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教育
  • 報導地點: 臺北

迎接慈濟教育志業屆滿35周年,10月13日慈濟基金會特地從花蓮移師臺北,於臺北國家圖書館舉辦「三教五育樹成林」論壇。教育部鄭英耀部長、政務次長葉丙成、國家圖書館館長王涵青、環境部彭啟明部長等政府官員及教育界人士、慈濟團隊等三百多人共襄盛舉。

 

身教 言教 境教 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

 

35年來,慈濟教育志業培育2萬4千名醫護人員。13日這場迎接周年慶所舉辦的「三教五育樹成林」論壇,展現「言教、身教、境教」的成果,及「德、智、體、群、美」五育的成效。五場論壇由20多位專家學者分享醫學、護理、品德、服務、環境教育等面向。

 

慈濟教育志業屆滿三十五周年,在國家圖書館進行的論壇,活動開始首先由來自慈濟大學,深具多元文化特色的合唱團的演繹開啟序幕。(攝影者:羅景譽,地點: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日期:2024/10/13)

 

其中大體解剖及模擬手術的「無語良師」,是醫學教育的創舉,「模擬手術」則是開創醫學的新紀元。證嚴上人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開創國內遺體捐贈風氣。而慈濟大學數十年來對無語良師的感恩與尊重,深獲家屬及社會大眾肯定,目前已有超過4萬5千人簽署大體志願捐贈同意書。

 

在學時期曾經接受證嚴上人親自頒發新芽獎助學金,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前理事長鮑卓倫醫師,分享無語良師模擬手術對醫技的影響。(攝影者:林家如,地點: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日期:2024/10/13)

 

慈濟教育志業始於1989年,由證嚴法師創立慈濟護專,接著開辦慈醫學院、慈大附設中學、台南慈濟中學,迄今已35年,現已成為包含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及研究所的完整教育體系。慈濟教育志業不僅在台灣,至今已擴及海外10個國家,援建超過256所學校。

 

闡述慈濟教育就是個有機體,慈濟大學附屬中學李玲惠校長,期許教育工作者,都能將每一位學生當作未來佛,引領他們如何自主學習。(攝影者:白崑廷,地點: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日期:2024/10/13)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自2010年起迄今,已有39個醫學會、1萬2千多位醫師參加,海內外41所大學、1701位醫學生參與模擬術式,不僅提高手術的安全性,也提升醫師對手術熟練度,更是造福無數病患。

 

面對少子化與教育工作的新挑戰,教育部葉丙成次長,應邀於專題研討會專題研討四「品德教育&幸福人生」分享「新時代的品德教育」。(攝影者:游濬紘,地點: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日期:2024/10/13)

 

學養 教養 修養 全人教育擴大影響力

 

教育部鄭英耀部長表示,慈濟教育志業源自於證嚴上人的大慈悲心,除了照顧偏鄉,自弱勢族群開始,乃至於社會不同地區的國家民族,帶給需要的人希望。

 

鄭部長還提及三年前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創立之初,到慈大來上解剖課,學生不只學到專業,也在無語良師身上學到慈濟大愛精神,對他們相當有啟發性。無語良師對台灣醫療教育的貢獻,慈濟教育志業從小學到大學,35年來培育多元領域不同人才,不只在臺灣,在全世界也會看到慈濟人才的貢獻。

 

九〇年代曾參與慈濟教育生活營,教育部長鄭英耀提到慈濟創立迄今,起心動念皆緣起於最初的大慈悲心,教育就是全人類的希望工程。(攝影者:羅景譽,地點: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日期:2024/10/13)

 

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致詞表示,感恩社會各界對慈濟教育的支持,全球慈濟人跟隨著上人的理念,在全球需要的地方援建超過256所學校,台灣有78所學校,包括在九二一地震,上人不忍心災區學子教育中斷,因此援助超過51所學校希望工程重建,林副總進一步指出,慈濟教育將繼續在需要的地方發光發亮,培育具慈悲關懷,國際素養,守護生命守護愛的人才。

 

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細訴上人辦校源起,她強調慈濟教育的本質,在於回歸慈善的原點,教育是孩子未來的希望,更是世界的希望。(攝影者:羅景譽,地點: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日期:2024/10/13)

 

與慈濟因緣深厚的環境部彭啟明部長示,現在社會大家只喜歡看標題、看短訊息的內容,造成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每個人的內心改變做起,這也是教育的本質,他指出「只要是對的事,就去做,這是我從慈濟學來的!」希望慈濟教育發揮更大影響力量,環境部可以做大家的後盾。

 

環境部彭啟明部長述說轉換角色適應,投身公部門從不同角色學習處理事務,面對環境議題,上級長官的關切,既是壓力也是一種助力。(攝影者:羅景譽,地點: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日期:2024/10/13)

 

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表示,慈濟教育以生命、美學、典範、服務、生活、品德教育的人文精神,樹立人品典範的本質,為人類文史留芳。就以慈濟學校服儀、威儀、禮儀生活教育,品德、品質、品味的行為準則,培育具有學養、教養、修養的專業素養。

 

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表示,慈濟教育以生命、美學、典範、服務、生活、品德教育的人文精神,樹立人品典範的本質,為人類文史留芳。(攝影者:北一區人文真善美,地點: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日期:2024/10/13)

 

精舍德修師父感恩勉勵,慈濟教育宗旨「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強調先成人再成才,老師就像是掘井人一樣任重道遠,要帶著學生從學到覺,啟發學子走在道理的正軌上,啟發學子心中的愛與善,看到這個世界需要,關懷社會無私的付出,這就是慈濟教育的根本,並期待教育達到淨化人心的功能。教育是希望工程,捨我其誰,在座每個人都是掘井人,產生永無止盡的希望和力量。

 

「品德教育與幸福人生」,講題二由臺中市大勇國小張珮鳳老師分享「靜思語與品德教育」,闡明身為教育工作者如何落實靜思語教學與實踐。(攝影者:鄭洊宏,地點:中山南路國家圖書館,日期:2024/10/13)

 

(文:吳進輝  臺北報導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