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80
「我們整個(醫院)環境之真、之善、之美!看到了病人那樣的苦相進來,那一種病的痛苦、心靈的壓力、老病的無常,到底我們要用什麼樣的靈方妙藥去救他?需要的,那就是醫王之愛,還有菩薩的智慧來膚慰他,讓他雖然病了,但很安心。」
佛法生活兩相應 十二因緣說理相
人生的生老病死,無一人可以例外,而醫院就是生老病死的縮影,孩子呱呱墜地的嚎哭聲,既是詔告來到人間,也是對未來生命之苦的預示。
「人生,生來時,本來就是哭著來。媽媽的痛,嬰兒的無奈,都是苦。被生下來,註定他這一生要走入了無常世界,到底是幸或是不幸,都是不知,自己不知道。赤裸裸的身體,本來是被母的胎包住,慢慢慢慢地生長,十二因緣從一念無明開始,就這樣一段一段而起啊!」
佛法若與生活相容、與生命相應,則能看見其中的大智慧,其中的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更是將佛法的透徹展現在日常生活中。
「佛法研究生命的來源都很透徹,一共十二相,所以叫做十二因緣,這是理相;在事相,從嬰兒、童年、青少年,不知覺就是中年、老年。看到老人的一雙手,認真美麗的手,再看看嬰兒的手,多漂亮,但是老人家的雙手,骨和皮會合起來,肉已經消了,皮也皺了,如果拿嬰兒的雙手和老人的雙手來比較,到底是哪一雙手最美?」
愛無空隙展良能 心手相連貴乎心
上人也看向自己的雙手,看看和那結了繭子的老人的手有何不同。上人期許,人人要時時自我反省,看看自己的雙手,為人間做了多少事,為眾生付出了多少,人人各有使命,有著不同的良能和功能,貴在自己的一念心。
「佛法走入人間,而且菩薩集會在一起,我們共同一念心,一個字那就是『愛』。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技能,不論是護理的技術、醫生的技術,還是藥理的技術等等⋯⋯還有打掃的(清潔人員),擦得桌子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看看這要集中多少不同功能的雙手去付出?所以兩個字,不離開我的心,不離開我的口,『感恩!』感恩事多。」
人人一分力,集合起來就是大願力,上人以今年五月的浴佛大典為例,無論是在印度的靈鷲山,或是在臺北的中正紀念堂,雖然上人是觀看現場轉播,但也如同親臨現場,感受到佛法的莊嚴與攝受。即使是在非佛教的國家,當地人士也能跨宗教的參與慈濟浴佛,表達對於佛陀的虔誠與尊敬。
上人感恩,無論是醫院愛的醫療或浴佛時所呈現的道場莊嚴,都是「愛無空隙」連連接接,讓大愛充滿人間。
「我真的是很感恩,可以看到佛法的莊嚴,也看到我們愛的醫療,感動事多,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還有志工來陪伴。臺灣佛教的昌盛,讓師父歡喜滿足,讓師父安心。感恩!」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43
證嚴上人行腳6月26日,於大林慈院與醫護們溫馨座談,當初建院時周邊並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房舍,被喻為是田中央的大醫院,歲月荏苒,如今已熱鬧許多,醫院啟業至今也將屆二十四年,令上人憶及慈濟醫療志業緣起,往事歷歷⋯⋯
「幾十年來,我一直都在說三『間』事,三樣『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時間,我很珍惜時間,看看,從我出家,三年後開始立志成立功德會,那個時候的功德會,那就是五毛錢,從菜市場裡開始,那是為了救貧。」
「因為走入了貧窮的人間,看見了因病而貧。那個時代沒有健保,總是因為病而花錢,花到了賣土地、賣房子,所有的財產,都已經花光了,但身體有沒有好?還是拖、拖、拖到財產沒有了,人的生命也是在末端了,那一種貧病交加⋯⋯」
不捨人間多疾苦 四大志業共守護
貧病猶如孿生子,令苦難家庭難以出離,上人不捨,積極奔走辦義診、建醫院。
「苦!那個時候,除了濟貧,緊接下來就想要蓋醫院;能守護著健康,守護著愛,應該可以防止貧窮之苦。有沒有防止?就是擋不住的。人生,生、老、病、死,這四大苦難,實在是擋不住;但是不擋它,那會更苦,所以我們從慈善而醫療。」
「但是假如沒有好醫師,沒有好護理,光有醫療硬體,沒有好的軟體——良醫,溫良的護理。光是有硬體、有藥、有醫療,但是對病人那種的心情、護理的態度,醫生的態度⋯⋯病人病痛已經苦了,得不到良醫,溫良的護理,那種心靈再度創傷。所以,病苦、心苦,心靈的苦,還加上了病的苦,多重的苦,在人間。想,這不就是佛陀說的人間疾苦,疾就是疾病的疾,人間疾苦,我們慈善就是為了救拔人間疾苦。」
醫病醫心、視病如親;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是上人對醫療志業的期待。為了培育醫護良才,繼開辦醫療之後又開啟教育志業。
「醫療,感覺到(醫護)這個良知、愛護(之心)一定要建立起來,所以在教育志業之後,緊接著就是人文。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一連串,我足足用了四十年間,四大志業完整建立,四十年後,我真的心靈很安心,很感恩。」
大林慈院立田中 守護偏鄉二十餘
大林慈院是慈濟醫療志業由東部擴及到西部的里程碑,上人娓娓分享心路歷程。
「那個時候張博雅署長去花蓮,有議長、有縣長、有鎮長,前後去花蓮,總是期待慈濟能到大林,就是要到嘉義縣蓋醫院;很難推(辭),後來我就用一個難題,我就說:『假如要慈濟在那裡蓋醫院,光是醫療體系很難做得很好,我們要有人文,還要有教育,醫療體系才能提升。』」
上人思慮周全,提出醫院必須能讓醫護能無後顧之憂,專心在醫療奉獻,所以必須有離醫院近的宿舍,可以兼顧到家庭,因此建院土地佔地需要二十甲。
「幾個月後,他們跟我說(土地)十八甲多,叫我來看。我看了以後就感覺說,這麼鄉下的地方,是要我怎麼做?所以我就堅持最少要二十甲。」
「所以地方熱心人士,阿靖(林淑靖)的公公(鄒清山)他很好心,他說:『師父若要二十甲,糖廠那塊十八甲多,我們在旁邊有一塊一甲八分多,這樣合在一起二十甲,夠了。』所以這讓我無法推(辭)。」
「若要說我們有醫院在大林,真正的要感恩阿靖的公公鄒居士他的成全。我要用這樣缺一甲多來推(辭),卻是他不了解我的意,他就要成全師父的心意。所以他說,『師父需要二十甲,我們剛好有一塊一甲多,這樣加進去就夠了。』我心裡感覺鄒居士,你根本都不懂我的心意,讓我無法推(辭)。所以,硬著頭皮接了。」
「那個時候我到鎮公所,舞獅舞龍、那個鼓陣來歡迎,好鄉土、很純真,這一念虔誠的心感動了我。從這樣接下來,(我)每天都很煩惱,但是,還是要把握時間,一口氣,真正地二、三年後,把醫院蓋起來。可是,醫生要從哪裡來?護士要從哪裡來?真的是說來話長。」
「總是大家一念虔誠的心,醫療(醫院)起來,院長是從林(俊龍)執行長來守護,還有簡(守信)院長、賴(寧生)院長等等,總是說來話長。一直到真正的穩定下來,院長各位大醫王,總是這樣穩穩定定,把它一路帶過來。各位醫王菩薩一心一志,現在盤點過來,每一位來到這裡,是真誠心意,來了就住定下來,在這裡守護著雲嘉林。」
視病如親老有依 人醫良護德傳家
一切都是好因緣。隨著年輕人口外移,雲嘉林地區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幸有大林慈院作在地鄉親的安穩的依靠。
「看到我們的護理,看,多可愛啊!護理師的體系,很可愛,那樣的活潑。看到他們對病人噓寒問暖,『阿嬤吃飽了嗎?』那種很草根,聽到你們說臺語,好貼心啊!現在的年輕人,要他們說臺語,很不簡單,尤其是說得很有草根味。」
「幾年前,我走入醫院的掛號室裡,看到阿伯打赤腳,阿公,他是打赤腳走在我們的醫療(醫院)要去掛號。我這樣看到,這間醫院就是草地的都市醫院,我們守在這個草地裡的那片甘蔗園;那念心,總是一塊一塊的磚,一噸一噸的鐵根,這樣在這個地方,從醫院開始,一直到宿舍區,這樣完成起來。」
「這個地方,雖然是很鄉下,不過我們這裡的醫療研究,很感恩,雖然中正醫院在我們附近,我們對醫療的研究也是不落後,還是繼續醫療的研究,這都是很平行。所以說,我們的研究也不落後,沒有落後。我們的醫療,那一分的愛的守護也很草根,很靠近阿公、阿嬤,這些阿公、阿嬤真正的需要我們這樣草根式的守護著他們,跟他們說話很貼心,這實在是很感恩。」
「還有,那個外埔,山上是大埔,這裡草根地都是埔,我們都是用愛守護著,不怕路遠、不怕山高、不怕鄉村;他們無法來,我們就過去,所以他們走不出來,我們就到他的家去,那種真誠守護。」
「各位醫王菩薩,師父要做的,你們做到了。所以,貼近我的心,也是做我想做,做我所說。所以我想要做的,我想要說的,你們都替我做到了。」
「當初那個甘蔗園,變成我們現在這樣,很溫馨的大醫療區,還有宿舍;看到當時孩子抱著的到現在,孩子已經讀大學,也開始要做住院醫師,這二、三十年了,人生的過程,時間累積,最感恩大家的心住在這裡,讓我很安心。」
「所以各位醫王菩薩,這念心不要變,守護這個福田區,這片甘蔗園很甜、很甜,而且大家很自在。你們的孩子們,孩子、你們的下一代的下一代,(你們)來這裡做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一直到現在要做阿公,有的已經做阿公了,可見時間這樣在過,很甜很穩,所以你們選擇的地點,真的是對,選擇得很對,不只是你們選擇得對,我也選擇得對。」
「我們的醫療體系在這裡,宿舍區也在這裡,我們安居樂業,所以期待各位代代相傳,感恩醫王菩薩!」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81
證嚴上人行腳,6月21日下午在臺中靜思堂,聽取南投靜思弟子會務分享,甫於五月底參加花蓮靜思生活營的學員也來向上人分享由迷轉悟的心得。上人慈示,人生要守好正知正見,感恩擁有,彼此成就,並殷殷叮嚀:福是做來的,不是求來的。
「我也自問己:『啊!我怎麼老得這麼快?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啊!我現在怎麼力不從心了?』我點滴吊了好幾天了喔!我怎麼會病啦?我怎麼要吊點滴啦?可以的話,我可以不吊,但是求?不可得啦!」
珍惜擁有存感恩 知足心富解脫苦
人總有很多欲望——求財、求名利、求權勢⋯⋯殊不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無常苦空是世間真理,往往求不得苦。當欲望不能滿足,就會造成很多痛苦,市井小民如此,功成名就的實業家也是如此。如何解脫?上人慈示,當常懷感恩。
「這個社會,你們賺錢做生意,不就是要靠大眾嗎?有買,有賣,買賣生意要做得社會平安、人心祥和。這就是要鼓勵人人做好事,若能這樣,這就是人生的福,那還要求甚麼呢?」
「要求的就是求自己,有沒有天天正知正見?有正知嗎?有正見嗎?我們有正行為嗎?正行為,真正的對人間有付出,父母生我育我,也期待我做一個對人間有意義,這就是報父母恩。」
「而且我們在人群中,人能成就我,要問自己有沒有成就別人,人間假如彼此都有成就,這叫做祥和社會,這就是人生的極樂最快樂的事情,其他不用求。做就是得,有做有得,所以己做己得,別人做給你的受不到,但是自己要做。」
地湧菩薩入人間 啟悲導智福人生
在慈濟世界,許多實業家放下身段,投入環保、慈善行列,南投地區因為九二一地震援建因緣,震出許多「地湧菩薩」。
「他們有家庭,也有職業,但是他們志業真正的他們都是很有福。這都幾十年的資深菩薩,因為他們的背後有這麼好的先生、家庭支持著她,夫妻同行菩薩道。所以我覺得南投區,是真真的是一個福地福人,那個地方很多道場,好山好水,但是這裡的菩薩是走入人群,不是只有修的自己得,而是造福人群。」
上人續言,九二一當年,慈濟啟動希望工程,為災區援建五十多所學校,教聯會也將慈濟人文及教育理念,帶進援建的學校,這些學校近三十年來已經為社會栽培出無數良才,名副其實是用教育打造希望未來。
「行善、行孝,造福人間,是最完整的教育。我們臺灣很有福,你們靜一靜地想一想,臺灣好人多,這好人都是跟教育有關,也跟慈濟有關。總而言之,慈濟人分秒不空過,人間菩薩大招生,時間不斷過去,分秒都消歇過去,但是人人的愛心不斷被啟發,步步踏實,口口相傳,不管是走的路、說的話、想的法,都是善。」
「這幾十年來,你們都做得對。我們要記得對的事要日日做,對的路要步步行,心心念念度好人入人間,才能造福人生。」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83
證嚴上人行腳到臺中,與臺中慈濟志工進行「幸福人生講座」溫馨座談分享。座談間,羅明憲師兄分享參與國際賑災的經驗,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能突破困難,為所需要的鄉親送上援助與關懷。上人雖感欣慰,但世上苦難之多,還有許多等待援助的苦難人,上人心中倍感無奈。
「那個時代的困難,跟現在時代的困難是不一樣,不過那個時代的困難,只要我們不怕辛苦,下定決心,不怕艱難,不怕危險,他們要去就可以去。現在情形不一樣,所以真正地是自嘆無奈。也聽到(黃)思賢跟大家分享,他四月間到日本,其實日本的(能登半島)地震是7.6 級,那是很搖,災情真的很大,我們為什麼到四月後才去?這一樁事情也讓我最近感覺很愧對日本。」
復建停滯近半年 突破困難續關懷
今年(2024年)元旦下午四點十分,日本能登半島發生芮氏規模7.6強震,造成一千五百餘人受傷,二百三十三人往生,約有一萬六千棟住宅毀損。
「那個時候知道日本地震很嚴重,不過訊息很少,尤其是日本的慈濟人也不大把訊息傳回來,因為日本慈濟人不多,日本狹長,地理很遠。所以在日本的人力要去做,也是不夠,所以傳回來的訊息很少,我自己的心裡又想:『應該是沒問題吧!』因為訊息不多,慈濟人也不大聯繫,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只有知道那幾天有去供應熱食,因為那幾天是在元旦,天是很冷,不過看到他們可以去供應熱食,我就滿心感恩。那麼寒冬,慈濟人力不多,他們也可以去供應,我就已經很感恩。」
雖然地震重災區離慈濟日本分會所在位置較遠,但日本慈濟志工仍是在災後第一時間前往災區勘災,提供熱食與緊急援助,一路陪伴受災鄉親,至今未曾間斷。
「一直到四月間,思賢去了拍回來的影帶,我看到了,原來是那樣的嚴重,房屋都倒了,而且沒有什麼復建,好像那個時候的震後就是沒有去復建,人在哪裡生活?這麼多個月,投親靠友,有的是在避難所,房子還是地震過後的樣子,沒有去重修,可見他們日子是多麼難過。為什麼會遲遲沒有去呢?剛剛說過,回來的訊息不多,我自己又想,日本他們的國情、自尊心,國家的規格都比較嚴格,我們要去也許沒有那麼簡單。」
有感愛心見舞金 感同身受互祝福
隨著日本地震災區訊息愈來愈明朗,看到鄉親們遭逢重災,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卻依然堅強、樂觀面對,令上人感到不捨,囑咐志工趕快啟動「見舞金」發放,盼能幫助他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日本人(慈濟志工)真的付出那個『禮』,做得很夠,付出的人,那樣的行禮,總是比來領的人姿態更低,所以那一分愛之禮,愛的禮節都很夠。我們給的金額不是意思、意思,一個人新臺幣二萬七,對他們來說是好幾萬,當然三口、四口,(金額)就再加上去。我是感覺說要給他有感覺,不是說意思、意思,也已經過去三、四個月,他們生活得很艱鉅,雖然他們很堅強,但是可以感受到很艱鉅、很辛苦。所以我們給他們的份量有感覺。」
在日本發放見舞金時,部分日本地震受災鄉親透過媒體得知,臺灣在4月3日也經歷一場芮氏規模7.2的強震,對花蓮等地區造成大樓倒塌的災情。日本受災鄉親表達他們對臺灣的感恩,認為同是受災人,應該互相祝福,而婉拒見舞金。
「我們就趕快跟他說,慈濟把它(日本地震)列入為我們的國際賑災,不影響臺灣本身,而且臺灣花蓮的災情不嚴重。雖然是7.2,也是很重,那一天我也嚇到,也是趕快從書房裡跑出來,跑到外面去。多數的人,還有志工都在外面,在我們(靜思精舍)的園地,大家都在那裡說嚇到了,我們很快,我走出來,帳篷就開始搭起來,行政工作開始在那裡展開。」
傍晚,上人實際到地震災區周圍走一趟,沿路看到花蓮市區雖有幾棟大樓傾斜有損,但大抵還算平安。慈濟志工也已成立服務中心,為受災鄉親、救難人員提供飲食與物資等的援助。
「我出去,志工菩薩都集中在那裡,受災戶每一戶都可以接受到慈濟的應急金,大家就是這樣很安然、很自在、很安心,沒有那樣的惶恐或是苦相,都沒有。當然,第一,慈濟人快速出來,馬上投入,擁抱,拍一拍,不用怕,不用怕;第二,每一間房屋無損,但是再回去看,廚子、櫃子都走樣,還有牆壁都有裂痕。說它無災,從外觀看來安然無恙。這是我說出門去,眼睛認真看馬路上的兩邊,我一直念著感恩、感恩、感恩,一路念感恩;一直到了市內,看他們在發放的地點,開始進入到市內,其實沒怎麼看到有倒,大樓有看到斜,有看到二樓變一樓,但是看起來還是穩定穩定。」
十方馳援愛化礙 有感付出恩在心
花蓮雖然有幾棟大樓傾斜,但大抵還算是平安。而隨著時間分秒推移,透過新聞畫面看到傾斜的房子愈來愈斜,幾棟房子還是必須要拆除重新建設,讓上人心想,要趕快協助失去家園的鄉親,重回日常的生活。
「這個專案開始成立。不過我就想到說,慈濟在花蓮那麼久,五、六十年了,我們在國際救災,臺灣哪裡有災,我們到哪裡去,花蓮人感受不到,難免對慈濟都會有一些不能諒解。這一回,我們馬上啟動了,每一個家庭都有得到慈濟的應急金,他們更感恩的,我們全臺的慈濟人,慈誠和委員都回到花蓮來。他們回來,我就說:『沒什麼事情,只是屋子裡……』慈誠隊,尤其是洪武正,代替大家說話:『師父,我們還是去庄頭社區去看一下,表達一下。』」
全臺慈濟志工匯聚在花蓮,分批深入花蓮市、吉安鄉、新城鄉等社區,一一訪查鄉親們的居住環境、房子的受毀情況,是否需要協助修繕,也有些長輩無力復原家裡,志工們也協助將家裡的擺設都歸定位,讓大家生活得無憂,也安了他們的心。
「現在孤老或是兩老相依的居多,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他哪有力氣去歸位呢?有了我們的委員、慈誠,全臺可以來,去幫助他們,給予花蓮一種有感覺的感恩。所以師父很感恩,我們幾十年來,我們所在做的,花蓮人有一點點的不能理解。這一波他們感受到,他們看到,哪裡有災,哪裡『藍天白雲』就出現去付出、去投入,這分受到恩在心中。中國字那字『恩』,下面一顆心,所以把握這個因緣。我們大家的愛心共同,所以力量投入,讓大家眼睛看到、耳朵聽到、心感受到,這叫做慈濟,慈濟人間菩薩,這樣付出。」
消磨時日無作為 福盡悲來當警醒
同在一個地球上,同屬世界地球村,國際能平安,臺灣也才能平安。上人提醒大家,國際間任何一個角落不平安,我們都要提高警覺,為黑暗的角落伸出援手,互相扶持。
「佛陀人間說法,就是要讓大家有覺悟。幾天來一直跟大家說,『覺』,就是見,看到了。但是,看到是已經感受到了,不只是感受到,還看到,所以這字叫做『覺』,是見。」
上人成立慈濟成立即將一甲子,五十多年在臺灣、在國際的慈善工作,看到天下因為人心不調,導致災難橫生,釀致多少災民,苦無翻轉的機會。
「有人說我們怎麼不要救濟臺灣?我若聽到這句,我心會很震撼,感覺說,拜託,不要詛咒,不要去惹來大家受難,我們要時時打開心胸,用愛培養智慧,看見人間疾苦,我們要發心去見苦,我們用力去拯救眾生。」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上人提醒大家,我們都有與佛同等的悲心與智慧,只是我們還沒有覺悟,期待大家都能把握時間,為人間造福。
「看到全球慈濟人人數不少,尤其臺灣是慈濟的發祥地。各位菩薩,人人都是菩薩,大家還沒有做很多,請大家把握時間,時間在過,大家年紀一直大,家裡事業志業也慢慢有孩子接了,我們閒閒沒事是不是時日消磨過去呢?……師父常常跟大家說,享福消福,不要只是想要坐著享受,享福享久了,一樣會盡。我們生活要生活得好,所以我們要發心立願,要造福為人間多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