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時,義診現場的中醫室傳來鼓掌歡呼聲,當地居民桑傑瓦(Sanjeewa Sisira Kumara)在醫師鼓勵下,挺直身子行走,步態輕鬆,還揮揮左手臂,興奮雀躍之情溢於言表。

 

「一整年了,我都無法舉高我的手,直到今天,我才覺得身體真正在好轉。」桑傑瓦說道。原來,過去一年,桑傑瓦深受風濕病侵擾,期間就醫吃藥後,症狀只是輕微緩解,不僅身體受折磨,無法工作擔家計,也讓他感到壓力。

 

闊別六年,慈濟動員新加坡及斯里蘭卡醫護人員及志工共352人,於2024年8月23日至25日在斯里蘭卡的卡魯塔拉區(Kalutara District)舉辦大型義診。為期兩天半的義診,涵蓋中醫、牙科、眼科與內科四個科別,總共為四千六百人次提供醫療服務,桑傑瓦是其中一位來看診的當地居民。

 

整個醫院排滿來看診的居民,人山人海。(攝影:倪志豪,地點:斯里蘭卡)

 

緩解疼痛不適 感受中醫魅力

 

起初走進中醫等候區時,桑傑瓦滿面愁容,因為疼痛,他是弓著身子進來的,不願坐下等候,還拒絕了志工遞上的餅乾點心。負責接待的志工看他虛弱不適,所以安排他先看診。

 

看診時,桑傑瓦費了一番力氣才坐下,左手也只能舉到45度左右,但在中醫師羅德鏹為他針灸治療後,他竟然奇蹟般地能夠把手舉得很高。羅德鏹請他試著步行,他走起路來腰板更挺直,露出笑容。見證前後的反差,好幾位志工都歡喜地大力鼓掌,覺得很感動。

 

桑傑瓦住在附近的村莊,聽到義診宣傳的廣播,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來,沒想到短短療程身體進步那麼大,讓他笑顏逐開,說:「一整年了,我都無法舉高我的手,但今天針灸時,我感受到身體一步步在變好。」

 

看到病人痛苦減輕,羅德鏹也很歡喜,向桑傑瓦分享幾套複健動作,讓他回家每日持續練習,身體會更進步。

 

此次義診地點在卡圖嘎哈和那醫院(Katugahahena Divisional Hospital),醫院坐落在山區,距離首都可倫坡約46公里距離,附近居民大都以割膠、採茶與務農維生。義診團隊在前來醫院的路上,隨處可見橡膠園、稻田、棕油園等美麗景色。

 

在這裡中醫治療對當地居民十分陌生,許多民眾都是第一次嘗試,他們有的因為醫院職員或慈濟志工引薦而來,有的是受身邊親友的見證分享吸引前來,亦有居民從其他科別轉介過來。

 

許多卡魯塔拉居民,是第一次接受中醫治療。(攝影:麥亞娥,地點:斯里蘭卡)

 

兩天半下來,有好幾位居民看診後,長期的疼痛不適得到緩解,還有一位腳板扭傷的男士,治療後能不靠拐杖、獨力行走。每一次患者和身體的小和解,都有志工的鼓掌歡呼,與中醫師欣慰的笑容。

 

因為視病如親 所以拔牙或不拔牙

 

服務當地居民的卡圖嘎哈和那分區醫院,僅有四位醫生,屬於基礎診療機構,沒有眼科與牙科專科服務。此次義診眼科針對當地居民的需求,提供驗光、配眼鏡及白內障篩檢服務;牙科團隊則為當地居民提供洗牙、補牙、拔牙及根管治療等服務。

 

牙科組長陳添旺醫師(中)守在第一關,為牙科病患做篩檢及分流,依據他們的需求安排牙科服務。(攝影:柯振興,地點:斯里蘭卡)

 

「Wedanawai da?」 「No spicy no betel.」在辛哈拉語是「哪裡疼痛?」「別吃辣、別吃檳榔」的意思,牙醫師李佳恒積極學習簡單的辛哈拉語,只為和居民更直接溝通。

 

當李佳恒為居民亞娜瓦蒂(J.A.D. Kalyanawathi)打針、拔牙時,亞娜瓦蒂總是不由自主掙扎。這是70歲的亞娜瓦蒂生平第一次拔牙,心情很緊張害怕。斯里蘭卡志工馬利卡(Malika)緊握卡亞娜瓦蒂的雙手,輕聲安撫有些緊張害怕的她,也避免她碰到醫生的手,產生危險。

 

在本土志工馬利卡(左)的協助下,牙醫師李佳恒(右)為居民亞娜瓦蒂(中)拔牙。(攝影:希如妮,地點:斯里蘭卡)

 

一開口都是黑黑小小的牙齒,卡亞娜瓦蒂總是牙痛難忍,喝到太燙或太冷的水都不適,食物也只能切碎來吃。女兒查瑪麗(W.Chamari Tharaka)透露,媽媽向來抗拒吃藥,也害怕打針、看牙醫,所以一直沒有就醫。

 

「過程只有一點點痛,剛開始我很害怕,但醫生人很好,後來我就不怕了。」今天拔了一顆牙,卡亞娜瓦蒂讚歎說,慈濟醫生更溫柔,因此她才有信心來看牙。 她說自己還是不敢到公立醫院看牙,但一直表示:「期待你們再過來!」

 

牙醫師李佳恒說,其實卡亞娜瓦蒂有多顆牙齒,需要治療甚至拔掉,在這次限制之下,只能拔掉阿嫲最想拔掉、造成困擾的那顆牙,並教導她照顧自己的方法。

 

「我可以咬蘋果啦!」阿努莎(Anusha Kumari)接受俗稱「抽神經」的根管治療後,深深道出感恩。

 

半年前,乘坐三輪嘟嘟車的一場車禍,傷害到阿努莎的三顆前牙,公立醫院請她到私立醫院治療,一顆牙要四萬盧比(約新臺幣四千三百元),三顆就要十二萬盧比(約新臺幣一萬三千元),是很大的經濟負擔。

 

一直拖延治療,阿努莎的牙齒已經變色、感染引發疼痛,連日常開口說話都難以忍受,今天終於解脫,可以正常進食,她感動地說:「感恩醫生和團隊,讓我免費得到需要的治療!」

 

「她這麼年輕,不捨她拔三顆牙齒,牙齒我會儘量救。」牙醫師鄧國榮說,團隊與時間賽跑,把原本兩次的療程濃縮到一小時,在有限時間內,一次治療完三顆牙齒。

 

牙醫師鄧國榮(左起)與醫師助理余紹香和黃小菀合作無間,為阿努莎完成複雜的根管治療。(攝影:希如妮,地點:斯里蘭卡)

 

這趟義診,鄧國榮共為三位患者、五顆牙齒做了根管治療。費時費力,只為了讓年輕病患,多保留一顆顆寶貴牙齒。

 

義診 讓心更靠近

 

橫跨週五到週日三天的義診,排隊隊伍一天比一天長,義診次日時,隊伍綿延到等候帳篷對面的藥劑處;到了義診最後一天,隊伍長了近乎一倍,從街口就看到排滿的三輪嘟嘟車及摩托車。雖然看診時間從早上八時半開始,淩晨三、四時就有很多居民陸續來等候。

 

病患人數眾多,但義診團隊負荷有限,團隊與院方協商調整,也將居民看診的科別從兩個減至一個,以盡力服務最多的居民。

 

其實在斯里蘭卡,醫療服務是免費的,但大多情況沒有提供免費藥品,近幾年斯里蘭卡因金融危機,藥品價格上漲了一倍,對收入不高的卡魯塔拉居民是不小的負擔。

 

內科病患看診後,來到藥劑處領藥。(攝影:倪志豪,地點:斯里蘭卡)

 

71歲的卡魯納瓦蒂(Karunawathi)看診後,開心領取免費的膏藥布和藥片。「感覺疼痛好多了,很感恩還有藥可以帶回家。」她說,平日就醫後要自行到藥房買藥,對她來說是負擔,而且有些藥品還不容易購買。

 

卡魯納瓦蒂是在義診次日,早上七時就提早到現場等候。她說,因為看病後還要趕工,也擔心巴士不準時,因此乘搭當天第三趟巴士,花約一小時前來,等到看完病,已經三、四小時後了。

 

兩天半的義診,每位居民的身體都珍貴,醫師及志工與時間賽跑,盡力換取病患健康,累計看診人次約四千六百人。這裡的本土青年志工是生力軍,承擔了翻譯、填寫表格、引導和攝影等工作,也趁機會宣揚美善理念,透過大家共同的心念,誠心祈禱天下無病無災。

 

本土青年志工宣導「小錢行大善」的精神,居民都紛紛歡喜投竹筒。(攝影:麥亞娥,地點:斯里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