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故事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964
2024年1月1日下午能登半島的7.6級驚天一震,地動山搖後引發海嘯和大火,石川縣首當其衝,災情慘重。根據日本消防廳災害對策本部的統計,截至7月18日,連同七十位「災害關連死」的往生者有二百九十九人, 房屋全壞者八千三百多戶,半壞者超過二萬一千三百戶,全縣有八萬五千間房屋受損,當地居民蒙受家毀人亡之震殤。
來自臺灣的愛 溫暖鄉親身與心
時逢證嚴上人行腳,仍於第一時間電話關懷日本慈濟志工與災情。因能登半島三面環海,通往當地的唯一道路隆起坍塌,災後日本政府婉拒各國援助,擔心影響救災。日本分會同仁和慈濟志工聯繫上僑居當地的石川縣臺灣交流策進協會理事長陳文筆,他同時也是七尾病院的診療部長,經他協助下,災後第五天(1/5),勘災團隊終於踏上災區。
第二天,除了勘查七尾市的災況,因陳文筆醫師與公立穴水綜合病院院長島中公志是好朋友,在他引薦下,團隊也前去穴水町勘災。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接洽後決定先從提供熱食做起,讓只有簡單食物果腹的災民,有餐熱騰騰的飯來安頓身心。
1月12日,十四位日本慈濟志工分從東京、大阪進駐當地。隔日(1/13),即於穴水町冥王星交流會館啟動中餐的熱食發放。後應島中公志院長之請,將該院等其他避難所亦納入熱食提供,14日起,志工分兵二路,同步提供熱食,每日約需準備四、五百份。29日,志工圓滿第一階段的熱食供應,與鄉親相約再見。
奇妙小空間 發揮大功能
2月16日,在四位「以工代賑」的當地婦女坂下絹子、池崎京子、鍛治Toyoko及新田Michiyo的協助下,第二階段的熱食發放再度啟動。同時開張的還有提供淨斯烏龍茶、熱可可和熱咖啡的「慈濟咖啡屋」,在穴水綜合病院為鄉親服務。
日本分會行政主任陳思道指出,成立慈濟咖啡屋的發想,來自於志工想到,除了熱食外,還能有一個地方讓鄉親能夠坐下來談談心,彼此交流互動;志工特意準備小冊子,讓來此的鄉親留下心聲與感想。
原本志工們擔心會不會有人願意留言?沒想到第一頁就圖文並茂,還有人寫下「謝謝你們的咖啡茶跟可可,還有溫暖的笑容。」島中公志院長也留言:「感謝大家一直為我們提供充滿愛心的熱食,讓我們變得更有元氣。」溫馨回饋令志工們大受鼓舞。
茶香和咖啡香果真吸引許多醫護、病友、災民、鄉親和救災人員前來駐足,成了許多人舒緩身心和小憩的好所在。淨斯烏龍茶獲得好評,鄉親們再三續杯,發揮膚慰人心的作用,讓志工很開心。復健科的護理人員本來要幫同事取咖啡,聽到還有茶跟熱可可可以選擇,非常開心與驚訝。他們還幫忙宣傳,請病患要來咖啡屋坐坐。
志工發現這裡還是「人間菩薩招生」的好據點,志工把握因緣向來客介紹慈濟,相談甚歡時,邀請他們加入志工行列,讓服務鄉親的隊伍更加浩蕩長。
「我來跟你們說再見,因為我明天要搬入組合屋了!」因病院樓上是臨時避難所,有鄉親要離開前,特地來向志工道別。縱使不免有悲歡離合的情愁,但更多的是溫馨的真情在彼此內心流動。
多謝慈濟 提供心靈療癒
隨著從五月到七月的四梯次見舞金發放圓滿,慈濟咖啡屋也要功成身退,於7月25日畫下句點。雖是最後一天,仍有許多人來咖啡屋致意,互相約定再見面,大家深信會再見面,因這分不可思議的緣分,是不會輕易散掉的。
26日,當日本分會許麗香執行長、志工沼田青寶和陳思道蒞臨穴水綜合病院時,發現島中公志院長率領醫護人院集合在一樓大廳,要向他們致感恩之意。
他們送上鮮花、感謝卡和「多謝慈濟」的小扇子,藉此表達對所有慈濟志工的感恩。島中院長代表說出鄉親們的心聲:「非常感恩慈濟在我們最辛苦最需要的時候,持續提供熱食;慈濟咖啡屋提供好喝的靜思茶以及熱可可、咖啡,更是我們最大的心靈療癒。」
「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非常感謝)!」醫護人員和鄉親感恩的聲音,在醫院大廳迴盪。鄉親脇本女士感動表示,「一直以來真的非常感謝、衷心感謝,雖然找不到除了感謝以外的話語,也說不出來,真的比地震還要大。我收到很貴重的東西,謝謝,再見啦!」
因緣殊勝 共結來緣
7月26日中午,許麗香、沼田青寶和陳思道三人前往能登町役所,補發放見舞金給先前因為有不得已的狀況,無法如期前來領取的鄉親。鄉親不停道歉,說他們給志工造成麻煩,又向志工道感恩。其實志工心裡懷著更多的不忍,因為地震發生超過七個月,如今終於能交到有需要的鄉親手上,希望見舞金能給他們帶來堅持下去的力量。
團隊今天主要是來拜會能登町長大森凡世。隊伍中還有一位本地鄉親修田勝好先生,他是聯合國認定為世界重要農業遺產「白畝千枚田」的農民之一,感動慈濟前來援助和關懷,除了拿出儲蓄的零錢要幫助「0403花蓮地震」的受災民眾,還出力成為志工,幫忙發放的引導。
他依約來到町役所旁的圖書館大廳,用親切的燦爛笑容打招呼。他難得脫下做農事的工作服,穿上了西裝,志工故意調侃了他一下。
一行人走上町長辦公樓層,所有辦公人員都站起來跟大家答禮,反讓志工們有點不好意思,「慈濟人所做的都是本分事,何德何能承受這麼親切有禮的接待!」受寵若驚之餘,也未能夠幫到能登鄉親感到欣慰。
能登町山下課長用心的安排流程,先給大家送上一杯冰涼好喝的茶水,接著先由大森凡世町長表達對慈濟的感恩,他表示除了慈濟人的見舞金給了老人家實質的幫助,慈濟人溫暖的笑容跟真誠的關懷,讓大家很難忘懷,希望能登町與慈濟的交流能夠持續到永遠。
「感恩能登町給予慈濟人機會,讓我們感受到能登人的善良親切,讓我們有機會跟許多的鄉親結下很深的緣。我們也期待以後還有機會,來跟大家喝喝茶、聊聊天,到時也請町長協助我們。」許麗香執行長代表證嚴上人,和全球慈濟人,感恩能與能登結下好因好緣,她歡迎町長到花蓮本會走走,親自來感受慈濟團體的美善。
頒贈儀式簡單誠懇,大森凡世町長念出要頒發的感謝狀上的文字,由許麗香執行長代表接受,雙方恭敬行禮。禮成後,全體歡喜合影,留下值得紀念的一刻。
雖然相識就是這一、二百天的時間,但純樸的能登鄉親已經將慈濟人當作是老朋友,一向予人拘謹保守印象的日本鄉親,用他們的真心和熱情,向志工表達感恩。能登優美的山海跟花蓮很相像,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在志工心目中的,能登最美的風景也是這群堅毅有韌性的能登鄉親。期待再次溫馨相會,就在不遠的秋天、在歲歲年年。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48
連日的高溫,把整個大地烤得像個大火爐般,對於地球暖化的事實,大家越來越有感。2024年6月23日,一百二十五位士林、北投及淡水等地的培訓慈誠委員及工作人員,頂著熱情的大太陽來到慈濟內湖環保站,透過分站影片及解說,他們進一步了解地球暖化的原因及因應辦法,希望能一起合力拯救地球,清除地球上的垃圾。
親手實作 體悟珍惜物命
「這是一部能走進校園,並以生活館為概念所打造的慈濟行動環保教育車。」走到活動環保車這一站,志工郭璟德詳細解說著:「環保教育車全省巡迴,主要是以走進校園為主軸,全省共有三臺,預計今年再打造第四臺,展示內容不太相同。」郭景德強調:「希望走入校園宣導淨零排放,讓孩子們對節能減碳有初步的概念。」
身為小學老師的學員何翊寧表示,這臺「環保教育車」讓她很有感觸:「其實小朋友都非常單純,只要給予正確的觀念,從小養成,就會往對的方向走。藉由環保教育車,可以讓小朋友們知道可以怎麼樣來愛地球,為地球盡一份力。」
學員們在環保體驗區聽完站主的說明,知道很多回收的物品皆可回收再利用,瞭解到證嚴上人珍惜物命、延續物命的心,都認真仔細動手去做。
十八歲學員 十分鐘就好
剛滿十八歲的學員吳品俙,第一次操作拆寶特瓶環的機器,覺得很特別:「之前在別的環保站都是用手拆,很容易到處噴飛,有機器操作真的很方便!」
品俙從小跟著委員媽媽在園區裡到處跑,對環保站當然不陌生。她每次到環保站看到許多年長的環保志工不管天氣多熱,都能耐著性子做一整天,又想到精舍師父也都沒有冷氣吹,因此品俙在每次想開冷氣前都會先想想他們,然後告訴自己要多忍耐:「真的受不了就開一下下,十分鐘就好!」
因為多了一份體恤,她原本想等大學畢業再培訓受證,但因2023年擔任《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拍照志工,在旁幾乎全程參與的她大受感動:「看到師公上人一路走來那麼辛苦,我還年輕有時間可以等,可是師公上人年紀大了……所以我決定趕快把握因緣,希望能盡自己一點小小的心力!」
而對環保分類不陌生的還有平時有在做環保的學員陳意晴,她感覺到,每次做環保都可以讓自己心裡的垃圾暫時先放下。她說:「今天跟大家一起來內湖學習新的知識,並帶著好多好多的心靈寶藏回家。」
學員江孟修則深刻體悟到證嚴上人所說「清淨在源頭」的意思。他訝異於志工們不是一直那麼努力在做環保嗎?這天竟然看到的數據是寶特瓶數量一年比一年多……他說:「地球發燒的議題刻不容緩,它已慢慢影響的我們的日常生活,真的要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做起!」
了解過程 愛更完美
「大愛感恩一條龍」此區化腐朽為神奇,將回收寶特瓶從去瓶蓋、清洗、消毒、抽絲……至完成愛心毛毯等過程清楚呈現,等於是真正工廠線的縮小版本。學員們用心聆聽,好奇地摸摸抽出來的絲線:「好柔軟啊!」「比我想像中還細耶!」
站主表示,大地如母,這些灰色如大地的賑災毛毯,貼身蓋在災民身上,就好像母親在慈悲膚慰孩子般,希望收到的人都能感受到身心的溫暖。
來到巧藝坊,成箱成箱的毛毯整齊堆放在架上,站主說:「為了因應緊急災難的需求,我們隨時都要有相當數量的庫存;這邊一天可製作近三千條毛毯,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一百二十萬條毛毯送往全球各地。」
在這裡,學員們還了解到,原來紗是利用透明寶特瓶的白色和奈米碳混和染色,奈米碳可自然分解,不污染地球。秉持著環保五R的概念,巧藝坊的志工們充分利用剩餘布料,製成各式各樣的工藝品,學員們大開眼界,讚歎志工們的巧思巧手。
其中,曾參與慈濟日本分會的冬令發放的學員黃晟育,當時認為只是送暖送愛,透過這天的參訪才明白毛毯的製作過程,讓愛更完美。他在慈青時學會攝影、活動企劃、與人交流對談,雖曾在日本參加培訓,但返臺後重新歸零,再次參與培訓課程。他說:「環保站做環保、做垃圾分類等等,集合累積每個人一點點的付出,身為慈濟人,我非常願意去做。」
落實環保 每個人的責任
任職於慈濟人文志業的學員何承勳覺得今天收穫很多,他了解到寶特瓶如何製作成毛毯,也更清楚要如何控制自我慾望和消費習慣,多做對地球有益的事;與何承勳是同事的學員李旻佑,因為長期報導環保志工的身影,所以非常感動和感謝環保志工對大地的付出。
大家一早出門,在高溫下及實際體驗中感受到「地球發燒」的嚴重性!是學校職工的學員林畇言說:「今天最大的感觸是環保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中,剛聽師兄說因為天氣太熱,在印度那邊車子開一開輪胎還會著火……氣候變遷跟大家都有關係,環保真的要落實在每個人的身上,否則有一天這些問題都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就如林畇言希望參訪過程中所認識的環保教育車,能開進她任職的校園,讓老師、學生及家長都能學習到環保的知識。因為唯有人人深刻了解到環保議題是每個人必須要落實和實踐的重要使命,地球暖化的速度才有可能減緩。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52
隨著凱米颱風過境,一連幾日傾盆大雨和陰霾,八掌溪潰堤造成嘉南平原穀倉的臺南後壁區、鹽水區嚴重水患,泡泥水多日都快發霉了。今天(7/28)天空褪去灰濛,太陽終於露臉了,似乎是要讓受災鄉親好好清理家園。
連日來與慈濟密切配合救災的後壁區公所社會課,關心災區有心無力清掃的老弱傷殘者。7月28日下午,擬給慈濟一份三個里十三戶名單,雖然晚間忽又減少成八戶,名單一直滾動中,但是志工實際助掃的弱勢受災戶和半路求助者,遠遠超過,達到了十五戶。
新營區志工決定把握因緣,讓更多志工有機會關心獨老傷殘者,邀約聯絡網遍及整個大臺南。因而有全家同行、有年輕人線上邀約、更有上半天參與精進課程,下半天來參與的,出動志工近二百人,八條動線同時啟動,滿身汗水與汙泥的印痕是歡喜為善的足跡。
友善好鄰 三十年的慈慧寺
後壁區慈慧寺的住持法慧法師表示,大水肆虐,大寮淹水約二百公分,大殿也進水約一百公分,觸目所及汙泥遍地,簡直不堪入目。
一行人簡單問候之後,只見法師淡定從容的說,「幸好,七月普渡法會要念誦的經書,都安然無恙,沒被大水沖走,這是不幸中之大幸。」
新營區慈濟志工素來與慈慧寺長年建立良好互動,接到大水已退的消息,即主動號召志工分批協助清理。水很大,留下的汙泥真的也很厚,大寮的鍋碗瓢盆沖洗後的水宛如黃河水。
無力可施 老翁攔助掃隊伍
新嘉里呂英哲先生偌大的三合院,水淹約六十公分。早上八點多,除了新營區加上一大早從臺南各區驅車來襄助的各地志工,分頭賣力地在寸步難行的房間清除汙泥。每走一步都必須輕手輕腳,您退我進,合作無間,才能將厚厚的汙泥,一桶一桶的往外倒。
志工清掃中,屋主呂英哲接到臺北已受證慈濟委員大姊(呂靜枝)的關心來電,情不自禁地流淚直說:「大姊,您從二十幾歲就做慈濟,真的很有價值。我昨天晚上為了不知如何清除屋內屋外的汙泥都睡不著,早上出去時,看到了里長帶著正準備協助打掃的慈濟志工,就趕緊請求慈濟也來幫忙,沒有事先預約,想不到慈濟十幾位志工真的來了!」
長年在北部經營陶瓷材料的呂英哲,事業有成,因兄弟姊妹皆在北部及中部成家立業,五年前他決定交棒返家,照顧一百零三歲臥床的老母親。
「7月26日聽到廣播會淹大水,要大家往高處移動後,我先騎機車到大廟打聽消息,想不到一回家,腳下的水已高到腳踝。」這是呂英哲有生以來,第一次遭逢大水來襲,他感嘆大自然的威力外,幾十年來都是慈濟會員的他,發願有一天也能穿制服做慈濟。
此次凱米颱風帶來的水患,失明獨居的長者林憲位無法清理,後壁區新嘉里李崑木里長提報慈濟協助清理,志工先將長輩帶到屋外榕樹下休息,將屋內物品全搬出清洗曬乾,再整理泥濘的地面。成後將家具及床鋪歸位後,志工貼心牽扶著林憲位回屋內,確認家具擺放位置是否正確,深怕位置錯了造成長輩跌倒受傷。清掃歸位後,志工與林憲位開心在屋內合影紀念。
幸有慈濟 發願當終生會員
2023年9月10日下午無預警強降雨,使得張忠村先生位於白河的老家,慘遭洪水侵襲。今年(2024年)的凱米風災過後,在張先生的再次求援下,新營慈濟志工7月28日下午,擴大號召來自臺南各地的志工七十餘人,捲起衣袖,拿起鐵鏟、水桶及高壓噴水機交叉使用,接力將一桶又一桶的汙泥往外集中在三合院的空地。
凱米狂捲南臺灣,白河區甘宅里因位於二十公尺外的頭前溪溢堤,加上鹿寮水庫滿水位洩洪,洪水淹沒附近的民宅、果園,張忠村的三合院古厝淹水約二米幾乎滅頂。
張先生在前一天接獲通知,先將八十六歲的母親,接到朋友家借住。張母喜歡平常在空氣新鮮的小路走動,而他只能一星期回家二、三趟陪伴母親。雖近期連續兩次惡水挑戰,但為讓母親能在晚年有品質較優的生活環境,他瀟灑地說:「就接受大自然的變化吧,做好颱風準備就是了!」
因入經藏 習經文歡喜付出
家住高雄市阿蓮區的志工楊順成是大成鋼員工,因為參加入經藏演繹,習經文明因果道理,在慈濟年輕團隊群互相砥礪中,歡喜付出助人,總是「我願意、我願意。」28日一早五點半就騎機車到慈濟新營共修處集合,把握因緣上、下午都參與打掃。
颱風是一門無常的功課,習以為常的家業、事業在日出日落中順利運轉,無情的風災帶來的超大豪雨,摧毀了家園,攪亂了生活秩序。
真好!有人高喊我願意,從四面八方來馳援;幸好,大多數的災民已在多次無情的大水中,刷新了舊模式的思惟,以靭性、堅強,無怨的態度繼續守護家園。這一方田地,儘管有災,但人間有愛,志工們會持續陪伴他們,厚積順應自然的生命力。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289
- 報導地點: NULL
【簡介】
從小住在花蓮吉安鄉下,其後進入軍中醫院擔任護士,認識當兵的涂茂興,姻緣天成結為夫妻,居住在高雄。小時生活苦,婚後聽聞證嚴上人小錢能行大善助人,於是夫唱婦隨除了照顧家庭外,為支持先生投入慈濟,利用晚上時間賣衣服貼補家用,也隨著先生投入志工行列。孩子長大後更以慈濟志工為要,哪怕是因車禍行動不便,也要到慈濟靜思堂顧家、招呼來眾、師兄、師姊,讓大家感受來慈濟有「家」的感覺。
【口述摘錄】
早期看個案,嘉義南邊的個案都是我跟師兄(涂茂興)負責,屏東、臺南都有!出去看個案需要一整天,我就奶粉泡一泡,帶著孩子一起出門。慢慢地就有陳文全、林金貴、鄭武南,他們這些小雞陸續出來,都會一起看個案。
孩子漸漸長大後,我就跟師兄(涂茂興)說,你要認真做慈濟,這些新加入的志工比較不懂。我大伯、大嫂是做成衣的,我來賣衣服(貼補家用),我都是做娛樂場所,就是晚上跑酒店、剃頭店;以前酒店很多,冰果室也很多,我都去賣旗袍。晚上要賣衣服,我就穿著長褲,打扮地很男性;若是(客人)要讓妳收錢,就會說等晚一點,十一、二點再來收,我十一點就去那裡等,客人喝得醉茫茫,都瘋瘋顛顛,這樣我做很多年。
過了好幾年(一九七九年),師父說要蓋醫院,那時候我騎著車子或開車時就想,現在要怎麼募款?那時候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後來我將以前的舊房子拿去貸款三十萬來捐,不知道還(貸款)多久,那時候年輕,有賺就有去還。
我們的醫院有動土兩次,一次土地在「佳山計畫」範圍內,那時候我們去砍樹,砍到都差不多用好了,結果一封公文來說,「佳山計畫」軍方要使用。師父說如果蓋不成,募到的錢就要還人家。後來,找花蓮農業學校(現為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的旁邊,那裡有水漥,也全都是樹木,水漥可以填土,填一部分,我們慢慢修、慢慢鋪,土地我看是好幾甲。
以前的人忠厚、老實,師父一句話,大家就拚了,真的大家都很勤勞在做。我接引他,他會再接引親友,所以要常帶人回去花蓮看,這就是我們的醫院。
我嫁給我師兄,還好他有帶我入慈濟,讓我跟眾生有小小的付出,和眾生有小小的結到緣,心裡感覺很高興。因緣啦!在接引新人做慈濟這方面,我會很認真,我要繼續慢慢招人。
歡迎訂購:
請洽:慈濟各地靜思書軒
或網路購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6323?sloc=main(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www.cite.com.tw/book?id=96003(城邦讀書花園)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1780701(三民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