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31
- 報導地點: NULL
上人第二梯次行腳自12月5日啟程,跨過一個年度,於1月4日返抵花蓮靜思精舍。離開臺北之前,上人與北區慈濟志工進行感恩溫馨座談,再一次勉勵志工們,時間雖然可以成就一切,但是不可忘本,要心懷感恩,「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群人」。
「剛剛(聽大家的分享),感覺那分的『有情』。人家說大都會區情較短、利較重,其實眾生只要法入心,那個生命的相契是很純、很厚。天天聽了分享,我很安慰,安慰的就是真的人生有在轉,翻轉向著善,就是佛法的正道法,真的啟悟了,這是我最大的安慰。」
時光流逝情恆長 殷殷叮嚀惜因緣
上人期待人人當一個覺悟的有情人,特別是面對曾經為了社會、為了人間而付出的資深菩薩們,雖然他們年紀已長,但不可輕忽他們耗費的青春,要多與他們保持聯繫,莫忘早期人與人之間的那一分情。
「在印象中,我以為三峽我已經印象很深,印象中那個路的方向,應該是很熟悉。但是昨天(1/3)這樣在走,好像很陌生、很陌生……也覺得時間怎麼那麼久,真的是盤山過嶺,一直走山路,好像是盤山過嶺。到達了那個地方,一聲呼喚聲,那是一群老菩薩,資深的菩薩,看到了,『原來你也在這』、『原來你也是在這』,也不知道他們要來看師父,就要走那麼長的路。昨天真的感覺到我虧欠,虧欠這麼多人的情。」
不論在任何一個地方,上人總是在那一方天地裡,悠遊地聽著海內外的志工們分享,他們各自在所居地所落實的四大志業,以及實際投入付出的心得。難得的安排,上人走出靜思堂來慈濟三峽園區,與老菩薩們敘舊話家常。
「我人若來,天天會看到他們,他們就是走過這樣的路,回來你們是走市區的路,去的時候是走山路,讓我很感慨,總是星空夜裡,但是那一分情,還是那麼的黏住……要出來一趟也很不簡單,也感覺自己很沒自由,我這一輩子很忙碌、很不自由、責任好像很重,天天都這樣,是擔憂?還是感恩?真的是分不清楚。想想看,我天天都是很忙,總是一路走來,也感覺應該更要再把握時間。」
愛恨情仇織煩惱 轉小為大啟佛性
「時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上人經常以這一句話來勉勵所有慈濟志工要把握時間,即使在複雜的環境中,仍要保持單純的心念,用愛付出。
「心裡面若是純真之誠。我們的心是很複雜,那忙忙碌碌,煩惱無明,人與人之間不離開愛、恨、情、仇,這種愛恨情仇很複雜,這樣的交織,這是給我們很多的煩惱。總是看到了這回(高雄)經藏演繹,看到舞臺上那堆繩子,當那一位黃(誌群)老師他拉起了那一捆繩子,那時候我才開始感覺演繹。我這一回看來,演繹最大的印象和最大的感覺就是那一捆繩子,感覺很粗、很重,在這個地方看到這條繩子在動,可以知道它們就是在那樣地滾動。」
這一捆緩緩抽動的粗繩,讓上人想起了兩條蛇──2014年5月30日,上人在晨語時間講述《法華經》時,慈濟臺北三峽聯絡處出現了兩條蛇,一隻捲曲在椅子上,另一隻則躺在地上;當天上人講述畜牲道的苦難,要如何才能得救?
「蛇盤在椅子上,我們人開始動,我說話快要結束,走出來,才感覺說:『哇!那裡一條蛇,盤在椅子上。』這到底是動物?或者是我們所做的物質──繩子,繩子和蛇。(演繹的)那捆繩子可以這樣拉著往前走,繩子也跟著這樣溜;那條蛇也是盤在那裡,到底盤多久了?那年師父在那裡說話,人一直不斷地走進來,出去的出去,到底那一條蛇在那裡多久了?可能牠也是有佛性。」
談起了蛇,把上人載上了時光機,回到年輕時在小木屋修行的場景,當時上人面對著佛像誦著《法華經》;近午時,上人誦完《法華經》準備起身,突然間聽到「沙」的一聲,回過頭發現一條蛇,抬起頭也要離開。
「牠到底盤在那裡多久了?我是差不多三小時,我誦《法華經》,蛇到底是在那裡盤多久了?無聲無息的,一直到我人動了,要轉身過去了。看(畫面),那捆繩子,它就只看到頭出來,是正要溜出去,聽到那個聲音,那一天(高雄演繹)看到那捆繩子,這捆繩子很粗重,而且會想到(在小木屋)那時候我看到蛇,到底是什麼感覺?那個感覺就是萬物皆有靈性,我虔誠在誦經,牠們在那個地方應該也跟我很有默契,等到我真正動了,牠才開始動。」
感恩善愛釋冤結 純真覺性除迷惘
蛇,有些具有毒性,那是與生俱來的體質,墮入畜牲道的蛇也是很無奈。人人認定牠有毒,起而杖打牠,毒性成為毒蛇的一種自我防護。
「人物、動物總是有自我防護,這種他要防護自己的身體,什麼時候才解得開呢?這種生物,包括人物、動物,到底什麼時候才解得開?結,這個結什麼時候才能解得開?所以《梁皇懺》、《水懺》就是『解結解結解冤結』,開始誦以前,或者是聽到有一首咒──『解結解結解冤結,解了多生冤和業』。」
上人總是耳提面命地希望大家要多造福行善,不斷累積一念愛心與善業,自我保護不傷害別人,讓這個人間社會充滿祥和之氣。
「剛剛師父在說,這條蛇牠本身並沒有毒,但是與生俱來牠的體質,只要被牠咬到,總是對神經,很快速麻木了神經,生命會休克,對嗎?生理學,真正不可思議。所以說,我們要學的事情很多,不過我們學我們需要學的,不要『隔空抓藥』,空就是空,隔空根本就是錯誤的,有病,總是主治醫師診斷,才拿藥。」
過去總是聽聞有人迷信各種旁門左道,甚至在臺灣曾經一度流行「隔空抓藥」,以為經由江湖術士的指點,就可以獲得治癒。
「邪知、邪見,這會造成整個社會那樣的迷霧、迷惘,這實在是叫做『無明』,看前面的路不清楚,我們的無明,看人的前途也看不清楚。所以我們要保持純真覺性。」
人生戲碼多用心 弘法利生得安穩
總是說「人生如戲」,上人期待人人都保有純真覺性,把每一齣人生劇碼演得紮實,活得精彩。
「我也跟慈宏(唐美雲)說,這種在臺上的戲劇,就是要很用心去演好,也很期待我們的《無量義經》,可以藉這三股的力量,音樂改成舞臺上肢體的表演,還要以宗教的真誠,把《無量義經》好好詮釋起來。我很期待把它變成一個宗教、人文,宗教與人文那種影像文字,真誠表達出來。」
《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由「唐美雲歌仔戲團」、「優人神鼓」兩大天團聯合展演,於2022年12月9日至11日在高雄巨蛋盛大開演,透過戲劇、唱誦、手語、肢體動作,藉由《無量義經》、《法華經》的法髓,將慈濟創立五十六年來的刻苦歲月呈現在眾人眼前。
「這兩團也是師父弟子,這種人文匯入虔誠的佛法,讓它成為文字形相,好好把它製作好,有聲、有相、有文,要如何將它濃縮得很好,這樣可以國際性的多種語言來翻譯,各種的國家都可以接受。看到了臺灣的藝術文化,把經典表達出來。有時候我會說,看弘一大師演一齣《茶花女》,他可以自己扮演茶花女……」
弘一法師出家前曾赴日本留學,1907年從報紙得知江蘇等地水災,造成嚴重饑荒,於是與其他留學生義演《茶花女》籌款賑災,由弘一大師反串演出茶花女這個角色。上人期待經藏演繹可以以多種語言呈現,更廣為人知,以推廣佛法精神,這也是上人最大的心願。
「大家都說慈悅(呂秀英),沒有錯,我也很感恩,她就是有這樣的天才,她以前也不是演戲的藝文者,也不是寫文章的人。但她就是師父這樣說,王(端正)副總,那個文字幫我美化一下,就開始優人(神鼓)去把音樂做出來。就感覺到說,對啊!若可以這樣來誦,用誦經的(方式),好好來誦,要看優雅的韻律,配合這個影片這樣誦,可以讓優雅的清晨畫面,像清晨在那個地方呼,呼得很有韻律,讓心淨化。」
透過經藏演繹來「弘法利生」,不只是募心募愛以回饋佛陀的故鄉;上人更期盼能像「火宅喻」中的長者,對孩子們聲聲呼喚,希望匯聚大家的虔誠心念,傳遞佛法的真諦,用佛陀的教導來回應現世間的種種苦厄,拔苦予樂,讓眾生都能「安穩樂處」。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77
- 報導地點: NULL
慈濟志工深耕社區,作苦難眾生的不請之師,證嚴上人第二階段行腳2023年1月2日於新店靜思堂與北區合心訪視團隊、基隆巿暨台北巿獨居長者關懷團隊、獨居長者、慈發處北部社福室相關人員溫馨座談,上人肯定志工與公部門協力守護社區,帶動長輩走出困境,翻轉人生,直抒「人間真正有菩薩」。
「尤其是看到(林)珠英,是啊,看到她有你們與她作伴,相信她不會孤單,而且她有一個很優美(鋼琴手),可以常常與人分享,有時候也可以帶一些老人,這樣帶成一起,讓他們有一個午餐或是晚餐,讓她在那裡彈一些曲與大家互動。這若在社區,與社區結合,我們現在也快要過年,在這幾個中間,幾個社區,讓他們知道人生很溫暖。」
深耕社區無所求 無緣大慈布善愛
家是最好的養老院,不過現代社會緊張忙碌,即使子女很願意盡孝,卻也難免力不從心,上人呼籲人人集思廣義,共同分攤照顧壓力。自1999年起,北區志工即與臺北市政府合作共同關懷獨居長者,邀約長輩參與環保、讀書會。多年來,關懷層面應社會所需,與時俱進。
「志工在人間發揮的力量,實在是很多。像昨天或前天,基隆輔具一些菩薩,一些東西有的家庭老人有需要,老人往生了那些東西他們不用了,慈濟菩薩去回收回來,你們慢慢整理讓它舊的變新的,而且壞的、鬆的,看看慈誠菩薩每張都去整理、修理到像新的,哪一個地方需要,還是讓它物可以增其用。尤其是載去基隆都要爬坡,看到慈誠菩薩這樣把那麼重的床,爬坡這樣扛上去,師父實在是很感動,也很讚歎很感恩,這就是真誠,真誠無私的大愛。」
佛法所提倡的愛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分宗教、種族、國界,慈濟人用行動將愛撒播孤苦暗角。
「佛教完全就是說付出無所求,而且對於眾生的疼愛。任何一個宗教都有共一個目標,那就是愛。不論是仁愛,你說仁愛還是博愛,仁愛、慈愛,佛法都說慈悲,慈悲互愛,那就是無緣大慈。剛剛看到,(受助者)跟我們過去無緣無故,但是無緣大慈,給他們能夠快樂,就像說,不是經濟需要幫助,是需要人際,人與人的中間這樣去與他互動,這慈濟人都做到,不論在哪一個地方的全省慈濟人。」
濟助貧困多用心 無量法門悉現前
時代脈動與社會情勢不斷轉變,慈濟慈善也走向更多元風貌,然而慈善基本精神,從教富濟貧到濟貧教富的內涵不曾改變。
「富有的教導他可以打開心胸,愛的能量去付出,有的人是富中之貧,他很富有,但是要叫他付出一點點,付出一點點去幫助別人,因為他富有,感覺到說要付出多捨不得,付出少感覺沒面子,所以乾脆不聞,不要聽也不問,也不會去問,這就是人間很冷漠。不過這麼冷漠的人間,有一群菩薩會用智慧,用智慧如何讓他了解人間疾苦,讓他真正看到苦難人,還可以慢慢理解那一種的無常人生,這就是用法,用法去度,叫做法度。」
人人本具佛陀慈悲本性,慈濟人把握因緣藉由苦相啟人悲心,讓人見苦知福而懂得惜福再造福;而慈濟慈善目標不只重視救濟、援助的成效,更在乎解心靈之苦,啟發人性善的良能。
「不管他什麼因緣,都要用憐憫的愛去與他互動,這佛法時常這麼地提起。菩薩們也是秉持這種的愛去付出,很感恩。看看我們這個宗教的力量,實在是很大,只要有心要付出,一、二個人做不到,那要三、五個人同時,才有辦法這樣具足那個力,人力、物力與那個情,真誠的菩薩的有情去付出。所以因為這樣,我們需要入人群,平常也可以期待他們有那個因緣會合,不分宗教。」
慈濟人不問宗教,適應眾生給予幫助,盼的是眾生得安樂,心可以自在,生活可以得到幫助。上人續言,這就是無量義經所云:「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我們用各種各種方法,讓他人心安穩,這就是我們在做,很感恩《無量義經》就是一直指導,我們不分眾生信仰是什麼,不分眾生貧富,或者是智慧或者是腦筋較不好,我們還是用種種方法投入,感恩事真多。這是愛的能量付出,獨老關懷也好,或者是那個悠活慢老帶入心,這都是很重要。還有點滴聚愛,這也很重要,要不斷這樣點滴點滴用愛去付出,這是時時我們都要很用心。」
苦空無常是真相 善愛聚合觀世音
苦、空、無常是人生真相,上人行腳停留新店靜思堂,感觸尤深。
「我住在這裡(新店靜思堂),一直都常常聽到那個救護車的聲音,有時候半夜救護車,總是會……這叫做無常。用虔誠的心為這個在救護車裡面的人祝福,這總是要時常的互愛、彼此的祝福。人生本來是生活在這無常苦空中,人生再怎麼樣,最後是苦跟空。」
人間苦難徧多,上人應機開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當苦難現前,人人都冀盼能得到護佑,卻不知人人都可以做別人的依靠。
「千手千眼,佛教在說千眼觀世音,不是一個人可以千眼,是有一個「人」的群會合,你也一個人、他也一個人、我也一個人,我們人人就會合起來,五百個人就一千顆眼睛,就是千眼觀世音。他的形容就是要人多、互愛,同樣的一個愛心會合起來,就可以觀眾生苦。」
目標是一名各異 共善人間擴大愛
上人肯定慈濟人不畏山高水遠,為苦難眾生用心付出,活出有價值的人生。亦叮嚀弟子盤點來時路。
「盤點看看記憶中到底多少個案,很困難中,我們多少人去幫助過他?師父常跟大家說付出無所求,功德無量,不用計量,所以說功德無量,不要去計量。但是現在師父就要跟你們說,我們有相、無相、無不相,從過去的人間一直一直來,就像師父最近常常在說回歸佛陀故鄉,我的內心也還是有相。」
上人進一步闡示「有相」與「無相」,而「相」分析到頭,也只是「名字相」。
「佛陀出生在尼泊爾,尼泊爾兩千多年前的貧又窮,才會讓這一位太子去看到人間苦相,看到了人的老、病、死、生的不清淨等等。所以他突然間感覺到說人間就是這樣有相、有物質,就有苦、空、無常。苦空到頭來還有什麼我,其實我在說我,你們也說我,到底是我的我還是你的我,這種只是名字相而已,各個都有各個自有我。但是你若是執著你的我,你的我,人人各有執著,彼此之間要會同起來不簡單,我們要打開心胸,沒有我,沒有人我,沒有相。這種相就是名字相,沒有名字相。」
對各宗教的目標而言,也只是「名字相」差異,本質都是無私大愛。
「就像是宗教,那胡(光中)居士坐在這裡,我們這裡大家都說佛教徒,還有天主教在那裡,什麼樣的宗教裡面都有慈濟人。有很多不同宗教,總是人與人之間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愛,叫做大愛。它沒有色,它沒有顏色,也沒有形狀,它只是一個名稱而已,所以我們共同用了這樣的名稱(慈濟)去身體力行。總是我們大家要好好虔誠,不論什麼宗教,只要有達到正信的愛,正信的互動,我相信這個社會就會很平安。很感恩愛的力量是最無價,最有價值。」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54
- 報導地點: 澳洲
1992年慈濟澳洲聯絡處在雪梨成立,1997年升格為分會,迄今已然走過三十個年頭。12月30日證嚴上人行腳新店靜思堂與澳洲靜思弟子連線溫馨座談,欣見弟子恆持一念心,蔚為菩提林,也期待年輕世代傳承法脈並善用科技弘法利生。
「從三十年前菩薩就是發心,一念心到了當地,總是這樣地很深深愛著這一塊土地,也是很用心撒播下種子。所以那一片土地,種子一撒播,用心用愛的耕耘,年輕人就有第二代,就有第三代,代代相傳下來。」
布善種子用心耕 步步踏實萌菩提
澳洲布里斯本新會所甫於2022年11月19日啟用,上人亦寄予殷切的祝福。
「看到每一位都是很真誠,又看到了當地也有一個家(布里斯本會所),慈濟人可以大家集會的一個家,相信有人有地,有心有愛去耕耘,一定是代代傳承。我常常都說,這就是生命的價值。很奇妙,因緣在哪裡,而且把握因緣布善種子,用心在傳承,才能看到生命的價值在那裡永恆下來。要不然就如人在走路,前腳踏出去,後腳接著踏,總是走到再遠的路,多少腳在那裡踏過,但是沒有低下頭來,好好的看好這一片地,沒有好好的用心在這一片地上布下種子,還是空步踏過。」
布善種子,還要用心耕耘,才能發芽茁壯,一如耕種,布種時不用心,又怎能企盼有好的收成。靜思精舍一直以來自力更生,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上人以精舍早期種花生為例,觀機逗教。
「花生要怎麼種?那就是用牛,土地耕好,還要用牛、用犁把土地再犁開,我們要跟在牛的後面,花生總是一顆、二顆,尺寸要好好地抓準那種分寸。所以種子把它丟下去,緊跟著一隻腳把旁邊的土把它掩蓋下來,第二隻腳把它踏緊了,總是手不斷地布種子,腳不斷的把地要踏扎實。那個花生種下去的地,如果沒有踏實,它鬆了,雨下來了,那個鬆的土會流掉,這個種子會浮起來,鳥就會把它叼走。所以種田也要有方法,種花生我們也學到了要多用心!要踏緊腳步,這就是法。」
用心當下,才能步步踏實。每每上人開示,總是說:「多用心!」
「這個多用心,就是五十多年前的耕耘,開始體會過來的。現在我總是用語言叮嚀要『多用心』,很多話相信這一句『多用心』,是最多人聽進去。而且,也是最能記得師父的這一句話,前面說了再多的話也許都會忘掉,但是最後的叮嚀要多用心,相信人人都會記得。」
取之當地饋當地 長情大愛代代承
澳洲(Australia)慈濟之緣起,始於一群或移民、或探親的慈濟委員。第一代慈濟人謹記上人叮嚀——「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
「出去的時候,師父就會說莫忘那一念心,記得腳踏在人家的土地,頭頂著人家的天,我們要回饋給那一片土地。大部分很多從臺灣出去的,去創業也好,去完成他的學業,但是就地,就地要生根在那裡。我都會常常叮嚀著,總是慈濟人,記得,腳踏人家的土地,頂著人的天,你們要落實在當地,回饋當地。要去疼人,才會得人疼,人間彼此要有互愛,所以說愛人的人一定要有情。」
以歡喜心投入,用感恩心付出,上人闡示,這一分情是「覺有情」。
「我們佛法,菩薩叫作「覺有情」,覺悟的有情,這一分情,是最有誠意,很誠,打從內心的至誠之意,也是最深的愛,這就是菩薩。我時常都說付出是無所求,真誠的付出,現在看到菩薩第一代踏在那裡,真的是真誠的,而且陪伴著第二代開始在那裡,也是就學、就業,同樣愛的傳承,那一分情的落實。」
落腳他鄉代代相續,他鄉變故鄉,上人叮嚀,傳承很重要。
「這樣一代一代(傳)去,這也變成了,那一塊土地,也是你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的,將來也是成為故鄉,這必然的啦。總而言之,我們在臺灣也是祖先(從大陸)出來的時候,他也是移民,久來久來,變成了我們的故鄉。總是人生就是這樣,天長地久,我們代代相傳,這是很重要的。」
極端氣候敲警鐘 天地平安人才安
在同一塊的土地上,人,一代傳一代;然而土地呢?是否也能安然永續?
「我們現在,很煩惱的就是,未來的地球又會成怎麼樣的地球?它的生態又是怎麼樣?所以這一代的,大家要好好的、好好的用心。很擔心,現在這一代的,到了和你們一樣的年齡的時候,再五十年後,再六十年後,那個時候的這顆地球到底會變成怎麼樣?氣候變遷,很煩惱的事。」
地球不斷透過極端氣候向人類發出警訊,科學家推估,人類若未能守住「巴黎氣候協定」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5度C之下,六年又兩百多天之後,屆時地球將出現過去只在電影裡看到的飢荒、乾旱、洪水、衝突等地球反撲的災難。
「一直在說來不及,其實會造成人心的緊張,不過,不得不說,我們要警惕覺悟,我現在都說要警惕喔!要覺悟喔!看到了,紐約的氣候倒數時鐘,這個地球會受毀,被毀掉的,還有六年多可以讓我們做準備,準備什麼?準備如何來改善,還有這六年,兩百多天,天天看它的時鐘倒數。」
淨零碳排爭生機 匯善能量導向愛
除了延緩地球暖化的速度,人類對氣候變遷仍然束手無策,上人疾呼,來不及!改變刻不容緩。
「今天(12/30)又過了半天,到凌晨又少了一天,這種倒數時鐘,看了也是很緊張,六年多的時間讓我們趕快如何淨碳、排碳。很嚴重,污染很嚴重,氣候的這種變遷的災難,可能會愈來愈快速,我們還有六年多,可以再努力,如何生活改變一下,在追求欲念縮小一點。」
天蓋之下,地載之上,我們呼吸的是同一片大氣層,大災降臨沒有人能倖免於難,也唯有以愛造福,才能以福擋災。上人直言澳洲是有福的天堂,雖然欣喜慈濟分支會在當地蓬勃發展,卻仍擔心自然法則之下,善的能量能否永續傳承,甚而擴散。
「平常我都很擔心,很多啊!看到就是老化,人一直年紀大了,到底慈濟這個為天下挑米籮的年輕的、中年的、壯年的,到底有多少?越來慈濟的心願,越感覺到說需要再增加人力,所以看起來到底有沒有人力那麼多呢?可以來挑未來天下的重擔,有沒有?所以真的是很煩惱。」
上人期待年輕一代,挑起未來的重責大任。更期待他們善用科技,廣弘佛法,讓菩薩道鋪平人間道。
「只要現在大家用一點心,年輕人!現在你們在那裡,電腦系統的人才很多,好好來思考一下,如何把這樣的(法)放出去,如何去連結起來,開始這種情,拉長情擴大愛,讓全球愛的能量把它連結起來,互相鼓勵。地球被損傷愈來愈緊迫,訊息我們也要知道,尤其是年輕人更需要知道。總而言之,科學的發達,智慧的增長不分宗教,大家共同要導向愛,長情大愛,彼此來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