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61
- 報導地點: NULL
證嚴上人行腳11月19日,繼續聆聽入經藏菩薩分享心得與體悟。上人讚歎志工處處用心,法入心行,叮囑志工莫忘殊勝因緣;行菩薩道時,不但要時時精進,也要盤點自我生命,為慈濟留史,更為人間留美善典範。
經藏演繹靈山會 真空妙有恆善念
繼2011年8月,《法譬如水潤蒼生‧廣行環保弘人文》經藏演繹於臺北小巨蛋登場;睽違十二年,2023年10月20日至23日四天十場,慈濟志工結合優人神鼓、唐美雲歌仔戲團等藝文團體,重返小巨蛋演繹《無量義 法髓頌》。
「可要知道,入經藏是永恆!唯有慈濟人有機會、有因緣,可以在小巨蛋入經藏。多少人啊!我們才多少人,小巨蛋的觀眾有多少人?讓他們可以坐在那裡看,名稱叫「入經藏」,其實他們看與聽,都會感覺這就是慈濟。當然慈濟所做的,離不開經藏。經藏要說、聽,都很難理解,用說的不如用身體、肢體的美,大家會同起來,那一種整體美。」
每場演繹「法海區」一千五百一十六人;「大愛之光區」一千人均來自不同地區,超過二萬人次共同成就。更殊勝的是,此次還有大愛電視及網路直播。
「『入經藏』可以有現在的科技來鋪,把科技這樣一射就上天空,而且灑播下來在全球,這都是瞬間,這種瞬間就是永恆,而且非常普遍。全球慈濟人只要他們有接到訊息,一定就是一點就開了(看)。其實非慈濟人知道也會(點)開(看),看到慈濟人這一分真誠的愛,而且精美的美,很精,真心誠意。」
「從〈爐香讚〉開始,的確真正的「諸佛現全身」,那個時候,每一尊都是佛。現在在我面前,入經藏的每一位都是菩薩,那個時候,相信大家一心一意都是在這樣的境界裡面,毫無雜念,總是在《無量義經 法髓頌》裡面,所以那個時候人人都是佛。」
「在那裡看了、聽了,專心關注在那裡,他們也是與我們同在靈山法會裡,所以很感恩,能這樣的成就。雖然法是『真空妙有』,但是在『妙有』中也是『真空』。日子總是會過,那樣的『妙有』是人,人與人之間,真正要好好守住這一念心。」
「守住一念心」即是「化一念為永恆」。經藏演繹當下,不論是演繹菩薩,還是閱聽眾,人人同息同念、同在靈山法會。而每一個刻的感動,都種下了善因善緣。
「這一念心把法入心銘記,這一念心就是永恆。「銘刻心版」,就是真正地、深深地刻在心版裡。而且還要再灌注在腦記憶中,這就是菩薩的因緣。過去生,我們有這樣的因緣,在這個時候來會合。現在這個時候的每一位菩薩,還要刻在心版裡,還要記憶中無量的種子,一生無量,無量種子還是不斷去分享。」
法華精神無量義 慈濟世界菩薩道
經藏演繹以音樂、手語、肢體動作及圖騰變換,詮釋佛教經典,是慈濟傳法特殊的形式,參與經藏演繹的人,進入了佛法的精髓,因此稱為「入經藏」,《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更著重展現慈濟近一甲子的法髓。
「所以你們把菩薩的心路,已經開得很大。而且也鋪得很平,法對你們來說不困難,只要你們這樣的入經藏,《無量義經》那就是整個佛法。不管是佛陀開始覺悟的剎那間,在定中說,為天人說《華嚴經》;出定之後在這個地方,靈鷲山,出定後,說的是《法華經》。」
靜思弟子謹遵上人教誨,秉持《法華經》的精神,深入其精髓《無量義經》,在人間力行菩薩道,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無所求付出,打造清淨無染的人間淨土。
「華嚴世界就是清淨無染,就是心開闊,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就是華嚴世界。意思就是心真正的打開了,我們為天下眾生,天下眾生不只是人,所有的眾生界,大家為了要入經藏素食,光大家要入經藏的素食,你想,放生了多少生命?愛護了多少生命?總是體悟到生命的價值。」
「我一直都說,現在開始,要記住,盤點自我生命的價值。大家自己盤點一下,這一輩子什麼時候,哪一年走入慈濟?你走入慈濟,從當會員的時候,你抱著是什麼心?應該十有八九是愛心。」
人人都有一念無私大愛,只是被無明所覆蓋。當愛被啟發,而且付諸行動,愛就會像漣漪般,一圈一圈向外擴散。
「這個愛心,不斷從你們的心不斷延續,都是會員招會員,招到自己變委員,對嗎?這你們都知道。都是委員招會員,會員再招會員,所以變成委員。看到潘廖葉,就會想到(林)勝勝,還有林徽堂,早期慈誠隊他們帶起來。他每一回到精舍,第一個要到地方就是廚房,讓人很明顯的記憶。」
「(黃)思賢在(林)徽堂彌留的時間去看他,竟然(黃)思賢對他說,你怎麼還沒走?談到感覺你就應該要走了,開門見山說:『你怎麼還沒走?』這種心,互相的知己,這叫做真正的知己。坦開心胸,談真實法,生命之法,真的是慈濟人,心包太虛,量很大。我們若有心有解脫,就是法則很安然自在,最重要的就是每一天的當下。」
法入心行利人間 代代相傳無盡期
上人期待人人把握當下,將法深入生命,行在人間,豐富自己的人生,還要世代傳承。
「將來慈濟的史記,歷史的紀錄我們要延伸在後代的後代,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他們要接棒也要有前面的紀錄,有前面的歷史,他們的未來還是要傳給下一代,所以你我都是這一代,年輕人也是這一代的要交替,我們還是要交給他們,但是你一定把你的生命的歷程,你所做的記憶,有時間多分享,有時間多傳承,慈濟的起步很重要。」
「所以說我們入經藏,我很感恩,總是期待這樣的入經藏,已經把慈濟的精神播在全球,全球人也看到了。而且也真的,藝文也可以讓他們起了興趣,有的不是慈濟人,但是看了以後,他有興趣。然後從這個地方大家分享,分享把過去的經過,再跟這些有興趣的人再分享。」
「所以你們要常常辦,社區、鄰居等等,都可以再讓它活絡起來,這也是要為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的記憶,我們的心惱要動,不要想說,『我老了,我年紀大了,我要休息』,絕對不要休息。」
「總是,是我們的一念真誠的心,不執著佛法形象,但是要堅持著,『對!對的事,做就對了。』這就是最大的虔誠,真誠的心為人間。」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83
- 報導地點: NULL
「有時候我在想,做慈濟一直到頭來,心血若有形,真的是可以做水、拌水泥。這都是點滴、點滴,大家的心血,血集中起來就是髓。所以『法髓』,我們的方法,就是這多年來,大家一心一志,走入慈濟——師父走的路,大家分寸都跟得很正確;師父說的話,大家很用心聽進去。」
入經藏演繹法髓 合一心分寸不差
慈濟人跟隨上人指引的方向,半世紀前走來所成就的點點滴滴,真實的歷史透過編劇,形成了《無量義 法髓頌》舞臺上的故事,也被入經藏的志工們,真實演繹。
「儘管是這樣,但是要讓它(法髓)成形、表達出來,就是很不簡單。入法髓,這個『時』,就是把它表達出來,但是要表達半世紀以前的慈濟和(現在)這個時候,要把它表達出來,這就是要人用心。」
眾人所注視的入經藏菩薩,他們專注用心的舉手投足,雖千百人如若一人,都因入經藏菩薩的願,成就了整齊之美。
「人人都是真誠的心才能願意來集中,才能願意在那個地方聽號令。要如何走、如何站,分寸不差,這真正的這一群人,實在是非常難能可貴。」
繹法髓頌為佛教 畢生行願為眾生
佛教之美,終在《無量義 法髓頌》演繹中,展現於世人之前。上人感念,這實是畢生之願,也是源自六十年前皈依印順導師座下,至今仍努力不輟的方向。
「這是我一生的心願。從開始修行,初出家,大家都知道師父的師父,給我兩句話而已,六個字。就是『為佛教,為眾生』,這六字讓我到現在將近六十年,『為佛教,為眾生』。」
「所以,(讓)佛法真正的有聲音,而且是很美的聲音,而且很簡要,可以倒背如流的可誦、可唱。這《無量義經》變成了〈法髓頌〉,有音樂、有音律,再加上有相。」
眾苦集現老病貧 真實法相在人間
有相就能透過具體的景象,讓世人更快速的瞭解佛法真實——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迦耶成道,然而今天此時,當地仍未能擺脫貧病苦集。這樣的「相」,演繹出佛法苦集滅道的真理。
「我很期待,把佛陀的境,把他二千五百四十多年的這個過程,尼泊爾的景,現在的景,可以看見二千多年前佛陀所看到的,現在沒有進步,總是還是停滯在佛陀的時代。」
「我們現在總是回饋佛陀的故鄉,很感恩新馬菩薩(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慈濟志工),他們是身體力行,已經在那個地方,真實法在當地,日日都在佛陀的故鄉,現在常常在牧羊女村進進出出,看到了實境是那麼苦。我們要如何帶給世間人去理解苦、集、滅、道,這個『時』都可以見證,以前人、現在人是沒有兩樣的異樣。」
法華精髓無量義 自性佛心靈山塔
苦相能說法。既已見苦,上人關切大家是否能從苦相中看見佛法、受用佛法。
「有沒有得到很真實(法)?還是離很遠?二千多年(前)傳到現在,連出家(人)他們要真的體會到真實義,都還難。就是師父去法海撈針,雖然我撈出了我心想要的,而且真的很精髓——精髓是我說的,用這個形容,這《無量義(經)》的確是《法華經》的精髓。」
「因為(講)《法華經》,佛陀坐下來靜坐,眉間出毫相光,那個時候,就是已經說完無量義才開始出定。他心這樣突然間接觸到,忽然把那個心整個開啟,就像心門開了,那一道光——其實發白毫相光就是表示很細微、很細微,忽然開了。」
「常常說哪一間佛寺『佛像要開光』,那就是表達他們用創造、用雕刻的(佛像),放在那裡,就是順眾生。說:『來呀,來呀! 我們這間寺院的佛像要開光,大家來喔!』其實是『真佛禮假佛』這樣聽懂嗎?人人本具有佛性,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就是在自己的靈山塔下修。」
「但是我們就是還沒有辦法,靈山的塔,還沒現前,要去哪裡找呢?入人群,入人群去看人間的苦相,因為佛陀的真理就是苦、集、滅、道,我們就要在人群中,才知道苦是如何集來的。」
啟愛揚善弘佛法 滅苦造福利眾生
入人群不僅見苦,入人群更要拔苦。上人鼓勵眾人,要滅苦需造福,凝聚祥和之氣。
「總是現在,我們要用如何回饋佛陀的精神教育,用什麼方法?像這一回,我們入經藏,那個讓大家看到那樣的美,大家看到的是美,整齊美;但是那個善,我們真正的利用現在的美,還要宣導善,善才有辦法福氣。這個善我們還要進一步,讓他們真正地體會到法的精髓,所以要弘法利生。」
「這一回的巨蛋(經藏演繹),也是弘法。但是我們有辦法做到真的『利生』嗎?不是讓他們看一下歡喜,就曲終人散,這實在很可惜。我們現在要如何在一段曲雖然暫停,但是樂章韻律還在。」
「所以說,讓大家的回憶,可以知道那個美,是如何的美。我們應該要讓他們知道,三十支竹筒我們是如何做,我們是如何擴散,就像我們在那個法髓裡面,有一個井,水一滴下去,它就是這樣一個圈、一個圈、一個圈擴散,就像我們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
「如果沒有去看(經藏演繹)的,我們用什麼方法,讓大家可以一個傳一個,感覺現在那個USB,隨身碟。總是我叫大愛(臺)再來製,反正可以的話,我跟姚居士(姚仁祿)說,叫他們多製作一些。這裡面也有音樂,大家唱〈慈濟頌〉,〈祈禱〉,日日祈禱,這就是真正為人間祈福,在祈禱大家平安,這是我們可以去做。」
「我是喜歡說,人人能說法,因為人人心中都有法,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靈山塔。所以說期待大家,把這個靈山塔,要把它顯露出來,大家都是可傳法,所以說傳法利生,這是很重要。」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73
- 報導地點: NULL
證嚴上人行腳11月15日與臺北慈院醫護人員溫馨座談,馬來西亞實業家陳志遠也遠道來拜見。上人憶及此次行腳高雄,多位企業界成功人士分享他們在菩薩道的心得,所呈現的盡是善良與真誠的愛,是臺灣社會的福氣。
「社會的企業家菩薩,在高雄真正的看到了每一位事業都很成功,而且投入慈濟放下身段,那一分很真誠地做分享,我雖然是很累,不過我都很開心。感覺到說,這一輩子很有緣,要不然我何德何能,能讓這麼多人都會說:『師父說的,上人要的⋯⋯』,好像他們所做的一切,都為我而做。」
靜思弟子服膺上人教誨,以「師志為己志」,在人間勤行菩薩道,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付出,在在令上人感到安慰。
「聽到這麼多的分享,可以想像,社會好人多,而且善良的愛很真誠地在我們的社會裡,我會比較安心一點,而且真的是很為臺灣祝福。」
心善念正勤造福 茹素惜福完整愛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而且還要感恩。上人慈示,福不是求來的,付出才能造福。
「我都會說,你沒有造福如何得福?還是要腳踏實地,真正地要去造福,才真的有福,這也就是人生的價值。就是剛剛看到陳居士(陳致遠),他企業做這麼大,在世界排名,不是只在這個國家排名,他是世界排名,還有林偉才。他們真正的都是同樣,那樣很孝順的心態,而且很善良。他們雖然有錢,但是不浪費,他們很守規、守矩,和一般的大企業不同,他們是真正的都是很真誠。他們在馬來西亞,也都是公益事業很投入,這就是慈濟,很期待在普天下,都能被人人看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能這樣,這一顆地球真正的就是淨化。」
上人進一步闡示,如何保護地球?
「大家都說要如何保護地球,唯有善多,要多行善,同時這種的正心念,正的心念。說茹素,那就是正心念,素食的人,一定是很善良,素食的人,一定很會造福人間。」
「不是說沒有素食的人,就是沒有愛心,不過有素食的人,他們的善念是一定能做得到;而且護生,保護生命,這種保護生命,就是所有善的完整的善,這保護生命,假如能做得到,所有的善都做得到。」
「沒有茹素,可能要做到完整的善,還是有缺點,還是有漏失,那就是貪欲,口欲,還是有這一點。茹素,我感覺說茹素就是最完整的善,因為茹素的人時常都是警惕自己,愛護生命。」
醫護仁心如菩薩 守護生命守護愛
愛護生命,也真實體現在醫療志業。
「全球慈濟人都知道,慈濟的醫療,師父常常說,用生命走入生命,守護生命。醫師面對的生命,在開刀的時候,一站可能十幾個鐘頭,更大的刀,有的要開好幾天,所以醫生真的是很辛苦。白衣大士跟醫王,為天下守護生命,我很尊敬,真是很感恩。」
「慈濟現在有八家醫院,常常對自己說:『我真好命!結善緣。』自己非醫療人,竟然可以做到,如我發的願,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我有一群,同心、同志願的大醫王、白衣大士,都是同樣的心願,很真誠地搶救生命,所以說很感恩。」
人生八苦,病苦為最。
「病痛可以痛到我寧可不要財產,期待我可以免除這樣的身體的病痛,這都是病苦。所以醫王有愛心,那白衣大士有觀世音菩薩的心,這種的用愛守護生命,守護眾生的健康,當然我都是要很尊敬,很感動。」
「我真的是代替這一群苦難人,和大醫王說千萬般的感恩。而且我們四大志業,總是醫療志業是最辛苦。慈善總是一群愛心人,把物資,把所有他們需要的運過去,能搭飛機去就可以,雖然很辛苦,但是就這樣就可以看到了笑容,看到了他們的歡喜幸福。」
「但是醫療不是,醫療是事關生命,而且是在人的身體一病一痛,可以捨掉一切不要,只要拔除苦難,身體不痛這樣。原來人生沒有什麼好享受,總是享受平安健康,這是最好的。」
「所以說醫療的志業,真的是給我很感動,也最幸福的就是有緣跟大醫王,跟菩薩們這樣地大家會合,那樣地貼心,所以很感恩。」
說不完的感恩,句句都是上人對弟子的祝福。
「對你們虔誠的祝福,你們要把身體照顧好。有力量多幫助苦難人,這才是真正的有福,這就是智慧,有智慧的福。知道說財要如何用,用得有價值,就是最好的,而且最大的福報。」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19
- 報導地點: NULL
「合」是由一個「人」、一個「一」、一個「口」,組建而成。證嚴上人第一梯次歲末祝福行腳,11月13日於高雄靜思堂與慈誠、委員、慈青進行溫馨座談,透過「合」字的組合,提醒所有慈濟志工要「合心」。
說法傳法話慈濟 莫忘那年初發心
「師父在四十多年前賽洛瑪颱風,1977年到現在四十六年了,四十六年前師父來高雄是為了什麼呢?也是為了賽洛瑪颱風,不是為了勸募,是為了勘災。那個時候來的時候,過了屏東開始看,那個電線桿都不是倒下去,是如刀在割一樣,每一支電線桿都變這樣(切平),很整齊。」
中度颱風賽洛瑪1977年7月25日從高雄南部登陸,在臺灣南部盤旋五個小時才從臺中港離臺,對臺南、高雄、屏東造成慘重災情,臺鐵西部幹線臺南以南電訊全部中斷,屏東縣九曲堂的電纜全部倒塌,農林漁牧的損失達新臺幣數十億以上;總共造成五十八人往生,近三百個人受傷,四千三百多棟的房屋全倒,二萬七千多間的房屋半倒,是南臺灣自二戰以來最大的災害事件。
「那個時候,我來高雄勘災,就是在涂(茂興)居士他們家,那個時候是這樣過來的,所以『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所以(現在)這個時候,師父來就是在這麼開闊的靜思堂,也是很感恩,感恩那個時候杜(俊元)榮董這樣陪我來看這一塊土地……」
在涂茂興師兄及當地志工的帶動下,高雄慈濟志工人數不斷增加、會務穩定地發展,志工們需要一個可以召開會議、舉辦課程、彼此交流活動的地方。華泰電子董事長杜俊元,不僅投身慈濟參與各項慈善工作,並捐出土地興建高雄靜思堂,讓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家」。
「這幾天有因緣我就要提起一下,師父年歲多了,希望這個地方起頭的歷史,在地的人要知道。尤其是你們要傳法、說法、聞法,說法要傳法,師父在說的話,你們很認真在聽,聽進去,你們很有辦法再去說給別人聽。那種的真誠是師父的弟子傳慈濟法、講慈濟事,我們就要講真正的道理,這叫做『歷史』,所以你們也是見證者,也是聞法者,也是要傳法,慈濟法你們一定要傳。」
修心養性拂無明 方向不偏正行為
說法、傳法,沒有年齡的限制。上人期許教師聯誼會(簡稱教聯會)的老師,雖然許多老師都已退休,但這一群資深的老師,帶動了慈濟教聯會的發展,也具有歷史性的意義與價值,需要好好保存下來。
「教聯會也已經普及到了全球,有教育的地方就知道有教聯會。在我還沒有出來(行腳)的幾天前,尼泊爾,佛陀的故鄉,那個地方有校長,校長他們開始在那個地方成立教聯會,和我視訊。當他們在與我分享,他們若開始要像我們臺灣成立教聯會,要把教育(融入)慈濟的精神。佛陀的故鄉在尼泊爾,不過當地不曾經有過真正的正法,佛陀在世一直就是看到宗教很雜,都不正信,也不確實,因為這樣他才會決定去修行。」
出家後的佛陀遊走周國,希望可以傳遞正信的佛法,然後當時交通不方便、科技不發達,僅靠雙腳走,能觸及的人很有限;加上外道對佛陀的迫害、毀謗,佛陀要廣為傳教說法,不僅辛苦,而且困難。
「就會想到說,師父那個時候為了說佛教,要走入人間,所以要去救濟,哪裡有苦難,或者是有急難等等,我們要及時去幫助,或者是貧窮苦難、孤老無依,長期在幫助。起初那個時候,你們知道嗎?我也是被很多的、很多的教,內、外也是一種議論紛紛,無明風。」
即便外在環境許多的異議之聲,上人仍是堅持「做對的事」,落實慈善工作的過程或許艱辛坷坎,上人未曾改變心志。
「總是『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所以跟你們說,慈濟是經過了很多考驗,方向不變,腳步沒有停,往前走。所以說教聯會,期待趁我們這個時候,儘管有的退休了,以前是要上課、上班,現在可以不用,可以多用一點心,回過頭來輔導年輕的老師,為他們講故事,為他們介紹慈濟。不是叫你們去傳教,是真正說教育的方向。」
退而不休獻良能 教育有方育良才
上人期待教聯會老師退而不休,將慈濟的教育人文與更多年輕老師分享,為人間教育盡個人之本分。
「孔子他也是要傳教育,他也要周遊列國,就是要傳教育,也曾經被很多的人壓迫,我自己也自我譬喻說,就像喪家之犬,總是他還是不氣餒,克服很多的困難,還是一樣為傳教育。我們佛教也是一樣,釋迦佛和孔子是差不多的時代,他們只是前後差四十年,四十年是很短。所以不管是佛教、儒教,或者是莊子、老子等,因為他們很有哲學,可以把世間物理、心裡或者是生理,他們的智慧都可以融會貫通起來,這都是智慧者。」
只要有心,沒有困難事,上人呼籲老師們能如過往每年暑假期間,教聯會老師都會舉辦營隊,邀請老師們一起到慈濟,分享彼此的教育理念,讓大家的心更緊密,堅定在教育的道路上。
「就像剛剛土耳其阿里市長,後來升為省長,十九年前他來臺灣,在臺中和我見面,那個時候,我就跟他說:『教育很重要,拜託你們回去開始關心。』因為我在畫面看到孩子七、八歲,敘利亞一些難民逃到土耳其去,看到那孩子小小的就要被逼迫到工廠做童工,因為他們的長輩就是要躲起來不能去做工,那個家庭的生活總是要靠孩子,七、八歲就要去做童工。」
敘利亞人因為內戰,家園受到侵害不堪居住,而逃離到鄰近國家土耳其,在土耳其邊境的難民營中生活,大人受到土耳其境內沒有工作權,只能將幼小的孩子送到工廠賺取微薄的工資,維持家庭生活。
「我看到那個報導,所以不忍心,所以跟胡(光中)居士說,你把那些孩子找出來,把那些孩子送去讀書。後來市長升省長,我就說:『可以的話,能夠建學校嗎?』所以在那個地方有慈濟(援建)的滿納海學校。總而言之,這都是歷史的過程,也很期待說與教育有關。」
為了讓孩子可以回到學校讀書,土耳其聯絡處負責人胡光中聽從上人的建議,挨家挨戶調查學齡期的孩子們,把他們找來學校上課,並給予經濟補助,讓他們可以維持家庭生活。
「我們幫他教育的孩子,現在有律師、有醫生,還有工程師。看到孩子長大,好在我們成就他,要不然這些孩子逃難、受盡了人間的折磨,內心會有不平衡,也許會成為恐怖分子。那些孩子,如果我們那個時候沒有給他教育的機會,不知道這個世間會有多少不平衡的心態?因為我們給他們有機會(受教育),所以現在那些孩子已經一屆一屆一直出來,成為社會的棟樑。」
心佛眾生無差別 一念悲心種希望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性與佛性是等同的,然而佛陀有因緣看到人間的生老病死苦,於是離開優渥的皇宮生活,借重宗教的精神分享真諦道理,引導出人人本具有的真如本性。
「他現相成佛,就是把這樣的因緣會合起來,說我覺悟了,我所覺悟的話,來和大家分享,聽的人就不斷、不斷(理解),這叫做名相,世間道理都是共同,愛也是一樣這樣共同。總是不管什麼宗教,早上我和他們在互動,他們是伊斯蘭教,他們禮節是這樣(右手放左胸上),我也要先向他們這樣(右手放左胸上),行個禮。現在他們知道了,他們看到我們就是這樣(雙掌合十)。」
不同宗教的禮節或許不同,但那樣的悲心是一致的。悲心就在一念間,那一念間卻是許多貧病人家未來的希望。
「總歸一句,這麼簡單,短短的時間要決定,要在那個地方培養千秋萬世的教育,這就是一念之間。所以師父常常說:『把握剎那,就是永恆。』一念,這樣剎那間,這一念心起來是對的,篤定了;對的,說話要正、實,要真、要實,說的話句句就是真實話,就能夠為人間入歷史,大家共同會合起來,那就是為人間造福,這就是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