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慈濟基金會2020年與臺北市府簽署〈合作共善備忘錄〉,臺北市蔣萬安市長,特別接受邀稿,以親身經歷道出以往和慈濟合作共善的感受,同時更表示,在未來的市府施政上,仍將借助廣大慈濟志工的力量,繼續為市民打造一個具人文關懷與共善文明的宜居城市。
臺北市政府與慈濟合作的因緣已經有許多年。首先,在「慈善關懷」方面,翡翠水庫管理局緊鄰烏來區,附近地區年長者人口多,臺北市政府與臺北慈濟醫院簽署〈失智照護合作備忘錄〉,於翡翠水庫水資源環境教育館設置服務據點,不僅能提供地區失智長者及家庭宣導諮詢服務、協助引介至新店的臺北慈濟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也提供年長者、失智症患者走進大自然,體驗身心療癒,減緩認知功能衰退。
在「防災教育」方面,市府教育和民政單位,透過與慈濟等單位共同合作,向學生傳授防災知識,透過CPR、AED操作,以及避難收容處所開設等實作訓練,讓學生們實際使用慈濟的福慧床與福慧隔屏,在避難收容處所體驗過夜活動。這樣沉浸式的體驗讓防災教育更加有趣,強化學生們對於防災的重要性。

在「生態環保」方面,很感謝慈濟長年以來在環保議題上付出許多心力,今年臺北市政府與慈濟在大安森林公園共同主辦「2024地球日『減塑有我x蔬食無痕家庭日』」,透過表演、市集、闖關遊戲等等精采有趣的活動內容,讓民眾從日常生活養成減塑觀念,為環境永續盡一分心力。
自從1966年證嚴法師成立了「慈濟功德會」,從一天做一雙嬰兒鞋、三十位家庭主婦省下買菜錢開始,持續幫助有需要的人,經過五十八年的堅持,每一項慈善工作,都是證嚴法師跟無數志工的全心奉獻。
在證嚴法師跟無數志工的全心奉獻下,每一項慈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尤其面對 COVID-19 疫情的挑戰,慈濟發揮大愛,以民間力量幫助臺灣克服疫苗短缺的狀況,帶來的不只是保護力,更為社會注入暖心的關懷與正能量。

在去年基泰大直民宅傾斜事故,以及今年0403大地震中,也都能看到慈濟志工的身影。此外,慈濟也在臺北市防災演練中,設有「心靈撫慰區」,為民眾提供放鬆和深度會談的安心空間,紓解災民受驚的情緒。
蔣萬安市長說,他也曾多次出席過慈濟的活動,包括浴佛大典、經藏演繹、祈福感恩會等,慈濟志工們透過溫暖的互動,讓每個受助者都能感受到尊重與關懷,令他印象深刻,也從活動中感受到慈濟強大的動員能力、無國界的慈善精神,以及人文關懷與永續發展的實踐。
慈濟還有一個令人敬佩的成就,就是成立了「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至今已經三十一年,不僅是臺灣唯一的骨髓資料庫,更有數以萬計的慈濟志工,本著搶救生命的悲懷,擔當起勸捐的重責大任,到今年十月底已經登記志願捐贈者超過四十八萬人,並組成「關懷小組」對捐贈者展開全程的陪伴和關懷,讓臺灣的愛心生生不息,廣被全球。

除此之外,慈濟積極造福社會,與市府亦有諸多合作,例如舉辦防災教育宣導、推廣蔬食減碳活動等,未來希望能持續在「慈善關懷」、「防災教育」、「生態環保」、「公益人文」、「國際交流」五大面向與慈濟保持合作,打造臺北成為安全、運動與未來之都。
即將在2025年5月17日至30日盛大展開的「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預計吸引國內外數萬多人共襄盛舉。臺北市政府已和慈濟簽署志工服務合作備忘錄,感謝慈濟動員數百位志工支援運動會,希望透過志工們的熱情支援,讓賽事準備及相關服務更加完善,帶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難忘的運動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