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null
  • 報導地點: 亞洲


 
喜悅與感恩氣息瀰漫著金卡蓮慈濟大愛一村,2023年8月26日,慈濟志工、會眾與村民在大愛學校幼兒園的禮堂,一同慶祝「金卡蓮慈濟大愛一村20周年」,代理省長赫魯親臨現場。
 
五管齊下 翻轉紅溪河畔貧民區
 
代理省長赫魯身上的一襲輕裝,是二十年前雅加達水患時志工給他的深刻回憶,「為什麼我今天會穿著白polo衫、牛仔褲、黑鞋、沒有穿襪子?因為2002年雅加達水災,挨家挨戶關懷民眾就是這樣穿。」他表示,20年前他還是北雅加達政府的一個小組長。
 
2002年1月26日,連續幾天的傾盆大雨,紅溪河河倒灌,讓四分之一的雅加達淹沒在大水中,電訊、道路中斷;河邊的居民像螻蟻般四處逃竄,將近40萬人被迫離家避難。創下30多年來災情最慘重的紀錄;卻也是紅溪河與她的子民們命運轉變的契機。
 
當時相當認同慈濟濟貧教富理念的華裔企業家黃奕聰,3月6日偕同印尼慈濟志工前往花蓮靜思精舍,向上人表達援助印尼同胞的心意。會議裡,上人建議以抽水、清理、消毒、義診及建設大愛村「五管齊下」的方式進行賑災。

 

對於慈濟的援助,魯赫銘刻在心。「水災三個月後,居民要求有住處,但政府沒有建造房子的預算。當時政府的方案是提供七個月租金的補助給居民,讓他們有臨時落腳之處。而郭再源、黃榮年和其他志工提出可以為居民建設房子。非常感恩慈濟願意援建大愛村,今天我們才能相聚在此。」
 
2002年起,印尼政府和慈濟共同整治紅溪河,拆除河床邊的高腳屋,當志工清理時,原本袖手旁觀的居民,紛紛加入了行列,齊心合作,為自己的環境而努力;就連一旁的軍警也跟著動手。
 
「七個月之後我們再次見面,居民想觀看慈濟大愛村,所以我們與慈濟志工輪流接送他們來觀摩。當時資料顯示有15,000戶,我認為這是印尼最大的慈善方案,也協助解決雅加達的水災隱患。」赫魯感恩說道:「因為有大家的努力,2.5公里的紅溪河,原本15米寬的河已經擴大到40米至60米,每段區域寬度不同。」

 

安居安學 大愛村培育人才
 
2003年,大愛一村完工;兩年後,大愛二村也跟上了腳步,志工還在大愛村裡辦學。
 
居民遠離淹水惡夢,孩子也可以受教育。20年來,以前未滿十歲的孩子,透過正確的教育、輔導和陪伴,如今已能自力更生,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魯赫一一見證,深表感動。而慈濟印尼分會執行秘書陳豐靈(濟崧)分享,「我們這二十年成就的三大成功原因——合和互協、教育、感恩。」
 
「當時,我們一開始是挨家挨戶登門拜訪,確認所有學齡兒童都要報名上學。那時候還有很多八、九歲的孩子沒有上學,也有十歲的孩子還不識字。」陳豐靈表示,透過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未來,如今成果展現在眼前,金卡蓮大愛村儼然是個模範村。
 
當時才五歲,現在已經當上警察的達葛納斯,小學和初中都在大愛學校就讀。他肯定地說:「若還繼續住在紅溪河畔,一定不會有長遠的想法,連能否上學都成問題,談何夢想或志願?」
 
另一位當時的孩子絲麗(Sri Suryaningsih)與達葛納斯的想法一致,也認為教育和志工的陪伴,敞開了她的觀點和思維。如今絲麗已成為一名公務員在雅加達省政府的投資部服務,「新學校的環境,振奮我的學習動力,他們不只是教導知識,也用心為我們的未來規劃和陪伴,對我而言意義重大。」絲麗高中畢業後繼續升大學,目前半工半讀完成碩士班。

 

看見大愛村的成長,最欣慰的莫過於慈濟印尼分會的志工們,副執行長黃榮年表示:「年輕一代延續了慈濟人合和互協的精神,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人品素質。我們要堅信證嚴上人的教誨,慈濟有長遠的願景,20年前我們按照上人的慈示;20年後的今天我們看到愈來愈好的成果,但我們也需要不斷改進。也希望能夠培養更多優秀的下一代。」
 
副執行長郭再源亦說,「依照上人慈示,我們協助居民獨立,也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孩子的故事,有人當警察、有人當工程師。我們親眼見證上人的愛在大愛村有很好的體現。」【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Metta Wulandari 印尼報導 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