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造血幹細胞捐贈
  • 報導地點: 新北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10月19、20兩日在慈濟三重靜思堂舉辦造血幹細胞捐、受贈者相見歡,並規劃31周年慶關懷小組講師認證課程。今年主題「髓緣31‧善行寰宇」,來自海內外的受贈者,當面向救命恩人親自道感恩外,也向所有的捐贈者及長期默默付出的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志工致敬。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楊國樑主任表示,中心恆持不懈關懷血液疾病患者,為搶救生命致力於造血幹細胞捐贈,供髓足跡至全世界31個國家地區,遍布五大洲寰宇全球,截至2024年九月為止,共計6781多位受贈者改寫生命奇蹟,並累積超過48萬名登記志願捐贈者。31年來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見證了「人間有情、髓緣有愛」的生命故事。

 

來自苗栗的造血幹細胞捐贈者羅翊僑(左)擁抱受贈者,彷彿多了一位妹妹如一家人親切。(攝影者:顏福江,地點:三重靜思堂,日期:2024/10/19)

 

捐受贈者相見歡 見證救人一命無損己身

 

今年共有七對捐、受贈者參加公開場相見歡,年齡最大的受贈者68歲,年紀最小的8歲,移植當時才2歲。捐贈者捐贈時的平均年齡為27.5歲,捐贈性別比男性與女性比為4:3。參加相見歡的受贈者平均移植都超過五年以上,他們在歷經移植後排斥,定期回診、休養生息後,現在都已健康復原,有的甚至重回工作崗位,重拾彩筆、重拾樂器,重新揮灑彩色人生,演奏生命樂章。

 

「接到骨髓配對符合的消息,知道要捐贈造血幹細胞,開始積極健身運動,希望將身體保持最佳狀態順利捐出!」今年34歲來自台南的捐贈者陳政彬,父親是義消,從小在耳濡目染的助人環境中成長,或許因此在心中種下善的種子,2006年因親友接觸慈濟舉辦的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聽聞加入骨髓資料庫可以救人一命,就這樣單純覺得可以救人,不加思索決定加入建檔行列。

 

但陳政彬直到2018年才接獲慈濟來電表示配對成功的消息,他表示,當時剛從國外(澳洲打工)回來臺灣,因為太久沒回來,所以不知臺灣的各種消息,只知道那時詐騙猖狂,「當初接到慈濟通知,還以為接到詐騙電話,甚至忘記自己有過建檔。」當志工跟他說:「病人需要你!」當時政彬只是回臺探親,沒想到卻接到配對通知。

 

在家人支持下,他以「周邊血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方式捐贈,也因為這個因緣,讓他養成健身習慣至今。現今醫療科技發達,捐贈造血幹細胞大多以「周邊血採集」方式捐出,「捐髓就像捐血一樣簡單」。

 

另一位來自苗栗的捐贈者羅翊僑,2012年在同事的邀約下前往竹南火車站參加驗血建檔活動,2018年接獲配對通知訊息時,還驚訝表示:「平常發票沒什麼中獎機會,這麼難的骨髓配對居然中獎了,真是太不可思議!」捐贈時,她剛新婚,現在已是一個孩子的媽;當時為了捐贈,更注重均衡飲食攝取營養,捐贈過程帶著捐血的心情,祝福受贈者可以展開全新的人生。

 

造血幹細胞受贈者(左一)「小慈」成功移植後,學習最喜歡的薩克斯風,為捐贈者吹奏感恩的樂章。(攝影者:顏福江,地點:三重靜思堂,日期:2024/10/19)

 

關懷小組 提供高品質的陪伴

 

「你(妳)的一針、他(她)的一生。」因為有許多捐贈者的無私大愛與志工無怨無悔共同投入救人的行列,而成就善念善行,他們義無反顧地堅定救人的行動,拯救了無數病患與家屬脫離病苦,重返健康平凡的幸福。

 

1994年由慈濟志工、捐贈者組成的「關懷小組」,全臺成員約800多人。他們除了定期舉辦驗血活動、勸募捐贈者、關懷捐贈者,維持骨髓資料庫的成長外,關懷層面亦擴展到需要協助的血液疾病患者及其家庭。不管醫療科技如何進步,不變的是志工全面關懷的精神,憑著毅力和耐心,關懷小組多能護持捐贈者與受贈者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完成救命的工作。

 

「關懷小組」募集臺灣造血幹細胞志願捐贈者,給了血液疾病患者家庭希望,是讓臺灣成為國際聞名的「慈善之島」美稱的幕後英雄;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懷,恰是慈濟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最大特色,讓救人的捐贈者,獲得應有的尊重與關懷。

 

要成就每一例造血幹細胞的捐贈並不容易,在志工投入召募、志願者驗血建檔、中心進行配對、志工陪伴志願者完成捐贈與捐贈後多次捐後追蹤,統計每一例皆超過500人次的投入,社區化的在地關懷小組亦定期接受培育課程,傳承高品質高效能陪伴與關懷。

 

來自海內外的受贈者,當面向救命恩人親自道感恩外,也向所有的捐贈者及長期默默付出的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志工致敬。(攝影者:顏福江,地點:三重靜思堂,日期:2024/10/19)

 

髓緣31周年慶,10月19日相見歡活動之後,10月20日接續舉辦志工之講師認證教育訓練課程,提升骨髓捐贈關懷小組的專業知識,跟上醫療的最新發展。

 

(文:顏福江、劉蓁蓁 新北報導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