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null
  • 報導地點: NULL

秉持「五百人就是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精神,證嚴上人於1966年發起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幫助貧病的民眾脫離苦難。當年熱心參與會務的會員們,除了向人募心外,也負責慰訪貧戶、親手施賑,進而組織了「慈濟委員」的菩薩隊伍,成為日後推展慈濟志業的重要力量。



慈濟委員秉承證嚴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志願,及「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的師訓,不分晝夜,出錢出力,從事濟貧教富的志業。上人叮囑委員,右肩要擔負起佛教的責任,左肩代表慈濟的形象,胸前則掛著自己個人的氣質;慈濟委員的社會責任愈益沈重,因此「見習」與「培訓」成了幫助新加入委員行列者認識慈濟精神的重要歷程。

出任慈濟委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有正知正見,無不良嗜好;二、能撥出時間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三、能有「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的深切體認,恪遵上人訓示,言行舉止端莊合宜;四、遵守誠正信實的工作精神,並擔任見習委員及培訓委員合達兩年以上。

慈濟委員的任務包括:一、勸募善款,發揮慈悲喜捨予樂拔苦的精神;二、訪查、複查低收入戶;三、慰問急難災戶病患。此外,委員尚須參與所屬地區分會各項活動及會議。至於協助推動本會會務,則更是責無旁貸之事。

有人說,上人最令人佩服之處,是將佔去臺灣一半人口的婦女動員起來了。許多家庭主婦踏進慈濟這道法門之前,閒時不是泡美容院,就是逛珠寶店和購物。上人以慈善為婦女開闢了一條新路,以「忍辱負重」的佛家精神幫助婦女在家庭中重新定位;有愈來愈多的婦女,忻慕這襲「柔和忍辱衣」的藍色旗袍,它代表著一種母儀懿德的風範。妻子改變,做丈夫的自然就被自己的妻子引進慈濟門,到1989年,「慈誠隊」的組織就這樣形成了。

男眾的剛毅果斷,與女眾的貞靜嫻婉,如日月俯照大地,使悲智平行雙運,這真是最幸福的家庭了。慈濟人所在的地方充滿了笑容、充滿了關懷、充滿了愛,使企業家硬綁綁的心整個被感化了,在追求利潤之餘,也負起企業家回饋社會的責任。心安而後事安,家齊而後國治。欲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世間無有災難,已然不遠。

 

讓鏡頭說話
《訪貧救苦》
圖為1970年12月12日,上人率領委員至鳳林探訪黃阿惡祖孫時,不料遊覽車陷入山興溪中,委員不顧天寒水冷,合力推車的景象。慈濟委員秉佛心、承師志,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難之行。從早期委員憐念貧病,開始訪貧救苦的工作,正是抱持著不懼艱難、不畏險阻的精神,無論山有多麼高峻、路有多麼顛簸難行,總是奮勇堅毅,一往無悔的邁步前行。早期委員這份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神,為來日無量無邊的慈濟人樹立了人間菩薩行的風範,一直延續到今天。
資深委員群像 《資深委員群像》
1970年12月間,花蓮市成功街大火,慈濟委員在第三聯合里發放時所攝。前排男眾右起:思度林川惠、柯萬見、思齊李文塗。思齊後來轉向佛理的鑽研,與慈濟漸行漸遠,直到1989年覺悟學佛以行菩薩道最為究竟時,委員號已由22號落到1283號,此後精進勇猛,目前在大甲推動慈濟會務,成果斐然。後排右起:靜悟、靜慇、靜慈、靜恆、靜航、靜賢(後)、靜得(前立戴眼鏡者)、靜仁、靜福、靜誠、靜敬。靜悟往生前以不能見慈院落成為憾,想必已乘願再來人間。靜慈為花蓮的老大師姊,一往無悔,追隨上人歷三十餘載。靜得已逝,幸有子孫承繼慈濟志業。
台北區的開路先鋒 《臺北區的開路先鋒》
1972年9月30日,臺北第一位委員靜銘師姊(左起第二人),帶領一部遊覽車五十多位會員來花蓮參訪三天。其中有靜怡、靜鴻、靜暉、靜鈺四位發心出任委員,為臺北區首批的菩薩行者。當時北自基隆,南到苗栗、宜蘭的照顧戶,都是由臺北的委員負責訪查關懷。由於當時北迴鐵路尚未開通,臺北到花蓮路途阻隔,委員若要聞法,即由精舍寄出錄音帶,內有上人對弟子的叮嚀與教誨,委員們在靜銘師姊家相聚聆聽,再錄下個人感想一起寄回精舍給上人。
資深委員的風範 《資深委員的風範》
圖為1972年9月10日,位在花蓮市仁愛街的「慈濟附設貧民施醫義診所」成立時,花蓮委員相聚恭聆上人開示。前面兩排穿著夏天灰色旗袍的委員,平均年齡四十六歲,除了前排右起第一位靜瑩師姊服務電力公司外,其餘都是家庭主婦,只能利用家事之餘從事慈濟工作。當時人少力量也薄弱,但她們亦步亦趨緊跟上人的腳步,使早期慈善濟貧的工作得到落實。
媽媽心,菩薩情 《媽媽心,菩薩情》
女眾秉性溫柔慈悲,面對苦難的人群,很自然的生起憐念悲憫。圖為65年12月,上人率同委員展開全臺訪貧行腳時,到達臺南探訪一位孤苦無依的吳姓老婦人,傾聽她訴苦,一邊予以柔言慰藉。委員謹記上人教誨:「以媽媽心看待普天下眾生,用菩薩的覺情教育自己的子弟」,訪貧救苦的行動,是擔任慈濟委員的第一項課題。
學無止境 《學無止盡》
隨著慈濟志業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發心投入委員行列者日有增加,到1990年已有委員1853位。鑑於很多人固然懷有一份熱忱投入,但對佛法的認識有限,慈濟精神也稍嫌不足。因之,為培訓新進委員,臺北區於1990年5月19日首先試辦「慈濟精神研討會」,內容包括:學佛行儀、慈濟人的責任、認識慈濟志業體等。上人叮囑委員,右肩要擔負起佛教的責任,左肩代表慈濟的形象,胸前則掛著自己個人的氣質;慈濟委員的社會責任愈益沈重,舉辦研討會有助於委員對慈濟精神的體認。
纖柔與剛毅 《纖柔與剛毅》
慈濟有句名言:「女人要當男人用,男人要當超人用」,女人一向給人慈悲柔婉的印象,但隨著國際救援工作的展開,讓纖柔的女眾激起無限的潛力,腳步也跟著拓展到大陸、柬埔寨、尼泊爾、泰北等地。在這些國家,女眾委員以其柔美的形態,與災民拉近距離;在賑災的路途上,又能發揮女性特有的韌力,耐勞吃苦,往最苦難處佈愛。從事國際救援工作,使女眾委員的眼界、氣度、慈悲心也跟著寬廣深邃起來。圖為1991年10月,一群女眾師姊在全椒為災民住房舉行動土典禮。
開發人心的工程師 《開發人心的工程師》
上人常言:「慈濟的工作是以有形來淨化無形」,因為有醫院、護專、醫學院和靜思堂亟待建設,所以委員得不斷的宣說,傳播慈濟淑世的理念;亦即有無數人的愛心善念正待開發。如何讓對方起一份慈悲喜捨心,歡喜捐出善款,共成一方福田,尤其需要智慧和耐心。所以慈濟道上六度萬行,實是福慧雙修的最佳法門。圖為委員到會員家裏收取善款之餘,同時也將上人的妙法、慈濟的志業點點滴滴作介紹;啟發一顆善的種子,就是引導一個家庭走向幸福和樂。
菩薩心如清涼月 《菩薩心如清涼月》
慈濟委員以家庭主婦佔大多數,上人重視婦女教育,鼓勵女眾委員要做一個賢婦、智識婦,把身心培養得像月光一樣慈悲柔和,寬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使任何與她相處的人,都像是沐浴在清涼的月光中。因此,上人以慈善為婦女開闢了一條新路;在「濟貧教富」的過程中,啟發婦女的慈悲心,調合自己的聲音和臉色,將愛的氣氛帶進家庭,同時也讓貧困老弱者得離苦。圖為慈濟委員到花蓮榮家慰問。
圖為澎湖的委員師姊以孝養長輩的心,陪伴阿婆走過一段路。
女性的一片天空 《女性的一片天空》
過去的婦女將一生奉獻給丈夫、子女,家庭是她生活的全部。對社會的參與較少,加入慈濟工作以後,隨著慈濟工作的多元化,婦女的視野拓寬了、心靈豐富了,進一步開啟了自己一片的天空。名作家陳若曦形容:「慈濟委員是以『忍辱負重』的佛家精神在家庭中展開綠色革命。」上人也鼓勵委員要有獅子的勇猛、駝駱的耐力和赤子的純真,學佛路上不懼坎坷難行。圖為委員為了配合骨髓捐贈的宣導活動,不僅努力吸收骨髓捐贈有關的知識,同時走進人群,在西門町街頭比手語。
女性的一片天空 圖為賀伯風災橫行時,嘉義的委員師姊勇敢的在黑夜中涉水為災民分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