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512
- 報導地點: NULL
環視全球天災人禍不斷,導致許多人陷入苦難之中,生活不得清淨,這一切都源於人心的不調和。6月5日的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不斷呼籲大家要共同虔誠一念,人人摒棄貪欲,為人間的祥和而祈禱。
身口意念肇災福 度眾入善造心富
「人與人之間、社會之間、國與國之間(的不調和),都是從心意惡念起,口說出了搬弄是非的事情,挑撥了許許多多人間感情分離了,還會亂了社會,更嚴重的那就是國與國之間,看到天下動起了干戈,悲淒慘重。」
俄烏戰爭自2022年2月24日發生以來,至今仍未停歇,近千萬名烏克蘭民眾逃離家園成為難民;中美洲國家海地自脫離西班牙、法國等國家殖民獨立,持續不斷的政治動盪、社會不安,國家人民的生活始終無法獲得平靜。
「他們生活很難過,難過日,生活無法安定,很自然就是貧窮、社會亂象,人與人之間貧病交加,老殘,老了,殘疾就是偏多。看到了總是心裡很不忍心,也很擔心,我們有一個聯絡處也在那裡,每個月都要發放,有好幾位神父像如濟神父等等,也還有牧師,不管基督教、天主教,跟我們佛教一起合作,過去我們合作無間,現在還是合作,可是他們真正地處在那樣不安靜、不平安的社會,也是很擔心。」
人心不調,釀致人禍橫生;天地之間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極端氣候持續加劇,自然災害頻傳,美國、西班牙等世界強國也抵擋不了星星之火所擴及的森林大火,屢屢危及人類所居住的地區。
「很多人都說人力定能勝天,能嗎?實在是人人要好好地自我反省,不能自大,人要謙卑、要虔誠,就如我們天天要祈禱,不分宗教、不分國界,我們一片虔誠,所有人人都能共同一心,每天的虔誠,時時的虔誠。是否天天一次的祈禱?不止,雖然需要人人每天的祈禱,但是,不是一個時間,是時時刻刻都要虔誠,那一念的虔誠,不是嘴巴說一說就叫做虔誠,是要我們身口意,時時說話都要說好話。」
一句好話,能讓人如沐春風,獲得啟發,甚至可以轉變人的一生,從悲苦中導向光明希望的未來。
「聽一句好話可以維持三個月就很不錯,能三年更好,能一輩子那就是功德無量。所以好事我們要多做,多勸人,這叫做『度』,度人群,我們人人發心度化人間,這不只是佛教所說的度化,其實任何宗教,只要正確的宗教,我們都要互相讚歎,我們大家共同互相呼籲,人人展開虔誠的心來面對人群,從社區、國與國之間,能這樣就是天下無災,而且也可以造福人群,相輔相成,那才是真正的人人心中富有,人人心中富有,那就是天下大富。」
病苦殘疾難全無 人我無爭卻可期
或許物資生活不充足,但人人心中無貪、無染,過得清貧富足的生活,社會就能平安,國際就能穩定;若是貪欲心念一起,國際間戰爭不斷、自然災害頻仍,造成無數難民流離失所,令上人掛心與不捨。
「平平安安的日子,突然飛機從空中丟了炸彈,聽到飛機聲,危機從空中而降,一旦了有戰爭,平地總是突然間劃線為界。明明很親很愛的人,今天相處著,明天隔了一條線,明明面對面,都難以手伸出去,兩個人牽手都不可能,這種瞬間轉個目,就是你我隔線為仇,本來是愛,你的國家、我的國家互愛,你的國家跨一步就到我這裡來。很親熱的愛的擁抱,一旦有了那一分的紛爭起來,昨天的愛,今天的仇,昨天可以握手相抱,今天就很慘烈地分開了,這叫做人間,實在是很牽腸掛肚。」
戰爭發生之後,烽火下的受難民眾紛紛逃離國境,然而男士們必須要留守家園,為了國家的生存而奮戰,只能無奈地揮別,送走妻兒……
「這一條線之隔,爸爸送到這裡來,抱一抱妻兒,妻兒過了這一條線,父親在這一條線,目送著妻兒離開遠去,這爸爸或丈夫這樣年輕力壯,不能跨過(國界),還是要回頭去守護他的國家、家園,能守得住嗎?只要還有戰爭,今天不知來日時,也許這個時候不知道分秒過後是否還平安?這都是人間的危機。真正的人生有福,就是太平無爭,無戰事、無爭端,才是真正的和平。」
上人深有感慨,若是大家都能共同守護這塊土地,彼此珍惜互愛,人人都可以自由地生活在這片清淨的土地上,這不就是人間淨土。
「我愛這一塊土地,大家共同愛,讓人民可以自由地來回,這樣彼此珍惜,就是天堂,沒有戰鬥,而且也是人間淨土。人人菩薩,你的國家有困難,我的國家愛心可以自由到你的國家去支援、去幫助,有貧窮苦難人,有病有殘疾,我這裡送愛到那裡,膚慰照顧,能這樣才是真正美好的人間。要整個人間無病、無苦、無殘、無疾,這是不可能,但是可以平安無戰爭。」
全球浴佛展道氣 人心淨化消紛擾
全球天災人禍興而不止,上人呼籲人人各安其位,共同戒慎虔誠祈禱,匯聚大家的善念,期待經由人心淨化來消解社會紛擾。
「人人多麼渴望平安,所以我們每一年浴佛節,看到了大家虔誠祈禱,祈禱著天下無災難,祈禱人心清淨,沒有爭端。看到了小小的小可愛,他們小小的手很可愛,雙手合十,他們也虔誠在求平安,看看這麼小幼兒園,一個小時的祈禱都不會亂動,好安靜、好虔誠,多可愛。所以人心淨化是可以、能的,不是不可能。」
臺灣訂定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佛誕日,那天慈濟在早上七點從花蓮舉辦全球第一場浴佛典禮開始,接續在全臺陸續展開。
「光是臺灣,那一天早上從花蓮靜思堂開始,很整齊的畫面,我在四樓那裡看下來,好美的靜思堂廣場,醫師、護士、學校學生、慈濟慈誠委員,還有社區的民眾,大家各就各位,從高處看下去,很漂亮的圖騰。下午回來精舍,我也在畫面上看到中正紀念堂,他們從下午陸陸續續開始(彩排)。那一天氣象報導是會下雨,我們那一天花蓮也是一樣(下雨),臺北也是一樣,我實在是很擔心……」
受滯留鋒面徘徊影響,5月14日的天氣預報降雨範圍擴及全臺。因應可能的降雨,臺北中正紀念堂浴佛典禮籌備團隊預先做好備案,依照區域的不同,分別帶著黃色、透明色的雨衣,共同一心呈現最莊嚴的圖騰與道氣。
「這麼大廣場,這麼多人共同一心,共同動作,共同顏色,突然間圖騰展現;尤其是到了晚上,燈光配上了周圍的夜空,天空的星星,整個畫面的燈光都亮了,還有人人手上捧的燈,配合起來。看到畫面之美,白天有白天很壯觀的周圍,到了晚上燈光亮起來,有這樣的美。還有在白天,開始爐香讚,大家邊進場,看到中正紀念堂天空的祥雲,有蓮花座,蓮花座上有一朵很美的蓮花,這一朵蓮花真的是很漂亮。」
戒慎虔誠迎佛誕 沐浴佛恩淨己心
相對於天空中蓮花座的莊嚴,地面上的慈誠委員們,也以最虔誠恭敬的心,逐一將地標貼好,讓參與浴佛的志工與會眾能安心彩排,並在晚上的浴佛典禮能有動人的畫面呈現。
「這樣美好的景象,表達出了虔誠。不是光是那一天,是好多天前,我們的慈誠委員菩薩不斷彩排,那樣的腳步要整齊,那樣的整齊要對準地上的地標,這一些地標要在那裡貼,要貼幾萬人的地標,要人人的腳踏上就可以有圖騰,這要貼多少天?還要清掃中正紀念大廣場,讓這片地都很乾淨才來貼地標,多少天?多少人力?多數都是慈誠隊拉線貼,太陽當空,大地很熱,他們就是要耐心耐力。」
中正紀念堂浴佛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要將重達二百公斤的宇宙大覺者布幔從地面升上五層樓高的銅門。除了需要有志工從地面拉繩,還得搭配志工在高空作業,徒手爬進銅門頂端、一般人無法任意進出的機房內,同心合心才能順利把宇宙大覺者布幔升上去。
「這都是慈誠隊菩薩這樣幾天爬上爬下,鑽在那樣的管道裡,管道裡都是悶不透風,還要屈在那裡,讓宇宙大覺者緩慢地上升。在廣場的人入場,一直一直到了典禮完成,浴佛全場都完成,到了夜晚星空出來。晚了,結束了,人也散開了,他們才又把這一塊宇宙大覺者的那一張大圖,又要慢慢地降下來,還要好好地擦,整理得乾乾淨淨,還要好好地褶。這要費多少功夫?都是要虔誠,他們在那裡還要保持雙手乾淨,還要保持腳步踏得到,總是全身與心都要很乾淨,來保護這一塊(宇宙大覺者)。」
長情大愛合和心 共同一念度有緣
敬佛如佛在,上人讚歎慈誠菩薩們用身心來供養佛陀,小心翼翼地來保護、維持宇宙大覺者布幔,以最虔誠恭敬的心做好準備,期待能莊嚴浴佛大典現場。除了中正紀念堂的浴佛,全北、中、南、東各區的志工菩薩們也用虔誠的心,籌備各個場次的浴佛典禮,若是有老人家或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參與浴佛,志工們也裝設行動浴佛車,走入家戶中,讓人人都有機會在沐浴佛恩中清淨自心。
「我要面向著慈濟人說感恩,如何說?要對這一群付出那麼大、身心奉獻的菩薩,又要如何表達?無法表達,不過我打從內心地疼惜與愛。記憶難忘的不只是今生世,我是發了心願,生生世世我都要把慈濟人找回來,這種生生世世之緣,因為我有信心,我到處都聽到慈濟人發這樣的願,所以我有信心,有那樣的默契,好緣好因。好因好緣,這就是佛陀的大道理,我們有一個很大的福報叫做因緣果報。慈濟人,我們布下好的種子,那就是『因』,我們有生生不息的『緣』,所以我們每一生世的『果』,一定會相會的。培養這樣的記憶、意識的種子,我們生生見面都會歡喜,這就是一心。」
上人期待人人能共一心,不只上達諸佛菩薩心,更是普遍的長情大愛,用這一分生生世世、日日夜夜共同的一念心,感動與自己有緣的人。
「我們要創造因緣,見人總是說好話,總是說慈濟,我們發心立願做好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共同一心都是在會合中,好事不是一個人做得起來,要普遍的人共同一心,普遍的苦難人,普遍的菩薩,普遍的救拔,才能淨化人心,造福人間。」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738
- 報導地點: NULL
證嚴上人在今日(5/30)的志工早會上,關切天下災害的頻仍與異常,也直指人心與環境的惡性循環。
欲求不滿傷生態 當敬天地膚苦痛
「人類啊!無知也不知,為己所欲,所造作的是一個貪念、欲求,所以不斷地開發,不斷地要享用,又不斷地丟棄垃圾;垃圾不斷地增加,造成惡性循環。其實大地供應給人類的物質,是很足夠,只是人類無知,把它貪圖了,總是過度開發,而且因為破壞造成災禍,這就是人類。所以我時常感嘆,眾生共業。」
天地氣候與人心息息相關,人們總以「人定勝天」的思維,期望「征服」大自然,然而,人為的過度介入與影響,已經讓山河大地,遭受災害——森林大火、溫室效應、極端氣候……上人呼籲,唯有改變心態,從貪求轉為「感恩」,以不忍之心愛護大地環境,珍惜生機,才能讓天地生生不息。
「慈濟人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國界,總是人人啟發愛心、感恩心、尊重心,要呵護大地、要孝順父母、要報眾生恩,這都是慈濟人這多少年來,一直在弘法利生。要好話好說,好事好做,不斷宣導疼惜人類,疼惜大地,心存感恩,這都是不斷在提倡。尤其是在今年,已經都看到了,佛教界不同宗派,共同表達出這一分佛教真誠的信仰,表達出對於佛陀同一個方向的感恩,看著真的都是很安慰、很歡喜。」
感念佛恩勤行道 弘法利生饋佛國
上人長久的呼籲與志工的宣導、實踐,將慈悲、善與愛,不僅深入到社區,也回歸到佛陀的故鄉。在印度和尼泊爾,慈濟投入慈善關懷、靜思語教學等,在佛陀的故土,弘揚佛法與大愛的精神。
「我們要珍惜,要知道人間的寶,我們要保留,需要人人把我們的心淨化,把握時間、把握因緣……時間消逝而去,慈濟人要見證過去的佛法,還要好好來記載它,讓人人知道,菩薩道要如何身體力行,我行、你也行,人人都可行道在人間,這就是我們好好的用心。」
不僅身體力行也要深度的紀錄,上人以慈誠隊為例,慈誠菩薩不僅護持建院,在疫情期間,陪伴醫護走過疫災,每一間慈濟醫院都是由愛與善所打造的,上人讚歎,「一塊磚、一包水泥、一寸木料,都是慈濟人集合起來所建造的醫院。」因此人人要守護愛與善,也持續要守護自身的健康。
「總而言之,最好的防護就是戒慎虔誠,也要多推動茹素,這是不變的道理,,多推動茹素才能改變大空間的生態。期待全球菩薩們,要好好地發揮愛的能量,愛惜自己就是保護別人,這是不變的原則,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感恩!」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14
- 報導地點: NULL
5月14日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前後,全球各地慈濟人在當地展開浴佛,莊嚴畫面透過大愛新聞播送所展現出的虔誠之美,在在令上人讚歎與感恩!證嚴上人在5月28日的志工早會上,形容非洲菩薩在克難的環境下,克服種種限制浴佛虔誠,有如清涼法水滋潤大地。
「時常都這麼說,法譬如水潤漬蒼生這就是法,就是法在這樣的土地裡,大家身體力行。看看在非洲裡,在山上、在鄉下,山上真的是看來整片的草是乾乾泛黃好像快要乾掉了,他們可以在那裡帶動遠遠長長的隊伍,他們一步一佛聲,步步佛聲這樣的精進,多麼整齊啊!」
布施善愛跨宗教 信仰淨心啟和平
因應佛誕節,東非國家莫三比克,已經連續十年,在佛誕節前後,舉辦浴佛活動和朝山,今年(2023年)布置沿襲傳統就地取材,還加入戲劇傳法,呈現上人當年創辦醫院的篳路藍縷。
「就地就是舞臺,他們集合得不亦樂乎,大家很快樂,那個心像是被水,清水洗過,很熱的太陽很燙滾燙的地上,他們總是都可以很安靜的心虔誠的浴佛。演了這一場戲總是看得觀眾們也很歡喜,這就是他們很容易滿足,知足心常樂,這總是很感動。那就是在描述幾十年前,我為了要蓋醫院,看他們演得有模有樣,找土地的苦,要蓋醫院的虔誠。看,這就是我們已經醫院在臺灣,目前大小醫院總共是八所,他們在演過去,看著我真的感覺到說,回歸到了當初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就是拉回了過去的那樣記憶猶新。這實在是很感動。」
莫三比克本土志工將最初建院歷史以戲劇重現,也不禁讓上人憶起克難慈濟功德會的艱辛來路,叮嚀靜思弟子莫忘慈濟在各地從無到有,克苦克難走過來的來的菩薩足跡。
「那臺灣大家要好好去看,他們的環境如何把人的莊嚴,那樣地虔誠,師父的讚歎,你們總是回頭去看看這樣的影片,這都沒有做作也沒有彩排,攝影機就這樣遠遠地拍著,回來的總是那樣地莊重、很莊嚴,從寬闊的草原一直拍到了我們的分會,在南非的分會裡,看!幾位幾位的年輕人都是很用心,談何容易?過去這個最原始的菩薩,像潘明水,施鴻棋還有好幾位、好幾位的臺商他們為了把佛法帶進去曾經經歷過了那樣地很危險的環境。他們在那樣很暴力的時代他們為了佛法帶進去了,淨化人心,經歷過了很多很多的那樣的危險,還有很克苦克難這樣的帶過去,所以今天所看到的只要大家信仰再帶動起來這就可以看見了信仰和平。」
和合互協盡心力 分分寸寸細膩愛
喜見跨宗教信仰的大愛種子在非洲地區萌芽,帶出浩盪長的慈濟隊伍,上人讚歎他們的精進和刻苦,也沒忘記臺灣志工的和合互協——臺北慈濟醫院,即將在7月進行評鑑,醫院職工與志工合作,針對病房、各科診間進行大掃除。
「再回歸看到了臺灣,我真的很感恩!在北部,我們的慈濟醫院裡,可知道這幾個月,我們的慈濟裡(北慈)全部清洗,不只是清掃而已,還要洗,從這個外圍欄杆開始,就是窗戶外面的陽臺開始清理,從那個欄杆一直擦,跟陽臺周圍,從外圍一直整理。從外圍這樣的整理,多大呢?用公尺來量,這樣的一圍這一共有七千多公尺,七千多公尺等於七點多公里,這樣清一次外殼就這樣一圈,樓上、樓下的外圈這樣清一圍七千多,七公里多,七千多公尺,看一層層都是慈誠委員。」
這樣和合的畫面,也令上人想起當年建院⋯⋯,一樣是說不盡的感恩!
「看到了不由想起了,在我們北慈當初那片土地都沒有,一直到有,可知道要有這一片土地,發心的人,他總是到現在我還不認識奉獻這一塊土地的人,那樣低調、低調,把這一塊價值連城的這麼大片的土地捐了,不具名總是把它捐出來,一切的手續都不用我擔憂過,總是那樣地順利,這樣地奉獻出來。」
有了土地,規劃之初,志工就投入整理。
「開始有土地了,安心、專心開始要規劃,可知道開始要規劃,那個地方就要有一個簡單的聯絡處。從小小的小空間,我們的慈誠隊就開始;那裡面還有一個已經停了好幾年,沒有用的那個大空間,所以我們就要去打掃清理,那種坎坎坷坷,一層過一層,我們要好好去清理。」
「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們委員慈誠開始幾層樓,他們整理到了可以集眾,每一回我去了總是人帶人,慈誠委員一直把大臺北區的會員,總是我每個月去,每個月的會員集眾,或者是會員再帶會員,慈誠委員再帶慈誠委員,總是一層層就像那水漣漪,一盆水放著,一滴水滴下去,那樣的水漣漪一圈圈的一直再擴大,就如是這樣很紮實。」
工程開始了,志工繼續守護工地菩薩,人越來越多,鍋子也越換越大;慈誠負責硬體,委員負責軟體,無微不至。
「這種供飲食、供茶水,還要夏天,毛巾要洗得乾乾淨淨冰在電冰箱裡,工人菩薩一下來趕快有涼涼茶水供應,還要有涼涼毛巾供應給這在太陽底下綁鋼筋、鋪水泥。看他從下,從地上一直到樓上,從樓上的一直裝修到樓下,這樣的真正地委員們奉為菩薩,很感恩,真誠的感恩心,感恩這一大群的建築工菩薩,那樣用真的是很虔誠,讓大家的付出情甘意願,情甘意願這樣地付出,可見我們的建築是分分寸寸,總是很細膩。」
視病如親醫身病 志工醫心做後盾
建築完成了,醫院啟業了,是地方守護健康守護健康的磐石。
「可知道這麼多年來醫院救了多少人?那急診或者是這個很罕見病送來等等等等,這樣的付出,那樣的呵護照顧,尤其是近三年來,這國際間的疫情,節節升高。臺灣也是一直、一直總是發現這樣的疫情,總是醫療系統勇於承擔。」
上人感恩疫情期間醫護們承擔著被感染的風險,忍著穿防護裝備的辛苦堅守崗位。
「在醫院不只是醫護人員要防患,總是各部門都很辛苦,都很辛苦,密不透風的那樣的防範著,可知道三年多來,醫療系統是多麼辛苦啊!所以我一直要呼籲人人要尊重、敬重醫療體系所有的菩薩,可以守護健康、守護生命、守護愛。要守護健康,也需要醫療體系;守護生命,也需要醫療體系,醫療體系充滿了虔誠的愛,才能真正的守護社會人群,我們的醫療體系、醫護,還有藥劑,還有復健等等,各個部門都是在醫院裡面裡,少一科、少一個動作都不行,所以我們對院裡面工作的每一位我們都要很感恩。」
保護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而醫護醫身體的病,「心靈」的痛楚,還有醫療志工的陪伴。
「也是很期待,很期待(志工)就在前面,在醫護同仁(很忙時),我們的志工,他們就可以(在)醫院病人收進來了,我們的委員、慈誠都在旁邊維護病人的他的心聲,醫護同仁很忙,也無法很直接聽到病人的心聲、病人在煩惱什麼?他需要什麼?所以醫病但是無法醫心。『醫心』那就是慈誠、委員他們去陪他,去跟他談心,這樣可以完整身、心、病,到了慈濟都可以得到了(醫)療,醫療,身、心、病,真正的很感恩。」
感恩付出無所求 幸福回憶無量德
然而,付出的人以感恩心來付出,受助的人也要適時表達出感恩的心聲。
「有的時候看到了社會,人心已經複雜了,有的人心靈無明,他們以為「醫生、護士為我服務是理所當然。不是理所當然喔!他們是守護志業,他們的發心立願守護、守志願,他們是品格守護,他們發心立願想要當醫生、當護理是為了發願,他們要奉獻他們的愛,很崇高的願力。」
甘願做、歡喜受,而且付出無所求。無論是醫護還是志工,他們的付出,在上人看來,充滿愛的能量,回憶起來總是幸福滿滿。
「其實你不用求,功德自得,我們要成就我們『德』,總是可以『得』,要『得』就要付出,才能成就我們的功德。『有做有得,分分已獲』。所以大家所得到的這種,再回憶看看,心裡好甜,所以甘願、歡喜。感恩菩薩們愛的能量付出,感恩。好啊!不要忘記現在的未來,感恩!」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44
- 報導地點: 莫三比克
佛法是融通宇宙萬物的真理,證嚴上人於5月23日志工早會中,對大眾講述佛法就是要心包太虛,遼闊的天地間的所有事物也都是菩薩道的覺有情人所關注,只要每個人的信念虔誠,凝聚起來就能成就大事,也能形成祥和,推動天下平安。
「佛法,尤其在誦《地藏經》,都是各有神,各有所主管的神。任何經典都會有天龍八部,舉頭三寸有神祇。所以最近都一直跟大家說,要相信,要用什麼方法來相信?總納歸來,總是一念心,這一念心就是要虔誠,虔誠用愛面對普天之下的一切,總是很簡單的一個愛,愛心、善心,這很有愛的善念,面對人間付出,付出無所求,盡我所能付出,人人都能這樣,那天下都會平安。」
虔誠浴佛現祥雲 佛性莊嚴攝人心
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是臺灣法定的佛誕節,慈濟結合了母親節與全球慈濟日,多年來都舉辦浴佛大典,凝聚眾人虔誠心意,祈求人間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這幾天都看到每個道場也都在慶佛誕,都是很虔誠。尤其是那一天(5/14),看到了很多的道場(法師),都會集中在中正紀念堂,畫面之莊嚴。那一天晚上看到了中正紀念堂那一天的佛誕日,好莊嚴,看到了在彩排,看到了天空,天空的背景一朵蓮花,好漂亮啊!」
5月14日,慈濟假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辦浴佛大典,萬人在佛教各道場諸山長老、法師的帶領下虔誠浴佛。每個人的浴佛動作整齊,道氣莊嚴,連採排時的天空都出現蓮花形狀的祥雲。
「很不可思議的大自然界的背景,還有人世界的慶典,這樣大莊嚴的畫面,這樣的配合起來,好感動!那個莊嚴,實在是感覺人人的虔誠,那一種行動只要人人會合起來,那樣莊嚴。」
眾人身行動作齊一,顯示了人人內心的專注與恭敬,浴佛大典所凝聚的虔誠,也在佛陀法相布幔升起時,更有難以言喻的感動。
「看到了這一群(慈誠隊)菩薩那樣地恭敬護法,讓佛陀從地湧出了,漸漸升上去。在畫面中,看到了佛陀上來了,光看著都打從內心那樣地攝住,心不散亂,那雜念成為一心恭敬,就抬頭看著佛已經升上來了。看!這不就是這樣的畫面,也是人的虔誠的心,所以常常都說一切唯心造,我們這樣的和平,這樣的溫暖,這樣的莊嚴,不都是大家會合起來。所以說,我們要共同一心,虔誠地祈禱一念心,上達諸佛菩薩聽,真正的諸佛菩薩在你我之間。」
「舉頭三寸有神祇,這是自古以來都是人間的信仰,我們佛法也是一樣,佛在你我之間,而且更近,就是人人本具有佛性,我們人人的佛性在這個時候,十方佛來總是這樣地浮上來,也可以說你我佛性,在這個時候看到了這樣的畫面,人人佛性總是共一時,總是這樣一直升上去。」
善心善念化祥和 開啟智慧濟苦難
人人的佛性共一時,凝聚了祥和的氣象,這種和平也是人人心中所祈願,化為行動,就是人人相互疼惜,彼此幫助。
「莫三比克大家都知道,他們很窮,可是他們天天每週都上線來聞法。過去師父一直在說,提倡如何一把米積少成多,我們的一把米會合起來也可以幫助人。幫助人不是富有人的權利,不只是富有的人可以幫助人,窮人也可以,只要八分飽,一把米都可以,他們都在推,窮困人家有米糧在鍋裡,他們同樣探手一把,看到他們八萬把米,可以會合起來一堆小山,可以幫助四千多戶。用這樣的觀念,無形的觀念變成了有形的教育,真的一把一把的米,這樣來匯集起來,形成了這一堆,這就是教育,有形教育。」
有心助人,雖然窮困也可以找到辦法,莫三比克學習緬甸志工的「一把米」,就是佛法可以跨越種族與宗教來教化人心的證明。
「我雖然窮,這一大堆米也有我的份量,我也可以幫助人,這就是法,用方法來推動,如何積少成多,可以做善事。菩薩們,這就是,這就是方法。佛陀來人間教導我們要救濟苦難眾生,啟發我們的智慧,人人都會有方法。」
清淨本心現佛性 廣鋪佛法救末法
人心需要啟發,方法可以學習,上人請大家可以透過每週一下午的慈善會報線上直播的機會,共同來學習。
「現在的科技幫助我說法。雖然說末法時代,我們這個時候就是要趕快利用現在的科技,把法把握因緣鋪出去,期待搶救末法,讓末法回頭來,就是正法。就是期待,在我們的現在開始,人人本具有佛性,把人人的佛,總是啟動起來。」
「二千多年前一尊佛,二千多年後,那就是十方諸佛,就開始要湧現上來,就如中正紀念堂那一天的佛像從地湧出,臺下將近萬人多,在這個時候,大家的佛心也跟著一起顯現,才能這樣的整齊。這就是境教,環境的教,這就是法,借用這樣的環境的方法,來跟大家再度分享,這就是我們人人共同會合,佛菩薩在人間。」
人人心中有法,五百雙手可以凝聚成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萬人共一時,就是萬佛出現在人間。
「看,這人間,佛法正法都在這個時候,只要人人心中有法,人人心中有正法,這個時代是萬佛出現人間,處處可聞法。所以看,這就是美!感恩,美是人的形象會合起來,才有這樣美啦!各位菩薩,成佛在人世間,但是一定要行菩薩道,有菩薩道才能有成佛的因緣機會。」
語末,上人衷心祝福人人,正法常住心中,時時發揮出來,就是與佛同行。
「虔誠為大家祝福,人人心中的這一尊佛,時時都要湧現出來,不只是那一天,日日佛與你同行,你與佛同步,舉手動足無不都是用心在佛菩薩的念頭上,所以時時都是佛心人間。虔誠為大家祝福,祝福人人造福人間,功德無量,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