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歲末行腳11月4日桃園區溫馨座談開示】
「我們現在再回憶過去的,那樣的情景,實在是不堪回想。但是現在記憶又把它叫回來,我們就要知道勇敢,因為慈濟人,心無罣礙,無罣礙故,所以無有恐怖。」
無常在瞬間,這句話應驗在慈濟的每一次急難救助中。證嚴上人歲末祝福行腳11月4日在桃園靜思堂與桃園區慈濟靜思弟子溫馨座談,席間,資深委員、慈誠盤點自我生命,回眸發生在桃園,1998年2月16日的大園空難及2000年10月31日的新加坡航空空難,分享因為投入援助,而見證到佛法真實。上人感慨人生無常,幸有慈濟人發揮菩薩精神,膚慰苦難。
「這種殘酷的無常,我們現在再回憶過去的,那樣的情景,實在是不堪回想。但是現在記憶又把它叫回來,我們就要知道勇敢,因為慈濟人,心無罣礙,無罣礙故,所以無有恐怖。」
大愛無懼虔誠心 大慈悲力膚慰行
1998年2月16日華航676號班機,印尼飛往台灣,晚間8點多墜毀在桃園大園鄉,共造成202人罹難,接獲意外消息,志工啟動關懷,膚慰他們內心悲慟,協助家屬認領遺體。
「那一分無我相,勇敢向前,這一股力量是慈悲。在那個時間,都沒有在分什麼,總是不忍心,這種不忍心的愛,長成了我們的勇敢,靠近、膚慰。儘管知道他已經,身跟頭不見了,還是用虔誠的心,給與膚慰。」
「這種無人相的,這一分的愛心勇敢,實在是平時我們是做不到,一旦有事情的時候,勇氣這樣提起來,成就了這一分愛,這也是功德,沒有人敢做,而且我們在無我相,這一念之間投入進去。所以說,沒有說什麼無法做,有我相的時候,他就會有躊躇,有躊躇就多一項不敢,一旦有緊急的時候,連「我」都沒有去想到,何況是不敢,這總是在瞬間。」
「人人本具佛性,人人本有菩薩心,那個時候,往生的人,他們還是有感,不要感覺說,他的身跟頭離開,他沒有感覺,其實那個時候,他的魂還是在那樣的漂浮著。有一群菩薩,這樣的靠近了他的身邊,他們應該也都是鞠躬,感恩,守護著他,愛護著他。」
「他的家人來了,也許家人不敢靠近,也許家人不敢去認屍,但是透過慈濟人,我們的某某人,他的身體的特徵是長成什麼樣子?它有掛什麼樣的首飾?你們是不是可以幫我們看一下。」
「我那時候來桃園,也一直聽大家的分享,家屬提出了,他們的親人身上有戴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特徵?有聽到大家的分享。我這時候,記憶中也是有回憶到,那個時候阿兵哥也有投入,一些年輕的,他們很害怕。」
「我也記得,來幫他們收驚,要怎麼收驚?幫他掛念珠。肩膀上拍一拍,不怕不怕,幾句話為他膚慰一下。」
「所以說,人生總是在這樣無常,時間這樣過,那段時間,感覺到很冗長,晚上感覺很長,白天感覺很忙,休息都沒有辦法休息,連晚上也是很忙,但是天一直還沒有天亮,那一種心靈的複雜,真的是,尤其是,剛過年(1988年2月16日是除夕),總是應該還是冷颼颼的天氣,愁風慘雨,真正讓人感覺,那一分心的心情。」
往事歷歷,隨著時間流逝,留下了記憶,也刻下了生命中不扉的頁。
「二十多年了,回憶看看,對自己要讚歎一下——我這個人生,總也有這一分很特殊的勇敢,陪伴一群悲傷離苦的家屬;委員慈濟人,靠在他們的身邊,好幾條手巾擦不乾他們的淚水。有的在外面認遺體,展現了那一分勇敢的接觸;有的在裡面,軟性的膚慰。」
因為慈悲所以不捨,因為愛所以無畏,上人稱許,慈濟人當下的表現,正是菩薩覺有情。
「慈濟人的確很令人讚歎,總是,菩薩,菩薩,什麼叫做菩薩?有的時候自問,我到底與菩薩的距離有多遠?跟你們說,重疊在一起,你就是菩薩,菩薩就如你們,這樣的慈悲,這樣的喜捨,那樣的勇敢,那樣的無畏懼,這就是菩薩。」
學菩薩行赤子心 勤行精進覺真理
讚歎之餘,上人殷殷叮嚀弟子,雖然已經走在菩薩道上,但仍應抱持赤子之心,不斷精進向覺道而行。
「師父若在叫你們大家,也都叫菩薩。菩薩,對啊!菩薩叫做覺有情,但是,大家不可以很自大說,師父叫我們是菩薩了,其實要做菩薩以前,要有赤子之心。」
「最近師父都跟大家說兩個字,一個字是學,一個字是覺。學是一個子,是赤子之心,孩子心,孩子赤子到底懂什麼事情呢?什麼事都還不懂,就像我們凡夫,真誠真實道理我們還沒有發現,所以叫做懵懂凡夫,就好像孩子一樣,行菩薩道,現在還沒有成菩薩,可是我們大家很認真,認真在學習。」
「學字裡面一個子,我們要認真,認真做什麼,付出無所求,用愛去膚慰,勇敢前進,這種的學,在這一條路菩薩道上,我們這樣在走,走很遠,總是這麼遠的路,菩薩道是長長久久,是生生世世,時間不要讓它斷了。」
「各位,因緣很可貴,我們既是會合在慈濟,慈濟這個平臺,這條線,我們已經拉長情,擴大愛,這平臺已經擴到了全球去了;菩薩道一步一步走,聽、看、做,我們聽法,我們看人間,有因緣,我們身體力行去做。學、覺,字的下面是「見」和「子」,有這樣的走菩薩道,到頭來,那就是見,見到什麼呢?見真理。見真理了,就是道。」
「所以,菩薩道,我們身體力行,菩薩只用說的、只用求的求不到,說是空的,我們必定要身體力行去做,才可以看見「道」。
學道萬難如登頂 覺道能見開闊境
上人續言,學佛就像登高,唯有登高才能望遠。
「山上看下去,風景很開闊,我們若站在山下,樹木遮到,山崙遮到,前面障礙的東西很多。若是站高高,可以一望無際,很大的景觀,可以透視。我們要學佛也是這樣,我們就像在山下要爬到山上去,爬山很辛苦,但是你爬高上去,瞭望,瞭望著境界,你會感覺說,很開闊,空氣也很清新。」
「人間五濁惡世很多,超越這個濁氣,總是我們心境放得清、放得開,很乾淨,很開闊,看見了許許多多,千萬形色,苦樂參半,悲戚交接,這叫做人間。」
「所以說五濁惡世,而且苦樂雜流,苦的跟樂的就是這樣攪在一起,這就是人間。因為人間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學佛,回歸赤子之心,身體力行菩薩道。好像一直走,走到山上,看大地一片的開闊,這就是我們要不斷的再提升,再超越,超越再提升,這就是我們要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