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30
慈濟人行入人間,救拔苦難,從見聞中領悟佛法道理。證嚴上人3月31日連線主持花蓮靜思堂「全臺精進幹事研習營圓緣典禮」,聽聞志工法喜分享,讚歎志工是以法、以身行度人,更勉眾守好一念心,與眾結善緣,廣邀人間菩薩,同行菩提大道。
境界順逆有因緣 轉迷為悟道不偏
為成佛前,先結好人緣。人人來到世間,最難跳脫老、病、苦,當境界來臨,唯有法,能指引人生正確方向。
「佛陀在人間所說的話,無不是人生的生態、人生的心態,這個生態與心態,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境界。」
在人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遇到不同的境界,雖然境界各有不同,但總是有順境,也有逆境。
「各位菩薩,你們做慈濟,有的是先生很護持,太太很護持,父母很護持,兒女很護持;但是有的兒女障礙,家人不以為然;常常跟人家說,你們是在做什麼?他既不來了解,還會成為阻礙⋯⋯」
佛陀開示,世間的真理就是苦、空、無常;不捨眾生受苦難,佛陀來人間「教菩薩法」。上人殷殷叮嚀,我們的方向、行動就是行菩薩道,為人間做好事,引導人人轉迷為悟。
「有時候會聽到志工分享過去,抽菸、喝酒等等,他們說,這就是他過去的『五專』(指吃喝嫖賭抽),他的過去等等的行為,實在是偏差。可是迷者卻認為,這是我最快樂的,人生不就是要這樣享受嗎?我所快樂的就是盡我所欲,這都是迷者。愛喝酒的人酒喝下去,行為各形各式都有,他不知自己的行為很難看,也不知旁邊的人看到,『唉!喝酒怎麼喝成這個樣子?好像發狂、發瘋一樣。』」
累世付出結善緣 得遇貴人轉迷津
喝酒的人即使酒醒了,知道自己行為難看,也想要改,卻總是習氣難改。但是,一旦有好的因緣遇到貴人,就能勸他,讓他明白這樣的偏差是苦因、是苦果;現在的享受,其實是很苦的。
「相信慈濟人裡面,如是這般的過來人也有。遇到了有緣人,有緣人說話總是讓人很信服,所以很願意改,而且當要犯錯,腦海中浮現了這個人,就會想,『我要改!』有一點習氣要起來時,就會想到這個有緣人,就會趕快回頭。」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救度苦難的菩薩,能遇到苦難人,也是繫於一分緣。
「有這樣的因緣,看到苦難人,不捨苦難眾生,自然會啟發想去幫助他的心,這叫做菩薩心。菩薩心,是好幾生好幾世以來,有付出,有結過眾生緣,今生有緣人才會會合。也就是投緣,你說話,他歡喜,就會跟著你走入菩薩道,合和互協來行菩薩道。」
「總而言之,付出無所求,還要充滿感恩心,這是多麼珍貴的法。這就是法,要不然我說四諦、六度,四諦就是苦、苦、苦,苦集滅道,光知道有什麼用?六度那就是菩薩道,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智慧,這些法大家都在聽,做得到嗎?其實方向對,就做得到。」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80
- 報導地點: NULL
無量義經・說法品云:「斯經譬如一種子,百千萬億從它生,千億種子復又生,展轉乃至無盡量。」就如海外慈濟人將慈濟精神帶回僑居地,如播種般開展志業,將慈善的腳步遍及全球一百三十三個國家。3月19日馬來西亞北海支會資深慈濟志工回臺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上人感恩資深慈濟人用心陪伴,接引人間菩薩,更鼓勵人人喜捨付出,成就慧命。
口耳相傳說慈濟 身教言教傳善法
慈濟人以身領眾,口耳相傳,接引出一代又一代的新進志工,就像母雞哺育小雞,呵護備至。上人憶及,行腳臺北與資深委員見面時,資深委員總是會向上人介紹他所接引的慈濟志工。
「我到臺北,北區的菩薩會扶著資深菩薩來,讓師父看看。資深的菩薩就會一手牽著好幾隻手,兩隻手牽著把他們拉起來,『師父,這些是我的小雞!』是啊,小雞是慈濟人很親的稱呼。」
在慈濟世界中,每個人都有「母雞」,每一個人也曾是「小雞」,「母雞帶小雞的精神」,永遠是慈濟歷史扉頁中動人的一章。
「看母雞牠孵蛋,總是要緊緊守護著一粒粒的蛋,給牠溫馨、給牠愛、給予牠情,一直到了蛋殼突破了,小雞,可愛的,就這樣出頭了。母雞還要孵著牠,一直到牠們的毛、翅膀長得硬了,可以自己去討生活,這就是母雞帶小雞的精神。」
「資深委員或慈誠隊也是這樣的精神,總是一代傳過一代。一巢、一巢跟你有緣,不同的時間,還是要不斷接引下去,不要想說我已經帶一巢出來了,其實跟你有緣的還等待著你,等待著你展開了翅膀,呼喚他、招呼他,讓他靠近、給他溫暖,這需要大家永無停息,不只是今生此世。」
學菩薩法覺有情 布施增福長慧命
慈濟人聽聞佛法歡喜信受,行「經」腳下,走進人間苦難處,救助人間苦難,撫慰人心,也在付出中領悟苦、集、滅、道的真理,學習超脫世間苦的繫絆。
「人間真苦!為什麼會那樣的苦啊?苦是難免,沒有苦就不是人。最愛的人留不住,短短的幾十年,我們留不住,也許他留不住我,或是我留不住他,總是失去了摯愛的人,總是留不住人的人最苦!但是,我們走入了佛法,要自我再超越一下,這就是我們學習的菩薩道——自己的親人我們不捨,可要知道普天下之下多少苦難人?我們要學習『覺』有情。」
「大家既有福又有緣,過去互不認識,我們現在共同走入慈濟,我們道親好友都走在一條的道路,我們同行菩薩道。菩薩道要覺悟,要如何覺啊?現在我們這個時代,是福慧雙修、因緣聚足的時候。」
只要有心,人人都有一分力,可以行善助人。
「看看緬甸一把米,他(烏丁屯)是窮困人,聽到師父在呼籲,日存一把米幫助苦難人。想想,四個人四碗飯,你少一口,用乾淨的筷子先夾一口放在另一個碗,四個人,四雙筷子,把它省下來,這一碗空空的碗中就有飯,四個人存給一個空碗,這個碗跟四個人的飯差不多,又多了一個人吃。用這樣的邏輯,平常生活節儉一點,對自己的生活沒差,但是對自己的福有增,因為這一念愛心是身體力行,節省自己一口飯,四個人把這一口口的飯累積起來,可以給一個人,所以人多福大。」
「過去師父都說不要計較,現在我要跟大家說要計較,對自己計較,不要浪費,對自己要呼喚,存一口飯就可以造福很多苦難人,這就是增福。你雖然少了一口飯,但你的慧命是增加了福,增加了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捨,有捨才有得,捨出有形的物資,得到無形的智慧,這就是慧命,慧命是延續生生世世。」
「你們很有福,我也很感恩,師父一呼,人人響應,一呼萬應,真正做到了。佛陀來人間,為了一大事,來人間教菩薩法,這個菩薩法你們都接受、身體力行了,所以要學,勤學菩薩道,到頭來『覺』,就是見道了,看見了真誠的道理。」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99
- 報導地點: NULL
聽聞佛法,內心起了歡喜,發心立願「甘願做,歡喜受」,這就是「菩薩十地」中的第一地「歡喜地」,也是發大乘心、當菩薩的第一步。證嚴上人3月17日與新加坡分會幹部溫馨座談,感受到志工行菩薩道的歡喜,慈示,入人群行菩薩道是學佛到覺悟之間的一條線,勉眾弘揚佛法鋪平菩提大道,接引人人入法門,從「學」而「覺」。
「在佛法道上,我們要提起赤子之心。『學』裡面是一個子,從「學」我們有了因緣,與佛法有緣,所以我們開始向著覺悟之道,那叫做『覺』。「學」是在『凡夫事』中學;人人本具有佛性,那就是赤子之心。」
法入心行入九識 清淨福業乘願來
《增壹阿含經》有云:「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上人亦常言,「佛法不離人間法。」言明,入人群才能親見佛法真實。
「佛陀他發現到的人間道理,一個字代表,那就是苦啊!我們的方向,就是覺,要「見」,見到。但是我們在「學」中,假如不走入人群,如何能見到呢?」
慈濟志工走入人群膚慰苦難的同時,也見苦知福,慈悲心被啟發而歡喜付出,雖然難敵歲月消逝或老或病,但使命刻入意識田中,五十八年來步步踏實。
「就像師父現在,每天都感覺到,我今天一定要把握最後的一口氣,因為我覺得今生的責任未了,我還要繼續來生。所以今生不能空檔,還是分分秒秒都要深刻在慧命中,刻在八識、九識田中。」
佛法中有所謂「八識」,前六識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而起的分別。第七識,是「思」的作用,輾轉起心動念,便有所造作,而不論行善或造惡,最後盡皆收入第八識中。第八識又名藏識也稱業識,業識是無形的力量,牽引人在六道中輪迴不息。
「大家都有在聞法,法不只是入『八識』,我們還要再更深一層,入『九識』,『九識』是人人本具有的本性,我們還要更深一層,進入到我們的真實法,真實的慧命中。『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要的是清淨的福業。你要有清淨的福業,要好好的珍惜那一顆種子。」
人人本具有佛性 修習佛法去煩惱
上人言及這顆種子,即《法華經.衣珠喻》譬喻的寶珠——清淨佛性。
「《法華經》的『衣珠喻』所說,人人都有一顆寶珠,人人都有那一片的憐慈,心地的憐慈。雖然我們走入了這樣的紅塵滾滾,污染的人間,可是我們是帶著使命來,不是帶業來。過去已經有這樣的使命,這一粒種子在九識田中,我們是使命、我們的本性。人人本具有佛性。」
人人本具與佛同等清淨本性,只是在滾滾紅塵中,受環境、人事物薰染及欲望或業力牽引而蒙蔽,所以需要透過佛法的修習,幫助我們去除煩惱,淨化己心。上人惇勉眾人,得遇因緣與慈濟會合在一起,就要用心行入菩薩道。
「佛陀是精神意念的啟發,他把他的思想、理念,就是化為法來度我們。就是講道理給我們聽。他在人間說法是四十九、四十九年,慈濟是開出了慈濟路,已經快要六十年。」
一音圓演廣度眾 見聞歡喜開心門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上人將佛法以真實事相轉譯成通俗能懂的語彙,帶領弟子真正落實在生活中,為苦難人拔苦與樂,並透過付出修身修心,而且廣招人間菩薩。現今科技發達,透過網路即時傳播,上人說法可以做到「一音圓演」——只要連上網路,點通頻道,全球各地即同步收看。
「科技發達,讓我真正的『一音』繞著地球,只要有心、貼心,連接雲端一指一點,就是開啟了心門,就看到各位在師父的身邊,也聽到了你們各位的分享。這都是人人像顯神通,你們的影像也是攝上了天空,灑播下來,繞在全球。就看他要不要聞法?要不要見人間菩薩?他發一念心,點開頻道,覺道之門就開了。」
「『學』、『覺』,中間一條線這就是菩薩道。我們現在就是在『學』地,現在腳站在學習的這一片心底,大家發心起步,就是開始要走在菩薩道上,覺有情;『覺』,我們已經見到了,我們要學習了,所以要『見』,見到。這就是你我因緣,把這一條路、這一條道接起來。」
「我沒有離開花蓮,你們從新加坡連線來到花蓮;而且你們在新加坡說話,在新加坡聽話,總是這樣的各顯神通,耳通、眼通,而且舌通,你們開口動舌說話,只要他有心一點連線,聲音進來、影像進來,可以讓全球連線的人心門一開,那種「菩薩地」湧出菩薩,就這樣湧出了。」
如是我聞說真實 即時歷史淨人心
慈濟志工「說我所做」、「說我所見」,這樣的「如是我聞」不但有聲、有影、還有文字當場記錄,上人說,這些都是立即歷史。
「有相無相,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實相,你們要用好心,用智慧的能量,好好的感受;感受了以後,傳好話,說好法,就是淨化人心,而且傳法要化作行動。」
「就如我們對人,也是覺有情,人人要彼此珍惜。同師同道同志願,所以大家在一起,要好好互相疼惜;離遠一點的,我們傳聲音,用現在的科技——你的手機,好話趕快傳出去給你的朋友、給你的親人,你相識的人。我們已經聽到了好話,利用科技把它傳出去請他看,發揮空中妙有也可以淨化人性。」
「因緣把握,尤其是我們要很珍惜師徒緣,師徒的緣,還有同師同道緣,同學同道緣,同學同道要好好來凝聚。光是聽、說還不夠,最重要『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開導鋪路要身體力行,腳步沒有踏出一步,道理不會開道,也不會開長,要跟著你的步踏到那裡,你的路才能進,進分進寸。」
入群行經鋪直道 雨露不微潤眾生
聞法入心,還要行在腳下,才能開經鋪道,所行之處也要布善種子,才能菩提成林。
「心地風光總是要種樹,有樹才有種子,所以路開到哪裡,樹就種到哪裡,樹種到哪裡,它的種子開花結果,那就是長,千萬里的路都有你我的心地風光。樹若沒有種,那就是一片乾旱。你有種樹,大地才有雨露,雨露下來樹才會把它吸收,才會釋放回歸大地,大地才會有水分。」
「我們要吸收法水,慧命才能健壯。『水』是大地的生命,『法』是我們的慧命,聞法就如吸收法水,哪怕如雨如露,就是濕氣滋潤,不要輕視雨露的輕微,不要輕視種子的渺小,我們開口動手,舉步走路,分寸都要用心,用心把法廣被當地,讓當地能鋪出菩提大道,這樣才能淨化人心,才能『學』而『覺』行菩薩道。」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74
- 報導地點: 北朝鮮
從臺灣到全球,慈濟的每一個慈善印記背後,都是難行而行。證嚴上人於2024年3月4日聽取慈善志業溫馨分享,回眸慈善來路步步艱辛,上人感恩靜思弟子克服萬難救拔世間苦難,恆持初心矢志不移,讚歎人人發揮良能,讓愛不漏失。」
冬衣送愛北朝鮮 回眸來路遍艱辛
「臺灣我們要踏出去也是不大簡單,應該也要說很不簡單。災難、貧窮⋯⋯普天之下真正地苦難偏多,聽到訊息總是一念不忍心,哪怕很多的困難,也都是要一一克服,尤其是北朝鮮那一段,不只是要救人,也要去顧他們的土地。」
從1994年開始,北朝鮮連年遭逢天災,洪水、乾旱接踵而至,造成農產品歉收,引發大規模饑荒。慈濟得知此一消息,即有意前往援助,但當時該國不允許慈善救援團體進入災區與農村勘察,與慈濟「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賑災原則不符,遲遲無法取得共識。幾經波折,1997年8月25日慈濟基金會時任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與徐祥明、謝景貴共三人首次前往北朝鮮瞭解災況,廿八日返臺後,即安排後續援助事宜。
同年12月慈濟展開「愛心擋寒冬」北朝鮮冬衣募捐活動,共募集十一貨櫃、四千四百箱衣物,於1998年元月初,運往當地。爾後,至1999年年底,先後共六次對北朝鮮予以物資援助。其中還包含兩萬噸的化肥與兩千六百餘噸的大米發放;2000年12月18日,北朝鮮貿促會副委員長金正基先生拜訪慈濟,希望慈濟伸援「農用薄膜」。
「給他們的農用薄膜,就是因為乾旱,土地被太陽曬有熱氣,期待用塑膠膜把它蓋著有蒸氣,有濕氣,保護土地水分不蒸發,才會再給塑膠膜讓他們覆蓋大地。我感覺這一段克難的事很多,一一克服過去,但是是很艱鉅的克服,回想到了北朝鮮,我們真的費了很多的心力,那個時代是很不簡單。」
「不過也得到當地的政府的感恩,我們去的時候都是大隊伍,給予我們進、出,這在我們的媒體都有寫,希望這些都集結起來,也可以出書,這就是我們的歷史,是非常艱鉅,達成很殊勝的任務,做得很好,這還是回顧過去,很感恩。」
菩薩心行不畏難 足跡留史見證愛
慈濟對北朝鮮的賑災發放,直至2011年11月17日前北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病逝,政權移交才停止。
「回顧過去,那個時代做慈濟是真正的很辛苦,獻身命他們都要去做,很辛苦;但是現在再回憶起來,感覺很幸福,好在那時候有做。現在我們要呼籲他們要寫下來,一來是慈濟的史跡,再來是他們生命的價值。」
「我們不是說慈濟有什麼風光偉業,是要表達那個時代慈濟人的積極,慈濟怎麼做?那個時代跨國救濟是很不簡單,尤其是我們救濟的那些國家⋯⋯」
上人讚歎慈濟人奉行佛陀教法,在人間力行菩薩道,是現代菩薩。慈示,將這些人間菩薩的生命藏經流傳下來,就是弘法利生。
「佛陀來人間是為了要度化眾生,就是要教菩薩法。他在做好事,我們就要弘揚,這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就是什麼人怎麼做,我們就要為這個人講故事。佛陀講經也都是『過去、過去』,什麼的人看到什麼困難,他不顧一切去做救人的故事。」
「菩薩人間『為佛教,為眾生』,我們大家共同這一念心。造福人間需要智慧,智慧分別是非,非,我們絕對不能去做,不能分寸踏錯;對,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這就是做人的價值。」
五百人聚觀音行 利益人間是藏經
上人常言,只要五百個人有共同一念慈悲濟世的心,共同去為苦難人間付出,就能成就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人間所需要,我們要趕快踏實去做,不管有形、無形,我們都要用真與誠,無形的是精神,有形的是救助,救濟或者是有益人間的事情。所以不管有形、無形,精神力量我們也要盡形壽,獻身命,這就是人生的價值。生命是每天一直過,有做出來,寫下來就是價值,這些價值就是人去做的,所以人生命的價值,就是有在為人間做事情。」
「人人要有愛心,為人間做事,你愛心、他愛心,盡形壽做事情,結合起來就是整體大愛,這就是造福人間。要發揮智慧,有智慧才有辦法造福人間,不漏掉,這叫做『不漏之愛』——沒有漏掉的愛。是什麼沒有漏掉?生命的價值沒有漏掉,時間的價值沒有漏掉,教化付出的空間沒有漏掉,這叫做不漏。所以說我們要好好地把握生命,不要漏掉我們生命的良能,不管在某一個地方有付出,這也是我們生命中的慧命。
總是很期待,人能弘法,那個法就是人需要的時候,才會真正的踴躍。有事,就呼籲人人可以來做,讓他看到人性的價值,自然就會進來投入,這人性的價值,也是生命的價值,有做就有價值,有做就能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