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慈善
  • 報導地點: 桃園

韓僑孫阿嬤生活簡樸,與先生來臺30多年。兩年前先生因病去世,兒子在七、八年前患重度身心障礙,無法工作。家中經濟就靠她的身障補助、紅十字會及嫁出去女兒的一點補貼。中午她會到關懷據點取餐,生活過得很簡單。

 

「我是遺傳性肌肉萎縮,造成長短腳,謝謝師兄、師姊關心我和兒子,還送來電動車、冰箱、電風扇,很棒!冰箱比我們以前的大,很好用,謝謝!」

 

孫阿嬤有了電動車代步,經常穿梭在社區的大街小巷,幫弱勢家庭送餐、辦愛心卡等,身殘心不殘,是社區的好幫手。(攝影:李明霂,地點:桃園)

 

孫阿嬤喜歡助人,靠著電動車移動,經常協助左鄰右舍需要幫助的人;「我能幫忙辦殘障手冊,因為我有經驗,所以別人需要辦殘障手冊、復康巴士,我都可以幫忙。」她還用電動車幫鄰居送餐、到便利商店傳真資料,同時幫忙上網路訂復康巴士,不僅方便,也能為他們省電話費。

 

關懷戶鄭先生與孫阿嬤因病苦及同為弱勢家庭,成為患難之交。鄭先生有次到市政府辦殘障手冊時,突然昏倒,證件只辦到一半,「剩下手續都是孫大姊幫我辦的,她還常拿吃的東西給我。」

 

「不要抽香菸,省下來的錢,湊到一百塊可以幫助別人,這樣我們也有福,好不好?」有一天,善良的孫阿嬤請鄭先生試騎電動車時,邀他一起做好事回饋。

 

端午節這天,訪視志工陳得新(左),送來一臺八成新的紅色電動車,他迫不及待請孫阿嬤試騎看看。(攝影:李明霂,地點:桃園)

 

受到孫阿嬤的感召,鄭先生當場就捐出五百元,「有多餘的錢,我願意回饋社會,捐給慈濟也好,不然錢也是買菸、買檳榔;雖然力量不大,能積少成多,感恩慈濟的師兄、師姊,對我們家幫助太大了。」

 

四輪電動車,不只代步,也轉動社區巷弄裡的長情大愛,親幫親,鄰幫鄰,是孫阿嬤最愛的代步工具。

 

(文:楊佳惠 桃園報導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吳明勳編輯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