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立菩薩願 劫波不移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06
- 報導地點: NULL
隨著花蓮同仁與志工兩個場次歲末祝福落幕,從去年(2022年)10月下旬開始,兩個梯次總計三十三場的歲末祝福全數圓滿。證嚴上人在元月16日的志工早會中,藉由兩位精進的菩薩──五歲的郭宜年(法號:誠智)受證榮譽董事、一百零五歲的田中旨夫醫師往生,提醒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要把握時間盤點生命的價值,走在正確的菩薩道上。
清淨本性人人具 佛性平齊無差別
「有一位小小小的慈濟人(郭宜年),他自許為慈誠隊,他的穿著、領帶都是慈誠不可欠缺。更令人感動,他的動作、他的手語、他的入經藏,不亞於慈誠,他很堅定、很有力道。我看著,很開心。他本來是坐在第一排的座位上,跟慈誠同座,我就把他拉過來,站在我的面前。他一到面前來就跪著,他的手語、他的入經藏,一字都不間斷過,而且我把他拉上來,他又跪下來,我把他的位置更正,都不會讓我的動作干擾他而有斷掉。那種篤定,實在很感動,也很討人喜歡。」
郭宜年從小跟著父母做志工,每天清晨起床就在家裡做早課,聆聽上人晨語開示,也經常到靜思精舍隨著常住師父出坡打掃環境。郭宜年更於2021年底主動提出要皈依上人;上人授予法號「誠智」。
「看到這是未來的希望,期待這個孩子到長大,孩子心不變,而且一生中都不變,那樣的如規如矩,都是日常生活中,都是在經藏的規矩中,實在是很感動。這就是看見未來的希望,也要證實佛陀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本具有佛性,沒有老少幼童的差別,的確人人的本性總是與生俱來。」
上人常說:「佛性平齊。」不要輕視任何一個微小的種子,就如五歲的郭宜年,不要以為他年紀小,就認為他不懂得佛法,宜年同樣具有與佛同等的清淨的本性與智慧。
「佛性平齊,哪怕百年長者,也無法說比孩子認識多,孩子他的本性智慧總是與生俱來。很感動,也是很尊敬這樣的一個小男童,已經成熟了,很感動。小男童是這樣,其實幾天來,一直、一直有幾個人物,一直都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其中一位那叫做田中(旨夫),田中他是一位醫師,已經一百零五歲了,他在六天前(1/10),就是很安然的往生了,也已經回來了,如他的心願,他就是要把他的大體奉獻給未來的醫學生。」
百歲醫生身載道 醫人醫心立典範
臺裔日本籍的田中旨夫,1918年出生於臺灣彰化田中,畢業於日本昭和醫學專門學校(現昭和大學),專攻婦產科,曾在臺灣大學任職。1975年舉家搬遷沖繩行醫,擔任過沖繩醫院院長;九十歲時罹患肝癌,術後無恙,返臺定居。
「他是師父的弟子,在一百零二歲那一年(2019年)皈依了,他開始跟慈濟的人醫會上山下鄉,他總是在人醫會裡,跟人家上上下下,都不需要依賴有人扶他,不用,他箭步如飛,很健康,而且動作很俐落。他義診後,哪一個山落村莊裡,有哪一位老人家沒有出來接受義診,他就不放過,他也會到那樣的病患家裡去看他,會說:『我這回來義診,怎麼沒看到你?不安心,我就來看你。』」
年逾百歲的田中醫師,其健朗的身體,對年長的老者,也是「一帖藥方」。田中醫師曾經在一次的下鄉往診中,一位八十幾歲的阿嬤沒有來到義診現場就診。田中醫師走到阿嬤家,看到阿嬤躺在床上,就問:「你猜我幾歲了?」阿嬤回答:「我看你跟我差不多,頂多七、八十歲。」
上人開示:「他(田中醫師)說:『我已經一百零二歲了。』這位老阿嬤趕快坐正起來,她說:『真的嗎?』跟她聊天之後,田中醫師站起來要離開,老婆婆也可以站起來,送著田中醫師到門口,站在那裡也站得直直的,看著他走遠。田中醫師回過頭來,她還站在那裡搖搖手。所以說來,身體的病,有的心裡想:『我老了,老了。』就是理所當然行動不方便,但是看到了田中,比她多了將近二十歲,還可以到她的家來關心她,跟她聊天,她也忘掉了她自己剛剛所說的,我老了、我行動不好,醫師要出去,她就馬上下床,站直送他出門口。」
拔除病苦一生行 無語良師化大用
田中醫師總是笑臉迎人,用最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然而,生老病死總是人生避不開的自然法則,2023年元月10日,田中醫師在安詳中往生,並依他生前的心願,捐出大體作為醫學生教學之用。
「雖然他是飄然而去,可是他的軀體回來了,用他的身體示教,將來的醫師,在他的身上(模擬手術)。他是一個典範,他生前的人生歷史,都有他的歷史在,醫學生能看見他的歷史,能體會他的精神,運用他的身體利益人間,他的精神真的是很可價。」
聽聞貼心弟子往生,上人心有不捨,想起田中醫師皈依上人座下時,曾寫一封信給上人,纖細、工整的字體,道盡了弟子對師父的疼惜與體貼……
「字很工整、很細,我這樣拿來看不清楚,因為很細,要用放大鏡去看它,展開了它的字,真的一筆一畫都很工整。他在信中還說:『師父這麼忙,身體不好,身邊的弟子要多用心。』好像有這樣在信中提醒師父身邊的弟子,就要多用心、多費神。他自己總是那樣的用心,他是那樣的身體力行。」
年過百歲的田中醫師,曾跟上人說,他年紀大了……然而上人勉勵他,不要認老,把兩個五十寄到上人開設的「壽量銀行」,等於田中醫師的人生,從一歲才剛開始,到今年(2023年)不過五歲爾爾。
「他今年五歲足,剛好他的生日就是這個時候,他這個時候一百零五歲往生,是實歲一百零五。回來了,他的身軀真的回來了(大體捐贈),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歷史,生命的歷史盤點起來,是多麼有價值。他當醫師幾十年,六、七十年醫師的生涯,救了多少人──留學日本、開業,回來臺灣,投入人醫會,這樣的醫生生涯,為人類付出,拔除苦難,給予生命健康,名符其實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他做到了。名符其實做師父的弟子要很勤勞,他真是做到了。不捨,但是我篤定他已經是再來了,不用幾個月後,就會有人抱著他回來……」
盤點生命立願行 生生世世累劫修
或許,田中醫師不久就會換個小菩薩的身軀,來到上人的座前,發願再續前緣,繼續為人間社會付出。這也讓上人想起了昨日(1/15)花蓮靜思堂歲末祝福中,參與經藏演繹的五歲幼童──郭宜年。
「入經藏(經藏演繹),他是面向著我,旁邊慈濟人還有螢幕看,他面對我是沒有螢幕看,他是背起來,他那樣端莊整齊,這都是現在見證到了,去又來了,如規如律,那樣的整齊,我真的是很感動。見證,人生因緣來去,因緣來了,總是如規律,真的是很感恩。想著,慈濟人要強調的,認真盤點生命的價值,我們現在認真來盤點,過去價值有多少?什麼叫做價值?」
上人近來不斷呼籲所有慈濟志工,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事,期待大家盤點人生的生命價值,為這個社會是如何的奉獻與付出。
「我們的身體,對著人世間,有付出,這個身體這一生,總是很珍貴的價值,我們要好好地守護著,好好地抓緊著,抓緊時間,守護這個菩薩道,康莊大道好好的精進。這幾天看到了,全球慈濟人陸陸續續回來了,還在陸續歸途回來,到昨天我知道有三十三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視訊連線,聽聽他們在他們的僑居地如何做慈濟。昨天(1/15)上午聽了馬來西亞到了尼泊爾,佛陀的故鄉,去當師父的眼睛……」
上人感恩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志工,上人只是輕輕的一句「想要回饋佛陀的故鄉尼泊爾」,新、馬兩國的志工們自動發願要當上人的眼睛與雙腳,親自到當地勘察、擬定援助計畫,希望可以翻轉尼泊爾貧窮的宿命。
「感恩慈濟人遠從馬來西亞、(新加坡)到了尼泊爾去,把這樣的景像拍攝回來,在我的眼前,看見了,所以很感動。記憶腦海中總是跟兩千多年前的佛陀的故鄉,好像很熟悉的合在一起,所以《法華經》經文中,一念間把時間縮為剎那,一念就可以把長時間的劫,這樣合起來,一念三千世界,一念。我們現在也是一樣,有去參加昨天的(歲末祝福),已經瞬間回到靜思堂,現在有美國回來,馬來西亞回來,他瞬間回到馬來西亞,所以說腦的記憶,神通,這都是在我們的瞬間,兩千多年時間不長,在我的瞬間裡。」
佛法難聞今已聞 篤志奉行守其道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本性。未成佛前,佛陀也是在六道中輪迴,經過累劫的修行,才得以證成佛道。
「時間多久?沒有辦法說幾千年,要說『劫』,劫就是劫波,劫波是沒有辦法去算年,這種人壽用譬喻來讓我們知道說那個劫的長久。『一劫』就是要從人生十歲開始,一百年多一歲,再一百年多一歲,一直多、一直多,多到人壽八萬四千歲……可見時間要過多久,這樣叫做『一劫』。佛陀若說他的過去,八萬四千劫的以前開始發生,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去算計,這個生生世世都在人間,生生世世修行都有所成就。所以說來,我們現在能夠得聞佛法,也是表示我們生生世世修行,有修行過。」
上人以佛陀證悟得道的過程,勉勵每一位慈濟志工,要好好把握今生此生的每一分秒,不要脫離正直康莊的菩薩道,就如郭宜年小菩薩,既走入佛法、踏上菩薩道,就能篤定不移其志。
「菩薩們,我們要學習,向孩子學習,回歸佛陀的心志,我們要回歸佛陀的故鄉,我們現要回歸佛陀的本性,那樣的慧性,慧命,智慧的本性,我們真正要向著孩子看齊,童真心,很佩服、很敬愛他,感恩。大家還是時常要回歸童子心、佛心,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