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43
- 報導地點: NULL
隨著「2023年海外委員慈誠研習會」的落幕,來自海外的慈濟人,持續留在花蓮靜思精舍,透過多場座談,向證嚴上人分享志工心路。上人看到與聽到,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志工雖有不同膚色、不同的宗教,但有著共同的名稱「慈濟人」,人人都是以一顆真摯的心,不吝付出愛。6月27日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對這群海外志工,表達心中的感恩與感動。
力行大愛為度苦 如規如儀展人文
深入窮鄉僻壤,在非洲要做慈善,環境的考驗是一關又一關,不僅路途遙遠,還有烈日考驗。即便如此辛苦,到了發放的時候,發放的人文「感恩、尊重、愛」所呈現出有序的隊伍、發放的九十度鞠躬,一樣都沒有少。
上人讚嘆,「看,他們排隊,好整齊!一個接一個總是不會急躁,因為他們的心,已經對慈濟建立了信心,不會爭先恐後。那樣的平靜、安靜,就是人文。」
發放前,非洲的本地志工會先以當地的語言介紹慈濟,分享發放的精神與人文,或是以「靜思語」闡述行善的意義,讓前來領物資的人,不僅是物質上的收穫,更有心靈上的滋潤。許多的本土志工,信仰上多是天主教、基督教或當地的宗教,不論宗教名稱為何,本質都是「愛」,上人感恩與肯定,這份對愛的超越宗教差異的深刻認知,都已經呈現在行為上,
「任何一個宗教都是(闡述)真理,宗教是名稱之別。來到這裡了,已經不分什麼宗教了,慈濟的人文,進出有規矩,是那樣地美。人人穿起了藍天白雲,都不知道你家裡的環境是什麼?總是知道你心中有愛,知道你們來這裡之前,就已經聽到了慈濟的法,也薰陶了慈濟人的進出規矩⋯⋯彼此如法如規,因為我們是共同一個,沒有分別的大愛,大愛集合在一起,每個人都能接受慈濟的慈濟宗門。」
上人進一步闡釋,慈濟宗門就是不分宗教,慈濟宗門是開大門,尊重每一個國家的禮節,不僅將禮節落實在生活中,也身體力行大愛,為貧苦人而付出,這樣的無差別的愛心,即是宗門的真諦。
「不管是老幼殘疾,他們(海外志工)展開愛心的雙手擁抱老幼殘疾。所以他們的愛、我的愛,這種的態度、身行、心態都是一模一樣的,哪有分別?宗教的名稱只是適合地方,適合自古以來有這樣的各個宗教的名稱,其實它的質,本質只有一個字『愛』!所以我們回歸了一個愛的名稱,有什麼分別?沒有分別。我需要每一個國家的愛,集中為慈濟來付出,很期待,人人不分貧與富,大家坐下來平等,走入人間,同樣是平等。」
翻轉手心貧轉富 立定志向修福慧
不僅是在非洲國家,在中東的土耳其、約旦,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度裡,尊重信仰的差異,彼此有禮,更有愛,幫助受苦的難民或貧困家庭,也是沒有宗教的差異。
「這種下定決心就是『志』——志業精神,所以這字『志』,心的上面是士,女士或者是紳士,這就是高貴的稱呼,這字『士』的高貴品格,下面還要有個『心』,叫做『志』,這是多麼高貴的思想品格。要當志工就是立志,心心念念,決心願意投入志工行列,所以這字『志』就是上面是士,高貴的品格,加上心來,這叫做志工,付出無所求,不求代價,這叫做志工。」
上人解釋志工的意涵,也肯定約旦與土耳其的志工,長年為幫助難民而奔波不止。像是在約旦,為了幫助相對弱勢的貝都因人,志工得在沙漠上奔馳數個小時,前往發放貝都因人最需要的物資,往往風沙迷了雙眼,卻遮不住他們的心,以一份堅定的毅力,勇往直前地前往付出。而今海外本土志工在資深慈濟人的陪伴下,終於回來臺灣授證,將承擔起未來更巨大的使命。
「我要感恩這一群在僑居地,幫師父愛我所愛,培養我所需要的人。這感恩,說不完、說不盡。總是時間能考驗一切,那一種愛的陪伴長時間,可見是多麼真誠。他們生活困苦,還願意長期付出,要完成他志工受證的心願,這樣的大愛,非常的可貴。」
在印度牧羊女廟,是乞丐甘滿季最常乞討的地方,苦楝樹下一坐、手一伸,甘滿季就靠此過活。然而在遇到慈濟人後,慈濟人幫助他、鼓勵他,如今的甘滿季翻轉手心,從心靈匱乏的乞求者,轉為歡喜快樂的助人者。
「他(甘滿季)已經站起來了,把向上的雙手現在已經向下,努力走入慈濟,把愛帶進了比他更困難的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想辦法,他要天天展開了笑容,過去一個悲苦的臉相,要人家幫助他,現在站起來雙手向下,臉已經是笑了,雙手托起他的笑容。同樣一個人,短短的時間翻轉過來!」
從非洲到中東,從中東到南亞,上人期許,每位慈濟人聽到動人的故事,都要多多分享,每個真實故事都是人生美善的寫照,把悲苦化為甘甜,轉命運為運命,上人期許人人要把握這條人生的菩提大道,既已行在路上,就要發奮向前,菩薩招生,讓善與愛更加擴大!
「我們立下志願叫做『菩提大道直』,這條路很簡單,人人可以走,所以我們要發心,在這條大直道上,還要再繼續鋪路,讓後面的人愈跟愈長;也讓路越長,人間菩薩大招生越來越多。感恩這一群菩薩,總而言之,請大家發大心、立大願,身體力行造福人間,多細思,發揮智慧,這叫做『福慧雙修』,感恩,祝福大家。把握時間!」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34
- 報導地點: NULL
連續兩梯的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於昨天(6/25日)圓滿結束,共十九個海外國家,一千零二十九人由上人親自授證,正式成為慈誠委員。26日志工早會上,上人喜見善種子蔚為菩提林,殷殷叮嚀要將佛法代代相承,並廣為接引,讓佛法遍傳,鋪平人間菩薩道。
「天天都在感動中,而且是感恩,看看現在在座還有非洲系統的年輕菩薩,受證過後也留在精舍裡,現在共處一堂,雖然我現在說的話語言體系不一定他們現在聽懂,可是有人在翻譯,而且最重要是那一分心,很誠意而且很純、很真,剛剛畫面也聽到了,年輕人孩子心沒變,『你的孩子回來了,孩子心沒變。』是啊,最歡喜的就是聽到『你的孩子回來了,孩子心沒變。』這一句話好貼心喔!」
守規如矩不亂序 以愛鋪路守道心
二千多年前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教菩薩法;二千多年後,慈濟人走入人間暗角膚慰苦難,落實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但,想要度化人人,何其困難?
「佛陀說人間五濁,五濁惡世,濁就是很不清楚。心靈的無明擾亂了我們的五根五塵,所以眼睛所看的,一般的人都是用貪來看人間,形形色色的相,不明白道理,這個意根就會跟著色塵,顏色的相,起了分別,起了貪念,讓自己的心偏向了,所以會造成了人人都是偏,所以這一條道路就是亂了。」
無規矩不成方圓,法就是規矩,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調整這樣亂了的道路,讓人人守規如法,上人以交通規則為例。
「就如我們現在這在大市區,很繁華的都市裡,路開得大、鋪得平,在十字路口都會有紅綠燈,都是遠遠看到了燈,是綠燈通行無阻,看到了黃燈就開始要準備減速,停,紅燈出來停,等到讓它紅燈過去了,綠燈浮上來了,大家開車就又啟動了,這就是有秩序這也就是法。」
同樣的道理,佛法入心,可以讓人守好心念,不受無明干擾;只是,總是還會有許多的因緣,影響人的心念,所以說法、傳法,發心要堅定,要大忍、大仁、大慈。
「這一回,一共回來了也有二千多人,有的是陪伴,是資深委員,總是有心落實你們的僑居地,把慈濟的法鋪在你們的僑居地,而且布善種子,粒粒種子都成就了,現在引道回來,把他引導回來了,(我)在胸前為他授證,這種使命貼在心頭,路在心坎裡,肩膀挑起這樣的使命,所以我都會為他們別上了(證)肯定他就是走入慈濟,還要在他的肩膀拍幾下,就是要挑起天下米籮,意思就是說天下苦難偏多,所以大家要有忍力,要有忍耐的力量,發心立願,發揮慈悲,用愛鋪路,還要用耐力來帶動引導。」
回饋佛國發願力 播善穢土轉淨地
上人以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志工,發願前往尼泊爾,印度等佛陀出生地及佛陀說法國度行菩薩道為例,除了因緣具足,發心者也要勘忍志堅。
「馬來西亞慈濟人、新加坡慈濟人發心,師父的呼籲他們發心身體力行,從去年一直到今年沒有間斷,一隊一隊總是每一隊二、三十人去住在尼泊爾,不斷地連接去了,他去除了發放以外,還要在當地村莊裡教育,說法給他們聽、介紹悉達多太子在這個地方誕生,這位太子是皇宮貴族,他發心是發什麼心就是要來翻轉人間心靈方向,所以要求得人間的真諦。」
佛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在尼泊爾、印度,種姓不平等的制度至今仍然存在。新、馬兩地慈濟人在當地,忍受著嚴熱的氣候以及生活的不便,廣為說法,教育他們改變觀念,翻轉自己的人生。
「二千多年來他們的族,他們的族就是一直這樣,老人這樣小孩這樣,世代傳下去是這樣,一直一直到了現在,一個心願我真的有這樣的心願,期待去翻轉,看到了他們的手心向來就這樣地乞討來生活,現在他們已經彎下來了,而且時常這樣露出了笑容,過去是眉頭是結著苦相,這樣苦相乞討,現在手掌翻下就是要給,要設法如何自己可以生活,還可以幫助人。」
心念改變了,只要力行就能為人生找到出路。佛佛道同,每一尊佛出現在人間,就是為了淨化人心。而這也是慈濟人生生世世的願力和方向。
「祥和人間就是人間淨土。那這麼大的願力出自於一念心,你的心、他的心、我的心,共同是一個方向的一念心,所以開大道鋪平路,共同走入了這一條道路,不管哪一個國家,方向臺灣,回來就是受證、要取經、為正名帶回家,帶回自己的國度,過去幾年來都一直投入在慈濟,因緣成熟現在已經受證了,很感恩帶著回來的隊輔資深慈濟人,你們也是曾經被菩薩接引,你們的發心道心不退就是在那裡,換到你們來接引,這叫做永恆代代相傳。」
得聞善法復轉傳 一粒種子生無量
《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云:「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展轉至第五十。」法華經裡佛陀期待人人展轉傳法至五十,但上人對慈濟人的期許更深。
「法華經裡就有說菩薩聽法聞法傳法五十代,我說,五十人佛經裡五十人,我就說不是橫的五十人是要代代相傳,不只是五十代是要千千萬萬。我們是一年一年,把佛法累積,雖然這(佛法)二千多年,說要很普遍把法走入人間不簡單,真正的走入人間是我們,現在大家可以自己走出來,也引導人走出來,這一條路是你來鋪,也是引導人來走,這就是到現在因緣才成熟。所以因緣既成熟了,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就這樣走下去,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因緣。」
只要人人自許將佛法廣為人說,一傳十,十傳百,法就可以像種子一樣,一生無量。
「一粒種子只要落地,因緣有雨水、有土地、有空氣,這一粒種子萌芽起來了成熟了,那整棵稻子有好幾穗,總是一生無量;一梯次再延續一梯次,我們就要像這樣的種子,或者是樹、樹苗,而且成為大樹,而且開花,結果累累。」
說法,傳法代代相承是人間菩薩的責任,而弘揚善法亦不該分國度、種族與宗教信仰。
「昨天(6/25)跟胡居士還有阿里省長——土耳其省長,跟我在聊天,胡居士他也有跟我分享過,他還是虔誠伊斯蘭教,我也說你要虔誠,只要正確宗教就是要虔誠,不一定你是佛教徒,伊斯蘭教、佛教徒虔誠歸源,歸同起來沒有第二個道,那就是善與愛,有善良的心,有愛的動作,這都是真正的清淨的宗教,所以宗教只是個名相,但是它的道理是共同,共同不分別。我們佛教也有說天堂,你要修什麼行可以到天堂去;那這伊斯蘭教也是一樣,你要如何行善,如何仁愛你才可以到天堂。道理不是一樣嗎?」
已度當度度未度 祥和人間勝天堂
佛法說,修十善得往生天堂,上人卻希望大家要有超越上天堂的心態。
「假如大家更發菩薩心,還要再進階,那就是修菩薩道付出心無貪念,不要求我要上天堂,(要)超越上天堂的心態,哪怕到地獄要度人,我也願意發地藏菩薩的願,發觀世音菩薩的心,觀世音菩薩其實他已成佛,佛名叫正法明如來,但是在人間的名稱叫做觀世音菩薩,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度眾生。」
一佛一世界,為了救度眾生,佛名正法明如來的這一尊佛,以觀世音的名號再來人間救度苦難眾生。上人也贊歎慈濟人已度度當度、未度。
「他是以菩薩的名稱的出現在人間,幫助釋迦牟尼佛,奉行釋迦牟尼佛的法,觀世音菩薩也說釋迦牟尼佛的法教化人間,他是他方世界的佛,他也來娑婆世界教化眾生,如各位菩薩你們在其他國度裡你們名稱也是執行長,現在也有好幾位執行長還要陪著菩薩回來受證,還要帶隊還要做隊輔來幫助,所以二千多人其中有一千多人受證了,已受證的都是已成就的菩薩,所以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已成就於當成就要陪未成就。」
守地獄門啟善愛 行菩薩法救軌道
然而,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氣候變遷,雖欣見慈濟人成長之餘,上人仍不斷提到「來不及」!
「來不及怎麼辦?所以我現在就說,要坦白說給大家知道,來不及道理,要提倡不斷呼籲,因為來不及人人有責任,就是要說,要帶要做給大家看,要不怕辛苦去帶人,救軌道,我們這個菩薩的道路,呼籲人人開,不是享受這一條道路平坦,不是享受進來了,我們要開得更長,我們要鋪得更平,這就是慈濟人為人間要去鋪的路,要去開的道,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上人亦再次提及,自己曾經發願要守在地獄門,所以打開人間菩薩大道的願不會斷。
「這一生是這樣道心堅固,我來生還是這樣,但是這生到來生這個中間怎麼辦?因為有大家來接,接下去的把這一條路同樣地鋪,把人間的緣同樣地招,能這樣我們這一個隊伍你我不斷地連接,不斷地鋪路,我們生生世世絕對是隊伍浩蕩長。看!接受到的就比起了好;看,這回教的沒有改變宗教,你看他包著頭巾,他也是投入慈濟,他也受證,這都是守住你的虔誠宗教,我們共同為人間來淨化人心這就是大道。」
語末,上人再次叮嚀要用覺悟的大道來引導人間。
「感恩大家在全球回來了,難得回來還是留下來,請大家留下來不要空過時間,多互相分享你的國家如何去度化,你的地方用什麼法去接近人間,為當地謀福利,大家用方法來規範,互相來分享,好的方法累積起來再帶回去,大家分享很重要。說不盡期待,也是談不完感恩,對的事繼續傳,這都是人間菩薩生生世世,也是天下和平的方向,感恩與祝福,感恩!」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17
- 報導地點: NULL
證嚴上人於6月20日志工早會中提到「翻轉人生」,雖說世間一切都離不開因緣果報的法則,但人只要願意發心立願,就能為自己的人生種下好因緣。
「時常都說,我們要天天自我盤點生命的價值,這都是期待人間都有很完美的價值。價值是誰來代替我們來造?一切自己,這都是好因才會有未來的好緣。我們今天,你我都是有好緣,就是因為過去有這一分的好因,才會有今天我們的好緣。」
發心立願菩薩行 歡喜受證續鋪道
因疫情暌違三年的海外慈濟委員慈誠研習活動,第一梯次於6月19日正式落幕,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回歸心靈故鄉——花蓮,受證成為新發意菩薩,為自己的人生新旅程留下見證。
「慈濟人回歸慈濟心靈的故鄉,而且大家是發心立願,總是發這一念心,此生開始,日日都為成為慈濟人。慈濟人是有什麼特別呢?有啊,就是翻轉人生的方向,過去總是一般庸庸碌碌的凡夫,不知道過去我們的人生,與人與人之間所結的是什麼因緣,也許有好因緣過,也許彼此有建立了不好的緣,我們現在還不知不覺,繼續的惡緣延續下去……」
當志工理解慈濟委員的使命,經過了一年見習、一年培訓,確認了慈濟使命與自己的人生方向相合,接受上人的授證,也就是發心立願要投入人間菩薩的隊伍,為過去毫不相識的苦難群眾,奉獻自己心力,也以自己的做慈濟的心得,接引更多人一起投入。
「從受證開始,就是菩薩招生,把慈濟的因緣、訊息,在馬來西亞身體力行,也可以去幫助人,也可以把這樣的因緣,就地號召著,號召著當地有心有願跟我們有志一同——我們把他好好地帶著,請他跟我們一起,慈濟在做什麼,就請有心人來幫忙。這一直以來到現在,馬來西亞有三十年的時間,總是不斷不斷的菩薩,一年一年的增加,就不斷不斷新發意的菩薩投入。」
荒蕪心田植善苗 已度當度度未度
一個人在心中種下了善,就不容易長出惡。上人感恩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持續「菩薩招生」,讓越來越多人參與到菩薩隊伍。
「是心,不認識慈濟之前,這一片心地沒有慈濟的種子。就是資深的菩薩帶來了種子,在我的、你的心地裡開墾了,介紹慈濟了;從此開始聽到慈濟心中歡喜,就跟資深的慈濟人多接觸,他就多引導,終於心地布下了種子,也要自我耕耘。所以有心接受慈濟,也是很熱情的投入慈濟,變成了我們的心地,滿滿慈濟,就可以再為別人去播,開墾新的心地;新的心地又接受到了這慈濟菩薩的種子耕耘,新的菩薩還是就跟上來了。」
已度者遇到當度者而未度,如何在一片荒蕪的心田讓善苗生長?就是要見苦知福。
「新的菩薩,也要好幾年的培養,先帶他看個案,讓他知道慈濟人就是要開這一條道,付出無所求,那打從內心建立了歡喜付出;同時還是感恩,樂在其中,付出無所求,很開心很歡喜,所以這樣發心立願,生生世世就在菩提大道上。這種開道路,讓大家來同時走這一條大道,這叫做資深開始帶著認識,『來,我們一起走。』他也歡喜跟我們一起鋪路開道,這就是我們人間菩薩目標,我們要菩薩道開成平坦,一大群人來跟著一起,這叫做度眾生,盡頭就是我們要走的成佛之道。」
佛陀故鄉度貧苦 坎坷難行願力堅
釋迦牟尼佛在人間說法已逾二千五百年,已有許多學佛者信仰三寶,走上了成佛之路,但佛陀當年遊化之地,卻仍未能從貧苦解脫。
「我們都是佛教徒,我們了解佛陀的故鄉,二千多年來都是在這樣的貧窮苦難中,那就是因為佛法沒有在尼泊爾落實,因為尼泊爾還是外道教信仰,很複雜,佛陀的精神理念還沒有真正的帶動起來,所以在那裡受苦難人多。」
「最近常常看到他們的苦是怎麼苦?其實多種苦,我們沒有走入了這一條道路,根本無法理解他們的苦。但是菩薩道難行,很難走,因為當地總是這樣的原始的道,不只要走到這裡來是要經過路遠,還是坎坷難走;他們要走過的路,有的是有水沒有橋,很原始的。」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響應上人的號召,發心立願「回饋佛陀故鄉」,從2022年起組團接力,持續在藍毘尼投入,從事慈善、醫療與教育帶動的工作。這一分帶動的心與行動,也讓當地人感受其真誠,看見慈濟人到來,也為他們「鋪路」。
「慈濟人來了,是馬來西亞到尼泊爾,也是同樣要經過這樣的路。當地陪伴的(人),他就會知道當慈濟人來,鋪路,一塊一塊的石頭,一塊一塊的磚,就把它鋪著,讓慈濟人一塊磚跳過一塊磚,一顆石頭也走過一顆石頭,就這樣連連接接的鋪過去,實在是路難走。那為什麼國外人來鋪這樣路?就是為了要去行菩薩道。」
上人開示:「菩薩道也要自己鋪,也要在地人來鋪。同樣就是這樣的接力鋪路,把這一條菩薩道,困難重重,步步穩當的,要探路踏勘,看有沒有穩,前面的一個人先踏看看,後面的人才能穩穩地踏;後面的人,再後面的人放心地走。慈濟的開頭不也都是這樣嗎?總是一寸寸的路要寸寸鋪,從小田埂要鋪上了一條康莊路。」
見苦知福悲心起 視病如親無畏施
慈濟菩薩道難行而能行,上人讚歎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的願力行,足跡遍及東南亞各地,連緬甸一所禪修中心收容的苦難群眾,也一樣視病如親。
「這一個個的國家,慈濟人踏出去,還有緬甸,曾經有一位法師,跟慈濟人說一個什麼天堂,自然禪修中心。總是有那一片土地,有的人集中在那裡,勉強可生活,有的是孤老無依、殘疾人雜居,沒有什麼樣管理。慈濟人總是聽到、看到,也是馬來西亞去看,也是用愛心去投入。」
新聞畫面中,一條沾滿血污與膿的紗布從病患身上的洞裡,不斷不斷地慢慢地被抽取出來,病患的痛苦與無奈,令人不捨。
「看,這也是人的生活,總是那樣地簡陋,到底拖多久?那一塊紗布塞在裡面,到底有多久?看,慈濟人醫會進去了,開始要為他治療,就要拉這麼長的東西出來。實在是苦啊!看了很不忍。許許多多說之不盡的,很多的人間地獄,菩薩進去眼見的苦難眾生,不忍眾生受苦難。」
緬甸這一所自然禪修中心,收容了無家可歸的病患,卻在簡陋的鐵皮屋頂下勉強維持運作,慈濟志工雖囿於當地法規無法即刻改建,但也透過搭建簡易屋,讓病患有更好的環境。
「有的病成這樣,有一個(病患),他就是快要死掉,我就說,趕快哪怕他有一天見到天堂之光,我們要讓他滿這樣的願。我想到了這十多年前,(馬來西亞曾有)這樣的個案,慈濟人,馬來西亞曾經去付出,雖然完整大樓願未了,可是簡單臨時,也是他們心目中天堂,在那樣骯髒,把這個人移到這裡,他很滿足笑了,這就是看見了天堂之光,那一個人,一進去就一天就往生……不過這都是很心疼,假如能早一點讓慈濟看到,早一點完成,他就不是一天看見天堂,應該讓他在天堂多住長一點。實在是也遺憾,也是為他祝福,最後的一天,看見天堂。」
上人勉勵大眾,人間菩薩的使命是接接續續不停的,縱然很多工作充滿困難,也要秉持使命,群策群力,攜手為苦難付出。
「這都是我們鍥而不捨,能做的我們盡量做,因為有大家發心的力量,那不斷不斷的永恆,所以這一條路要不斷鋪。這是很期待各位,我們都要把握因緣,為人間造福,也為自己慧命鋪路。這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願力,虔誠為大家祝福。感恩,要福慧雙修。」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06
- 報導地點: NULL
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已有三年沒有舉辦;歷經全球齊心防疫,疫情逐步受到控制,今年(2023年)二十三個國家地區分成兩個梯次舉辦,第一梯次六百一十九位新加坡、馬來西亞新受證慈誠與委員於6月15至19日返回臺灣花蓮靜思堂精進研習。
證嚴上人在6月19日的志工早會中,除了表達喜見這麼多人間菩薩齊聚一堂發心立願,更期待人人把握好因、好緣,共同發揮愛的能量,深入普天下的暗角為苦難眾生付出。
無緣難度苦難人 因緣擴散接有情
「現在的科技發達,可以在媒體、在視訊裡,人人看到了哪裡有災,慈濟人動員起來(去賑濟);慈濟人在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比較鄰近的國家,而且我們有踏進去的因緣,慈濟人一定會去。當然有的國家是缺了緣,我們無法去幫助;有的是人人所造成的(災禍)籠斷了這個緣,儘管在媒體看到哪一個地方有災,總是心存不忍,很想要去幫助,但是缺了緣,沒有邦交,或者是出不去,或者是進不入等等的緣,這都是很無奈。」
環顧全球許多國家,受到自然環境、政治因素與戰爭等種種影響,導致國家經濟發展不足、人民生活陷入窘困之境。屢屢在媒體上、在各地慈濟志工傳回來的訊息,看著一幕又一幕悲苦的畫面,上人總是心有不捨,儘可能地尋找各個因緣,希望可以直接提供援助。
「貧窮苦難的國家,或者是戰爭動盪的國家,或者是偏遠很無奈的國家,在類似這樣國家出生了,眼睜睜看著畫面,哭出來。很無奈,我們走不進去,也沒有因緣、沒有人,我們要付出,他們沒有因緣接……有的(災難)我們是沒有看到,因緣錯過等等,也都無奈。這兩天在靜思堂,看到這一群菩薩,有菩薩在的地方,總是那一個國家、那一個地方的苦難人,一定是有機會得救。」
上人期待各國、各地的慈濟志工要「人間菩薩大招生」,向周圍社區、鄰里朋友分享慈濟團隊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慈善工作,集合更多有心、有願人的力量,廣闊地開拓因緣去濟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不只是貧窮苦難的幫助,也可以解開心中的無明煩惱。有的人雖然沒有接觸慈濟,但是我有朋友跟我分享,我的朋友分享了慈濟的道理,因為這樣的因緣而打開了心門,已得救了,從這樣的因緣走入慈濟,有慈濟人的陪伴,因緣是不可思議。」
人世間的因緣雖然不是事事都能掌握,但上人籲示人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把握好因好緣,及時為人間社會付出。就如海外慈濟志工受到疫情的影響,過去三年間有人不幸往生,未能回到臺灣親自接受上人授證,但他們仍是在所居地為苦難人而付出。
「等啊、等啊,一心一志就要回來(臺灣),這三年等到時間快到了,還是缺緣,也有的總是等待來生緣,有四位無緣來,相信他們就是隔了這一代等待來生,我也相信他最後人生回不來,但是這一念心還是很懇切地要回來。不過,因緣就是這樣,這一段人生缺了,我真的是很不捨,相信再來的人生會更早、會更可愛、會更長的時間在人間會做得會更多。」
初心恆持志不移 耳濡目染學菩薩
時間飛逝過去,看著孩子的成長,更是讓上人心有所感。猶記得每次從精舍出發前往靜思堂,下車後總是會有兩位小孩站在上人的跟前,上人將手搭在他們的肩上,由他們引領上人前往會議場地。
「這都是過去有緣,這一生也有緣,這都是時間有因緣,這個緣從過去延伸在今生,就這樣地牽著手 搭著肩膀,每次搭到他們的肩膀,我心裡都很溫馨。孩子在長都很快,現在他們的肩膀,我要抬起手來才搭得到,過去向下搭著很舒服,現在舉高搭著手會酸。可見孩子愈長大,距離會愈遠一點,總是人生要靠因緣,慢慢他會長高,慢慢要搭在他肩膀的機會愈來愈少了。」
常聽人說,「孩子心多變」。卻是有一群慈青矢志不移,從慈青畢業之後成為學長,牢記他們對上人的承諾,接受一連串的見習、培訓,完成各項考驗後,來到臺灣接受上人的授證,正式成為慈誠、委員。
「多年前的慈青,現在陸陸續續都回來受證,一個多月前,教聯會也回來,聽他們分享,他是過去的慈青,從慈青一直到現在,已經是資深的教聯會。回顧過去,回憶的分享,歷歷的歷史,都是一直一直浮現來,真是有緣的人生,他們從幼兒園,而小學、而中學,大學畢業了,現在當老師了,也是教聯會。聽他們在分享,那樣的因緣好密喔!很親密。」
許多慈青是在慈濟家庭中長大,從小與家人一起參與慈濟活動,耳濡目染學習助人為樂的態度,這念心隨著時間推移沒有改變,而是更加堅定。
「現在聽他們發心立願,這也是很穩定,雖然將來他們要受證委員,也許我不在了,不過他們的道心很堅固。昨天已經見證了,他從幼兒園、小學、慈青,完整的過程,現在已經來讓我授證委員、慈誠隊。所以說來,時間只要好好地把握,因緣好好地不放棄,總是在慈濟的這一分慧命之緣,會一直延續下去。慈濟道是『人間的菩薩道』,人間的菩薩道是代代相傳,我一直都說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說他來人間的一大事,最重要的法就是教『菩薩法』。」
代代綿延傳法脈 人間菩薩勤行道
佛陀所教導的菩薩法,是要我們真正走入人群,看到人間的苦難眾生相,伸手援助並拔除他們的苦難,讓慈悲心普及於全球,帶動更多人啟發愛心,息緩社會紛擾;而慈濟志工正是上人口所稱深入人間,身體力行菩薩道的菩薩行者。
「在這個世紀,我們真正有人間菩薩在人間,走入人群去看到了苦難眾生,那樣一組、一組地傳承,一隊、一隊地傳承,一個個國家的普遍,就這樣的人間菩薩,佛教的菩薩道終於在這幾十年來一直展現出來,我很感動,也很感恩。我聽到的很溫馨,就如有的一家是二十幾位委員,這一屆來受證,家裡的兄弟們也都出來,這個家真的是很合和互協。」
人稱劉三姊的劉慈芝師姊,是馬來西亞西北部慈濟吉打分會的慈濟志工,家族裡幾個世代從事米業成為家族事業。一肩扛起家庭責任的劉慈芝師姊是家族中第一位慈濟志工,帶動家人將上人與慈濟的精神理念落實在馬來西亞,並在當地拓展慈善志業。
「這種家族兄弟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都是一個、一個家庭地傳出去,一個、一個家庭的成就慈濟家庭。也有好多個國家是來自於姊弟開始走入慈濟,現在看到那麼多的家庭都在慈濟裡。因為三年沒有回來,劉居士一家人回來談起三姊,那一年(2019年)她在病中,劉三姊對這個家庭奉獻很大,這個家庭很尊重三姊,當他們三姊有了癌症的時候,她就是一心一意要回來看師父,她就包機全家回來花蓮,來跟師父道別,她很灑脫、很歡喜,她很滿足家庭的兄弟,還有下一代的子女們都已經走入了慈濟,她很安心、很歡喜。」
受到淋巴癌之苦,劉慈芝師姊於2019年3月13日病逝,享壽七十一歲。劉慈芝師姊在往生之前,曾對家人表示,與其等到往生之後再辦法會做功德,不如在她往生之前就以慈善助人為她圓滿後事,讓她在最後的人生階段還能得到付出的法喜。
「她所要做的,兄弟們都幫她做了,她就放心,歡喜,很灑脫地過去了。這就是智慧,心心念念著師父,也要讓全家包機回來看師父,回去了後面的事情要怎麼做?身後看不到,在這個時候做給我看,她也看到了,完全放下。一直記憶很明顯,總是還很清楚,相信劉三姊她已經再回來了……」
長情大愛枝葉開 蔚成菩提福人間
過去生中若是有緣,今生有幸再遇到,彼此見到就會心生歡喜,互相讚歎,這就是上人所說的「緣」。如何能讓這種好緣生生不息延續下去?這就需要大家以愛接引、用愛傳承。
「有這樣的因緣,總是生生不息,一直、一直連續下去。慈濟路,大家都一站、一站地往前開,開得一代比一代廣,這就是慈濟人多,愛心力量大,慈濟情愈拉愈遠,所以叫做『覺有情人』。拉長情、擴大愛,這種的情一代、一代連,一個人再擴五個人、五十個人、五百個人,這樣不斷地擴。佛陀說法的時代,全球人口其實不很多,佛陀的時代交通不方便,就是要人人相傳,人數也不多,交通又不方便,這總是有因,緣還沒有擴大。但是只要有因,綿綿地拉住,這個緣就會一直開枝散葉。」
一粒毫芒能長成大樹,但樹苗能茁壯,需要健全的樹種、肥沃的大地、充足的陽光、空氣、水、風等因緣合和具足,才能不斷開枝散葉長成大樹,庇蔭廣大的眾生。
「現在就如委員、慈誠,已經樹欉,樹已經一欉、一欉都起來了,道場就是叢林。比如說回來精舍,精舍也可以是叢林,菩薩們集中在這裡,在家菩薩智慧長,道氣讓他們心生歡喜,法吸收得很深,發這一念心出去,就可以分享佛法在慈濟人間法,去感動人,廣招來眾,借力使力,量多緣擴,長期的情就是種子,要常常永恆就叫做『拉長情』。就如我拉的是佛陀的情,因為我要為佛教、要為眾生,我心心念念釋迦牟尼佛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佛陀過去二千多年這麼長的時間,當然也要有長的法的情,要長的緣。」
拉長情、擴大愛,法脈就不會斷。上人開示,拉長情就是「法脈勤行道」,擴大愛就是「宗門人間路」,在人間開大門接引人群,根據不同的根基而應機說法,讓人人都能法喜充滿,應人間之需要而付出。
「上根基聽到,一接觸就法喜充滿,就趕快要去跟,這都是上根基;中根基的人,我要把握因緣,但是我還有事業、家業纏身,我儘量找時間投入,我不忘掉我該做的事,不過無法全時間投入,但是這一種根機還是存在,一旦有該做的還是會爭取時間;還有下根基的,我幾年前有聽到,錯過好幾次,也拉得這長的時間,所以我這回絕對要撥開萬難也要來。昨天我聽到有回來的,這一回是第七次才來成,前面六次總是到了要受證,總是因緣把他纏住無法來,但是他不氣餒,今年來不及,明年又有事情障礙了,總是一直到今年終於讓他受證成功了。」
有信心,志願才會成,對事情不放棄因緣,就會有成就的機會。上人認為菩薩情很重要,有因緣覺有情,有了起步把握因緣,才能有所成就。「記得因緣不要錯過,造福人間,把握因緣。感恩,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