。
老翁與鄰居都沒往來,對人也不太信任,只有已嫁女兒偶爾與他聯絡;後來透過訪視志工關懷及勸說了好多次,並尋求嘉新里里長的協助,終於說服他讓大家來幫忙。
事前慈濟訪視團隊家訪時,發現整間屋裡只有一盞古早吊燈、很暗,慈濟志工阮健利主動修理電路,免費安裝電燈、換裝馬桶水箱⋯⋯還特別在房間門口裝一組新的智慧型開關,讓楊伯伯不用爬上去大通鋪最裡面開關電燈,方便安全許多,阿伯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9月29日早上濛濛細雨,嘉新里里長林后福和慈濟志工四十多位,前往該住處齊心合力清理環境。中和一和氣組長黃秀貴,說明居家打掃注意事項及工作分配之外,也提醒志工注意安全及不影響到鄰居。
楊伯伯家中瓦斯桶的周邊擺滿雜物,房間裡電線紊亂,又放置了各種生活用品,幾乎沒有一處是空出來的,寸步難行。
由於住家屬於老舊公寓,沒有電梯,四十多位志工得分組,才能將大量的囤積物品做適當的處置。志工從客廳開始清理,區分資源回收物、垃圾,分開裝入袋,狹窄的樓梯空間,用人龍接力方式往下傳,樓下的志工再拿到定點做分類。
慈濟志工楊德煌提及,因為伯伯住在四樓,清理物品要逐層地接力搬運,所以會比較辛苦,人力也要多一些。整理打掃這個環境能讓伯伯住的更舒適,雖然大家忙得滿身大汗,全身衣服髒污,但是都做得歡喜。
住在樓下的徐阿嬤看到大家搬得很辛苦,從家裡拿出一輛推車借給志工,搬運上省了很多力。
居家清理出來物品,可以回收的分類好,直接載去回收站,並把馬路清掃乾淨;而不能回收的集中一處,里長會請公所清潔隊來載走,讓鄰里這邊有一個比較安全衛生的環境。
「裡面的雜物什麼都清空了,對他身體一定多少都有幫助的。」嘉新里里長林后福感謝慈濟這些師兄師姊的辛勞。
楊伯伯很謝謝志工來幫忙打掃整理,現在也比較不會覺得心煩鬱悶了。
「除了打掃空間的環境,讓他安全以外,也覺得他的心整個都開闊了。」看著楊伯伯都蹲在地上煮食,真的很不忍,慈濟志工黃秀貴答應會再找看看比較矮一點的、比較適合的櫃子,可以讓伯伯在一個比較舒適的地方煮食。
志工兩個多小時的付出,不僅讓楊阿伯的家變得明亮,彷彿也把他的心燈點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