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62
- 報導地點: NULL
證嚴上人歲末祝福行腳第九天,於桃園靜思堂與外語隊、教育團隊,以及慈青進行溫馨座談。上人開示提及佛陀來人間,教導我們助善斷惡,只要心中一念善起,當下即是天堂;若是惡念升起,時時猶如落入地獄受煎熬。
「這麼多的生命中,佛陀說,唯有人才能成佛,因為人在人間,有善、有惡,這種善惡之間,行惡者造災殃,需要有行善人來消弭災難,這就是兩極,善與惡拔河。佛陀出現在人間,要如何助善斷惡,要怎樣助善的力量,要怎樣斷掉人間的苦。天堂與地獄在人間造,你行善,日日在天堂;一念惡念的動作,日日在地獄煎熬,這都是一定的道理。」
隨喜功德存好念 以愛鋪道造福因
《心經》有云:「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我們若能心存好念,自然心安自在;若是一念偏差做了虧心事,總是提心吊膽,無法好好過生活。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菩薩行入人間,用愛鋪道,自然能透徹真實的道理。
「我們現在都聽到,(志工們)走入店家,讓整條路都是愛心店家,整條街,每一店家都是放著撲滿。撲滿空心,裡面裝的都是愛心錢,都是要救人的,所以家家商店,家家都是在造福。總是看到人就隨喜,一個銅板放下去,店家老闆若能隨喜一句:『感恩喔!』那更增長,叫做『隨喜功德讚歎』,都是教人說好話,如此充滿感恩,人間就是温暖。」
上人從不要求他的弟子念「阿彌陀佛」,而是引導每一位慈濟志工懷抱感恩心,時時將「感恩」兩個字掛在口上,真誠地感恩周遭的人事物。
「光念佛,不會成佛,因為我沒有去造因緣,沒有造福因,也沒有成就什麼大事業,我哪敢想我要成佛。不過,我想我要學菩薩,我就是要學菩薩,菩薩自度還要度別人,自度度人,這就是很落實的法。」
募心募愛啟悲心 匯集眾愛濟苦難
慈濟行經半世紀,即將邁入一甲子,上人總是叮囑志工們要「募心募愛」,募款不是重點,而是要募得人人一分愛,啟發人人的一念悲心,濟助天下受苦難的人。
「我不求你要去募多少錢,只求你這『一念心』。有心,看到人,你很自然會說慈濟。見人說慈濟,等於見人念佛就對了!因為見人說慈濟,我們慈濟在做什麼,現在天下有什麼苦難,我們要去幫助人,勸人為善。我很愛你們看大愛新聞,就知道現在人間菩薩走到哪裡去?我們現在在這裡,在分享愛心商店,但是還有一群,他們已經在尼泊爾,還有一群已經在甘肅……」
天下哪裡有苦難,哪裡的慈濟志工就即刻啟動勘災、援助,若受災的國家沒有慈濟志工,鄰近的國家也會就近動員,集合大家的力量,前往幫助落難的人。
「貧窮苦難,慈濟人,不管他在哪一個國家,哪一個角落,他們都啟動了。菩薩的行為,你們比我更了解,自掏腰包,撥出時間,放下一切,這都是你們在做的。我們在這裡,他們在那裡,各有目標。在尼泊爾,他要達成師父的心願,把佛法回饋佛陀的故鄉──尼泊爾。」
盤點生命說故事 事理會合長慧命
兩千多年前,佛陀出生在現今的尼泊爾,雖然生活在優渥的皇室,出了皇宮卻是看到了人間的生、老、病、死苦,街上滿是無家可歸、貧窮苦難的百姓,觸動了佛的悲憫之心。時隔兩千多年,志工們踏上佛陀的故鄉,看到滿街盡是向觀光客乞討的窮苦人家,景象猶如佛陀當時的環境,沒有改變。
「我一直期待著要把他的手心翻轉向下,翻轉尼泊爾的生活習慣,所以我們有一群菩薩去履行這樣的任務。我很歡喜、很感恩,他們帶回來,我總是由不得自己向著螢幕說感恩。他們真正的愛心,展開雙手擁抱、輔導,現在就是要如何讓孩子都能受教育,所以我們在那裡『希望工程』要蓋學校。」
翻轉貧窮的宿命,上人認為「教育」是關鍵。回饋佛陀的故鄉,除了濟助他們的生活,同時援建學校,讓孩子們能學習知識與技能,不會再複製父母的生活窘境。同時也要充實當地《菩提電視臺》的節目內容,增長他們的慧命資糧。
「天下苦難人,生命,雖然慈善是要救生命,不過真正地徹底要幫助的就是慧命。生命在人間就是有身體,有物質,會冷,不能沒有衣服穿,不能沒有房子住,所以慈濟村,我們也在規劃建設。學校我們開始在支援,也在規劃(悲心)女子學校,這都是現在在進行。」
近來上人不斷鼓勵每一位慈濟志工要自我盤點生命的價值,透過敘說自己的生命歷史,滋養個人的慧命,同時也是見證慈濟的歷史、見證人類社會的歷史。
「我們大家有幸在這樣的慈濟世界,在這樣的大團隊裡面,我們也是大生命其中之一。我們大家來回憶,把這樣的歷史,一段一段地寫起來,這是我們佛教經典叫做『阿含藏』。阿含是講故事,沒故事就沒真理,故事就是道理,若沒有(故事),光講法,法空、一切皆空,就空了!這樣要做什麼呢?有啦!有啦!妙有,因緣果報,因緣果報是什麼,要怎麼做?其實這全是人與事與物會合起來的大道理,所以佛法真的是一大片的大道理。」
佛心師志信願行 人我同念齊度眾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真實的道理,是透過實踐而來的。隨著歲月的增長,上人總是感慨時間的倉促流逝,更有來不及的焦急,期待更多人來肩負起慈濟的使命與為社會付出的責任。
「實在很感慨,明知現在天下事這麼多,明知!但是無奈,只有一個希望,希望大家人人都是證嚴。記得慈濟開始,有一回一位陳(燦暉)教授,因他是學者,他是基督教。那個時代,我們佛教,佛光、法鼓、慈濟、華梵有四個山頭,這一位學者他就是要去跟聖嚴法師論法。」
陳燦暉教授跟聖嚴法師分享,陳教授的太太在慈濟當志工,每個月五元、五元、十五元的善款點滴累積,小額捐款要如何能做好慈善工作?尤其上人的身體瘦弱,要怎麼開展慈濟志業呢?
「我很感恩聖嚴法師說,一個證嚴法師沒辦法,如果五十個像證嚴法師那樣,就有辦法。這句話,我很感恩,我很期待人人都是證嚴法師。因為人人都有自我本性,有佛本性。我們的本性都一樣,同樣一個愛心。所以常聽大家說到我們師父的心願,師父這樣說……常常聽到,我就會去想到那個故事,人人都是證嚴,我們師父會說,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教我們,我們有緣在慈濟,慈濟就是師父創辦,所以難免都會談起師父怎麼做。所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所以你的我,我的你,人人的你我,共同度他。」
天下災難頻仍,苦難人很多,需要大家發揮自我本具的佛性,啟發人人的愛與善,共同為人間造善植福。「我們走入街頭也是要如此,要讓他們知道現在天下有災難,需要大家一分一分的愛。現在我們的人間需要造福、求福、求平安,所以大家一分愛心求平安,能幫助人的人就是福。」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40
- 報導地點: NULL
座談中,上人感嘆氣候變遷之於個人,如同須彌山與小螞蟻,個人看似微小,卻也能透過累積形成大能量;個人雖微小,也會在因緣果報中遭逢無常。上人指出慈濟代表團員們有語言翻譯能力,具備了人文禮儀並能身體力行慈濟理念,才能真正帶動外界茹素,減緩地球氣候變遷帶來的共業危機。
「人間事,再加上天地氣候的(災難),自然的氣候(災難)其實要擋是很難擋得住;不過我們哪怕是小螞蟻也要提起願力,還是要發心立願,力行攀爬須彌山。這是這一大段時間來,我天天都在提起:世間的事不是有力的人做,是沒有力的人,大家全部都願意做,這樣才能做得到。」
「常常跟大家說,要有信心,當然要信人的願力,還要相信群策群力的力量,更需要靠著不同宗教共同虔誠的力量,這很重要。」
「現在災難臨頭,我們覺悟要抬頭,應該要覺悟的時刻。記得二、三十年前,我就曾經跟(黃)思賢說,美國若不覺醒,世界難太平,而且這種天氣氣候也是難平衡。那個時代,只是應心說話而已,現在是真的已經很嚴峻,已經是來不及,很快速,所以要趕快去做,一個小念頭也可以影響很多。」
「比如說,也是三十多年前,我從花蓮到了臺中。我有一個習慣性,師父(印順導師)在臺中,我到了,隔天一大早一定要去頂禮師父。那一天,我很早出門了,臺北一位李居士開一部車,我就坐在前面,經過了一個夜市,開始(吹)過一陣風,眼睛看到地上有一團紙,被風就是這樣子捲,很快速地就碰上了,吹在那輛車的擋風玻璃,直接衝過來,『碰』一大聲,嚇了一大跳,真的是一大跳,嚇到了。」
「那個時候,那一念感覺就是這種福禍在瞬間,這種無風,也沒有預警,為什麼突然間風就像從地下鑽出來?那個印象一直在心裡,看到了師父,頂禮了以後,我也有說嚇一跳。師公(印順導師)就是也是笑笑的,『人生啊,就是這樣,無常看來沒有什麼,就是無常。』」
「是啊,無常看來是沒有什麼。可是一直一直以來,幾十年來大大小小的事,我都是同等的看法:小小的事我也是把它當成了大事,這就是警悟——那種天下將降的災難,我們人要有預先的覺悟。」
「看看無風、沒有什麼,突然間,突然的風這樣衝過來,而且是有輕重,把那個紙板可以從地上把它掀起來,直接碰上來。這種雖然說來『沒什麼』,可是記憶猶在,這就是『有什麼』。我們現在真正的最怕的就是類似的那一塊風,我們現在都感覺說「大家要提高警覺」「知道了」「現在的新聞、媒體、視訊都很容易了解」。了解久了,就變成了解只是一回事,總是心那個警覺沒有提出來。」
細微不察失警醒 果報不爽陷淪迴
上人提醒大眾,人們要對重大天災有所醒悟,也要有行動去進行救助,如當前中國大陸甘肅地震,慈濟志工展開了物資籌備等工作,準備展開救助。但生活中很細微的、對氣候變遷所形成的災難,卻容易因為這些警訊常被提出,而人們心中產生了「知道了」而鬆懈警醒。
「未來的、難以擋的,還是在擔心。不過剛剛說過,人人共同一心,要虔誠、要相信,這個相信不是說是相信宗教什麼什麼,不是迷;是宗旨,我們大家共同有一個宗旨,不是叫作宗教。要大家不分宗教,共為一個宗旨,我們真正的要用虔誠的心敬天愛地。」
「這大空間,看看,它就是大污染。這個土地,我們一定要愛它,現在的人破壞大地,所以我們要來提倡、弘揚,那就是要敬天愛地。虛空,再也不要製造污染,這個減碳等等,都是人污染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如何讓它減碳,就是不要再污染。」
「剛剛也提到聯合國,我也很重視推素,這個推素我們要很大的責任。根據做便當的專業人士說,他做五百個便當三十八隻雞、一隻豬,想一想,若一個場合訂葷食的便當,這種的生,我們叫做生機,殺傷多少命?這都說我們要疼惜生命、物命,我們在吃,每一餐都是傷害、傷害,沒有保護。」
「我們如果通通素食,你不吃,它就沒有那個畜養,他就不會去繁殖。你如果不一直吃,就不會科學繁殖,也不需要科學飼料,所以自然回歸自然,這也是自然,許許多多的自然生態,還不都是相安無事,還不都是乾淨。」
「只要知識分子再轉一個念頭,(成為)智慧分子;知識,「知道啦」,(但行動還是)什麼比較好吃,知道哪一個飯店的肉類處理得比較好;這種有得吃,還要再挑剔,還要看到被吃的動物先剝皮,那多麼殘忍,這種殘忍的過程,實在是殘忍的人間。這種殘酷人間得來的後果是什麼?所以我常常說,因緣果報啦!」
「期待今天在這裡,期待大家很貼心,了解、體會,我們用個人的智慧、常識、方法,好好的去(推動茹素)。大家站起來都是能夠演講的人,用你們的方法去宣導,這就是剛剛我聽的話,現在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樣了解嗎?」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57
- 報導地點: NULL
證嚴上人行腳12月20日在臺北與北區志工溫馨座談,戶外氣溫直降,但座談的內容,讓人人感受到滿滿的溫情與愛。
北區志工分享如何帶動店家參與「愛心商店」行列,以新北市的三重區為例,從今年六月第一間愛心商家誕生,至今已經超過五百間商店響應「竹筒送愛」,用零錢行大善。
竹筒積善利他行 點滴植愛蘊感恩
聽到志工如何與店家溝通、帶動,上人開示,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是「募心」、「募愛」,啟發人人的慈悲與願意利他助人的善行。
「佛法就是要教育,提供正確方向,人人入街頭募款,不只是要捧著愛心箱,叫人捐錢、捐錢,而是要讓人人知道這一波的是什麼行動?是什麼目的?譬如説緊急救難,天下哪裡有災,你先要知道,比如說大陸甘肅、土耳其的地震⋯⋯哪裡有風災?哪裡有雨災?或者是人禍的。其實莫不都是人間苦難,或者是說國際救災,那就是不分。凡事我們點滴入缸,或者是入(功德)大海,平時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平時去付出,這就是我們平常就要介紹慈濟的愛。」
上人以古諺「晴天要積雨來糧」,勉勵人人愛的存款是要時時會合,當然慈濟志工們也要常常與店家互動,讓店家知道,善款如何應用。
「我們有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他們也可以選擇項目。點滴入大海,就要結合到,才可以去幫助。要不然,『我的一百元要救濟多少人?』一百元,無量的人投入一百元,就是無限量的力,可以去行大愛。這些觀念讓他們知道,也要常常互動和分享。」
上人提醒募人善心,除了厚植愛的存款,更是帶動起人與人之間的「感恩心」。感恩的人文在現在經濟發展至上、效率至上的社會中,已經逐漸被淡忘,因此更要創造機會,讓人人隨時可以啟善念、道感恩。
「我們愛的能量是要啟發愛心,不是為了錢。最重要的是要讓他認識正法,正法人人本具佛性,佛性慈悲,那就是不忍眾生有苦難。我們這個團體就是儘量讓有緣的人,我們聽到、看到,我們就可以幫助。」
實踐生命譜藏經 留史傳世續慧命
分享的志工,加入慈濟的時間長短不一、年齡不一、職業與生活也不一,但相同的是「做好事的心」。上人肯定人人,把握時間與空間,走在慈濟的實踐中,為自己的生命,書寫富含意義的歷史,人人是一部經藏,有脈絡、有故事可循。
「師父最近一直都說,我們現在開始,就是要重視大藏經。慈濟人生命盤點,我們走入慈濟多久?什麼因緣來?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多少的菩薩群?如何作伴行菩薩道,我們如何協力做事情?年、月、日,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從進入慈濟的歷程。我現在要出一部慈濟的歷史,慈濟歷史,歷史就是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這就是延續慧命,傳世,這個千年都一直傳下去。」
人人的生命都是經藏,上人以大樹為例,慧命的新芽從迸發到生長,在在積累智慧。
「慈濟人,就如一棵大樹,我們如何開枝展葉,這都可以做的,所以這時候就是要把大家的珍寶、你們的歷史,可以寫出來,把它編輯好,『慈濟藏經』是現代的歷史。」
「為佛教,為眾生」人人用生命走入生命的實踐歷程,即是人間大藏經的展現,最後上人祝福人人,時間雖然有限,但師徒之間,因緣深厚,菩薩道路,盼人人精進向前。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41
- 報導地點: NULL
下午的溫馨座談中,證嚴上人聽聞幾位來自貧窮環境的新發意菩薩的發心立願,則以因緣果報的道理,曉喻大眾——克服了困難進入慈濟,自身的困難並非就此消失,而是在濟貧教富的過程中學習到智慧方便,度他而自度。
「人生苦難偏多,我們現在同時在這裡,有的人生活富有如在天堂,有的人在窮困的國家,生活真的是很辛苦。不過,我們相信人人接觸到了道理,就能理解了人生本來就有高低,無法整齊,這就是生活在人間的生態。」
「每一個人總是隨著因、隨著緣,來到人間成為一個果。就如我們吃的水果,橘子在大地生長,那就是橘子的因。種子跟大地會合,還有天氣,陽光、還有下雨的水分,跟大地那有這樣的溼度,種子在那裡它就會萌芽,它就會成為一棵橘子樹。」
「任何果樹,總是不同種子結成不同果實;青菜是青菜的種子,長出不同的青菜;樹種的果樹不會長出青菜來,青菜的種子也不會成為果樹,這叫做因、緣的結果,所以我們人人要以這樣的道理來解釋。」
「人,過去生大家都有造福、有結好緣,他這一生很自然來到不同的家庭。有的到了窮困的家庭、不穩定的國家,總是生活辛苦、很不平等、社會不安定。那有的人出生的國家,總是生態都很好,國家和平,人人的生活總是富有,很文明的國家。他在過去生有造福,所以他們來到人間,總是這麼地有福,可是過去已經過去了,結果已經在現在了,沒有辦法去移轉。」
明因識果慎心行 造福人間鋪直道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過去所造就的因碰觸了緣,產生了今日的業果。上人鼓勵眾人,眼前所承受的種種,未來還有機會改變。
「不過,有一個方法叫做『法』,就是道理,只要在這一生好好地造福人間,今生開始為未來,未來的種子改種,為未來的路開拓更大,也改善未來的種子。」
「只要你有用功,用功認識了方向,也認知了這一條路,雖然這一條路目前還是雜草叢生,可是已經認識了方向,大家共同的力量會合,把這一片很荒廢的大地,大家用力同一個方向來開路,開大路,大家用心來鋪道,把這一條路好好地把它鋪平,開大、鋪平。」
「前面已經自己鋪平了,所以這二隻腳就跟著努力向前行;後面的人,我們的子子孫孫,子子孫孫就可以有一條路,就這樣往前走,為下一代的下一代鋪平道路。」
宗教指引善人間 好因福緣得好果
上人揭示了慈濟宗門人間路,就是從「因緣果報觀」之中,為自己、為後代子孫所鋪設的人間康莊大道;大道的基礎,就是不分種族國界與宗教的大愛。
「真正的因緣果報,叫做造福人間。種好因就得好果,這總是宗教,就如天主教、基督教、其他的宗教,都是『你趕快,好好地做好事,就升天堂,你相信我,相信天主就升天堂。』這也是相信,相信有主,相信耶穌,你就會造福,不會做壞事,那就升天堂。絕對不會說:『你現在信我,你過去所做惡業就會消掉。』不可能。總是要轉變自己,要覺悟,過去曾經有過苦難,來到這一生還是苦;那現在相信,相信佛法,要打開心裡的不甘願,因為過去已經就是這樣的苦因,現在認識道理了,要甘願,總是接受了。」
「在座也有很辛苦,生活很辛苦,看看回來,要回來也不簡單,還要借錢。這一趟從馬來西亞回來(臺灣),回去要做工一年才能還完(註:馬來西亞新受證委員古娜孫德莉透過在工廠兼職存機票錢),可見那一分來這裡的心是很誠意,很立定決心回來的,我很感動,這就是很誠意回來。相信現在回來的,都是不是生活很富有,在莫三比克也好,或者是辛巴威也好,總是好幾個國家,要回來一趟不簡單,都是回去要很努力,所以我說很感恩也是感動。」
「所以各位菩薩,我們要幫助人,要自己要照顧好。就如大家回來,突然間寒冷;昨天還暖和,今天已經寒冷,所以要趕快添衣服,要披、要穿,這都是需要有的。同樣的道理,人間要應時刻、應需要,該做的及時要趕快付出,需要接受的,也要去除了執著,因為現在需要,趕快接受,這就是方便法,也是真實道。」
「總是信仰也是一樣,我們要正信;過去也許沒有信宗教,但是也是信了自己很複雜的方向,那這樣會把人心帶得很混亂。我們現在有因緣,有一個正信的方向,我們接受了,所以通通是開始,接受了好的道路。我們前面雖然是有一點坎坷,但是要接受,因為接受這一條路是正確的。」
「加入慈濟,不一定要信佛教,你同樣安心信你的宗教,只要你虔誠,你信天主,要信天主所說的;好的法要有博愛,要有仁愛,一切宗教給你就是一個愛,慈濟也要求你要有愛心。愛心可以幫助人,所以不分宗教,但是要有一種虔誠的愛心,去投入去幫助人,所以說來,總是慈濟的道路很寬、很大,要自已去鋪,鋪平了你這生命中要如何走的路——不管哪一條道路(信仰),總是要在好好地走進了那一條道路,條條道路條條會合,就可以鋪成一條廣大平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