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null
  • 報導地點: NULL

 
 
【口述摘錄】 
一九七五年,我十九歲時懵懵懂懂地接下向桃園會員收善款的工作,成了委員。 
 
一九七八年十月,我的同學也是會員簡秀琴,她跟我說,莒光街有一個二十二歲的先生,大腸癌往生了,積欠二十多萬的醫藥費,他的太太即將臨盆,不但無力償還欠款,生產費也沒有著落。秀琴問我,可不可以幫助那位太太?我很贊成,那個月我收了善款二千六百四十元,就帶在身邊去看她。 

 

我們抵達的時候,棺材還在,那位太太看起來二十歲出頭,年紀跟我差不多,身邊還有個一歲多的女兒。我心裡想,我六歲沒有父親,童年過得那麼灰暗,這個小女孩才一歲多,如何度過悲哀的童年?我把錢交給那位太太,說這是我這個月收到的功德款,可能幫助不大,不過是我們的心意。 
 
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寫信到花蓮向上人報告,我寫下善款的明細,以及案主的情形。我也把個案的情況說給家人聽,媽媽、大姊、二姊立刻掏出錢來,差不多有一千多塊,我又拿去給她,還留下電話和住址。我跟她說:「這是我家人的一份心意,我的能力有限,可能沒有辦法再繼續幫助妳,不過如果妳有心事,可以跟我聊一聊。」那時候沒有訪視經驗,也沒有其他委員可以請教,還不知道不能把個人資料留給案家。
 
 

現在我們家可以說都是慈濟人,四個姊妹都是委員,大哥是榮董,小哥是慈誠和榮董,小嫂後來也成為委員,他的子女做生意,都是榮董,但兩位哥哥已經往生。我先生也是委員,孩子都成家立業了,很遺憾還不是委員。 
 
全家都有這樣的善念,其實受媽媽的影響非常大。媽媽相信天公疼憨人,憨憨地做,上天不會虧待我們。以前她都告訴我們,我們雖然窮,但是要窮得有骨氣,不能讓人看不起。拜拜時宴請親朋好友,要有很真誠的心,把我們家最好的拿來宴客,不能漏氣,不怕人家吃,才會富有。如果有人來乞討,我們都還沒吃飯,媽媽也會先添一大碗給他;即使在我們最辛苦的時候,媽媽也會說,大家少吃一點,別人就有一頓飯可以吃。


歡迎訂購:
請洽:慈濟各地靜思書軒
或網路購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6323?sloc=main(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www.cite.com.tw/book?id=96003(城邦讀書花園)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11780701(三民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