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愛跨藩離 普天大同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25
- 報導地點: NULL
一年一度的海外培訓委員受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來自馬來西亞、緬甸、澳洲、土耳其、日本等五個國家的新發意菩薩齊聚在慈濟板橋靜思堂,12月17日與證嚴上人進行溫馨座談。上人在座談時期勉新受證的海外慈濟志工,大家各自的國土民情、宗教或許都不一樣,但要回歸每個人的初發心,把握各自的好因緣與時間成就一切。
「普天之下是『大同』,只是在這個國際間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叫做『小異』,愛不分,總是看到了很溫馨的畫面。我們聽到了幾位菩薩的分享,發心的因緣,各有因緣,佛法都說因緣,因緣是不可思議,因緣一定要把握,時間可以成就一切,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把握。」
人人一念匯善愛 福慧紅包道感恩
每年的歲末祝福是所有慈濟人最期待的事情,大家都可以領取上人發予的福慧紅包,接受上人為我們的祝福;上人也歡喜能藉著行腳全臺的機會,一一向每一位投入慈濟的志工們道感恩,因為有大家的投入,才能讓慈濟普及到全球,讓苦難人得到援助。
「雖然師父這一次出門,其實是拖著命、抽著氣,還是要出門,這就是『歲末祝福』。幾十年了,年年出來歲末祝福,表示時間又一年快過去了,這一年中的時間,天天累積多少人,共同一心來會合這分愛,為天下而付出。我天天心存感恩,都很期待時時刻刻感恩的聲音,能讓大家聽得到。所以要在這樣的時刻,期待把我的感恩,(感恩大家)為天下付出;天下受到愛的人,也是呼籲出來說感恩,我帶著天下人的這一分感恩再來回向,向著大家表達感恩。」
板橋場次的海外培訓委員受證暨歲末祝福典禮,土耳其聯絡處負責人胡光中師兄,以及曾任土耳其蘇丹加濟地區區長的阿里.烏斯蘭馬茲(Ali Uslamaz)等五人回來臺灣參與。上人想起土耳其於1999年8月17日凌晨三點多發生芮氏規模7.6的強震,三十七秒的搖晃造成超過一萬七千人死亡、約五十萬人無家可歸……
「(時任慈濟宗教處主任)謝景貴那個時候,記得他也是為了科索沃救災,科索沃也是災難很嚴重,他帶著使命到那裡去救災。他要回程回來的時候,就跟他說,順便往土耳其去。那個時候是土耳其的地震,這都是因緣,他回到了那裡,總是請他去跟胡(光中)居士會合去做發放,總是因緣一段一段地連接……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一段歷史,歷史好好地編寫。編寫歷史的人是誰?自己生命中自我的導演,所以人人發出於內心一個心念、一個方向,就會構成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土耳其地震發生後,胡光中師兄曾在《聯合報》投書〈救援土耳其,台灣在哪?〉。當時胡光中師兄不知道臺灣慈濟已經轉往土耳其,展開勘災;上人看到胡光中師兄的投書,便請謝景貴主任等人前往土耳其與胡光中師兄會合,結合大家的力量投入地震援助工作。
「我們總是那樣的意志力,心願是共同的,沒有宗教的分別,他在那裡也承擔起了慈濟的使命,他也是在當地做了不少事。各位你們在看大愛臺,時常都看到了胡居士的身影,他一家人都是投入在慈濟裡,所以有這樣的因緣,阿里先生來了,大力地會同,很多的故事都很溫馨。」
個己之愛聚大愛 善的能量現瑞氣
每一個溫馨動人的故事,都是一分愛的累積與牽引,把全球慈濟志工的愛串聯在一起,在暗角裡發光發熱。就如在慈濟委員受證的隊伍中,看著一位接著一位上臺接受上人為他們別上委員證,祝福的同時也是賦與使命,共同為天下苦難眾生無私付出。
「慈濟人不斷地把愛連接起來,現在的受證差不多有十萬人,這就是已受證的菩薩。慈濟委員還有慈誠,有的夫妻同一號,以號碼來說已經將近十萬人,一個家庭夫妻同修一個號碼,總是愛的能量這樣的心心連接,那一手百手、千手。幾天前看到了一張畫面,那就是『千手觀音』,也是從一個個的菩薩排在一列,雙手展開了。那一張相片是多麼莊嚴。看見的好像是一個人,但是這樣的一個人一排雙手伸出來,總是一人成為雙手,百手千人總是無數無數的力量會合起來,力大了就是心願大。」
若能結合五百個人,每一個人都伸出雙手,就可以成為一尊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上人認為,一個人的願力再大,力量總是微薄,若能結合大家的力量,就能為天下成就大事。
「現在的天下,最期待就是善的能量,要有善的能量,才能把這樣的戾氣撥開了,看見了清朗的青天,藍天白雲可以帶起了一股很祥和的瑞氣。記得以前大家在看布袋戲叫做『瑞氣千條』,表示那是非常祥和,這就是人人心中有愛,很感恩。宗教都是一樣,剛剛也看到了一個盒子,我很珍惜它,因為它是阿里先生還有胡居士,聽說他們找了很多的古物店,找出了一個寶盒。那個很美的盒子是百年以上,裡面裝著一本《古蘭經》,這一本《古蘭經》據說是五百年的《古蘭經》。」
宗教不同愛相同 引人向善慈悲行
這本手抄《古蘭經》是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與父親所典藏,是他們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遍尋很久,所能找到目前歷史最悠久的一本《古蘭經》。2020年7月初,穆斯林信仰的胡光中師兄返臺參加慈濟全球幹部研習,將這本珍藏的《古蘭經》送給上人。
「我接到這一本《古蘭經》,總是很細心地、很尊敬地捧著它,掀開來看已經是這樣的古老了,這樣古老是見證了是幾百年的,這經歷過了幾百年是多麼珍貴。裡面的線也已經腐掉了,把它掀開了,小心翼翼看到裡面的紙也有腐蝕掉的,也有破掉的。所以我就趕快想到要把它修復好,好好地讓這一部《古蘭經》,這樣(受人)尊重的宗教,讓它好好地傳承。」
上人看到這本五百年歷史的《古蘭經》,封面與內頁都有些許受損,於是將這本《古蘭經》送到國立臺灣圖書館進行修復;歷經三年的時間,終於修復完成,於2023年6月送回花蓮靜思精舍,交給上人。
「雖然名稱不同樣的宗教,但是在我的心中,這都是共同一體的宗教,只是名稱不同,精神理念是相同。佛教叫做慈悲,在《可蘭經》或者是伊斯蘭教,或是基督、天主,通通各不相同的稱呼,它是共同的是一個『愛』。愛心,都是付出,願意付出,要拯救天下的眾生,這都是共同的理念。這種愛都願意犧牲、貢獻,這叫做大愛、無私、博愛、仁愛、慈悲,共和起來的。」
每個宗教經典裡,各有不同的豐富內涵,也有深厚的道理,但無不都是引導人人要落實佛教所說的「慈、悲、喜、捨」,無所求且無私地為天下眾生付出。
「基督、天主同樣叫做博愛,擴大無限量的愛。伊斯蘭教也是一樣,阿拉也是一樣,他們總是要化天下的苦難為祥和,說盡了一切好話,用盡了一切心,無不都是引導人人向善、向愛去付出,這就是天下共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