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到全球,慈濟的每一個慈善印記背後,都是難行而行。證嚴上人於2024年3月4日聽取慈善志業溫馨分享,回眸慈善來路步步艱辛,上人感恩靜思弟子克服萬難救拔世間苦難,恆持初心矢志不移,讚歎人人發揮良能,讓愛不漏失。」
冬衣送愛北朝鮮 回眸來路遍艱辛
「臺灣我們要踏出去也是不大簡單,應該也要說很不簡單。災難、貧窮⋯⋯普天之下真正地苦難偏多,聽到訊息總是一念不忍心,哪怕很多的困難,也都是要一一克服,尤其是北朝鮮那一段,不只是要救人,也要去顧他們的土地。」
從1994年開始,北朝鮮連年遭逢天災,洪水、乾旱接踵而至,造成農產品歉收,引發大規模饑荒。慈濟得知此一消息,即有意前往援助,但當時該國不允許慈善救援團體進入災區與農村勘察,與慈濟「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賑災原則不符,遲遲無法取得共識。幾經波折,1997年8月25日慈濟基金會時任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與徐祥明、謝景貴共三人首次前往北朝鮮瞭解災況,廿八日返臺後,即安排後續援助事宜。
同年12月慈濟展開「愛心擋寒冬」北朝鮮冬衣募捐活動,共募集十一貨櫃、四千四百箱衣物,於1998年元月初,運往當地。爾後,至1999年年底,先後共六次對北朝鮮予以物資援助。其中還包含兩萬噸的化肥與兩千六百餘噸的大米發放;2000年12月18日,北朝鮮貿促會副委員長金正基先生拜訪慈濟,希望慈濟伸援「農用薄膜」。
「給他們的農用薄膜,就是因為乾旱,土地被太陽曬有熱氣,期待用塑膠膜把它蓋著有蒸氣,有濕氣,保護土地水分不蒸發,才會再給塑膠膜讓他們覆蓋大地。我感覺這一段克難的事很多,一一克服過去,但是是很艱鉅的克服,回想到了北朝鮮,我們真的費了很多的心力,那個時代是很不簡單。」
「不過也得到當地的政府的感恩,我們去的時候都是大隊伍,給予我們進、出,這在我們的媒體都有寫,希望這些都集結起來,也可以出書,這就是我們的歷史,是非常艱鉅,達成很殊勝的任務,做得很好,這還是回顧過去,很感恩。」
菩薩心行不畏難 足跡留史見證愛
慈濟對北朝鮮的賑災發放,直至2011年11月17日前北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病逝,政權移交才停止。
「回顧過去,那個時代做慈濟是真正的很辛苦,獻身命他們都要去做,很辛苦;但是現在再回憶起來,感覺很幸福,好在那時候有做。現在我們要呼籲他們要寫下來,一來是慈濟的史跡,再來是他們生命的價值。」
「我們不是說慈濟有什麼風光偉業,是要表達那個時代慈濟人的積極,慈濟怎麼做?那個時代跨國救濟是很不簡單,尤其是我們救濟的那些國家⋯⋯」
上人讚歎慈濟人奉行佛陀教法,在人間力行菩薩道,是現代菩薩。慈示,將這些人間菩薩的生命藏經流傳下來,就是弘法利生。
「佛陀來人間是為了要度化眾生,就是要教菩薩法。他在做好事,我們就要弘揚,這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就是什麼人怎麼做,我們就要為這個人講故事。佛陀講經也都是『過去、過去』,什麼的人看到什麼困難,他不顧一切去做救人的故事。」
「菩薩人間『為佛教,為眾生』,我們大家共同這一念心。造福人間需要智慧,智慧分別是非,非,我們絕對不能去做,不能分寸踏錯;對,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這就是做人的價值。」
五百人聚觀音行 利益人間是藏經
上人常言,只要五百個人有共同一念慈悲濟世的心,共同去為苦難人間付出,就能成就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人間所需要,我們要趕快踏實去做,不管有形、無形,我們都要用真與誠,無形的是精神,有形的是救助,救濟或者是有益人間的事情。所以不管有形、無形,精神力量我們也要盡形壽,獻身命,這就是人生的價值。生命是每天一直過,有做出來,寫下來就是價值,這些價值就是人去做的,所以人生命的價值,就是有在為人間做事情。」
「人人要有愛心,為人間做事,你愛心、他愛心,盡形壽做事情,結合起來就是整體大愛,這就是造福人間。要發揮智慧,有智慧才有辦法造福人間,不漏掉,這叫做『不漏之愛』——沒有漏掉的愛。是什麼沒有漏掉?生命的價值沒有漏掉,時間的價值沒有漏掉,教化付出的空間沒有漏掉,這叫做不漏。所以說我們要好好地把握生命,不要漏掉我們生命的良能,不管在某一個地方有付出,這也是我們生命中的慧命。
總是很期待,人能弘法,那個法就是人需要的時候,才會真正的踴躍。有事,就呼籲人人可以來做,讓他看到人性的價值,自然就會進來投入,這人性的價值,也是生命的價值,有做就有價值,有做就能度人。」
Home
不漏之愛 造福人間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74
- 報導地點: 北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