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69
- 報導地點: NULL
由優人神鼓、唐美雲歌仔戲團共同演出、呂慈悅編導的《無量義 法髓頌》,7月28至30日於彰化體育館連續展演八場,證嚴上人特別前往觀賞。8月3日上人行腳到臺中,與中區慈濟志工、馬來西亞雪隆實業家溫馨座談時開示,雖然《無量義經》較少被人所提到,但是《無量義經》卻是切合時代的需要,不僅透徹分析人間道理,並教導我們日常的待人接物,請大家要深入《無量義經》的法髓。
「本來沒有人知道有這一個《無量義經》,但是總是我在年輕的時候,尋尋覓覓走入這三藏大藏經。在裡面看到了這一段,我很感動,很契心,很契合我的心。那個時候較年輕,慈濟還沒有真正地很發達,就是才開始發心。但是同樣用功,很用功,我從日文裡面發現到這一部《無量義經》,因為日文不是很透徹,才會更用心、專心,就這樣一句一字把它寫下來,不只是用毛筆寫,還要用鋼板去刻,所以真正是叫做『銘刻於心』。」
方向無偏菩薩道 嚴謹身心履經行
佛陀因一大事因緣而來到人間,透過宣講《法華經》,教導眾生行「菩薩道」的方法。當時佛陀靜坐在樹下,面對著東方,想著要如何向大眾宣講《法華經》,在那樣的境界中,上人深刻感受到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無量義」。
「這叫做『離言法華』,離言法華不是用說的,是那個時候的心態很靜,天未亮、坐在那裡很靜,那樣的心靈境界。等到他眼睛緩緩地展開,正好第一道的晨光,那個晨光好像一顆星。他接觸到星光,眼光與星光這樣合起來接觸到,那個時候心靈的境界突然大悟,宇宙大覺者在這個時候圓成了。」
上人多次提及《法華經》的精髓是《無量義經》,期待人人要能深入《無量義經》中,體會經文中每一字句的意義與價值,學習在人世間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人事物。
「如何來調和聲色?有時候,如果我們一句較逆耳的話,也許會讓人心這樣牢牢記住;但是再想一想,心如果沒有牢記,好話一直聽、一直過。所以慈悅有時候說話很直,直直的,其實實在是都很好,她跟大家接觸,就是希望方向就正,方向如果沒有就正,一說再說,就是很寬,那個寬,差毫釐就失千里。所以有時候拉緊一點,這他會感覺說,把我約束得太沒有自由,就是因為自由才會方便掉。所以,人生不能凡事都方便,對自己要很實,很嚴謹。對別人可以寬,對自己要拉緊一點,所以《無量義經》就是要讓大家對自己要謹慎些。」
經中之王法華經 法華精髓無量義
素有「經中之王」之稱的《法華經》,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總計有七卷、二十八品,將近七萬個字。如此浩瀚的佛教經典,耗時三個月都不見得能講述完所有的內容,要讀完整部《法華經》或許不是那麼容易,然而《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上人期待大家可以詳讀《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是我們慈濟五十多年來所做的。我們是從《法華經》,佛陀的一大事因緣說《法華經》,我很用心投入《法華經》,但是《法華經》文這麼多,所以我就回過頭來看《無量義經》。那個時候《無量義經》,民間道場都沒人懂,沒人知,當然它是藏在三藏十二部經的裡面,所以我就在那裡,我說是『法海撈針』把它找出來,發現很歡喜,應該說法喜啦!期待大家都能夠讀。讀《法華經》很好,不過經文很多,如果能簡單扼要,那就是《無量義經》,《無量義經》只要你深入去看,在我們日常生活待人接物,分析天地人間的道理。」
《法華經》與《無量義經》都是深入我們人間社會的生活日常,其所蘊藏多樣的內涵與深厚的道理。佛陀曾說過,他生生世世都說不盡人間的種種;然而上人認為,或許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徹底了解,但如果我們都不走進去了解,就永遠都在迷茫中,無法了解真實的道理。
「總是在裡面的道理很多,真正地用一輩子都無法把《法華經》或是《無量義經》能夠很了解。不過,你不進入,沒進去,來生來世更不了解。總是我們要相信,相信佛陀的教法。我們這一念,人人本具有佛性,我們這個佛性,在這個時代裡,我們還是在迷茫中。」
身行入法繹經義 聲色融合弘道法
為了適應當代人間的需求,以更多元的媒體、融合各種類型的展演方式,期待透過三個小時的展演,讓大家更容易理解《無量義經》內涵的意義與價值。
「我很感恩,唐美雲歌仔戲團跟優人神鼓,師父真的是很感恩,除了所有慈濟人幫師父做很多事情,在這個時代,要如何讓他有那個『色』表達出來,大家都是用心、用身投入慈濟。但是身心投入,如何讓他有色彩吸引大家注意的目光,可以聚焦,所以用『演繹』。是演繹不是表演,那個『繹』是繹經的繹,用肢體表達出來,這叫做演繹。不是文字的翻譯,是用身段來演繹。」
此次在彰化演繹的八場《無量義 法髓頌》,都是以華語的語言來表達《無量義經》所蘊藏的道理,然而上人期待,若能使用臺語精準地把道理說清楚、講明白,讓經藏演繹的「色」與「聲」能做到最精緻。
「我是很期待說,要精作,很精密的製作,這樣的『聲』跟『色』跟『文字』,好好地把它寫好,好好把它演好,好好給這個聲音,當然他們現在是用華語,我是感覺用臺語,現在一些年輕人已經快沒有(說)臺語了,我們若把臺語說清楚、說明白,這個臺語他們要翻譯作華語,你只要把臺語說好,他們就會很自然變成了華語。是要留住這聲音,臺語的準確,你們劇團就是很正統演繹的人,每一句、每一句都把它說清楚,他們自然每一字就會寫得好,將來他們要翻作其它語文,那就是用中文去翻譯。不過我們說的語言,我們若是用臺語,給人留著說這是臺語,從臺灣,我是希望把它精作出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上人期待人人都能「以行」入經藏,體悟經藏所要教導我們的道理之後,經由自我的身行傳達佛陀的教法,導引人人走向菩薩道,啟發人人的善與愛,共同促進人間社會的祥和與安平。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71
- 報導地點: NULL
7月31日,證嚴上人行腳駐於大林慈濟醫院,下午與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展開溫馨座談,聆聽醫師們發揮醫技為來求診的病患們,為其拔除困擾他們的罕見病況。對於這間「田中央的大醫院」發揮了搶救生命、守護健康的良能,上人表達感恩。
「慈濟在國際間,總是用愛面對人生。還有我們的林執行長(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也是在勉勵,這都是用心、用愛,不管是在大林、花蓮、臺中……等等,一共有八個大小的醫院,都是在人所需要的地方,有著慈濟中西醫合療——就在那個時代,應該也要說五十多年前,從我起一個心念,期待能蓋好醫院,從那個時候的一念心,所期待的是中西合療。總是到今天已經滿了心願了,有中醫、有西醫,合和互協,歡喜相融,這是我的心願,很感恩。」
中西合療今圓願 守護健康守護愛
1990年11月,當時的花蓮慈濟醫院營運已三年多,孚獲地方與各界好評。時任衛生署長張博雅等人前來參觀慈濟醫院與慈濟護專,並表達了支持慈濟在全臺其他地方設立分院。
「剛剛,林副總(慈濟志業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提起,真正地在三十多年前,我來到(大林慈院)這一塊地方,那個時候還都是甘蔗園。因為那時雲嘉南地區,醫療真是很缺乏,所以張博雅,那個時候她是署長,她到花蓮來,就是很期待,而且希望慈濟到大林來。」
上人回憶當年,從花蓮興辦醫院的艱辛中,聽到了署長的邀約以及大林鄉親們的期盼,欣慰大林慈濟醫院也最終不負所望,成為守護雲嘉南一帶的醫療磐石。
「其實現在聽來,在這裡聽到八項重症也在這裡(治療),那樣的經濟困難,我們還是守護他的生命,用愛搶救,這都是我時常在說『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用愛走入生命、搶救生命,這都做到了。這都是我們人人心中的心願,不是為了成績、為了業績,也不是為了營利,我們總是一個心態──救人,救人較重要。」
搶救生命平等愛 醫護團隊盡良能
上人提到慈濟醫療志業的從業人員,都展現了尊重生命,對個案健康鍥而不捨的態度與行動。
「我們真的是用愛走入生命、搶救生命。那個時候,葉克膜雖然很貴,我都會說,只要真正能救人,人的生命難以數字去計算,只要能發揮到真誠地搶救生命,就值得了;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要用愛心去使用它,不是為了好奇或者是就想用它,不需要用的也是亂用,這樣也不可以,總是用真誠的,用在該用。救,總是生命不分階級、不分貴賤,沒有什麼是可貴的生命,也沒有什麼不可貴,總是貴賤平等,生命真的要平等。」
「總是這樣走過來,聽到了我們的白衣大士,也是一樣;不只是醫師,有醫師沒有護理也無法守護到生命。所以開刀後,後面的照顧要護理菩薩,要守護著,所以一個醫師要幾位的護理,一直守護他。感恩哪!」
「總是一一把人,人寶貴的生命都搶救回來,不分有錢沒錢,這就是我們視生命是平等,都是愛。我們假如沒有愛心,總是很難拉回來。我們看到了(病苦),總是來者不拒,來了,我們絕對盡我們的力量、盡我們的技術、盡我們的愛救他;總是看到他被救了,恢復了,現在還在治療,療程還沒有完成,但是已經看到了,已經收了,對這個人來說,我們就是他的貴人,醫師、護士就是他的貴人,生命中的貴人。」
田中央蓋大醫院 一念眾合共成就
從三十年前的甘蔗園,到現在變成「田中央的大醫院」,上人直說因緣不可思議。
「實在是很感動,1990年那個時候,(大林慈院現址)是甘蔗園,現在已經我們一間搶救生命的大醫院。這因緣不可思議!有了因緣,我們大家可以共同(成就)。」
上人感念一路追隨的弟子們,以師志為己志,所以能辦成不可思議、他人認為的甚難之事。
「當然我要感恩,感恩所有的慈濟人,除了醫生、護士是病人的貴人,但是要有這個醫院,是所有慈濟人的力量,他們的愛心幫助我做慈濟,已經快六十年了,可以有這麼多慈濟人的會合,給我的膽量,所以這個地方說要蓋醫院,雖然資金不知在哪裡,不過已經有會員、有委員給我做靠山,只要這樣的好因緣,師父說要做,大家就沒有第二句說『師父您考慮一下喔!』,沒有。總是師父要做,做就對了!所以說起來,我很感恩,感恩那一念心,想要蓋醫院。」
上人一念心,眾人合齊了各自一念心,也成就了利益眾生的志業。
「感恩各位菩薩,來成就醫王跟白衣大士,這個家很合,才人人安心,這樣長長久久在這裡。很多的感恩說不完,千言萬語濃縮起來,感恩哪,祝福大家福慧同在。」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323
- 報導地點: NULL
證嚴上人行腳第五天(7/29)來到大林慈院,一路向南,見過往熟悉的慈濟志工年歲增長,雖然感受到歲月不饒人,但也為弟子把握分秒,珍惜生命,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的法喜感到欣慰,呼籲大家法喜多分享,菩薩招生壯大慈濟家庭;環伺全球氣候變遷,疫病未止,愷切呼籲人人茹素救生、護生。
「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是很感動,好在這一群菩薩腦筋、心腦都很清楚,他們分享過去的因緣如何走入,而且也聽到他們走入慈濟,那一種有做就歡喜,那種法喜,所以感覺這就是人生的價值。」
搶救生命爭分秒 視病如親招菩薩
即使不是行腳在外,上人在精舍也幾乎天天透過視訊,聆聽全球志工所做、所感觸,而且總不忘提醒志工人生無常,當把握因緣。今日(7/29)大林慈院醫護的分享中,不少是慈濟教育體系畢業投入志業體服務,感受格外親切。
「想到了這麼完整的教育系統,走入志業體的工作,總是感覺到了這是慈濟一貫,一貫慈濟。每一回聽到他們教育體出來,開始在職業裡,不管是行政職業,或是護理醫護藥技等等,現在已經感覺都是很完整。」
醫療、護理是用生命走入生命,同時搶救生命。上人感動醫護同仁用志業的心投入職業付出,在日夜無常之中,搶分奪秒守護生命。
「剛剛也聽到了重症病房,或者是加護病房,這都是以那一位死神要拉了他走,那種的黑白無常,日夜不知道是甚麼時間,在黑夜或者是白天,黑夜就是黑無常,白天就是白無常。在日夜的無常隨時都在搶人,一群醫師護士絕對不鬆手,還是拉近他的生命,盡心力把他留好,要如何用愛走入他的生命,關心他、愛護他、膚慰他。醫師與護士對人人都是真的是被感恩的恩人,救命恩人,每一位都是人人生命中的貴人。」
也就是這分義無反顧,這分對生命的不放棄,而譜寫出許多動人的篇章。
「有的時候聽到了,他是在慈濟醫院幫他搶救回來的,我現在的生命那樣的亮麗,事業很成功,回歸來他沒有離開慈濟,從慈濟的病人變成到了慈濟人。來分享,分享他曾經有過,是慈濟這樣、這樣的救了他。」
全人教育培人才 慈濟家譜代代傳
1966年慈濟功德會成立之後,在濟貧工作中,上人深深體會到貧因病起,病由貧生,而發起建院。1986年慈濟醫院落成,又發現東部地區護理人才非常欠缺,除了要解決慈濟醫院將來所需的護士需求,也希望培育出具有慈悲心懷的優秀護士,遂又籌建慈濟護專。
「慈善開始,我們就是醫療,因為醫療需要教育、栽培,所以栽培出來的人才,大部分都歸入我們慈善跟醫療系統,最歡喜的是留得住人才。剛剛也聽到了,我們幾位護理、幾位同事,他們都會說,我在這二十多年了,從臺南開始,他們就已經有接受到慈濟的這種陪伴,教育同時走入到志業體。」
更有人是因為在志業體服務而成家,孩子也從小接受慈濟教育。
「慈濟的大家庭,完整的家譜,這在慈濟教育、在慈濟上班,夫妻同行在一個單位在付出,孩子在慈濟受教育,這種很完美的系統,若能把一個個的家,家譜,與慈濟的大家庭,就這樣完整——小圈圈、中圈圈、大圈圈。就如佛法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那個圈和這個「千」是不同,佛法所說的千是小、中、大三千,百千的千。我們慈濟的整個家庭的系統,就是個人、夫妻還有兒子,這種家庭的家譜入我們慈濟的大家譜。孩子現在也是在慈濟幼兒園,也是在中學,也是在大學,同時也有在研究所,慈濟真的都是很完整。」
慈濟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一以貫之,三十多年來造就了許多慈濟家庭。秉持著相同的精神理念,為社會付出,以出世的心入世為人群服務,回到精舍大家就像大家庭般,不分彼此。
「我一直都說此生無悔,我這一輩子不後悔,雖然年輕的時代真的是很辛苦,那種拉著時間與時間賽跑,一口氣四大平行,第三十年差不多四大平行,到第四十年看到已經硬體都完成了。我就開始鬆了一口氣,看到的都很貼心的,我們的職工、志工,志工從職工出來,這都是一路走過來,感覺這輩子此生無悔。」
貪欲無底傷天地 大哉教育是靈方
放眼慈濟感恩事多,但遠眺大千世界,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戰亂、疫病,卻也令上人深為憂心。
「我們如何來緩和氣候變遷?三年多以來我都說,這樣一個看不到、摸不著的病(COVID-19)態,已經發生,要用什麼方法來治這樣人間的病呢?唯有一個「靈方妙藥」,甚麼是靈方妙藥?那就是教育,大哉教育。不是只有在學校裡面,就是在天、在地,天地之間我們要如何來教育,這大哉教育。要用什麼方法呢?非說不可,非素不可,非推不可。過去我一直不想說,叫人人素食怎麼有可能?所以不會很用心去做推素。因為明知不可能,無法說了人人依教奉行,很難!不過現在這樣的疫情,我有責任,所以我就說:『非說不可!』」
2019年年底全球爆發新冠疫情,至今仍未消停,地球均溫也屢屢創新高,這些危機都與人心不調息息相關,上人疾呼,「非素不可!」
「我是要說什麼?什麼事不說不行?因為就是要跟大家說:『非素不可!』,大家一定要素!因為污染源來自哪裡?污染源來自口,口的欲,口欲最愛吃的那就是動物,每一種動物都有身體,身體是生命在活著,不管是水中的動物、或者是陸地走的動物。我們要如何來保護生態,唯有茹素。」
為了滿足人類口欲,畜牧業興起,大量飼養的結果,不但牲畜與人爭地、爭糧食,還破壞自然生態。
「所以我們儘量茹素,大地五穀雜糧都很具足,口香味都有。天天我飯端起來,拿起筷子,滿桌豐盛色香味都足夠,何必為了貪口欲吃肉,來造成大地的破壞、大地的污染,值得嗎?實在是不值得!付出代價很多。所以說擋不住,無法度!」
勸善容易,勸素難,但,有心就不難。
「唯有人人守口業、人人起愛心來呵護生命,愛生命也是要放生生命,除非不吃眾生肉,這不是做不到,只要人人一分愛心,人傳人,一直傳,不是疫情傳,就是口。清口,一貫道說「清口」,我們說茹素,能茹素從心開始,心惦置這裡,心惦置茹素,培養愛心。心惦置愛護動物命,這就是我們醫療搶救生命,達到最徹底的內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42
- 報導地點: NULL
證嚴上人行腳第三天(7/27)下午,於新店靜思堂與中和、永和地區靜思弟子溫馨座談,聽取《無量義.法髓頌》演繹團隊分享,其前置作業付出的法喜,組隊和合之美令上人思及大愛臺開臺晚會當日前置情景,內心盈滿感恩!
佛心師志為使命 一念無求勤付出
1998年1月1日,大愛電視正式開播,從每天一小時的節目,成為天天二十四小時播出的電視頻道,當天的開播晚會,弟子的全力支持,讓上人至今難忘。
「那一年(1998年)很冷,天氣也下著毛毛雨,我們大愛臺要啟用,就是在中正紀念堂⋯⋯看到椅子邊排,(下)雨、毛毛雨,看到椅子排下去,我們委員跟在後面邊擦(拭),因為排下去就濕了。後面慈誠隊是一直搬下來,一直排⋯⋯」
上人清楚地記得那天很冷,風很大,慈誠委員合和互協,拉繩子、排椅子,為晚會前置而忙碌。
「我坐在那裡,其實也很冷,一樣有風。一群慈誠隊,忽然間圍在我的前面,我想說,你們怎麼都在這裡?我就問:『你們怎麼都在這?』『在這,圍風,把風圍起來,怕師父會冷。』真的是很貼心。」
佛心師志,弟子的貼心,更展現在四大志業的推動上。
「我感覺說,我這一世很有福。有這樣這麼多的菩薩,維護著師父。委員是一雙繡花鞋長街陋巷這樣去勸募,這是全省的慈濟人都是這樣。若慈濟有事情要做,大家都是娘子軍;大家都是家庭婦女,一旦粗重的工作來,她們也會做。」
不僅僅是家庭主婦,靜思弟子也有很多社會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士,但只要慈濟有需要,人人義無反顧,放下身段、家業,付出無所求。
「顏博文執行長有一回就跟我說:『師父,其實這麼多的慈誠與委員,這些人都投入,什麼工作都可以做,師父,我們這些若要去用工資來算……』他說:『師父你每天要幾十萬,幾十萬、幾百萬去付出。』我們慈誠隊各行各業、董事長、總經理不少;董娘、總娘都有,這都是慈濟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力量。我最近一直感覺說,生命的價值就是要歡喜,歡喜就要做有價值的事,那才是生命的價值。慈濟人,人人不分階級,每個人發揮生命價值,愛的力量,這樣地付出。」
調伏心性啟善行 淨化人心造祥和
上人讚歎靜思弟子用心付出,發揮生命價值,也肯定慈誠委員善用各地靜思堂、慈濟道場開辦課程接引會眾,淨化人心、祥和社會。
「從開始,我們在(臺北)舊分會對嗎?大安區,臺北區這麼多(靜思堂),所以感覺到說,有的因緣,我們在那個地方就地隨緣。總是都每個地方,都可以廣度眾生。總是每一位度進來就是菩薩,慈濟的道場,度進來就是菩薩。所以很需要,淨化人心,好好心把它淨化,每一個人、家庭,本來很多煩惱的家庭,婆婆媳婦父子等等,沒辦法意見很合和,我們若有這樣,到處有道場,到處有因緣,我們把他帶進來,調伏他們的心也可以帶動他的行,所以相信都會改變。」
人心淨化少紛爭,自然就能「化暴戾為祥和」,見雙和靜思堂用心接引會眾,上人甚表欣慰。
「雙和真正名副其實,不論是中和,不管是永和,合起來叫做雙和。總是我們那些道場,每天都很熱鬧,因為裡面都有環保。所以說若聽到香積,每天都有幾十桌,這叫做旺,人腳跡肥挹挹(閩南語。意:人氣興旺),多增加碗筷,這叫做增福氣。所以我們就多帶,不論我們香積越做越大,這表示我們在增福。若空間越用越多,那叫做增智慧,所以叫做福慧雙修。」
上人殷殷期盼,人人把握因緣行菩薩道,創造人生的價值。
「人間的道路是什麼路?就是菩薩道,這就是說起來也是很簡單,不過宇宙間法實在是深,無法見底,要說高也無法貼到天,其實天到底有多遠?這幾億、幾億公里都到不盡,到不盡;總是我們人人,在我們這輩子的時間,很有幸我們有共同一個方向,那就是慈濟路、菩薩道,慈濟路、菩薩道。這條菩薩道,你們說在哪裡?在大家的面前。」
生命有限,慧命無窮。慈濟宗門已立,菩薩道已開,是靜思弟子生生世世的方向。
「這是一輩子,一輩子看什麼因緣,現什麼身相來度什麼樣的眾生,這叫做分段;一段、一段的人生來到世間,一段一段的因緣,就是如何來教化人間。所以說你們、我就是同一個目標,所以天天我都是感恩、尊重與愛五個字,感恩、尊重、愛。」
聚福擋災心感恩 善愛合和現瑞氣
用歡喜心去付出;用感恩心去投入。放眼天下,許多國家依然貧窮苦難,尤其是氣候變遷、地水火風四大不調所導致的苦難頻頻發生,上人叮囑慈濟人,唯有將更多愛與善的力量匯集起來,才能救度眾生。
「這股造福的氣,氣會運轉,所以說善的福。福氣能夠提升來推掉那種衰與惡,衰就是衰墮下去,我們不要這樣衰墮下去,我們(福)氣要提上來。真的,瑞氣,那種很吉祥的瑞氣,永遠都在我們身邊,永遠都是我們社會的一股清流。這不管它那股氣多大,只要我們盡心,自然瑞氣就會旺盛,所以會叫做福氣,福氣多造福人群!」
從個人、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如果人人都能像慈誠委員般付出無所求,轉惡氣為福氣指日可待。
「我們若沒有身體力行,哪怕學校怎樣建?怎樣造?其實,老師若不認識(慈濟),一樣孩子就是平常的教育,這也是我很煩惱。所以一開始,期待我們的大學,這個慈誠委員同樣要培育出來。老師與教授,期待校長常常跟他們說慈濟。」
上人再度感恩慈濟人甘願做、歡喜受,才有今日的慈濟世界。
「你們看這裡面也有教授啊!這裡面老師,教授,我每天在這個地方,來的很多都是高高在上。其實在做木工,那也都是師傅,那個一天是賺好幾千塊,可以這樣把它放下來,做慈濟。他們甘願站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我是感覺我很有福。他們都自己去安排,自己去安排,這是付出無所求,這念,這就是真實法,這就是真實法。所以,感恩的事情很多,師父這樣也算誇獎你們,肯定啦!其實說你們的好,我才說一點點,真的是很多。今天有慈濟,可以這樣在普天之下,也是你們,你們這樣做出來,所以感恩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