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48
【摘自證嚴上人歲末行腳11月2日新竹歲末祝福開示】
強颱康芮十月卅一日自臺東成功登陸,強風挾帶豪大雨重創花東,慈濟花蓮本會也受災。十一月一日風雨遠離,花蓮本會災害應變中心與各地志工召開連線會議,啟動救災事宜;常住師父、職工一起投入靜思精舍的清掃工作。
證嚴上人雖行腳在外,仍時刻關心颱風動態,指示救災方向,關心救災進度。二日,外地志工回到心靈故鄉,投入恢復家園的行列,讓花東區志工可以安心投入救災。是日,上人行腳來到新竹靜思堂,主持今年第一場歲末祝福,肯定慈濟法親合和互協同心投入守護家園,語重心長地提醒,眾生共業,人人要敬天愛地,共善造福。
「從(康芮颱風)受災畫面來看,就能知道,天地威力之大!不可不畏天地之力,不要說『不怕』,我們要縮小,要時常想,不敢了——不敢造業、不敢再放縱;眾生共業,大家要共襄善力,好好地來反省、懺悔。」
其實,不只是在臺灣,極端氣候導致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全球災難頻傳,上人感恩在地的慈濟人把握因緣勘災關懷。
「這一波,花蓮災難不小,聽到大家即時去發放。其實,不只是臺灣,尼泊爾也是水災,慈濟人也去勘災,有來自於新加坡、馬來西亞還有花蓮的地工,慈濟人在當地勘災,同時也在發放。各位,菩薩人生就是這樣,苦在哪裡?菩薩就去哪裡;不只是尼泊爾跟花蓮,還有俄烏戰爭,難民的關懷都有慈濟人在那裡。」
菩薩印記慈濟史 代代相續留藏經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上人稱慈濟人是人間菩薩,在全球行入苦地,扶傷救難,安定身心靈,踏過的每一步都是菩薩印記,應當好好自我盤點。
「很期待老弟子、資深的委員、慈誠菩薩,來喔!來給師父看,哪怕站在我的面前,我不認識,要報名:『師父,我是誰,我是哪一年受證,我曾經參加過慈濟的什麼活動,我做過什麼,救災、救難,哪一梯次也有我。』我現在很想要聽,聽過去你們如何真正地為慈濟付出,跟師父在一起北往南下,不管是『九二一』、『八八水災』好幾回,真正的很期待。」
回眸來時路,苦難與悲傷的背後,在在是菩薩接力,用愛譜寫感人故事。九二一地震時,慈濟在災區認養五十一所學校的援建,就有人問:「師父,錢要從哪裡來?」,上人坦言,是愛的能量匯聚。
「要感恩!有人在前面跟師父走在那一塊土地,後面也要有一群人,大家趕快動員勸募。曾經有災,我們要如何付出?要蓋學校。那個時代,還有人不曾認識慈濟,看到了委員、會員為師父、為臺灣,走入大街小巷,去勸募(愛心)。」
「只要有誠意,用力投入,人間社會就會有希望。前面人的努力,後面人的付出,更後代的人的成就,固守社會,為臺灣真正的提升了臺灣人文、道德、愛的能量,互愛、互動,我都常常抱著這樣的希望。」
「各位,自我盤點,師父現在想要集「慈濟大藏經」,你們大家回憶一下。在新竹這個地方,很多年輕的、年紀大的,我們若看到年輕人,我們就叫他一下,來來來,我跟你說我的故事,拜託你拿筆來幫我寫下來。大家肯開口,我們的歷史就可以鋪排起來,我們歷史就會一段一段合起來。」
「慈濟就是要長長久久,長長久久,代代傳承。師父還在,我們就是第一代,你們也是師父的第一代弟子,第一代的弟子要傳承師父的精神,開始延續下去。」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37
【證嚴上人10月29日志工早會開示】
一襲布衣、一雙僧鞋,證嚴上人從早期兩、三位的弟子陪同的訪貧,到現在慈濟隊伍浩蕩長,近一甲子以來,篤行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教示,時時刻刻心繫苦難眾生,帶領慈濟人步步踏實在人間行菩薩法,為關懷會務和弟子,每年出門行腳二至三趟,足跡踏遍全臺灣。
上人每次的行腳,都是弟子殷切企盼的時刻,弟子們總是把握因緣親近在側,分享行菩薩道的法喜,及人生的證悟。尤其是隨著上人年歲的增長,近年來行腳的次數不若以往,弟子更加珍惜能親師,隨師的機會。
時至秋末,天氣漸涼,歲末的氣息悄悄彌漫,也是上人啟動歲末祝福行腳的時刻;而慈濟歲末祝福的啟動,正意味著慈濟大家庭就要歡喜添丁。行腳期間,上人除了與弟子溫馨座談,也會親自主持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為新發意的「慈誠」、「委員」及「榮董」授證,並領眾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二○二四年上人歲未祝福行腳十月廿九日展開,是日在志工早會,上人殷殷叮嚀弟子要珍惜時間,勤行精進。
「我今天開始要出外去行腳,雖然這一回出門,身體還是感覺很吃力,說話很抽氣,要用很大的力氣來說話;但是,現在不得不出門,因為歲末祝福的時間接近了,我要把握時間。」
「我今天還可以說多少話?我今天還可以走多少路?我總要盡心力。菩薩們,好好重視時間,期待人人把握時間,腦袋裡分分秒秒都要有佛、法,一直在心念中有佛法,很自然,內心就會很勤而精進。勤精進表達出來,就是要對人有禮,禮就是理,禮就是道理,是修行的形象,待人有禮就是結好緣。」
「我們過日子,結好緣就是本身的修養,修行中好好養德,叫作修養。修行養德,所以說德行,行就是要修。時間不斷過去,叫做行蘊,時間在不知覺中過去,生命也是分毫的蘊,蘊是很微細的,總是時間消逝過去,生命也是在消逝之中。」
禮即是理勿放縱 時時戒慎修己心
生命在時間的消逝中,逐漸走向終點,也在把握時間的修行中,增長慧命。上人臨行之際,太平洋海面上的「康芮」颱風正朝向臺灣直撲而來,上人勉眾要做好防颱,也藉此叮嚀弟子要時時戒慎,顧好自己的心。
「各位菩薩,這一波的康芮颱風風力,範圍都很大,強又大,大家要戒慎虔誠,人人要用虔誠的心來戒慎——好好地自己規矩要守好,不要放縱掉。平常的日子也要分秒分分秒秒戒慎,時時念戒,時時謹慎,叫做修行者。修行者要時時提高警覺,警覺「時日已過,命亦隨減」,平時就要常常這樣的警覺,好好把生命盤點價值。」
「這一回師父出門要跟大家提醒,平時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待人接物要有禮,周圍的環境要顧好,颱風的方向要注意,要相信氣象預報,要顧、要修好跟收好,東西收得好,心也要修得好,字不一樣,但是理一樣。」
「周圍的東西收好,內心行為顧好,這樣就是安全無虞,安全就沒有煩惱。大家都會跟師父說:『請師父莫憂慮。』要讓師父沒有憂慮、沒有掛心,就是把大家顧好,自己顧好。」
「藉這個時間也跟全球的慈濟人說:『要出門了,現在氣候變遷,每一個國家都同樣都要日日虔誠,天下人人都要祈禱,祈禱地方平安,祈禱天下風調雨順,天下平安。』」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52
信人有愛 同心願力
【證嚴上人10月30日歲末行腳關渡靜思堂開示】
「真的,福是自己造的,不是師父說祝福就是福,自己若沒有做,我如何祝福呢?自己造福自己得,師父的感恩就是對你們祝福,就是一定要自己做就對了。各位,剛剛聽來,是不是大家會感覺說這輩子活得很有價值,不只是自己,聽別人的也是很感動。」
證嚴上人行腳第一天,下午來到了關渡靜思堂,與北區資深委員及真善美團隊溫馨座談;真善美團隊獻上他們為資深委員撰寫的生命故事紀實著書,書中主角也在現場分享心得,上人讚歎他們活出生命的價值,稱許他們是行孝行善的人品典範。
「父母恩重難報,要如何報父母恩?他給我們這個身體,我們是父精母血,父母的精血構成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的生命,我們讓他們給我們的身體做人間,為人間造福,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信心生願力 道源養善根
資深菩薩投入慈濟數十年來,跟著上人一步步鋪平慈濟人間路,他們生命故事和慈濟志業緊緊相連。
「我們這一輩子在多久以前走入慈濟?什麼因緣進來?剛剛有提起九二一(地震)那個時候,或者是臺北那棟大樓叫什麼?東星大樓,這兩件大事。那個時代我們走進來,為了九二一(賑災),師父要蓋學校,要復建他們那裏的(社區),要幫他們蓋大愛村,大家開始的時候說,『師父怎麼膽子那麼大?怎麼敢這樣去答應人家?』不是跟人家答應,是我們自己主動說我們來負擔這些。」
「有的人就說怎麼做得到,但是我有信心,因為我信心人人有愛,信自己有虔誠,所以我們若是真誠的心要去付出,相信人人就會會同,同心願力,共同去做這項人間的好事情。」
投入九二一重建時,上人曾說,「我不知道錢在哪裡?但我知道愛在哪裡?」在慈濟人眾志成城下,不只是興建大愛屋,幫助鄉親重建家園,更在災區援建五十一所希望工程。
「『信為道源功德母』,我們可以在這個信的道源裡面長養諸善根,一邊做,很累,付出,一個負擔,不過我們甘願做,只是有誠意地這樣做,雖然很累、很辛苦,時間這樣過,我們的誠意身體力行,也號召了很多人共同的力量會合起來,現在我們若回顧想一想,回憶一下,真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寫。」
回眸來時路,在在都是人間菩薩湧現。上人叮嚀,將人間菩薩美善的故事記錄下來,透過科技,手指輕輕一點就可以傳遍全球,猶如佛陀現大神通。
「佛,人人本具佛性,佛性一定要顯示出佛性的良能,就是要去付出,這就是人間菩薩,人間的佛,這就是我們的本性佛。佛陀就這樣跟我們說,人人有佛性,實行,力行菩薩道,所以看畫面,我在說,怕大家聽不懂,趕快文字就趕快出來,所以我也看到佛陀來人間,因一大事因緣,做什麼?教化眾生,行菩薩道。世間若要平安,人人要求福,一定要造福,沒有福,哪有辦法念福福來,一定腳要去走出來。」
勤行菩薩道 施愛諸眾生
29日一早,臨出門前,上人主持志工早會,叮嚀眾人康芮颱風來襲要做好防颱準備,更要啟動關懷,通告大家戒慎虔誠。
「精舍我要交代,連慈濟人的家我也要跟他們說,通告叫大家不要輕視,真的是一個心一動,涵蓋天下。師父是這樣的心,你們也是可以做得到,一樣,我們的愛心開闊。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之下沒有什麼?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所以我愛普天之下的人,是因為我的心開闊,不管是什麼樣的無明風來吹,吹不了我心中的這一念的信心,吹不了我心靈中的那一分的愛心,總是永遠永遠心寬包容一切,念純,念很單純,總是永遠相信人間人人都是佛,因為我信仰佛陀的教導,所以我相信人人心中有佛。但是即便知道自己心中有佛,還是不修不得,要修什麼?修菩薩道。」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就是要來教菩薩法,教導人人行菩薩,學,向前看,學,學菩薩道,若沒有中間這一條菩薩道,沒有辦法去覺。」
「我們要如何開始?從原始的道路開始起點。所以我要教導大家行菩薩道,菩薩可說就是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芸芸眾生苦難偏多,我們發心哪裡有苦,我們就走,追眾生走,只要有生命都叫做眾生。」
「各位菩薩,今天看到,師父很高興。跟師父走,幫助師父走這一條的菩薩道,沒有每一個人,我們成就不了菩薩道。菩薩道一打開,我們可以接引許多年輕的一代傳一代,這好人間、好社會,這樣才能源源不斷連續下去。」
「愛的力量是無窮盡的,我們不要想說我們年紀大了,我們讓年輕人去做,年輕我們要去箍他,要鼓勵他做,我們要陪伴他,說要這樣做、要這樣走,這一條路才不會讓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佛心菩薩行 時時念感恩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行菩薩道不能有絲毫偏差,上人勉眾,廣邀人間菩薩,除了傳承更要陪伴、鼓勵,引導人人身心、方向都要正確,而且「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時間要把握。
「每一天從你眼睛睜開,師父跟你們說我的心態,一睜開,手腳趕快動一動,感恩!手腳又自由行動;站下來,感恩!我還站得住;開始起步了,感恩!我還可以前後踏步。事事感恩,舉手動足要感恩,起心動念就是要念『感恩』。」
「我們所行之路若能正確,我們的自性,時時就是佛心,所以說要讓人家佛心能保持得住,就是要行菩薩道。菩薩道要走得正,就是要時時念感恩,因為起心動念正確,感恩!待人接物,還是感恩!有感恩的心,念正、心正、行正。」
「所以師父再跟你們感恩。早上到晚,就是不離感恩心,這叫做佛心菩薩行,因為佛心菩薩行,所以時時念感恩,祝福大家福慧雙修,感恩,祝福大家!」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97
【證嚴上人二○二四年十月廿日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會開示】
「因為淨化人心,才能祥和社會,所以要人間菩薩招生。人心要淨化一定要有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就是人生的宗旨。」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新發意靜思弟子,經過一年培訓課程,也是在這個季節,帶著飽滿的心情,回到心靈故鄉尋根。二○二四年,第一梯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會,十月十八到二十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來自臺中、彰化、南投、苗栗、桃園、新竹、宜蘭、花蓮、臺東的培訓學員齊聚精進,並皈依證嚴上人。
「各位菩薩,我們現在就要很虔誠,用虔誠的心,我們來祈求天下平安,淨化人心;不管什麼樣的宗教,都是引導我們一個方向,所以叫做『皈依』。」
宗教調和淨人心 名相不一皆是愛
「皈依」雖然是佛教的用詞,但上人慈示,皈依真正的意義是依循信仰的宗教教義,做為人生的宗旨。
「不同宗教要互相相愛相護持,不管是什麼宗教都是需要正知、正見、正思維。我們的理念要看人世間是非道理,是就是道理正確;對的方向走人間正軌道,這就是正知、正見。」
人世間總是因為各人的思想觀念、見解不同,而產生人我是非,導致社會紛紛擾擾,難以和諧。想要家庭、鄰里、乃至社會國家祥和,最重要的就在於彼此有共同的理念、方向。
「宗教就是要來調和『信』、『見解』,信的見解把它會合起來。其實人間有各種不同的宗教,只要是正確的宗教總是調和人心、淨化人間。地球之上因為國家不同,環境、文化也不相同,所以各有各的宗教認同,各有各的宗教名稱。」
「佛陀出現人間,基督、天主也出生在人間;他們的觀念思想也是用愛——用愛表達,引導人人方向總是寬心有愛。不同宗教,不同宗旨,但是,是共同的愛;愛,當然也因為國家不相同,文化不相同,表達方式也不相同。」
苦空無常是真理 教化眾生菩薩行
上人續言,佛陀看見人間的苦空無常、生老病死,而求道、悟道、教化眾生行菩薩法。
「人間無常,到底人的生命能有多長久?幾十年。人間難得百歲人,一旦看見有人接近百歲,都說:『哇!長命。』差不多一百歲,就是長命,長命百歲是很難能可貴的,這就是人間。」
「一百年,百歲到底有多久?其實生命長短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做對人間事;做對的事是最可貴的,方向正確沒有錯亂,人生能在人間沒有錯誤,是最安心。」
「我的師父(印順導師),他給我六個字,他說;『你我師徒特殊因緣,總是時間緊迫;你要進戒壇去,時間不夠,簡單給你幾句話——記得你我師徒有緣,記得走入佛法,要『為佛教,為眾生』。」
「我時常在思考,我要怎麼樣為佛教?想到了佛陀是為一大事因緣,出現在人間。那就是要教化眾生行菩薩道;教化眾生行菩薩道,不也就是這六個字嗎?」
「所以我們也要思考自己為何而來人間?人間的價值是什麼?盤點自己的生命,價值又是什麼?我既來人間也已聞佛法,到底我為人間要做什麼事啊?」
「佛陀的法,經過了我──出家人。一群的出家人來引導大家,你們要信,相信師父為你們說的話;相信法師,這宗教家向你們指導的方向,這樣地行正道、入正規。」
「祝福大家,行菩薩法在人間,這叫做「修慧」;日日要好好、和和氣氣,在人間共行菩薩道,這叫做「修福」,福慧雙修,虔誠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