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教善導正 合心造福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218
- 報導地點: NULL
「合」是由一個「人」、一個「一」、一個「口」,組建而成。證嚴上人第一梯次歲末祝福行腳,11月13日於高雄靜思堂與慈誠、委員、慈青進行溫馨座談,透過「合」字的組合,提醒所有慈濟志工要「合心」。
說法傳法話慈濟 莫忘那年初發心
「師父在四十多年前賽洛瑪颱風,1977年到現在四十六年了,四十六年前師父來高雄是為了什麼呢?也是為了賽洛瑪颱風,不是為了勸募,是為了勘災。那個時候來的時候,過了屏東開始看,那個電線桿都不是倒下去,是如刀在割一樣,每一支電線桿都變這樣(切平),很整齊。」
中度颱風賽洛瑪1977年7月25日從高雄南部登陸,在臺灣南部盤旋五個小時才從臺中港離臺,對臺南、高雄、屏東造成慘重災情,臺鐵西部幹線臺南以南電訊全部中斷,屏東縣九曲堂的電纜全部倒塌,農林漁牧的損失達新臺幣數十億以上;總共造成五十八人往生,近三百個人受傷,四千三百多棟的房屋全倒,二萬七千多間的房屋半倒,是南臺灣自二戰以來最大的災害事件。
「那個時候,我來高雄勘災,就是在涂(茂興)居士他們家,那個時候是這樣過來的,所以『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所以(現在)這個時候,師父來就是在這麼開闊的靜思堂,也是很感恩,感恩那個時候杜(俊元)榮董這樣陪我來看這一塊土地……」
在涂茂興師兄及當地志工的帶動下,高雄慈濟志工人數不斷增加、會務穩定地發展,志工們需要一個可以召開會議、舉辦課程、彼此交流活動的地方。華泰電子董事長杜俊元,不僅投身慈濟參與各項慈善工作,並捐出土地興建高雄靜思堂,讓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家」。
「這幾天有因緣我就要提起一下,師父年歲多了,希望這個地方起頭的歷史,在地的人要知道。尤其是你們要傳法、說法、聞法,說法要傳法,師父在說的話,你們很認真在聽,聽進去,你們很有辦法再去說給別人聽。那種的真誠是師父的弟子傳慈濟法、講慈濟事,我們就要講真正的道理,這叫做『歷史』,所以你們也是見證者,也是聞法者,也是要傳法,慈濟法你們一定要傳。」
修心養性拂無明 方向不偏正行為
說法、傳法,沒有年齡的限制。上人期許教師聯誼會(簡稱教聯會)的老師,雖然許多老師都已退休,但這一群資深的老師,帶動了慈濟教聯會的發展,也具有歷史性的意義與價值,需要好好保存下來。
「教聯會也已經普及到了全球,有教育的地方就知道有教聯會。在我還沒有出來(行腳)的幾天前,尼泊爾,佛陀的故鄉,那個地方有校長,校長他們開始在那個地方成立教聯會,和我視訊。當他們在與我分享,他們若開始要像我們臺灣成立教聯會,要把教育(融入)慈濟的精神。佛陀的故鄉在尼泊爾,不過當地不曾經有過真正的正法,佛陀在世一直就是看到宗教很雜,都不正信,也不確實,因為這樣他才會決定去修行。」
出家後的佛陀遊走周國,希望可以傳遞正信的佛法,然後當時交通不方便、科技不發達,僅靠雙腳走,能觸及的人很有限;加上外道對佛陀的迫害、毀謗,佛陀要廣為傳教說法,不僅辛苦,而且困難。
「就會想到說,師父那個時候為了說佛教,要走入人間,所以要去救濟,哪裡有苦難,或者是有急難等等,我們要及時去幫助,或者是貧窮苦難、孤老無依,長期在幫助。起初那個時候,你們知道嗎?我也是被很多的、很多的教,內、外也是一種議論紛紛,無明風。」
即便外在環境許多的異議之聲,上人仍是堅持「做對的事」,落實慈善工作的過程或許艱辛坷坎,上人未曾改變心志。
「總是『對的事情,做就對了』,所以跟你們說,慈濟是經過了很多考驗,方向不變,腳步沒有停,往前走。所以說教聯會,期待趁我們這個時候,儘管有的退休了,以前是要上課、上班,現在可以不用,可以多用一點心,回過頭來輔導年輕的老師,為他們講故事,為他們介紹慈濟。不是叫你們去傳教,是真正說教育的方向。」
退而不休獻良能 教育有方育良才
上人期待教聯會老師退而不休,將慈濟的教育人文與更多年輕老師分享,為人間教育盡個人之本分。
「孔子他也是要傳教育,他也要周遊列國,就是要傳教育,也曾經被很多的人壓迫,我自己也自我譬喻說,就像喪家之犬,總是他還是不氣餒,克服很多的困難,還是一樣為傳教育。我們佛教也是一樣,釋迦佛和孔子是差不多的時代,他們只是前後差四十年,四十年是很短。所以不管是佛教、儒教,或者是莊子、老子等,因為他們很有哲學,可以把世間物理、心裡或者是生理,他們的智慧都可以融會貫通起來,這都是智慧者。」
只要有心,沒有困難事,上人呼籲老師們能如過往每年暑假期間,教聯會老師都會舉辦營隊,邀請老師們一起到慈濟,分享彼此的教育理念,讓大家的心更緊密,堅定在教育的道路上。
「就像剛剛土耳其阿里市長,後來升為省長,十九年前他來臺灣,在臺中和我見面,那個時候,我就跟他說:『教育很重要,拜託你們回去開始關心。』因為我在畫面看到孩子七、八歲,敘利亞一些難民逃到土耳其去,看到那孩子小小的就要被逼迫到工廠做童工,因為他們的長輩就是要躲起來不能去做工,那個家庭的生活總是要靠孩子,七、八歲就要去做童工。」
敘利亞人因為內戰,家園受到侵害不堪居住,而逃離到鄰近國家土耳其,在土耳其邊境的難民營中生活,大人受到土耳其境內沒有工作權,只能將幼小的孩子送到工廠賺取微薄的工資,維持家庭生活。
「我看到那個報導,所以不忍心,所以跟胡(光中)居士說,你把那些孩子找出來,把那些孩子送去讀書。後來市長升省長,我就說:『可以的話,能夠建學校嗎?』所以在那個地方有慈濟(援建)的滿納海學校。總而言之,這都是歷史的過程,也很期待說與教育有關。」
為了讓孩子可以回到學校讀書,土耳其聯絡處負責人胡光中聽從上人的建議,挨家挨戶調查學齡期的孩子們,把他們找來學校上課,並給予經濟補助,讓他們可以維持家庭生活。
「我們幫他教育的孩子,現在有律師、有醫生,還有工程師。看到孩子長大,好在我們成就他,要不然這些孩子逃難、受盡了人間的折磨,內心會有不平衡,也許會成為恐怖分子。那些孩子,如果我們那個時候沒有給他教育的機會,不知道這個世間會有多少不平衡的心態?因為我們給他們有機會(受教育),所以現在那些孩子已經一屆一屆一直出來,成為社會的棟樑。」
心佛眾生無差別 一念悲心種希望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性與佛性是等同的,然而佛陀有因緣看到人間的生老病死苦,於是離開優渥的皇宮生活,借重宗教的精神分享真諦道理,引導出人人本具有的真如本性。
「他現相成佛,就是把這樣的因緣會合起來,說我覺悟了,我所覺悟的話,來和大家分享,聽的人就不斷、不斷(理解),這叫做名相,世間道理都是共同,愛也是一樣這樣共同。總是不管什麼宗教,早上我和他們在互動,他們是伊斯蘭教,他們禮節是這樣(右手放左胸上),我也要先向他們這樣(右手放左胸上),行個禮。現在他們知道了,他們看到我們就是這樣(雙掌合十)。」
不同宗教的禮節或許不同,但那樣的悲心是一致的。悲心就在一念間,那一念間卻是許多貧病人家未來的希望。
「總歸一句,這麼簡單,短短的時間要決定,要在那個地方培養千秋萬世的教育,這就是一念之間。所以師父常常說:『把握剎那,就是永恆。』一念,這樣剎那間,這一念心起來是對的,篤定了;對的,說話要正、實,要真、要實,說的話句句就是真實話,就能夠為人間入歷史,大家共同會合起來,那就是為人間造福,這就是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