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育才啟善 化愛人間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52
- 報導地點: NULL
12月7日慈濟教育志策會上,慈濟教育志業各校校長分享教育成果,上人甚是歡喜,慈示四大志業都需要藉由教育用心培養人才。
「我們現在的慈善也需要人才,因為慈善已經國際化,沒有好的人才,如何把愛的真誠普及全球呢?所以慈善需要人才。」
「醫療與生命的關鍵非常重要,人生世間哪一個人沒有生?生的時候,第一需要產婦的接生;從嬰兒要到長大、老年、最終,這一生中同樣也是需要醫療保護健康。慈善少不了醫療,醫療需要人才,所以需要教育。」
「有了慈善、有了醫療、有了教育,這形象一定要顧好;四大志業的形象,就是威儀、儀表。」
「很期待我們的教育都可以培養人才走入了我們的志業體系,因為我們很需要人才。我們的四大志業都是與社會、國際有關,非常需要人才,所以期待校長與教授、老師們往這樣的方向。當然不只是為我們自己志業,為普天之下培育人才很重要,這就是希望。」
苦既拔已復說法 心富有餘能施愛
四大志業用愛守護人間,有如在暗處點燈,為人間拔除苦難帶來希望,「苦既拔已,復為說法。」
「我的發心立願是『為佛教,為眾生』,其實是為普天下蒼生,慈濟的慈善在任何個地方,每一個國家都會提起了『竹筒歲月』,都會有那一分的溯源,溯源慈濟怎麼樣起而成就了慈濟?就是『竹筒歲月』。」
「不是要錢,是要『德』。臺灣話說『德』也是『竹』(臺語同音),期待人人有竹子的『節』,節,節氣,大家要有『節氣』。」
「國際間最近看到尼泊爾,他們也取竹來做竹筒,這樣地分分毫釐儲蓄起來。人雖然是貧,可是他們已經培育了心富,富有餘就可以幫助人。」
竹筒歲月立恆願 教善人間利眾生
在苦難現場,慈濟人分享「竹筒歲月」的精神,啟發人人本具的善念,帶動受助者翻轉手心,發願行善。在緬甸,2008年納吉斯風災受助者烏善丁效法竹筒歲月的精神,每日在煮飯之前抓起「一把米」存下來行善,至今帶動全村日存一把米,累積起來就可以幫助更需要的人。緬甸「一把米」的故事在國際間傳揚開來,莫三比克、尼泊爾⋯⋯許多國家都跟著做。
「佛教為眾生,在人間如何利益眾生?他們就可以把這樣的『一把米』的故事提出來分享,這總是這是好的教育。」
以愛啟愛,以善揚善。上人期待慈濟四大志業都能傳揚「竹筒歲月」的精神。
「期待我們慈濟的四大一體,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我們要把它一體化。慈善在竹筒歲月那個時代是真正的在提倡愛心教育,所以有這麼多的國家來支持。我們到現在已經把慈善普及到了全球,全球同樣落實四大志業。」
「四大志業會合起來弘法利生,是我們共同的一念心。竹筒歲月是啟發愛心的開始,這一念心期待是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大家有志一同,共同一個的心願,四大合一,推向全球,這是最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