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95
【證嚴上人8月19日慈善志業分享開示】
「菩薩們,大家都已經看到了,雖然這都已經是過去,但我們現在來看過去,應該都是很有感觸。我很感動,也無不都是感恩,一步步走過來,就是因為辛苦才是幸福,沒有付出的辛苦,就沒有價值可說。」
慈濟人不說辛苦說幸福,因為點滴的付出,都讓自己的生命因利他而豐富。2024年8月19日慈善志業分享溫馨座談中,證嚴上人在在感受到慈濟志工一路走來,所說、所做,都充滿人生的價值。感恩之情,也油然升起。
「每一回聽到大家在各地報告,聽到的都是一樣。雖然我現在比較沒有出去(行腳),也是比較沒有參與會務,但是聽到分享,總是聲聲都在呼喚著『菩薩,感恩!』」
「因為接受付出的那一些人,就是我是真正地很想去接近的人,但是,求不可得。我們的菩薩不只是去接觸到,還為他們『膚』啊!『膚』啊!膚慰,我總是感恩!所以,常常跟大家說,一定要替我用真誠的心,去向大家說感恩!」
鋪菩薩道多用心 布善種子耕心田
上人感恩志工做他的手、眼和腳,走到苦難處,為苦難人付出,但也直言,生命總有盡頭,人間苦難偏多,需要更多人間菩薩。
「還有很多地方我們還沒有走到,還有很多人,我們還沒有接觸到,在等待著慈濟(幫助),(等著)參與慈濟;所以我時常都說人間菩薩要不斷招生,不是為了勸募(金錢),是真正地為了接觸到(有緣人),播一下種子,粒粒種子,可以(耕)這一畝心田;我們能接觸到,還可以把它(善種子)布種在他的心靈,這也算是我們回報,回報菩薩恩。」
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慈濟一路走來,將近一甲子,有許多志工也已經年邁,言及至此,上人心中很多感觸,尤其是聽到清修士黃思浩分享上人一週來的開示內容,以及編簒處洪靜原歷史回顧。
「過去的,有的年紀都很大了,我心裡感慨很多,自己的感覺也是老了,真的是老化了,想要做的事舉步維艱,但是,也一直想著我還有很多人,還有很多故事,還有很多話,都是已經沒有多大的機會可說⋯⋯」
「所以聽到了(黃)思浩的分享,因為他有入經藏,他每一次說的,我都是心裡想說的,『對,就是這樣,佛法人間。』;那人間多麼地苦難,就聽(洪)靜原的人間歷史,慈濟步步歷史,步步都是走著歷史的路。」
「就如(花蓮)靜思堂在鋪那一條路,從(慈大)醫學院要到靜思堂來,這一條路(註:「慈誠大道」,連接花蓮靜思堂與慈濟大學醫學院),因為我不希望都把它鋪水泥,也不希望鋪柏油路,我要整片綠地,綠化造景,所以就說用石頭來鋪路,『沒有錯,分寸我都很計較,計較分寸。』」
「當然慈誠隊都是護法金剛,他不只是護法,他還要保護著人人路平好走,但是,我不僅為了環境要造景綠化,更重要的,就是走路要用心,『走路要輕,怕地會痛。』不也有這一首歌嗎?(註:〈擁抱蒼生〉 作詞:莊奴 作曲:王建勛 )」
「總是期待人人走路要輕,當然走路要輕是一個形容詞,最重要的要行菩薩道,要行菩薩道本來就是很坎坷,要用心、要身體力行,總是那個表相也要讓它展現出來;人間就像這樣,走不好,那個距離也許危險。這條路近近的(意:不長),讓他短短的時間,短短的路程,多用心一點,所以我故意把這條路,鋪一塊塊的石頭。」
「所以現在再回想過來,我聽到靜原在形容,這就是我想要說,現在一直要想說要說過去,這也是歷史,連鋪路也是歷史。所以說尊重人間菩薩,時間我們要珍惜,珍惜回顧過去,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就沒有人間的菩薩道,所以這我們都要很用心,真的很感恩!」
法水源頭存感恩 聽法聞法廣宣說
處處用心,則無不是法,也一如慈濟在全球走過的一百三十六個國家。上人娓娓訴說非洲慈濟史。
「最近非洲幾個國家,我們同時開步走,剛剛(畫面)看到的,那就是林(靜憪)副總跟熊副(熊士民副執行長),帶著十幾位會務同仁去探勘,他們要走幾個國家,看到了當地國家的慈濟人,真正地很用心。」
「潘居士(潘明水)開頭去開路,還有施居士施鴻棋,還有張敏輝,這幾個是功不可沒,他們開道。」
「他們帶動了,尤其是他那個時代,那是在槍林彈雨中,那時候南非對華人很不能諒解,因為所有的事業都華人做,所以暴動是針對華人,排華,那個時間,很危險!但是那個時候,我就說,『你們更要付出,你用人家的員工,用那裡的人,薪水很少,所以你們這個時候應該要去付出,為當地付出。』」
「所以大家開始,總是這樣去耕耘,運臺灣的布匹過去,讓他們開縫紉班⋯⋯很多,我現在無法一一細述,但歷史歷歷,我們記載載都歷歷還在,我很期待你們去看,出來分享,現在全球都可以聽得到。」
開啟心路行大道 德留人間興佛法
上人對弟子諄諄叮嚀,要將慈濟藏經寫下來,留傳於世;也期待人人不僅要做傳法者,還要做個說法者,更要為法做見證。
「我以前在做,不像現在視訊那麼通達,我想要說,來不及了,我現在說話很吃力,他們要聽也不見得聽得很清楚,大家來了解菩薩如何走入經藏,走入慈濟的經藏裡去,歷史多看,再來跟大家分享,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向著全球的慈濟人,大家讓他們能夠聽得到。」
「若能像現在思浩在說,靜原在說,我們的宗教處幾位同仁說現在的事,若能夠在發心再有人來說,把(慈濟)大藏經一段一段來分享,若能夠如此,我這個心願,真的(把)慈濟藏經寫下來,全球慈濟人聽得到,還有把藏經留於後世。慈濟為人間做真實事,為人間留歷史,大家來做見證,這時候寫的內容大家見證,這叫做真實法,真實法。」
「常常跟你們說,現在看的大藏經都是想像中的寫出來的,佛陀過世後,四、五百年後才開始才有鳩摩羅什與玄奘法師。大家如果去看一下歷史,就知道佛法傳下來距離佛的時間有多久?到底是不是都是真實的?我們怎麼不把握現在,是我們在做,我們在做,我們跟大家分享。」
「總而言之,我們佛法要趕快振興起來,要如何振興呢?我們現在就是交通方便,能夠說法,我們要說,佛陀要講法也是用故事。我們這個時候說故事,不需要用很久以前的事情,我們用在現在,現在的故事都是很感人,苦難偏多,發心人也不少,只要你給他一個緣,把他拉在一起,就能啟發更多人。」
「我只有一個期待,期望大家有的把握現在說現在;有的分享過去菩薩道如何行。過去這些菩薩功不可沒,我們要感恩,要感恩沒有其他的方法,總是說他行過的菩薩道,這我們就是回饋他,可以德行留在人間。」
「我們要彼此之間互相互動、互相關懷、互相弘揚那個德。過去是菩薩,我們現在在人間願意付出,也是菩薩。佛法經千古而不變,我們不能說過去的才是,我們現在的,師父常常說,在我面前一尊一尊的菩薩,都很莊嚴,他可以說話,他可以投入人間——說話是清理他的心,讓他聞法見道,投入人間,就是開道。」
「我們要多用心,這叫做法,有形的錢財,富有不是什麼價值,最重要我們有智慧心路。我們要為我們的來生開一條智慧的心路,你要常常說,為了說,要找資料,你找資料自然知道這條路怎麼走,你就知道怎麼跟人分享,這就是弘法利生。」
「請大家真正為自己的慧命成長,所以這兩隻腳好好往前走,這叫做「心路」,我們的心路要開,行大道,在人間要不斷傳。」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12
【證嚴上人2024年8月12日慈善志業溫馨分享開示】
「人能弘法,非法弘人,人文就是弘法的一大事。」
「為佛教,為眾生」是證嚴上人皈依印順導師時,導師給予上人的六字箴言,也是上人念茲在茲的核心信念。上人創辦慈濟,即以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為四大志業,一心一志「為佛教——弘法」;「為眾生——利生」。
八月十二日慈善志業溫馨分享中,編纂處洪靜原主任分享「法脈宗門專題——教育志業(一)慈濟護專」,其中提及高信疆、何國慶等人將上人對弟子的開示,整理成《證嚴法師靜思語》作為慈濟護專創校結緣品。上人慈示,這就是慧命的傳承。
「是啊!聽到她談起了高信疆、何國慶,雖然《靜思語》是區區的一本,每一語錄只是幾個字,竟然可以全球多少種的文字翻譯,這都是慧命傳承,幾句好話人人可受用,隨時可有記憶,應景、應事、應人,都可以及時付出,脫口而出,這都是法,雖然簡單,但是它有很深的內涵存在。」
靜思語深入淺出 淨人心增長慧命
法不在深,受用即是妙法。
「不是在學校才叫做教育,平常說話無不都是教育,慈濟人走出去與人說話,也是教育,所以人人都行在大道上。『學』與『覺』,我常常說,中間就是『菩薩道』。這一條菩薩道非常重要,也是很簡單,就如那一本《靜思語》,感恩何國慶居士為法付出,《靜思語》的質與量,影響到整個社會與教育。」
「現在《靜思語》有廿三種國家的語言發行,影響了很多人,真的是淨化人心。它簡單、明瞭、很容易記憶。所以各位,我們要好好珍惜,不是光求深求高;深和高,高得無法去接觸到,深得無法去體會。我們在人間,佛法要人間化,這就是佛陀出現人間的意義。慈濟就是印證了佛陀的智慧,如何入世。」
「慈濟人走出來,不分階級,大家平行,這就是慈濟的平等,也就是佛陀出現人間一大事因緣——如何把人的本性提升與佛同等。眾生與佛性是平等的,我們不是用口頭說,是真實做,這叫做質。」
聞苦難行菩薩法 真實道信解行證
一九六六年,慈濟克難功德會成立,從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到國際NGO,在苦難暗角落實菩薩人間化,所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對佛法的信解行證,更 是一部部慈濟大藏經。
「總而言之,我們要好好地盤點,盤點我們的人文,到底在人間有沒有普遍?我們的教育,對學子有沒有受用?我們的人文有沒有很真、很誠美善人間?期待你們把慈濟歷史,再重新好好地編輯,編出一本一本慈濟大藏經,這經典若沒有集,就會散掉。」
「僧眾,還有居士,我們合起來,合就是和。四大八法合起來,彼此不分開,我們來要永遠的把法傳下去。」
「佛陀說人人本具佛性,不也就是『慈悲喜捨』嗎?不也就是喜捨、是利他?『慈悲喜捨』、『慈悲利他』,我們不都一直在實行中?你們好好用心,把它文字化就是經典;慈濟歷史要趕快讓它一直出來,定稿印出來就是法音,這樣就不會消失掉。」
【證嚴上人2024年8月12日慈善志業溫馨分享開示】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53
【證嚴上人二○二四年八月一日教育志業志策會開示】
慈濟大學和慈濟科技大學於二○二四年八月一日,正式合併,新的慈濟大學將融合技職與高教兩種體系的優點,擁有五專、四技、大學部、研究所,還有附屬高級中小學的大學。
全人教育育英才 人文品格長慧命
證嚴上人在八月一日的教育志業志策會上,欣慰臺灣東部,因為有慈濟教育和醫療,改善人口的質與量——醫療守護了生命與健康,而教育則守護了慧命,是真正對地方有幫助的希望工程。
「在東臺灣,是少不了慈濟的教育,小、中、大(學)一貫的教育,『質』辦得好。因為教育而搬到東部來的也不少,也有很多在外國,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專程搬回臺灣,就是為了來東部,讓孩子受教育。」
「因為孩子來這裡受教育,同時他們就落實在花蓮,所以花蓮的人口的品質也增加不少。所以幾天前,我就說:『說自大一點,其實因為慈濟而來到東部的人口也不少。看看,除了我們的教育的教職員,為了孩子的教育而搬來的也是不少。」
「何況我們醫師、護士來到花蓮,就定居在花蓮,又增加了人口。總而言之,花蓮非有醫療不可,因為這裡很需要醫療『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我也很感恩慈濟醫院,三十多年來也都辦得很好,真正的及時搶救生命,真正的為了守護生命、守護健康,這一念大愛的心,現在從國外為了醫療來到花蓮的也是不少。」
「醫療是守護生命、守護健康,教育則是守護了慧命,是人生的希望,真正的,慧命要增長,需要教育;教育要鞏固,需要這種從小一直到了大學,同時我們還有碩士、博士班,都辦得很好,總是許許多多感恩事,都是因為有人,才能成就對地方有幫助的希望工程。」
慈善為根覺有情 醫療教育蘊人文
上人直言,教育是人生翻轉的希望,而醫療是生命的守城。而其中會合起來的精髓就是人文。有了人文的底蘊,精神才能傳承,才能真實創造真正的希望。然而,現實的問題,貧富的不均,並非人人都享有同等機會,所以必須有慈善來襄助。
「醫療、教育,同時絕對少不了慈善,因為慈善有的幫助才會有教育,才會很有人文。五十多年以來慈濟以慈善而立足。如今,我們站得穩,其實也沒什麼可以依靠,只靠五毛錢的精神。」
慈濟慈善志業以三十支竹筒起家,證嚴上人告訴這三十位家庭主婦,買菜前起一分善念,省下五毛錢來助人,既不影響自己的生活,又能積少成多,幫助苦難人,給苦難人一分希望。而這一念善,從菜市場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啟發人人本具的善心善念,如今將屆一甲子,它的精神不曾改變,而且走過蓽路藍縷,擴展到國際NGO,慈善足跡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六國家地區。
「這樣五毛錢(救人的精神),開始說出了人間希望的大道理,所以這一條的大道。就如剛剛有提起的這兩個字一個是『學』;一個是『覺』,我們慈濟就是行在這『學』和『覺』中間的這一條道路,這一條道路就是『菩薩道』。」
「也許有人會說:『我就不是信佛教。』我不算在菩薩道,其實不管你信什麼宗教,菩薩只是翻譯,翻譯過來叫做覺悟的有情人,叫做『覺有情』,覺有情梵文、梵音叫做『菩薩』,所以叫菩薩道,這就是一條大道路。」
「這一條很準確的大道,是我們人生的方向,我們要看『道』,不只是看『道』,我們要行『道』,要走在這條道路的上面,能在這一條路起步走,就可以看見人間心地的風光。」
「我們要如何培養人,讓小樹苗也可以成為人間社會,很有魄力地去承擔他的大志願,來利益人群。已經聽到、看到了,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在社會都很有承擔。在我們大小的九間醫院,都有我們培養出來的醫生跟護士為人服務,看到他們,我就覺得這叫做『百年樹人』。」
「教育就是要繼續不斷地培養人才,這是很有成就。當然四大志業、八大腳印,我們還要步步踏實,要走得穩、踏得實在。」
- 詳細內容
- 作者 潘俞臻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38
【證嚴上人2024年7月29日凱米颱風關懷行動分享開示】
強颱凱米襲臺,狂風豪雨挾帶強勁的西南氣流加上天文大潮,致使中南部多處傳出淹水災情,慈濟志工持續提供相關救援。連日來,證嚴上人聽取各地志工報告災情及救援行動,一顆懸著的心逐漸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