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啼聲 歡喜說慈濟
今年(2023年)6月,柯莎爾老三才出生三個半月時,因家中塑膠屋頂不不堪使用,遇雨成災,一家七口苦不堪言,先生又遠在一千多公里外工作,讓她求助無門。慈濟轉輾得知,走入了她的家中,評估後找來旅館老闆普馬(Puma)先生幫忙修繕。老闆見狀很是不忍,快速出手幫忙,不到半天時間,為柯莎爾換全新的屋頂,柯莎爾知恩圖報,承諾有機會願意成為志工。
志工在菩提迦耶一個村落又一個村落,走入住戶家中介紹慈濟「竹筒歲月」,7月14日行程來到柯莎爾所在的村落,所以特地邀請她同行,本土志工士楊與之分享「竹筒歲月」的精神及意義,聰慧的她很快就有所領會,開心地穿上志工背心,帶著大家前去拜訪鄰居們。
柯莎爾從起初開口,連「慈濟基金會」都說得不怎麼熟悉;很快地進入狀況,愈說愈流暢,可以侃侃而談,令志工看了感到很欣慰。
繼續前進,志工分組在村里挨家挨戶推動。印度的大人小孩很愛看熱鬧,見柯莎爾在跟村裡的婆婆媽媽介紹竹筒,一個傳一個靠過來想知分曉,還主動告知有誰在家。
這一家說:「我也想要一個竹筒。」下一家也不落人後,跟士楊登記姓名和電話。有些年輕人本來婉拒,但見多數人都響應,也立即轉變態度。
有一位婦人莎萳(Sonam Kumari)說她沒辦法認領,因為她很窮。志工李麗華聽了,在旁邊慢慢跟她說起,當年上人是如何在自己都吃不飽的情形下,還要去幫助生活有困難的人,以及慈濟從五毛錢起家,如今已是走遍全世界的日不落慈濟世界。
見村中許多人都歡喜領了竹筒,又看到慈濟為柯莎爾修繕屋頂的報導,另一位鄰居芭比菟(Babitu Devi)更是主動表明也想像柯莎爾一樣成為志工,莎萳(Sonam Kumari)也一改觀望的態度,要讓自己成為能助人的人。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村民們願意「小錢行大善」,一盧比、二盧比地存下愛心,即使沒錢,也能日存一把米,或只是對著竹筒發下好願,為自己和家人及天下人祝福。
宣導圓滿,初試啼聲的柯莎爾非常高興。她很感恩慈濟人不僅讓一家安身,又送來物資幫他們安生活和安心。醫療組緊接著送去擦皮膚的藥膏,幾天的時間,孩子的皮膚就有很明顯的改善,能夠參與做志工,她很感恩也很歡喜。
日存愛心 匯聚善力
第一位來到菩提迦耶的慈青,暑假過後,即將返臺就讀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的林宛詩,7月8日抵達後,幾天來看到志工雖然跟村民言語不通,還是很努力在推動竹筒;村民雖然不見得都很了解竹筒的意義,卻都發心領養,令人感動。
尤其是看到柯莎爾只是聽了士楊的簡介,就勇敢走入人群,很有勇氣。她跟自己說:「對的事,要勇敢去做。」身為慈青的她,決定要做志工們的後援,幫忙打點和收拾,到學校跟孩子互動,畢竟帶動氣氛是慈青最擅長的。「我還會再來!」林宛詩不是來蜻蜓點水,她要盡自己小小力量,積極在佛國付出。
短短二個小時,志工帶出門的37個竹筒,全數都有了主人,帶隊的李麗華非常開心。尤其是看到柯莎爾的好表現以及村民們所展現的熱忱。「希望這裡能成為慈濟村。」她期待柯莎爾和婦女們能像思龍加村的菩提種子一樣,帶動全村,將恆河比哈村打造成有大愛的慈濟村。【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朱秀蓮 印度報導 2023/07/15)
雖受助仍有力量付出 本土志工柯莎爾推竹筒歲月
- 詳細內容
- 作者 朱秀蓮
- 分類: 各據點消息
- 點擊數: 289
- 報導地點: 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