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故事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31
- 報導地點: 加拿大
位於加拿大西岸列治文市的慈濟愛心農園,是善心人士邵姓夫婦在2021年所捐贈,九英畝的農地在慈濟志工用心、用愛耕耘與建設下,不僅把收成的農作物,贈予食物銀行,或義賣,同時也在這片土地上,收穫了慈濟人文之美。
短短三年多的時間,慈濟人回饋土地給予的資源,除了耕作農物外,也善用農園的地利之便,舉辦了朝山、兒童人文營、長青班及慈善園遊會等活動。每逢溫哥華燦爛溫暖的春夏季節,慈濟不止提供一塊充滿田園氛圍的好去處,更種植成千上萬的鬱金香和向日葵,讓滿園花海迎接民眾前來賞花。
夏日賞花園遊會 利益共善福田耕
2024年,是愛心農園第三次迎接夏季向日葵盛開;志工從育苗到栽種,翻土到灌溉,不假手於他人,孕育出八千株超過萬朵的向日葵花海。7月24日至8月4日農園開放給民眾賞花,更於7月27日舉辦「向日葵慈善音樂園遊會」,是繼四月廣受民眾歡迎的「鬱金香音樂節」後,再次以花會友。
園遊會共有十八個攤位,有農園蔬果、臺灣美食、甜點、素食推廣、手工藝品及遊戲等,除了慈濟志工的義賣攤位全額捐出外,幾家「富有愛心店」的攤位亦全額或大部分捐出義賣所得,一起幫助社會弱勢族群。
活動當天,不止有賞花拍照打卡,有美食小物義賣、歡樂遊戲區,也可以在農園巡禮,認識農植物,或欣賞舞臺音樂演出,輕鬆地度過一個週末。許多家庭攜老扶幼,或好友三兩結伴同行,在大樹下,花叢邊,吃著簡餐,談天說地;或看著孩子們在綠草如茵上奔跑、玩耍,享受著天地賜予的平和。
活動的主角「向日葵花田」,紅色的風車和白色的木椅,襯托著金光閃閃成千上萬的向日葵花,十分耀眼,民眾在花田中拍照,個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次活動,還有一群特別的小來賓,就是可愛的兔子們,他們是「兔子救援協會」(Rabbitats)帶來的,該協會救援了許多被棄養或流落野外的兔子。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孩子們看到小兔子非常興奮,開心地餵食牠們,並輕撫著柔軟的兔毛,對待小動物憐惜的心,溢於言表,也有家長當場為孩子認養了可愛兔子,愛心連綿不斷。
來自臺灣聯合大學客家文化社團的學生,也帶來客家文化的手工藝小物義賣,總共募得加幣176元(約新臺幣4200元)捐給慈濟,為臺灣花蓮震災之用。帶隊老師說在這裡,除了可以介紹客家文化,還可以做善事,一舉兩得。
嘉賓雲集來祝福 肯定慈濟大愛精神
列治文市議員區澤光是慈濟的老朋友,他特地拿著「愛心竹筒」上臺,鼓勵民眾認養竹筒做善事,延續大愛。區議員肯定慈濟在列治文市,為社區所做的慈善奉獻,感恩慈濟經常舉辦慈善園遊會,不只為市民提供休閒的好去處,又能夠鼓勵市民做好事。
BC省議員姚君憲是臺灣子弟,對慈濟舉辦的活動相當支持,他抱著孩子在臺上分享自己跟慈濟的互動,姚議員鼓勵民眾發揮愛心,讓人間有良善的循環。
駐溫哥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的朱俊彰組長,很高興帶著孩子來玩,由於剛從臺灣外派過來,看到慈濟在溫哥華舉辦這種慈善活動,非常讚賞。他說自己一直以來,都對慈濟慈悲喜捨的精神所感動,希望自己也能常常來做志工。
新上任的慈濟加拿大分會執行長苗萬輝,感恩民眾攜手共善,利己利人,同時感恩邵大德夫妻捐贈農園給慈濟,慈濟志工會用心且珍惜土地賜予的生命之美,善用土地所生長出來的農作物,發揮最大的價值,救人濟世,同時把這塊土地建設成美好的家園,成為民眾心靈的故鄉。
向日葵花的種籽,一生二,二生三,從一生無量,生生不息。慈濟志工用心栽培,成千上萬的向日葵花,開在晴空萬里的有情人間。金光閃閃的花朵,訴說著慈濟人的慈悲心,用汗水栽種,用愛心培育,黝黑了皮膚,腿酸了,腰累了,但面對連日來參觀人數超過千人,募心募愛,一切的喜捨都值得了。
慈濟愛心農園有說不完的人間真善美的故事,更是真善美的人文價值最好的體現。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55
走入一條長長窄巷,在盡頭的轉角處卻別有洞天,有一「靜謐」環境,是專門做資源回收與分類的小小地方──古坑環保點。硬體搭蓋極為簡單、只有磚造矮牆加釘鋅板,沒有門不用鎖,唯鐵皮上的「慈濟環保教育點」七個字, 相當顯眼,裡面的資源堆疊整齊,沒有異味,保持得清潔。
結下好緣 菩薩足跡千日行
巷子外,緊接著古坑鄉中山路,沿路有鄉公所、鄉農會、郵局,還有林立的店家,是古坑鄉繁榮之區。此環保點自2009年1月11日啟用至今,鄉親已習慣將自家回收的資源送到此,甚至住得再遠的也願意拿來。
「為何願意?這要感恩黃建民師兄及環保菩薩經營得好,建民師兄每天守護在此,還用心環保教育喔!」慈濟志工余天助讚歎這一群老菩薩堅韌的耐力與願力。有時候志工還沒到場,鄉親們都能主動把資源放入「對的」籃子裡,很有分類概念,可說是「環保點的忠實主顧」。
有了古坑環保點,是余天助同修簡麗娟,帶著這群慈濟會員從中年做到老年,一步一腳印為了環保愛地球,刻苦耐勞持續走過來,一起走過十五個年頭,五千多個日子如一日。隨著歲月,環保志工也都年老了,年紀有六、七十多歲,甚至八十歲。
尤其在鄉下志工少,環保點能夠維持至今,需要有很強的凝聚力,余天助與簡麗娟就如一個大桶箍;而簡麗娟帶著會員,就像母雞帶小雞,一路陪伴他們堅定一念心耕耘。
發心立願 從恆持信念出發
「因為回收再利用,唯有保護地球資源,就不會製造垃圾問題。」1995年受證的簡麗娟,受到證嚴上人法的啓發,深信資源回收的重要。那時候,在古坑鄉他們開一家「才子書局」。以前還沒有發達的網路,學生都會到書局買參考書、筆記本,生意還不錯!就有很多紙箱,紙板可回收,而且書局也是招募會員的一個地標。
那時,余天助還在經濟部工業局民雄工業區管理中心上班,簡麗娟一邊看店做生意也招募會員、一邊照顧家庭。簡麗娟的婆婆疼惜媳婦,都會幫忙整理、梱綁紙類,回收。幾乎一個月,就有一小卡車的回收量,載到斗六市陳來師兄的「阿來傢俱行」後面堆放。
之後,志工蔡美惠幫忙找到她的店家旁邊,有一個小點,可以讓願意做環保的慈濟人來用。總是好事多磨,過沒多久,地主需要用那小空地,只好暫停回收。
簡麗娟有了再找一個「資源回收點」的念頭。她想方設法,從會員開始詢問、勸說,所以才有了現在「古坑環保點」七坪大小的地方,是會員劉新居大德無償提供。
因為劉新居的姨子,是基隆區的慈濟委員,平日有做環保,簡麗娟覺得應可從這家人勸說。她去收功德款,看到劉新居他家對面有一塊空地,一問之下,劉新居說:「那空地,是我與一位好友共有。一開始,朋友就同意交給我使用,讓我舅子囤放報廢的舊機車。」簡麗娟聽了,心中已浮現一線希望。
「我就找機會問劉太太,看能不能將她家對面的小空地暫時提供給慈濟人做環保?」簡麗娟不只問一回,只要去了,很自然解說做環保的重要與好處,也告訴劉太太:「雖在巷子內,卻離市區近,是做環保的好定點,志工會把環境整理好,空地較不會長雜草。」劉太太終於欣然答應。
凝聚眾善 寶處從空地而起
動工搭蓋時,會員一個個奮勇當先,一位陳勝彥大德是簡麗娟的長期會員,發心鋪地面基礎、又找鋅板、C型鋼柱,全部無償護持。工程結合營造專業志工劉冠勝,幫忙算出計量,蓋得安全可使用長久。
「其中的八支鋼架建材,是從雲林聯絡處運過來。」劉冠勝回憶雲林聯絡處還沒有講堂時,辦活動都在停車場空地用鋼架搭舞臺;2005年有了講堂,這些鋼架保管在倉庫沒用,就移到這邊延續物命。
環保點的規模雖小,卻是集合眾人的善心,鐵皮上「慈濟環保教育點」七個字的材料,是從事油漆工程又很會做環保童玩的志工許文在所回收;余天助請志工書寫完成後,再釘上去。啟用當日,志工煮湯圓起家,環保志工們來共襄盛舉;志工黃昇傑擔任人文真善美,幫忙拍照留史。
這難得的寶處沒有任何設備,三面矮牆釘著厚厚的鋅板相當牢固、屋頂也是覆蓋鋅板。每未到夏天,就像一座「烘爐」很悶熱。常做得滿身汗的志工黃建民開朗說:「感恩地主無償提供,這裡本來就沒申請水電,當然無法吹電風,已習慣了!唯一不缺的,就是小黑蚊,很多!都點蚊香。」
尖兵守護 理念深入鄉親心
被古坑志工尊稱為「環保常住」的黃建民2005年受證,如今將近八十歲,雖然背駝了卻做得身體硬朗,幾乎每天到。做整個上午、傍晚再來一趟,才去自己的田園照顧有機酪梨、芒果。他說:「因為這裡沒有水電,天暗之前要分類好;做妥了才去田園,園是自己的,沒那麼要緊,從園裡回家八點才吃晚餐。」
啟用那時,曾發現不可回收的棉被、廢棄椅子,「我很怕被放置垃圾或廚餘。若是讓人有了錯誤觀念,環保點的環境就會受影響,一定要顧好。」走過巷子,住家在隔壁的黃建民,認為這是他守護環保點的責任。因長時間守護,常與拿資源來的鄉親不期而遇,他面帶微笑順機跟他們講「清淨在源頭」的重要。
「紙餐盒要沖一下水,不要殘留菜渣,就不會引來老鼠、小狗;飲料杯也要沖水,才不會生螞蟻。請先在自家把紙類、塑膠、瓶瓶罐罐分類好。」一個人來講一次、十個來講十次,黃建民樂說不疲。而且近幾年來,公部門努力宣導、推動,把觀念深入民心,已提升環保理念。鄉親拿來了,漸漸主動把資源放入「對的」籃子裡,很有分類概念。
「鄰居也會對我說,看你做到背都駝了,我們就在家先分類一下,舉手之勞減輕師兄的負擔。」黃建民邊彎腰做、邊說著他與鄉親的溫馨互動,甘之如飴地笑開懷。鄉親因感動而貼心,養成好習慣。每過一陣子,許文在把成堆的資源搬上環保車,載回斗南鎮的雲林聯絡處環保教育站集放。
長存心中 心路歷程的風光
志工們不分彼此都很親,從事裝潢的高文瑞五十多歲,算是後進較年輕的志工,每看見黃建民汗濕上衣、一天換好幾件,心有所不捨說:「有時候他的身體也會不舒服,有一次不小心他被車子撞到了,大家會幫忙補位,幸好經過送醫治療後,無大礙。」
不能回收的垃圾,黃建民主動拿回家丟垃圾車,高文瑞還笑說:「如果我們慢一點來,工作會被建民師兄做完,就沒得做了!」更讚歎他幾乎沒假日:「過年、過節我們有事業、家業要忙,他自己一人過來做,從沒有怨言。」
還有一位環保尖兵,八十歲的陳麗珠,腦筋靈光、講話有條有理,也是簡麗娟的長期會員,住在附近,走路過來,當健身運動。以前,她家沒有安裝無線電視臺,無法看大愛電視,常去「才子書局」看上人開示。簡麗娟也會藉機分享環保,她開始知道生活中若不做環保,垃圾會很多。
談起往事,陳麗珠言及2003年,簡麗娟邀約參加慈濟列車,參訪靜思精舍。信奉佛教的陳麗珠見到上人,當下起了歡喜心,心想:「這是我的福報, 因緣俱足了。」加上簡麗娟殷勤推動,在還沒有古坑環保點,2004年陳麗珠就在自家做分類,做到至今。
「許文在師兄常到我家來看我先生寫毛筆字,我家的資源都是他幫忙載給慈濟。」陳麗珠從做中,體悟自己出門要帶購物袋:「一定要落實,也希望人人仔細想想,每個人拿店家的一個塑膠袋,回去就丟掉,若沒回收、變垃圾,很浪費資源,我們都要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心力。」
於2018年受證的邱寶瑰,婦唱夫隨,只要有邱寶瑰就會看見她與先生做環保的身影,是令人羨慕的一對夫妻。七十二歲的邱寶瑰些許感慨說:「我先生2007年從警界退休。後來陪我做慈濟,我才能受證。但他是一隻腳踩在門裡,一隻腳踏在門外。」她只期待能有「臨門一腳」的好因緣,把先生帶進來。
以前,邱寶瑰是「才子書局」的常客,都會帶孫子去買文具用品,與簡麗娟日漸熟識,簡麗娟見人說慈濟,邱寶瑰成了她的會員,「只要麗娟師姊開口邀約,我就走,去打掃做福田、環保。她總是溫言暖語很慈悲,我能做慈濟要感恩有她牽引。」
愛護地球 典範同心擔使命
熱衷環保的沈秀雲,因受到《100分媽媽》這本書的啟發,對環保有了初步認識。還有一次,去兒子的同學家,看見同學的媽媽回收資源給慈濟,連名片都珍惜地回收,讓她感動於心,還沒受證也就在自家分類給慈濟。
因家住古坑鄉,可就近到古坑環保點付出,沈秀雲成為環保點的生力軍。受證後,於2012年,她與黃碧雪、陳銘偉承擔斗南和氣環保幹事。2014年責任加重,與王美容(王承茜)、陳銘偉、楊欣融承擔雲林合心環保幹事;如今她身上的合心使命仍在,改與陳宿芬、林永吉搭檔合作,常奔忙於環保志業。
2024年7月16日中午過後,還烈日當頭,余天助與簡麗娟手中提著點心來環保點為大家消暑。在狹窄空間,人人只能站著彎腰做分類,做得滿身汗。余天助感動說:「菩薩們刻苦做環保的精神,很令人佩服!從這裡載回雲林聯絡處的資源,都被讚歎 Number one!分類整理得很好,是典範、是一個最清潔的環保點。」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35
2024年7月24日「凱米」強烈颱風帶來暴雨,北臺灣連放二天颱風假。自25日起,各地陸續災情傳出。7月28日出現風災後難得的陽光,二個月一次的雙溪義診幸好沒被颱風攪局,如期舉辦。
早上八點,醫師 、藥師、護理師、志工、揚善青年志工等約130位,齊聚雙溪國小活動中心。七月是佛教「吉祥月」,活動現場布置了三尊「宇宙大覺者」以及鮮花、素果,禮敬諸佛祈願人人平安。北區人醫會志工彭秀靜表示:「幫醫護辦理一場七月吉祥月活動,讓醫護跟著慈濟的脈動、體會茹素救地球,還有救倒懸的意涵。同時也希望雙溪的鄉親們可以一起來禮佛,一起來響應七月吉祥月的活動。」
北區第三隊第二任隊長志工張榮光,說起二十二年前非常感恩吳盆師姊所帶領的雙溪團隊,為鄉親盡一份心力。今天他特地來參加義診,要跟吳盆師姊多多學習。張榮光也代表人醫會為新加入人醫會的陳雅琳護理師舉行「授袍」儀式。授袍儀式象徵自我肯定與祝福,勉勵菩薩道精勤精進,信願行!
專業服務 守護鄉親
義診定點服務有內科(超音波)、中醫、牙科、骨科、眼科等。時間還沒到,就已經有十幾位鄉親在等候。高溫炙熱的天氣,志工不捨長者等候多時,趕快先幫忙掛號,有來複診的、也有第一次來初診的長者。
來自汐止區的志工鄧永誠協助第一次來看診的阿嬤填病歷資料。鄧永誠和簡淑錦聽當區志工吳孟蓁說義診缺掛號志工,夫妻倆就遠從汐止來幫忙,還異口同聲說:「哪裡需要就往那裡補位。」夫妻同修共知共識共行。
雙溪區衛生所也為守護鄉親盡一份力量,宣導「新北動健康」打擊衰弱、逆轉肌齡,在現場幫鄉親檢測血糖、做B型肝炎、C型肝炎篩檢、糞便潛血檢查。
阿嬤血糖值、血壓都偏高,阿嬤說想看眼科,胃不舒服。志工郭雅芳牽著阿嬤的手緩緩的走到內科看診區,並當起醫生和阿嬤間的溝通橋樑。內科林正仁醫師:「阿嬤哪裡不舒服?平時血糖高嗎?有服用什麼藥?」阿嬤說想要看眼科,後來手一下比胃、一下比心臟部位。郭雅芳貼在阿嬤耳邊問:「阿嬤您胃怎樣不舒服呢?」阿嬤:「前幾天一直吐、頭暈……」林醫師問,平時有看醫生吃藥嗎?阿嬤說沒看醫生都吃藥丸,隨即從皮包拿出一整排粉色顆粒的藥丸。
林醫師再問:「這是吃頭暈的藥,誰給您的。」阿嬤回:「國泰醫院拿的藥。」阿嬤說詞反覆不一,讓醫護有些困惑,林醫師叮囑阿嬤不要吃甜食,隨即又幫阿嬤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檢查完,郭雅芳牽著阿嬤的手一步一步緩緩的走到對面的眼科看診區,一路陪伴阿嬤直到看完診。
一對分別就讀高中和國中的姊妹倆,今天也相約當志工。姊妹兩人是第一次當志工,小小年紀特別靦腆,由金山高中老師周桂英帶著一起陪伴長輩。妹妹牽著阿嬤先量血壓、檢測血糖,再陪阿嬤看內科、骨科,阿嬤候診時,她就坐在一旁陪伴,阿嬤看診時她幫忙拿拐杖。
周桂英老師是目前就讀高中的小姊姊的老師,非常關心學生各項發展,周老師表示,她身為老師,對學習或生活上有需要協助的學生,會特別陪伴關懷。上一次姊姊爽約了,但這次姊姊不但依約而來,還帶妹妹一起來,姊妹都做得很歡喜,老師也覺得很感動。
周老師是「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常常以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教導學生,還會定期帶學生關懷萬里仁愛之家的長輩、環保淨灘,也會帶學生參加慈濟的各項活動,不僅是老師,也是學生的導航師。
各司其責 傳遞大愛
牙科醫師幫長者洗牙時,機器突然故障。精通電路的志工林綿芳,當場立刻檢查、維修。林綿芳今年八十七歲,年輕時在中油公司工作,負責十六噸郵輪上的電機工程。他和負責義診牙科管線的周金元是鄰居,受到周金元的邀請一起將牙科器材改裝成可隨身提著走,如同手提箱大小的工具箱。
林綿芳一開始請周金元把管線擺放在桌面上,並逐一告知各條管線功用後,他就拿起紙板開始構圖,畫好位置圖,利用電、水、空氣的原理,回家慢慢研究完成配置組裝。
林綿芳以這項技術組裝了二百多臺工具箱,提供全球人醫會義診使用。他說年紀大了要傳承,也開始將技術傳授給年輕志工余升權、黃逢仁、蔡崇仁。
美髮志工洪美雲從義診開始一個接著一個幫鄉親義剪,完全沒有停歇。只見她額頭都是汗水,還是很歡喜付出。看到鄉親們無論男女剪完頭髮,人人露出滿意的笑容,這是洪美雲最大的收穫。現場還提供咖啡、挫冰、各式冷飲、蛋糕甜點,沁涼又消暑氣。
雙溪義診匯聚醫師、護理師、志工等共聚善念,人人各司其責,奉獻時間和愛心,造福鄉親。現場更多是六、七十歲的志工,關懷長者溫言柔語不遑多讓。義診不只是一份專業的醫療,更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溫情與大愛的展現。
- 詳細內容
- 作者 葉臻
- 分類: 社區故事
- 點擊數: 59
碧海藍天,臺灣東北角海岸彎延海濱路,專業醫護人員和慈濟志工們約80人,早上八點前即抵達新北市澳底國小集合,團隊再分六條往診路線,分別前往貢寮海邊和山區義診服務。
健康民生都重要 義診入鄉不計秋
第五條線定點往診,設置在位於海岸邊的福隆東興宮。義診前幾天,志工已經先到社區散發傳單,張貼公告通知鄉親,義診服務日期時間等,東興宮也會協助廣播,請有需求的社區大眾前來就診。時值溽暑,從東興宮遠眺福隆海濱人潮絡繹不絕,來看診的鄉親卻寥寥可數,比往日略少。但所有看診程序,掛號、量血氧、血壓、聽診、問診、超音波檢查,樣樣程序仔仔細細進行。
內科醫師陳政良帶來自備的筆電、平板電腦和超音波探頭設備,為民眾看診並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詳細檢查逐一解說。PGY實習醫生王嘉紳也在一旁學習觀摩。護理師莊文美、許育寧隨侍為民眾服務。藥師余貞鈺在醫師看診後,整理藥單並立即上傳資料,給位在澳底國定點的配藥處配藥,再由志工送回東興宮交給民眾,服務貼心又快速。
參與貢寮義診已經十多年的志工朱淑芬,娘家和婆家都在貢寮,親自服務回饋鄉親,對來看診的民眾都有印象。她熟悉地和吳女士說:你上次有來看診,有你的資料,找一下就可以看診了。等待過程中,資深志工李阿腰也和吳女士閒聊話家常,初見面就聊得很開心,也陪著吳女士做超音波檢查。看完診,朱淑芬親切的對吳女士說:你可以先回家休息哦,藥配好會送來東興宮,午休後再來拿即可,不必等哦。李阿腰還陪吳女士走回就在隔壁的家,好似老友一般邊走邊聊。
志工朱淑芬說,今天因為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鄉親們要拼經濟,很多人都去做生意,所以來看診的人較少。原來如此,民生經濟也是很重要。陸陸續續還是有幾位民眾前來看診,醫師、護理師們也在看診區和檢查區來回服務。言談間方知,今日前來東興宮的藥師、護理師、志工們,很多人都是在義診隊伍中默默付出十多年、二十多年;就連年輕的陳醫師也參與義診八年了。
培育新苗 大樹傳善造福
PGY王嘉紳實習醫師分享:來義診收穫很多,今天剛到達時,直覺得這裡好熱,看診環境也不是很好。雖然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想到住在這裡的鄉親,他們的醫療資源也很缺乏,平常沒有辦法像都市人,都有充沛的醫療資源。很感動的是難得有這樣的因緣,可以來義診服務民眾。
當年上人也是在花蓮由一個一個竹筒蓋起來醫院,這裡都是一些人間菩薩來照顧疼惜鄉親。跟著內科的學長學習,學長也是很仔細的為所有的民眾做檢查。我們來義診不是為了賺錢,卻像是要來關懷叔叔、阿姨的健康,所做的檢查都是特別仔細,這也是讓我很感動的地方。我想過去我是在都市當醫生,以前都沒有想過類似問題,這也是來義診的收穫。
就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大二的許家榮分享,他也是EMT1緊急救護救援隊。曾參加過三芝義診、0403花蓮支援、慈濟浴佛,都是在救護站,做緊急救護或是幫忙量測血壓、血氧、VITAL SIGNS (生命徵象測量),還有幫忙照顧年長者。
一開始來參加義診是想累積一些經驗,累積一些慢性病或居家照顧相關的經驗。但是到現場之後,會發現看到更多長者他們自己的故事,會看見社會的另外一面。覺得平常是在外面做緊急救護,到這邊是一個相對比較安靜緩和的環境,可以在醫師、還有護理師的陪同之下,學到許多慢性病或是內科的一些病理學,這對緊急救護學習還相當有幫助的。
仁醫仁心大愛傳承 中西合用為民服務
年輕又為民眾設想周到的陳政良醫師分享,今天我們來福隆的東興宮義診,其實我們來澳底和貢寮義診是長期性的服務,以往都會有中醫的醫師來東興宮幫民眾義診。我想在福隆東興宫附近的民眾,也是很信任我們的中醫,所以盡管我們今天只有西醫,還是有很多民眾會過來想要看中醫,看能不能針灸,民眾是比較希望有中醫同時來看診。
這是我第二次來東興宮,也是第二次帶著超音波探頭來,也有民眾在之前曾經做過檢查,這次想要再來做追蹤,自己也是很開心可以服務福隆地區。在這裡跟往診比較不同的是,民眾會很高興的自己前來。跟我們去到鄉親的家中,看他們會有比較不一樣的感受。
今天也有PGY的住院醫師跟著我們來看診,僅管我自己也是住院醫師,但是我們互動的方式跟交流也是很多的,也是有些義診的經驗和知識可以與他分享。我想,義診除了為民眾服務之外,我自己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主治醫師,與不同科別的主治醫師學習不同的知識跟經驗。所以,很感謝蘇銘堯醫師,在假日帶著我們到環保站,去為環保志工做腹部超音波時,給我非常多的指導,讓我可以應用在義診,來服務更多的民眾。
學問、技能、佛法的學習不只在學校、課堂、道場,是在各個角落不斷學習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