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null
  • 報導地點: 臺灣



因杜蘇芮颱風前緣風雨,「2023年慈濟教育功能團隊合心共識營」原訂三天課程,遂改為七月二十九日一天線上共修。190位學員透過視訊,與精舍師父雲端相見,汲引汩汩法髓,學習如何從佛法汲取教育的養分。其中由精舍德佩師父擔綱講授「當教育遇見佛法」這堂課,在學員間引發很大共鳴。
 
從佛法提煉教育養分
 
「教育是知識,佛法是智慧;所以當教育遇見佛法,就能轉識成智。」精舍德佩師父說,學佛的重點是幫助我們產生智慧,而智慧是從每天的生活中來,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德佩師父認為現代社會無明煩惱很多,證嚴上人曾指出,這是因為患了「缺愛症」所致,若要對治「缺愛症」,「用慈施悲」是最好藥方,但這需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用心耕耘,才能讓藥方發揮效用。但這需要養成,要從點滴付中不斷練習,要像慈濟的「竹筒歲月」,透過每天一點一滴的付出,自然能養就出一片美麗的心田,對應每天面臨的變化和挑戰。
 
當前教育隱憂  不求甚解
 
線上學員,對於德佩師父的提醒,感到很有啟發。曾經擔任高中校長的陳仁傑表示,現代人忙於追求物質滿足,煩惱跟著不斷增加,現在,過度追求有形物質的風氣,也蔓延到教育現場,他舉例,由於社會喜歡以認證作為能力檢核的依據,導致部分老師為了幫助學生通過認證考試,反而忽略了幫助學生建立理解、釐清文本脈絡的重要性,有些老師甚至,以劃授課文本重點的方式,直接給學生填鴨式的教育。這樣的結果,學生得到的知識完全不紮實。此外,學校老師,也常忽略要帶領學生,從生活體認中累積智慧、養成品格的重要性。
 
陳仁傑校長強調,身為老師的責任相當重大,因為政府是透過制度,讓孩子一群又一群,進到教室學習。老師有責任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讓他們安心,並作為他們的心靈依靠。他強調「老師們不但要顧好自己的心,也要照顧好學生的心。」
 
慈濟美善  帶來校園善循環
 
這場線上研習,參加學員也分享了許多發生在校園裡,讓人難忘的善循環故事。2002年,板橋慈濟人黃慶鴻三代單傳獨子,在學校因同學嬉鬧,被推倒意外往生。黃師兄與其師姊深受上人靜思教化,強忍傷心劇痛選擇原諒,甚至為了不希望有任何人為此受處分,還特別去慰問班導師陳春男,陳老師因此深受感動,不但經常分享慈濟的美善,更加倍投入教育事業,十七年後還成為典範校長。
 
線上學員黃昇傑老師聽聞黃慶鴻師兄故事後,表示非常感佩,也相信,如果社會人人都能像師兄一樣,用「心寬念純」的心態處理事情,一定充滿祥和。
 
課程最後,精舍德佩師父再次以「教師是菩薩事業」來期勉線上參與的學員,德佩師父強調,菩薩是覺悟的有情,而唯有入人群,才能成就真正的菩薩道。並以證嚴上人曾勉勵教師們要能「以大慈悲為室,著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處而說法。」期盼大家,身體力行,以身為教,接引更多菩薩,一起淨化人心。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羅克洲,2023/07/27)(文史處楊雅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