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佛寺裡,年幼的釋迦采潔常常仰望佛像,內心充滿疑惑:「為什麼身為釋迦族的後裔,卻因為性別而無法深入佛門修行?」這個困擾著她的問題,成為她日後千里尋法的動力。
「從小,我就渴望能走入佛教道場,但在家鄉,女性卻面臨諸多限制。」采潔回憶著,直到高中畢業後參加了佛光山在當地舉辦的「人間佛教」課程,她才看到一道曙光。在佛光山法師的引導下,她了解到臺灣的佛教道場對女性修行者擁有更開放的態度。懷抱著對佛法的熱忱,她申請進入嘉義南華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就讀。
在臺求學期間,采潔不只專注課業,更利用寒假到佛光山實習,學習道場禮儀與精神。「那段時光讓我初步認識了人間佛教的實踐方式,特別感恩覺明法師給我許多學習機會。」她真摯地說。
命運的轉折在2021年悄然降臨。一場嚴重車禍讓這位遠在異鄉的佛國女孩,孤單地躺在大林慈濟醫院的病床上。「那是我人生最低潮的時刻,身體的疼痛,加上無親人在旁的孤獨,幾乎要擊垮我。」
然而,就在這困境中,一個溫暖的聲音透過病房的電視傳來,觸動了她的心弦。「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上人開示,那種慈悲的力量讓我忍不住落淚。」采潔眼裡泛著光芒說道。更讓她感動的是,慈濟志工尤惠觀老師無私的陪伴,讓她在異鄉感受到家人般的溫暖。
「每次看到慈濟人默默付出的身影,我彷彿看見人間佛教的真實展現。」采潔分享道,「從佛光山到慈濟,讓我深刻體會到佛法該如何落實在生活中。」她感恩在求學過程中,佛光山給予她寶貴的學習機會,也因此開啟了解人間佛教的第一扇門。而在慈濟的因緣,更讓她找到生命的新方向。
返回尼泊爾後,采潔在2022年4月成為慈濟基金會在當地的首位同仁。在藍毘尼的慈濟會所,她常常天未亮就開始工作,直到夜幕低垂才返家。她將在臺所學的淨皂製作技術傳授給當地婦女,協助她們自立自強。「以前的我總覺得生活沒有重心,但現在,每天都充滿期待與喜悅。」
現在的采潔,每每想起證嚴上人對「為佛教,為眾生」的堅持與實踐,總是倍感震撼。「看到上人和慈濟人用行動翻轉苦難,這讓我更加確信:佛法的光明就是要帶入人群中。」
2024年冬日,在關渡靜思堂的慈誠委員授證典禮上,采潔流著淚說:「這不只是一張委員證,更是一份承諾。」如今,這位年輕的釋迦後裔正以行動實踐著她的誓願——要用慈濟的大愛之光,照亮佛陀的故鄉。
「慈濟讓我看見佛法生活化的典範。在藍毘尼,我們已經從一個人發展到五位同仁,還有五十多位志工,這只是開始。我相信,只要持續付出,一定能為家鄉帶來更多改變。」2024年九月,采潔再度來到臺灣,在慈濟大學攻讀生物醫學碩士,她堅定地說:「未來,我要把所學的一切帶回尼泊爾,用慈濟人文為佛國注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