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集史成書 典範教世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志工早會
- 點擊數: 163
- 報導地點: NULL
二十四年前的9月21日,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傷亡無數,全臺慈濟人立即投入救災,還重建當時地震受創的五十一所學校,往事歷歷,猶如昨日,過程一路走來的每一步都是善與愛,見證著臺灣重建的史詩,證嚴上人在慈善志策會上深表感恩,期待曾經的來時路都能化史為鑑。
「我曾經有說過:『臺灣無以為寶,以愛、以善為寶。』就是那個時候,看見了臺灣的愛、臺灣的善,這種一呼萬應我也很感恩,那個時候的那一念間,就是這樣的站起來,勇敢地總是呼喚出去。更感恩大家就是有好因、好緣,這樣的聲音呼出去,人人就是即刻響應,這實在是怎麼想都感覺到因緣不可思議。我自己也一直在想,這是什麼因緣?」
苦空無常是實相 虔誠大愛護眾生
儘管二十四年前「九二一地震」絕大多數的震災場景,隨著重建復原,早已悉數抺除殆盡而不復見,但在上人心中卻記憶鮮明,感觸油然而生。
「佛法都說:『過去、現在、未來。』一定是有過去,有昨天的過去,有今天的我們在回憶的過去。當然,也期待的有明天,這種有志一同成就好的事,期待明天,也會聽到國際間的好消息。不過我們現在,還是不要等待好消息,我們要驚覺驚世的災難,我們也要有警世的覺悟。所以我們還是要時時刻刻,要有這種警世的覺悟。要覺悟什麼呢?要有心,不能沒有信。所以我們共同呼籲愛與善,大家要共同的虔誠,用善與愛,這時候要表達虔誠。光說愛啊!愛啊!不知道什麼叫做愛。最近一直說要虔誠的大愛,要愛眾生。」
覺悟人世間的苦、空、無常,往往在於親見災變當中。上人強調,虔誠的大愛是付出無所求的清淨之愛,要時時敬信佛法。
「佛陀是正知、正見、正覺,我們就是要相信,要提高警覺。有覺就要有學,所以我們要成為學佛的人,學佛陀他對人間所看的,就是愛,清淨無私的大愛,去為眾生付出無所求。這也就是我常常說無所求,付出還要說感恩。真的是要感恩,沒有受苦難,哪有好人去付出呢?所以因為有苦、有難,才會有發心,發心付出,這樣叫做好人。這都是相對的,有病才需要有醫師,有學生才需要有老師,這都是相對的。總是,我們現在站在學佛的方向,再怎麼樣我們現在還是凡夫,無法超越佛陀的大知大覺。所以我們總是依佛法,我們用愛來愛護眾生。」
延續善愛於行動 廣說來路教感恩
上人回憶起「九二一地震」時為受災民眾搭建組合屋,到現在仍延續在其他災區使用。
「很感恩那時候佛法的力量,安定了我的心,所以快速助我安定下來。所以找出了一個方向,就是啟動救災。第一個想到的,那種災後房屋倒塌,那些受災的人要到哪裡去?第一個先安住,找安住的方向。」
「臺中有一區,我們就是蓋小木屋。那個小木屋都是要可以拆,這種拆下來,一支釘子都不要耗損掉,這曾經有過再回歸過去那一分惜福、動員付出,還要惜福。一片圓圓的鉛板、鐵釘,都沒有讓它消耗掉。等再拆的時候,那個釘子,再用一個鉛片鋪上,釘下去拔起來,還是原封不動,還是留著再到災區去,工地要做就要有的釘,那些都可以再用,那一種的惜福,從那個時候一直延續到現在。」
回眸來時路,不止是物命延續,上人更期盼慈濟的精神也能在行動中不斷傳承鋪路。
「慈濟人,總是要真正的,要有愛的傳承、愛的延續。我很期待,過去我比較不想講,但是現在,我還是要跟我們的學校,慈濟的學校,期待你們一定要懂歷史。不是二千多年前、幾百年前,光說外教的人來怎樣,也要負起了為慈濟弘揚,弘法利生。」
然而,時隔二十多年,年輕一輩卻很難從早已復原的土地上,升起感恩之心。
「剛剛說哪一個學校,現在我們問他說:『你們知道這間學校是慈濟蓋的嗎?』老師不知道、校長不知道,學生當然也不知道。短短的二十幾年,就感覺到忘恩,那個恩德沒有了。人生就可怕是『忘恩負義』,這種沒有愛、很冷淡,沒有愛的人生,會很冷淡。」
回顧過去是見證 即時記錄留青史
歷史殷鑑,上人期盼慈濟人負起責任。
「我期待,我們的慈濟人要以身作則,何況說教育。過去我都不說,也不要求,但是我現在不說、不要求,將來慈濟足跡很快就會消弭掉,也許會從國外幫我們弘揚慈濟。你看這時候在國外,人家都很珍惜,所以我們真正的也要請各位,慈濟不是一個人。」
「總而言之,人能弘法,非道弘人。不管我做多少,如果沒有人去弘法,還是沒有多久就沒有了。儘管你把學校建得這樣,現在的老師不認識你,校長也不知了,學生怎麼會知道?那是五角、十元、一百、一千,這樣不斷不斷大大小小,點滴不漏,才能這樣幾十間學校。」
「二年多就這樣四、五十間的學校,讓學校建起來,比它過去(還要好),過去的就快要倒了,有的幾百年,但是都是破爛掉。這一回的地震(九二一地震),把它震垮了,慈濟接下來,不讓孩子有斷學。我們趕快給他們臨時的,學生讀他們的,我們工程規劃、建學校,工程照常進行,不讓孩子停學,這是很不容易。」
上人期待慈濟的足跡能一一編寫留傳,不僅要回溯過去,也要即時記錄。
「趁著現在還大有人在,參與工程、參與那個時候街頭巷尾勸募的委員,還有人在。總是期待你們要寫歷史的人,要趕快集合起來,來募一些人。教聯會,我也跟他們說,期待他們找一些人來寫,總是我們一定要推動起來。過去的歷史,我們現在要回溯來集,現在的就是要及時記錄,不要再等三、五十年後,再來回溯。」
親身投入有見證 編史成書教後世
慈濟秉持法華經的精神,深入其精髓《無量義經》,開拓人間菩薩道。2006年12月16日上人正式宣告成立「慈濟宗」,如今慈善足跡遍及全球128個國家地區,其精神理念已經吸引全球學者深入研究探討。
9月3日、4日兩天,慈濟慈善基金會與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合辦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為主題的全球共善學思會,學者們即以「證嚴上人影響力」、「歷史背景下的證嚴上人」、「證嚴上人的思想」三大面向,以全球性視野,進行多元及深刻廣泛的探討。上人更覺慈濟留史的重要性。
「期待大家用愛,為臺灣來留歷史。因為臺灣在國際救災也不少,也是臺灣的光榮,所以真的要做學者,真的要做有意義的人生,就要真正的我投入慈濟、我看到、我做到,這歷史寫下來,這就是真正的價值。總是很期待各位,大家共同來寫這部歷史。」
「而且我們做到論壇,很感恩有心就是這樣帶出去,就可以吸引那裡的學者有興趣。開始有一位教授,跟著慈濟二十多年,二十七年,默默的跟著慈濟來做探討了,了解原來我們平常人都說:『人在做,天在看。』我現在才知道到說,我人在做是人在看,所以有人總是有心,他默默跟著二十七年,不知道他將來會成書?所以我們就來匯集這些成書,那就是慈濟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