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9月9日慈善志業溫馨分享開示】
「人生,人生何價,到底人生有什麼價值?剛剛聽到了我們的無語良師,真的很有價值感。」
「生又何嘗生;死又何曾死?」生死一直都是人生命中最大的課題。二○二四年九月九日慈善志業溫馨分享,編纂處洪靜原主任回顧「無語良師」的歷史起源,不論是大體捐贈者、使用者,乃至於整個的過程,都令人對生命升起無限的敬意。上人讚歎,無語良師生命無價!
「想到人生的最後,那被處理的過程,其實感覺,到底人生價值在哪裡?又聽到,剛剛又聽到(洪)靜原再提起了無語良師的過程。沒有錯,慈濟菩薩從跟慈濟結緣,他的人生價值觀,總是心無罣礙,無罣礙故,所以他們總是付出無所求,這種無執著,而且身心奉獻,想,這不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嗎?是,無價!」
生死問題人生大課 奉獻人間最是輕安
人的一生,從有思想,有意識開始,無不是不斷地在做選擇,往往在一念之間,改變了現在以及未來。
「生命無法去論價,但我們能好好的選擇,就會成為無價之寶;這個寶,是奉獻給人間。人生來世間,誰無老、病、死,人生的老,人人是否都能老得很有尊嚴呢?或者是感覺到實在是很無價值觀,孤老無依?從老來的時候,看到了型態等等——自己無法整理家裡的環境,更無法整理自己的身體⋯⋯何況到了最後,到底在世的人會怎麼樣處理他的後事?」
「全屍」、「入土為安」是臺灣人根深柢固的觀念,因此,早期各醫學院普遍缺乏可供醫學生實習解剖用的大體;少數可用的遺體,主要來源為無名屍、無眷榮民、以及收容所送來的病逝遊民;國內醫學院甚至有近兩百名學生共用一具大體的窘境。1994年慈濟醫學院正式成立,解剖學科也面臨相同的困境。
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無量義經》亦云;「能捨一切諸難捨,財寶妻子及國城,於法內外無所吝,頭目髓腦悉施人。」當時上人告訴校長和解剖學科曾教授,「只要用心在教育,需要大體我來操心就好了。」並開始宣導「大體捐贈。
無語良師大體大用 留芳人間生命無價
1996年,慈濟大學首次「大體老師啟用典禮」,大體老師與學生的比例是一比四,而且全部都是「志願捐贈者」。將死後身軀,奉獻醫學教育,培育良醫,上人稱他們不僅是生命的勇者、捨身的菩薩,也是醫師及醫學生的「無語良師」。
「剛剛我們也看到無語良師,有名有姓,不只是有名有姓,每一個人,他們的身價都很高,他們的子孫都很有成就,他本身也是曾經總是很風光的創造他的事業,都大有人在。所以他一旦走入慈濟,他真正的身心奉獻,他們為慈濟做多少事,付出多少,真正是人間的典範;到了最後,他還是淋漓盡致地捐(大體)出去。」
上人讚:大體捐贈是化無用為大用。
「總而言之,每一位都是在大體被利用時,教導未來的醫師。醫師們就是要守護生命、守護健康,為人間付出愛。所以說這個身體,多麼有價值啊!真正的很感恩,慈濟人很聽話;健康的時候付出,到了最後還是捐(大體)出來,真的是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