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405
- 報導地點: NULL
慈濟教育志業建立之初,證嚴上人設立了「懿德母姊會」(後加入慈誠爸爸,改稱為「慈誠懿德會」),陪伴遠離家鄉到花蓮求學的學子,引導他們正向的人生觀。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早期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多有凋零,其中張廣輝師兄於4月20日往生、林勝勝師姊也於日前(5/7)圓滿此生。上人在5月22日的志工早會中,流露出失去弟子的不捨之情,並道出慈濟教育志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社會英才,同時深深感恩這一群早期陪伴上人走過篳路藍縷的慈誠、委員。
社會希望在人才 培育人才在教育
「我們慈濟四大志業,三十多年前開始教育志業,我就想著、想著,教育是為社會、為人間育英才,要為社會培養人才,所以期待能培育出有愛心,教育將來的菩薩老師,有智慧的老師、有愛心的老師,這是我們人間最重要的人才。」
良好的品格教育要從小紮根,慈濟從1989年創設慈濟護理專科學校(後改制為慈濟科技大學),為東部原住民及弱勢家庭少女,提供完善的就學機會;而後因應醫療人才的培養而成立慈濟醫學院(後改制為慈濟大學),並於2000年完成慈濟教育完全化,完備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含研究所、博士班)齊備的教育體系。
「用心培育著學生,學生一屆一屆地畢業,有小學、中學、大學,這種完整的品格教育對於社會是多麼地重要。所以我說教育就是希望,『希望工程』,這三十多年來為教育的工程,不只在慈濟的學校教育,還要為社會的教育,尤其是小、中學。」
臺灣於一九九九年發生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造成臺中、南投等中部地區近二分之一的校舍倒塌或嚴重損毀。上人認為,孩子的教育不能停,除了搭建簡易教室讓孩子們可以接續學習;同時在兩年半之內,援建五十一所希望工程學校。
「九二一(地震),我們也是為社會希望工程,一直、一直以來,哪裡有需要教育,我們還是一樣教育希望工程,還是在繼續接。不只是在臺灣,國際也是一樣,因為普天之下,人才培養很重要,教育導向為人間的愛付出,教育是一個不停歇的大愛工程。愛的教育,相信是從過去到現在,還會延續於未來。」
感恩追思昔日情 募心募愛共善行
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上人更希望營造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品格教育環境,不分宗教、不分人種,人人都具有愛心,為人間苦難人無私的付出,付出之後還要說感恩。
「社會最需要的就是感恩教育、品德教育,有品德的教育一定是感恩,有感恩心,社會的希望一定是很濃厚。所以品德教育、感恩教育,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希望,希望工程。昨天(5/21)在學校(慈濟大學)裡,舉辦了一個感恩追思會,是(追思)懿德媽媽那就是勝勝。」
除了昨天(5/21)林勝勝師姊的追思會,另一位慈誠爸爸張廣輝師兄於4月22日往生,慈中的孩子也自主性地在近日為他舉辦追思音樂會。張廣輝師兄與林勝勝師姊兩位都是早期投入慈濟志工行列,跟從上人的腳步為人間社會付出。不論是籌建慈濟醫院、興建慈濟教育學校,都有他們付出的身影;不只親身參與工程,更是向周圍、鄰里,甚或是不認識的人募心募愛。
「他們步步跟緊師父的腳步,而且他們很用力在推這一臺牛車爬坡,雖然重重的負擔,他們總是從後面不斷地推,我只是拉在前頭,力量完全要靠旁邊與後面的菩薩,幫助我出力往上推,讓這一部車可以爬上山坡去。回過頭來,不知覺隊伍浩蕩長,這一大部有重量的車,是有這麼多人在旁邊、在後面很用力地推著。」
上人感恩這一群長年陪伴他一起努力的資深慈濟志工,即便有些人已經圓滿人生之路,但他們覺得這只是階段性任務的完成,他們與上人相約生生世世,還要成為彼此相伴的菩薩,共推牛車上坡。
「總是一部部的菩薩車,總是要從人間推上了菩薩的坡上去,這是人人所發心的大願。看到了張廣輝,他也是在四月間已經鞠躬下坡,整頓一下,他又要再來。學校蓋好,(他是)最早期的慈誠爸爸,在小學、中學,常常都會在門口,孩子來了,他呵護著孩子,牽著孩子進學校去,到了他們的教室外面,還要幫他找位子:『你的位子在這裡,坐好,要用功。』」
承擔付出一念心 菩提種子生無量
隨著年歲的更迭,曾經讓張廣輝牽著小手進教室的孩子們,也都陸續長成,有了事業與家庭,甚至孩子又生了孩子,看到張廣輝會親切地叫著「阿公」。
「是啊!這樣的親啊!法親情,因為當初他跟這一群孩子的親,親到了就是如他的親父母一樣的親,這就是慈誠爸爸。還有我們看到了懿德媽媽(林)勝勝,我們很多人認識她,因為她也是很資深,同樣陪著師父蓋醫院、蓋學校。她曾經跟我分享勸募,當她眼睛睜開,昨天晚上她一直想:『明天我要到哪裡去?對象是哪一位?要去跟他勸募。』師父要建醫院是多麼多麼地辛苦?有多少人的發心、感人的故事,她都會晚上準備好了,明天睜開眼睛準備出門,把這一些感人、有愛的故事再去度化人間。」
慈誠、委員心心念念地要接引大眾一起來行菩薩道,其中最讓上人讚歎而常常與人分享的就是臺北市中山區合江街一百三十巷,這一條長不到五十公尺、二百多戶人家的巷子,逾八成都是慈濟志工,林勝勝師姊就住在這條巷子裡。
「菩薩巷,因為他們所要度的,從最親的周圍,她家家戶戶去呼籲,因為要度最親的人是比較難,她從最難的地方度起,所以他們已經從家裡的人開始,從街坊鄰居這樣來呼籲。整條的街巷,街道巷弄他們就一一去呼籲,這很不簡單。總而言之,這種菩薩起步,步步維艱都是很困難,可是他們有心就不困難,已經成為全條巷道都慈濟人。開始要做事了,她總是這樣手一招,人人轉身一變,好莊嚴的委員服裝穿著起來,就家家出來開始(活動)。」
上人感恩每一位慈誠、委員的承擔與付出,不僅是為人間帶來希望、減輕慈濟志業體的負荷,也促進了人間的祥和。
「菩薩們,我感恩說不完,我們雖然已經很資深,人人看來都是年齡不斷增加,我時常都會說『不要認老』,要記得我們很資深,我們資深的經歷還要趕快傳,傳續給後面的人,一直要跟他們講故事,跟他們說自己付出的方法,這就是傳法脈,延續了我們精神,靜思的法脈,還要帶進了慈濟宗門,一批批地帶進來慈濟宗門,愛的付出無所求,雙手合掌感恩,這都是教育。」
上人經常說,他的人生離不開感恩,從早上醒來一睜開眼就心懷感恩,感恩一覺到天亮,還能翻身,動作自如。面對新的一天開始,萬事萬物都讓他充滿感恩。
「感恩,不是說『謝謝』,一謝了就沒了,花開花謝,謝掉了,沒有了。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一朵花,我們細心地培養它,花開了我們還要合掌,裡面還有很多的種子,一朵花涵蓋了多少的種子,所以合掌感恩。因為這一朵花裡的種子要播在大地,我們的心田,心地用心培養,把握因緣。把握因緣那就是大地,這個緣把人一直邀約來,一個一個給予他的心跟我們的心連貫起來,這心靈大地連起來,我的種子、你的種子都要好好飽滿的種子,我們好好來播種。所以花果盛開,粒粒的果子,果子就是種子,還一粒種子可生無量的結果,所以『一生無量』,這就是道理。」
真情陪伴如己出 清淨無染覺有情
一生無量,就如同張廣輝師兄、林勝勝師姊擔任慈濟學校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他們陪伴著一屆又一屆的孩子們取得學位、成家立業,雖然都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卻是一個又一個有著深厚情誼的大家庭。
「昨天(5/21)看到了追思會上,已經是老師了、已經是教授了,他們還是回顧過去帶他的懿德媽媽、回顧著過去帶他的慈誠爸爸,放假暑假了、寒假了都會到懿德媽媽家去,有的國外學生來了也到了懿德媽媽、慈誠爸爸的家去過年過節,那樣的親啊!比他的親生的兒女還更親。」
上人憶起幾年前,有一位慈誠爸爸往生了,告別式時突然多了很多披麻戴孝的孩子。有人問:「怎麼有那麼多兒子?怎麼有那麼多女兒、媳婦啊?」旁邊的人就會說:「這些叫做懿德孩子啦!慈誠孩子啦!」
「這都是很親。所以說來,人的情,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無私無染,清淨的覺有情就是菩薩,看到了他們陪伴出來很有成就的(孩子),在社會各行業都有,在教育裡有成為博士、老師,還在教育下一代的學子學生,就是這樣不斷成就,真的很感恩我們教育的,現在的學生、現在的醫師。現在的學生、現在的博士,一代教一代,好完整慈濟教育系統,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個志業都有我們教出來的學生,所以每一回看到了,我很安心,我很安慰,此生無悔。」
上人期待人人把握因緣,讓一代又一代能接續啟發愛的能量,無所求地為人間付出,讓宗門能延續,讓法脈得永恆。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62
- 報導地點: NULL
證嚴上人在今日(5/16)的志工早會上,以親恩、父母恩,期盼人人莫忘孝親的重要。5月14日,適逢一年一度的佛誕日、母親節、浴佛節三節合一,慈濟志工廣邀民眾浴佛,在浸沐於法香時,也推廣孝親,讓孩子學會道「感恩」。
「我們要不斷地教育,用故事、用文字還要用戲劇,敘述過去父母之恩。慈濟人很有才華,也透過戲劇,讓孩子來演戲,以戲劇表達孝親。還有在尼泊爾,他們請父母親坐好,水端到母親或父親、長輩的面前,很恭敬地蹲下來,為父母或者是長輩來洗腳。」
三理四相蘊真實 修習佛法淨心靈
慈濟志工善用種種方法,讓孩子體會母親的辛勞,洗腳的孩子訝於父母雙腳的粗糙;被浴足的父母,可能是想起自己的雙親,抑或感動於孩子的懂事,親子都感動地落淚。
行善為大孝,上人叮嚀,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更別忘天下苦難眾生。比如在尼泊爾的農村,席地而眠、求食不得,在困苦中勉強維生的人。上人不捨,特別是在印度菩提迦耶的牧羊女村,佛陀未覺悟成道之前,曾受牧羊女的乳糜供養而恢復體力。其後在菩提樹下苦修,覺悟萬法之三理四相,開啟弘法利生之路。
「佛陀自覺也覺悟眾生的生老病死,人人因煩惱無明而不斷地(糾)纏,這個纏,覆蓋了人人本具有清淨無染的本性。佛陀就是打破了重重的無明、重重的煩惱,將污染一一淨化,讓心靈就像清淨的圓鏡是『大圓鏡智』。我這一面的大圓鏡,我也有,但是我還是一片蒙著塵,我現在還是在努力地要擦好我心靈的這片大圓鏡,用什麼方法?我要不斷地說。」
上人謙言,仍在修習自性圓明,如何清淨己心,上人開示從文字的般若上開始。
「佛陀的方法就是這樣,我要說,我要先擦,當我在說法這個時候,剛剛要走出來的時候,邊擦、邊擦,擦出了讓我平常在看的,從文字上,文字般若,就是藉重文字,佛陀過去的法,古賢大德他們也覺悟,覺悟的境界,那借用的文字把它留下來。我現在還是借用古賢大德他們心靈的境界,也把它一一借重入心。只是我現在,在利用文字啟動我的心,那我的心還要印證現代的人間,人世間的環境。」
無明重疊積煩惱 消災避難唯培愛
上人續言,現在的人世間環境,因為人人的無明,重重疊疊,形成了現在人間的苦。
「現在人間的苦,比過去人間苦更苦,因為危機四伏。可知道現在社會這科技發達,因為人的欲念,要據為所有,這種的貪無窮盡,他貪不到就要毀滅它,這就是人性。」
上人憂心人性之惡,為了得到不惜先毀滅,然而受傷害的,無論是無辜百姓或草木生靈,如此的惡業,皆需要人人廣發懺悔之心,啟動虔誠念才能扭轉戾氣。
「要真正的消災、避難,唯有培養人人的愛心,人人的愛心才能真正地讓人間祥和。看到大家在各地在浴佛,就是要啟動人人知恩報恩。我們的智慧要來自佛陀的教育,佛陀的教育涵蓋宇宙大地所有的生理、物理,還有心理。宇宙天地,自然法則,我們好好的好好用心。」
以法清淨已心,再以行動落實佛法,度化眾生,上人肯定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志工,帶動尼泊爾與印度的當地領導、師長、村民一同浴佛,讓人人得以親近佛法,認識宇宙的大覺者。人人以莊嚴的形象浴佛,虔敬的心與身形是讓佛法與自心相映。
「實在是很感恩,馬來西亞、新加坡菩薩,在那裏成就這一回的道場,真正的把佛法帶回去。相,形相都已經出來,感恩說不盡,期待各位菩薩,我們的心腦要永遠、永遠的記住,天天帶著這樣的畫面,見人說慈濟、感佛恩,這都是我們人人要做的。感恩現在還在尼泊爾的菩薩們,把我的人與心也是帶過去,帶我在那裏感佛恩。感恩大家用心用愛付出,力行菩薩道,回饋佛恩,感恩大家。」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38
- 報導地點: NULL
適逢慈濟五十七周年慶,證嚴上人在5月13日志工早會上,感恩全球慈濟人一路以來蓽路藍縷步步踏實,以慈濟的四大八法鋪出康莊的人間菩薩道,讚歎之餘,屢屢看見許多年輕一輩以及小菩薩在慈濟路上的純真表現,也感到欣慰與期待。
「剛剛聽到了在祈禱,有個小小的孩童,童子的聲音,我們這麼多人在出聲虔誠祈禱,但是這個孩子的聲音真比我們這麼多人的聲音更響亮,聽來總是充滿希望。一代接一代,相信如此童子應該未來就是如你我這樣的,在慈濟宗開大道不斷鋪路,將來是他們喔!所以人間這種永續的傳承,很有希望,感恩!感恩事多。剛剛在裡面看到的資料帶(新聞影片),大家都是這樣的虔誠,畫面上看到的都是童子,童男童女三、四、五歲,他們也是這樣的虔誠。」
眾志一心現和合 虔誠一念蘊希望
疫情解封,臺灣各地的慈濟人在週年慶前,一批又一批回精舍朝山。而海外的慈濟人也紛紛在會所舉辦朝山,虔誠迎接慈濟五十七周年,也自我提醒莫忘初發心,對準勤行道的方向。
「聽到了,很整齊的聲音,就知道外面開始在朝山囉!總是聞其聲就理解他們的勤行道,一定人都很整齊,因為聲音整齊,動作一定也是那樣整齊。能那樣整齊呢,總是表逹眾志一心,大家的志願都是取自於這一念心,是虔誠的,所以很歡喜很安心,感覺充滿希望。」
除了朝山,慈濟五十七年周年的浴佛大典,也將在明天(5月14日)從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啟動全臺乃至全球的浴佛活動,而受全球矚目的中正紀念堂浴佛,也在睽違三年後隆重舉辦。
「臺北在中正紀念堂,幾天來也在彩排啊!佛教界諸山長老,或者是年輕的大法師他們也會聚一起,把佛法精神、僧團的莊嚴,在中正紀念堂透過大愛臺播放出去,全球都看得到臺灣的佛教那樣的莊嚴,帶動人人從這樣的莊嚴更增長虔誠。」
增長虔誠之外,上人也期待藉由浴佛表達出來的虔誠也能安人心,消弭三年多來大家對疫情的惶恐與不安。
「經過了三年後的現在,我們又開始(浴佛)了。因為我們還是要表達出了虔誠,用虔誠的心來上達諸佛菩薩聽,一念虔誠、萬眾一心虔誠的祈禱,祈禱天下平安。」
用心帶動獲認同 大型浴佛共盛舉
殊勝的是,慈濟志工也將首次在佛陀誕生地——藍毗尼,舉辦大型的浴佛典禮,而且邀請藍毘尼大覺寺的法師為典禮點燈。
「在藍毘尼,佛陀的出生地,有一群菩薩更可貴,還有十一個國家的法師也在藍毘尼大覺寺,大覺寺也為我們來開燈很莊嚴的燈火照起來人人(感動)。」
因著上人一念回饋佛陀的故鄉,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慈濟人駐點尼泊爾,志工在那裡的帶動得到了公部門的認可,而有了這次浴佛的好因緣;傳回來的彩排畫面,攝受人心。
「那樣的整齊美,全程的感覺到很祥和。那樣的虔誠;那樣的整齊;那樣真誠的心;那樣的美好的境界;看到了其中畫面上大覺寺點亮了燈,藍色的光,從上面這樣一直下來,慈濟人就在那裡,帶動當地還有法師們,十一個國家,可以想像這次浴佛也是在一個國家的大(事),一個大禮堂他們就去布置,很不簡單,所以虔誠啊!虔誠能帶動那一分的瑞氣,很祥和的瑞氣,」
和合供養立恆願 淨化己心弘宗門
昨天(5月12日),是慈濟周年慶的前一天,海外慈濟人提前透過視訊恭賀慈濟及上人生辰快樂,發心立願以「和合」供養,弘揚法脈宗門。
「昨天聽到了,就是人人都在發心立願,但願這樣這樣的發心是永恆,感恩事多,期待我們大家身體力行在每一個單位裡,或是在社會的每一個基層,都表達虔誠為人世間為愛的能量來淨化人心。」
殷殷期盼人人發揮愛的能量淨化人心,上人也不忘叮嚀,浴佛的意義就是在提醒自己要時時自淨己心,守好清淨本性。」
「我們平時總是自己把本性、佛性要清淨,這是浴佛的意思,佛陀本來就清淨,只是要表達人人都是佛,可是我們還是迷沉凡夫,煩惱無明難免有,所以要提醒我們,大家還是要回歸本性,感恩菩薩,愛的能量會合。」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327
- 報導地點: NULL
人心淨化社會才能祥和,證嚴上人在5月8日慈善志業溫馨分享時一再提起天下的苦難,要有人及時的伸出援手,讓他站好、站穩不要倒下;上人慈示,這是人間菩薩的本分事,也是人人期待的天下平安、安和的生活。
「一直一直每一次都跟大家提起那股『氣』,要很祥和的氣,總是需要有愛,人人心中有愛,任何一個角落都是有祥和的氣氛,就是真正的福氣,期待人人要相信我說的話,是那樣的簡單,也是人人的本分事,也是人人生活中最需要、最最要求的幸福,所以只要每一個人分毫的一股愛合起來,那叫做大愛。是啊,大愛在人間,人間祥和,有福了就消弭災難,這是非常正確的道理,真的感恩需要的正知、正見,立足人間。」
不分國界施援手 無分宗教共善愛
綜觀天下,還有許多國家在動盪之中,四大不調導致氣候災難、戰爭人禍,天天都發生在這個地球上。所幸,拜科技發達之賜,慈濟人很快就收到這些訊息,而且把握因緣付出,救拔苦難,上人以海地為例。
「在當地,我們跟其他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父、牧師,神職的領導者也跟慈濟很接近而且很調和,我們幫助他們的物資,他們幫助我們的人力,所以這樣的彼此調和,對海地實在是也有那一分為苦難人、窮困人也有部份的幫助。但是一直一直都感覺很無奈,因為他們的社會一直在動盪,搶劫或者是放火等等,都是一直在發生,等待何時才能聽到,這樣的國家的人間能過得平安,過得生活安定,的確實在是很令人感嘆。」
善惡拔河,人多力大的一方才會贏。上人期待善法廣傳,啟發人人自心佛性,不管在哪裡都有人間菩薩,聞聲救苦。
「我們在慈濟裡有這樣的條件,條件就是我們的媒體、我們的視訊,我們都可以很快速地充分利用,只要我們人人要有愛心,我們要積極,我們要精進,尤其是現在人人手上一支手機,只要慈濟人願意發心,哪怕是同樣的訊息,總是人人只動一指之力,只要一念之心有愛,就接到了好話,我們就一個動作,哪怕是很多人給我同樣的一個訊息,本來一個人的我不想看;兩個人的我不想看;一大群人同一個訊息也由不得我,不好奇去看一看,只要有這一分能動他的心,有緣人牽得起他的心,自然就是度化眾生。」
不輕己微傳善法 弘法利生益世間
揚善啟善,人人廣傳善與愛的訊息,只要碰到有緣人,他就會打開來看,感動了,接受了,一傳百,百傳千,這就是弘法利生,就像基督教、天主教所說——「廣播福音」。
「他們叫做『福音』,傳福音,我們叫做『弘法利生』。只要這樣的善法傳出去,不分宗教,有因緣感動他的心,而且見善隨喜,他也可以隨喜,這一隨喜就有緣了,所以我們好的訊息要不斷不斷地鋪。我時常都說感恩慈濟人,慈濟人多那就是緣普遍,所以有的人就說:『不差我一個。』一群人也許等待你一個人,所以不要輕視自己小小的一點力量。」
上人以資深委員林勝勝為例,她生前逢人說慈濟,左鄰右舍八成以上受他的影響加入慈濟會員,她居住的巷子遂有「慈濟巷」之美譽,5月7日圓滿豐厚的一生;上人不捨之餘,更以之勉勵靜思弟子,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則,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定要好好把握有限的生命,利益人間,為社會留典範教育。
「慈濟已經過了半世紀多了,因緣要好好把握,期待一代傳一代,互相敬愛、互相感恩,感恩、尊重、愛,不斷地凝聚,要大家用心,不要散心,心不要散,要會合起來發揮有用的記憶。自己把那些沒有用的無明垃圾好好地把它排除,有用的題材好好來集合,我們現在若能夠把這些集好,無不都是人間的教育。」
上人期待慈濟人能孜孜不倦弘揚善法,不輕己微、真心誠意,終有一天滴水也能穿石。
「我最近一直說『誠』,要誠意,不怕麻煩不斷地、不斷地提,期待大家不斷地聽,聽久了也是被滴滴的善心善事可以去牽動它。所以慈濟人菩薩心,心、典範、行動,行動、典範都可以帶動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