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null
  • 報導地點: NULL

 
四大不調,全球災難頻傳,受苦難的人如何堪忍?證嚴上人在6月12日志工早會上,直指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災難不止,乃人類共業,殷殷呼籲人人培養善良心地、植福修慧,養心地、造福氣,才能扭轉局勢。
 
心不調合氣不和 聖嬰現象肇高溫
 
專家表示聖嬰現象加上海水高溫,今年(2023)夏天世界各地,都可能會發生更多極端天氣事件。位於中美的波多黎各六月氣溫,平均落在攝氏30度左右,但這個星期,竟然一度飆到攝氏52度 ,打破歷史高溫紀錄。
 
「畫面現在看到是波多黎各,波多黎各在哪裡?好像我們都很少聽到這個國家,但是最近這視訊裡都會時常看到這個國家,那一種氣候不調和,人民苦不堪,不在於貧富,是在於一般(氣候),真正的不管(貧富),富有的人也是感受了,而且有的國家停電,哪怕家裡都有空調,一停電也是很難以忍,那樣的燠熱逼人,真的是三界如火宅。」
 
人心因為貪欲,對大地過度開發,導致溫室效應,平均氣溫節節升高,為了避暑又大量耗費地球資源來降溫,惡性偱環下,情況只會越來越糟,證嚴上人呼籲大眾,只有淨化心靈、戒慎虔誠,才能以祥和之氣,弭平戾氣。
 
「普天天下之大,地球人口之多,那樣貪欲而且享受的聲浪有多高?靜下心來虔誠祈禱的聲音到底有多少?一點而已。這種諸佛菩薩,這種天龍八部,能聽得到嗎?真的是很微小,是否這樣我們就不虔誠?不可以。我們要更虔誠,因為人類虔誠的聲音太少了,而且聲音也太微弱了,我們要人多,那一念心的祥和之氣,要更大。這就是我時常都說人氣、地氣、天氣,天地人間這三合一,那合和互協,人要合、合心。合,你們人人和氣,人的心若沒合,氣就不會和。」
 
證嚴上人以海地為例。
 
「我們都會知道海地怎麼這麼苦,天災人禍,我們慈濟人在那裡也很忙,除了這個災難救災以外是平常濟貧,總是這麼多年,光是我們在海地二、三十年了,看到他們還是這樣,實在是苦不堪。」
 
五病從心生業力 依法修行消苦痛
 
上人直言,人心要改變唯有教育,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洞見苦的根源來自人心,教育大眾業力從心而起。
 
「佛陀的時代,佛陀因為見苦不是見災難,是看到貧窮所以他不忍,他考慮到了哪怕他的所有國庫拿出來,都供應不了這貧窮苦難的人,而且不是一時的濟貧,要長年的教育,把人的這種業力(消滅);業力是從心,心念一起總是慳貪,貪瞋痴慢疑人生五病。」
 
佛陀時代,因為家族分階級,種姓不平等,導致貧富不均,人心不調;佛陀認為必須從觀念上徹底改變,但不是一個小國就可以影響全部,因此選擇出家,成正覺之後,決定走入人群。
 
「我最近都在看著,看著佛陀的足跡,到底他走多遠,雖然他也走進了印度,但是在尼泊爾的邊緣,足跡也沒有太大,總是在這一、二千公里那個一條線這樣的足跡走走停停,停下來就是說法,要改變他走到的地方,一定要停留一段時間,跟有緣人說法。」
 
當時的尼泊爾、印度信仰很複雜,九十六種的宗教,都有種姓不平等的觀念,想改變,談何容易?
 
「錯誤觀念的偏差要如何來糾正?修行的方法談何容易?一個人二隻腳沒有交通的代步工具,可見佛陀在印度尼泊爾這一條線這麼長,他能走多少路,二隻腳能走多少路,所以能多少人聽到那樣的,那樣的複雜那麼多人口,他說的話幾個人能聽到,所以要改變印度信仰,改變他們的生活實在是遙遙無期。」
 
即使改變的希望那麼渺茫,但佛陀沒有放棄,過去有玄奘法師西部取經,鳩摩羅什翻譯佛經,辛辛苦苦將佛法傳到中國,後人才得以藉佛法修行在人間。
 
「現在慈濟就要把人間佛法要往西,還要回歸了到佛陀的故鄉去,想這一椿多麼辛苦,我們現在傳過去,不只是口說,我們還要帶著建築規劃,在那裡要找土地,為他們蓋學校,從技術學校那高中,中學到小學,幼兒園要把他教育。」
 
造福存福福傍身 代代修福福傳家
 
上人一心一念回饋佛陀的故鄉,慈濟人身體力行,新加坡、馬來西亞志工駐點尼泊爾,從慈善、教育著手。
 
「尼泊爾我們現在要找土地,他們(慈濟志工)都頂著大太陽在那裡看,看這就是菩薩緣苦眾生,菩薩在人間,慈濟已經道開了,人間菩薩道開道路鋪平,平坦的道路後面的人要不斷跟上來,前面的路要不斷鋪,地球很大,我們生生世世一代接一代不斷接下去,這就是佛陀法華經裡(所說)要招菩薩,那一代傳一代,從一代到五十代,我就說不只是五十代,還是每一代五十人,五十人還不夠,每一個人一百人,總是不限,無限,沒有限不用限,總是盡心力,見人說慈濟,跟人談人間疾苦,教導大家人人要知福,你要知福,不付出永遠都沒有福。」
 
上人以「存款」為例,進一步說明。
 
「銀行開戶之後我們要儲蓄才有辦法存錢,我們需要才有錢可領,這都是很正常的道理,所以慈濟人人間菩薩無形的銀行,總是世世代代都要累積我們善的種子,我們的心地要不斷地養地,養好這片的心地,讓它肥沃起來。我們的心地也要有肥也要種子種下去它才會發芽,要不然土地都是石頭或者是水泥,你種子放下去也是乾掉而已不會發芽,所以我們要先耕好我們這一片心地,所以說培養愛心,培養心靈福地,我們要點滴付出,哪怕竹筒歲月,要堅定信心每天、每天培養一分,培養一分、百分、千分總是盡心力要長長久久,這叫做養心地。」
 
上人直言,我們心地養肥,我們子孫可以代代傳,我們自己也可以有福,這一生造福來生這個福再來。
 
「所以說修行有什麼行可修?要修是修福、修智慧,你沒有聽法,不知道福是要如何耕,不知道種子要從哪裡來。所以說慧就是種子,我們要不斷地培植;我們的種子我們的心地不斷地要去養,養心地。」
 
最近是畢業季,上人誠言在慈濟教育體系下的孩子,就是帶福而來。
 
「看到我們這些孩子這麼小、這麼小,好整齊好有福,我也發願我來生也要當小學士,戴上方帽、穿上學士袍,這麼小已經很有福,這種的一貫教育,我們教育真的是被世界也開始排名,真正的還是世界、亞洲的排名,還有臺灣的排名,我們都是在前面,雖然不是第一、二、三,但是我們也在這樣的這二、三十,在這樣的裡面裡,應該在三十個以內,我真的是很感恩,在這樣的偏鄉缺乏教育的地方,學校可以這樣在世界或者是亞洲,可以去排名,實在是也很歡喜,看到今天的、還有幾天前的這個大學畢業、技術學院畢業都是很莊嚴,現在畢業典禮像慈濟系統尊重典禮很難,但是(慈濟)一輩子幼兒園畢業、小學畢業、大學畢業,每一年不管是幼、中、大還有博士班,一貫教育,年年在莊嚴殿堂完成,實在是我很感恩,也是很歡喜感恩,我們四大志業人人用心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