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66
【證嚴上人行腳2024年12月22日嘉義歲末祝福行腳開示】
時間成就一切、累積一切;人生是否活得有價值,也在個人是否能把握時間,為人間付出。證嚴上人第二階段歲末行腳,匆匆已過半月,12月22日證嚴上人行腳來到了嘉義,主持歲末祝福暨授證感恩會;上人雖感慨一年容易又將過去,卻也欣慰慈濟家庭又添新丁,並不忘叮嚀弟子,切莫忘記生命有限,人生無常,「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師父常常跟大家說,一天就是八萬六千四百秒,生命在秒秒中過,我們可以秒秒過,就是表示是平安、平安地過;平安才能讓人在時間中有所作為,功德無量也是靠時間累積。人一生的時間越長,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造更多的福業、做更多的好事。」
「生命在時間中秒秒過,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念心;起那一念心是最重要,這一念心起得早,那我們在人間就能很早就發揮愛的良能。」
生命價值自造就 發一念心無餘修
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上人常以此勉眾,勿空過時日。
「若說要過年了,師父就想:『又過了一年。這一年,我的生命中又流失掉了。時日已過,命亦隨減。』時間在過,生命跟著時間流失,就像一條魚在甕裡面,那個甕有裂一點一點地漏,魚就在水裡邊漏邊過,水越來越少,一直到水乾了,魚也就無法活下去了。我們生命的大限,就像那一條魚在那樣的水缸裡,被限制在那缸水中⋯⋯」
「人生就像魚在水裡面,總是說『如魚得水』是最高興的,但要怎樣才是高興?時間實用,我們有做到善用時間。用在哪裡?做好事,為人間付出。也就是我們要在這有限制的水的裡面,發揮生命的價值,而我們生命的價值就來自那一念心。」
一切唯心造,因為時間有限、生命有限,若能越早升起那「一念心」,就能有越多的時間去累積、成就生命的價值。
「一直感覺說,幸好我發心發得早,現在,我們慈濟將近六十年了;今年是五十九年了,開始就要靠近六十年了,接近一甲子了,我們因為有緣,可以在這麼長的時間,凝聚這一股的力量。慈濟從臺灣起點,散播到了全球很多的國家;我們走過的國家,是因為那一個國家有災難,過去慈濟人還沒有很普遍,都要從臺灣出發,都是臺灣慈濟人啟動去救災。」
同志同道共成就 老實修行長慧命
哪裡有災,哪裡就有「藍天白雲」身影,慈濟發祥在臺灣,從五毛錢「竹筒歲月」起家,如今慈善足跡已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六個國家,走過的每一步都源自那一念不捨眾生受苦難的心;救助的同時,志工也啟發受助者本具的慈悲——「苦既拔己,復為說法。」一點一滴將菩薩法落實在悲悽暗角,也在分分秒秒中豐富自己的人生。
「慈濟人真正是做很多事,我們去發放、付出,造福人群,我們所作的一切,沒有一項不是累積我們生命的價值。慈濟人所有動作,開口動舌、舉腳跨步,都是有方向,都是有價值,這也是我們走入慈濟的價值。」
「人生的目的不是只有賺錢、賺錢;不是只有我地位多大、多大。生命總會過去,人生總有無常,總是有起有落,但是,我們生命價值的起落由我們自己決定。時間在過去,生命也隨著自然的法則在流逝,但是慧命我們自己創造;慧命一啟動,我們總是穩定地向前,步步踏實。」
「行在菩薩道上,停是自己停,進是自己進,跟眾生結好緣是我自己得,所以說:『己修己得』;哪怕是父子、夫妻也都是己修己得。不過,互相有鼓勵,有支持。雖然你成就他的功德,讓他沒有障礙,也是歡喜功德,也是一種成就,但是跟我們以自己生命去深入,增長慧命深入還是有差別,所以若能夠成就別人,同時自己也不缺席,也投入,就是最美滿的。」
「總而言之,要把握因緣發揮愛的能量,不要有退道心,要步步精進,修福還增長智慧,祝福大家,感恩!」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78
佛陀後裔 續傳正法
【證嚴上人2024年12月12日海外授證營溫馨座談三重場開示】
「我們距離佛陀的時代,二千五百四十多年了,看到了,從佛國歸來的菩薩,真的很感恩!也看到了,從佛國的故鄉,釋迦族的後裔,也回來了。」
佛法如甘露,潤澤心靈,引領許多人開啟智慧,改變人生。近日海外慈濟人回臺受證,並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2024年12月12日海外授證溫馨座談三重場中,上人喜見受證弟子中,有佛國釋迦族的後裔,讚歎:「好親切啊!這就是愛的能量。」。
見苦啟悲菩薩心 行善造福真菩薩
將慈濟大愛帶回佛陀故鄉(印度、尼泊爾),是上人一直以來的心願。2022年四月起,新加坡、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分梯次承擔「回饋佛陀故鄉」專案,從尼泊爾藍毘尼開始,逐步推展慈濟志業。
「我一直都很期待,能不能走入佛陀的故鄉;但是,我明白自己這一生不可能做到;感恩慈濟人,代替我走進去了,讓我有信心。」
二○二年4月下旬,馬來西亞志工陳吉民、莊菀佳、李妙紅、王綺楨等人組成第一梯次關懷團抵達藍毘尼,經過眼盲的夏拉達(Sharada Harijan)一家五口的家,看見一位殘疾的小孩子(阿曼)趴在地上找奶瓶,志工陳吉民跨進去撿起奶瓶,扶起他,為他餵食,不可思議的因緣就此展開。
「當這個孩子(阿曼)趴在地上找奶瓶,及時地,陳吉民穿著一件白褲、一雙白鞋,就這樣踏進去了,就是那個時候,『有救了!』不是這個時候有救而已,是這個國家、這個地方有救了;這就是走入佛陀故鄉的一大事因緣。」
上人期待,將慈濟在佛國開展志業過程中的一個個故事整理出來,爾後可以像佛陀講經般,用真實故事來說法,淨化眾生心靈,啟發更多人行善造福。
「佛陀說了很多的經,但是經典很深奧,所以佛陀都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教導眾生,其實經典就是一個個故事連結起來的,經典經歷過這樣的人間、這樣的時間、在這樣的人與人互動之間。」
「在師父的前面,每一位都是菩薩,哪裡有災?菩薩即時出現;哪裡有苦?哪裡有寒冷?慈濟人及時將溫暖送到,這就是叫做菩薩。我過去都說,菩薩不是擺在桌上,也不是吊掛在牆壁,都不是,那只是個像,是人造的像。菩薩應該在人與人之間,他是菩薩,你也是菩薩,更少不了我,我也是菩薩;只要你有心,就可以做得到,菩薩之間要互相勉勵,我們今天相會在一起,也都是因為這一念
『菩薩心』。」
菩薩道場在人間 釋迦族裔續法緣
諸佛皆出於人間,上人直言,人間就是菩薩訓練道場。
「我一直都說,沒有其他的法,法就在你的行為中,在你的國家;你的國家那樣的環境,有苦難人嗎?有。有沒有人接引你,走入了苦難人的地方,共同出力去幫助人,有嗎?有。」
「他感動我,我召喚了同伴們,身體力行去幫助人,回過頭來要跟他說,你就是菩薩,因為你來幫助他,我也是菩薩,因為我來接引你。」
「同時我們感動,見苦,『怎麼那麼苦啊!』回觀自己,『我很有福啊!還要再埋怨什麼呢?要知足!知足常樂。』走入人間,才知道人間疾苦,見苦才知道原來是很有福。有福的人啊,總是去付出,幫助人的人,是最快樂的人。」
「馬來西亞菩薩發心立願,一群接著一群,一直接力,這三年多來,沒有停歇過。我現在期待就是尼泊爾本身也要開始來接,總是愛的能量不斷連接下去。」
「在這裡,你們也看到了,有人從尼泊爾來,見證了佛陀出現在這個人間,有很特殊的因緣。釋迦族今天也有來受證(尼爾醫師與采潔),我也很開心啊!我的生命導師是釋迦牟尼佛,今天釋迦牟尼佛的後裔,也已經來這裡接受到了正法,要帶回尼泊爾,真正的投入人間去幫助幫助苦難人,這就是真實法。」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71
【證嚴上人12月7日菲律賓溫馨座談開示】
「歡喜啊!這麼久沒看到了,終於大家回來了,很高興。尤其是聽到、看到大家的『合』;這是師父在最近一、兩年來,一直、一直,幾乎天天都說的一個心願,祈求慈濟人永恆、永恆的要『合』。
慈濟菲律賓分會今年屆滿三十年,一路走來蓽路藍縷,在步步踏實中,一寸寸將慈濟四大志業深耕在菲律賓的土地上,為苦難暗角點上一盞希望的燈。12月7日,菲律賓志工回臺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勾起上人深刻回憶,讚歎菲律賓志工合和互協,真正將菩薩覺有情落實在人間。
「我們人人合一念心,就是佛心啦!合心、合道、合情,我們有心,有共同一個情,就是菩薩情。」
師徒相約乘願再來 師度徒而徒度師
憶及三十年來,菲律賓慈濟人醫會不捨路遙,經常到外島為貧苦眾生義診,上人娓娓訴說師徒之情。
「各位,菲律賓三十年多了,記得那個時候,(林)小正、(李)偉嵩還有我們人醫會要開始之前,(呂)秀泉,還有(薛)秀容、柯醫師(柯賢智)幾位,那個時候時常回來。」
「而且菲律賓有很多島,從一開始,你們就到外島去義診。每一次喔!你們去義診,一定每天都會打電話回來。呂秀泉醫師,他一定會跟我說話,那時,旁邊就有人說:『師父,呂醫師是跪著講話。』我好感動啊!」
「我知道他是天主教徒,而且也很虔誠。可是自從走入慈濟,真正的很定心、定情、定義,那個定啊!心很定,菩薩情很定,心意也很定。所以,他才能在人醫會帶動得很好。」
「還記得最後(往生前)那一回,他跟師父說話;那分情、那個印象,他的身影一直都在師父的心與腦中;現在我想說:『他回來(乘願再來)了!』」
上人直抒情懷——相信,往生的弟子已經依師徒約定,乘願再來。
「如果看到小孩子,我就摸一摸——這是我幾個弟子的哪一位弟子又回來了?他們的下一代,也已經進入了慈濟;下一代的將來,我們又要牽引的,就是上一代的上一代的那一群人,因為他們再回來了,所以說『代代相傳慈濟情』啊!」
將來我也還會再回來,我現在還在,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我也會離去,不過我一定還是會再回來;代代相傳,也許在你們下一代的下一代,我是你們的下一代也說不定;因為我們有共同的一個情,菩薩情,菩薩永恆在人間。」
誠意方殷有願有力 人間菩薩恆在世間
上人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但求乘願再來,生生世世行入人間菩薩道;靜思弟子也發願傳承法脈,代代延續法髓緣。
「誠,我們的誠意會合起來,那一種至誠至美,就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愛的會合。相信這一分誠意、感恩,還有這一分情,只要大家有心有願,未來的未來永遠都會在;我最高興的就是看到有第二代、第三代的慈濟人,在臺灣也已經有傳到了第五代了,這種代代相傳,會讓我很安心。天下慈濟情,我們每個人都很期待,能把『人間菩薩』普及在世間。」
「要跟你們說的是,師父很擔心氣候變遷,而且,現在天下人心很動盪,不平齊,的確,我每天都很煩惱。而且現在,如果可以人人用愛,用虔誠的心,絕對是有可能翻轉,反惡為善。我們如果每個人都行善,善良的心愈來愈多,惡的心就愈來愈少。」
上人以菲律賓慈濟眼科義診中心為例,進一步說明。
「人生最苦,莫過於病痛;人生最黑暗,莫過於眼盲。所以說你們在眼科中心開眼睛手術,讓人的眼睛看得到世間形形色色,他可以學到世間種種的好事。每開一個眼睛,那個家庭得救;那個家庭如果有三個人,就是三個人被你們救。這三個人的家庭,翻過來好家庭,再延續下去,這三十年間,你們不知道救有多少家庭。」
「雖然我們沒有要求功德,但是真理就是功德;不必計較多少,用誠意的心去做,做多少就是有多少。總是,師父很感恩,期待慈濟人的愛心,要不斷不斷的延續下去。」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17
【證嚴上人2024年12月2日慈濟慈善志業溫馨座談開示】
「菩薩們,聽著聽著,覺得人間真美好,雖然都說五濁惡世,但是看來人間就是菩薩淨土。」
佛陀初轉法輪宣說「四聖諦」——苦集滅道,開示苦空無常乃世間真理;證嚴上人於12月2日慈濟慈善志業溫馨座談會上,聽聞弟子分享會務,雖然不捨世間苦難偏多,但也欣見慈濟人聞聲救苦,以愛以善在悲悽暗角,踏實力行菩薩道,贊歎弟子將穢土變淨土。
「這(人間)是一個世界,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心中有愛,你的心就是淨土,所以相信各位都是在淨土中。」
入人群見證苦空無常 契佛心落實菩薩行跡
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儘管佛法傳承了二千五百年,卻還未真正實現佛陀的理想。
「傳承是一回事,身體力行又是一回事,有的時候想來,很感慨!佛法的人文很充分,人文是打從內心跟法相契合,做我們想的;而我們所說的,都是做過了,很踏實地說出來,所以叫做以誠以正。」
「我們用最誠意的心來體會佛法,到底佛陀的覺悟,他是發現什麼?他是見苦,人間苦;還有一個最要去體會、分析的叫做無常,因為無常,所以苦啊!空啊!人間的確是苦、空。」
慈濟人走入了人群看見苦空無常,啟發了內心本具的慈悲,伸出了雙手,喜捨救度受苦難的眾生。上人以志工朱金財在辛巴威供餐、鑿井的實例說明。
「11月間,朱金財跟我分享,他每一天都要供應一萬多餐;還有他挖井,現在已經五千多口,而且還在繼續;因為常常看到,婦女在很髒的水窪,舀起那麼髒的黑水放在桶子裡,頂在頭上走回去,要走多遠?二十多公里,要得來一桶水可不簡單,而且都是女人或者是小孩子在做這樣的很負重的事情,看著實在是很不捨。」
「喝水難,要吃飯,要米糧,難啊!我們給他米糧,能給多少戶啊?窮困有多少啊?跟我們有緣,能拿到我們米的又有多少呢?還有多少我們沒有看到,我們也給不到的苦難人,到底有多少啊?」
無緣難以得度,但慈濟人不放棄,想方設法,跨宗教、跨國界,借力使力合作共善,創造契機。上人提及巴西,幸有神父的幫忙。
「總是要感恩好因緣,就地有人我們才能真正的落地生根去繼續幫助;假如沒有的,比如說巴西,受災當地還沒有慈濟人,要靠著神父、修女幫忙,借力使力幫助當地苦難人。」
「我們藉其他的宗教,藉有心人的力量去做事,一直一直要不斷地進行,所以我們要有開闊的心胸,尊重宗教,感恩宗教!才有因緣借宗教的力量去行善,去做事。」
愛無礙遍灑菩薩行處 慈濟法廣庇苦難眾生
慈濟面對國際苦難,尚且如此心心念念,回首臺灣,更是責無旁貸。
「再回首來看看我們臺灣,0403地震雖然有了災情,可是盤點一下,感恩!還算是平安。這一波我們也為花蓮蓋一百四十四戶;修繕的有一百六十八所,執行長、副執行長他們都做得很好,我們的宗教處,我們的單位他們都很有心。我真的很感恩,臺灣我們也有在做,所以說無礙,跟我們在國際救災沒有障礙。」
「我感覺我的人生最有價值就是被相信,我們慈濟的每一個單位都能做到被人人相信,國際間也都能相信;我們真的是有在做,做的人放心去做,捐助的人也是放心來捐助,讓我們真正地,很真誠的為人間苦難事付出。」
「總而言之,各位菩薩,請你們重視,師父的慈濟法,就是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要把佛法、菩薩落實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