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null
  • 報導地點: 亞洲


 
土敘震災重傷兩國邊境,光是土耳其,震毁房舍即逾8,000棟,受災居民,除了依親外,災民暫時住在災難緊急應變總署提供帳篷,每頂帳篷大約可住10至12人,但是帳篷難抵寒風,民眾只能在戶外燒柴火取暖。

應變中心設在哈泰伊省,主要是哈泰伊省在地理位置上相對安全,且前往重災區加濟安泰省等各災區車程預估,兩個小時內即可到達。

 

土耳其勘災團 在重災區啟動合作共善
 
在確定伊斯坦堡依親災民發放事宜順利進行後,勘災團領隊熊士民副執行長也在18日出發,前往重災區加濟安泰省努爾達伊鎮,拜會奧斯曼省長,抵達時省長正在勘查帳篷區。
 
勘災團由七人代表在省長座車內與省長會談,了解到目前在努爾達伊鎮原有四萬人口,地震往生2,500人,高達百分之六,屬傷亡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省長在聽取慈濟賑災計畫後,表示可以和慈濟共同發放12,000戶,而該區不需毛毯,僅需要物資卡,並承諾所需的災民名冊等相關資料。目前政府己投入建設貨櫃與永久屋,目標是一年後交屋。不過省長依然很期待慈濟可以再為災民們建一座「臺灣村」,但至於詳細的援建需求,省長需要十天的時間來彙整才能提供明確的援建需求。
 
對於未來與慈濟的合作賑災,卡爾卡米斯(Karkamış)區長肯佛先生很期待,會後即與慈濟進一步討論賑災細節。

 

緊接著,勘災團也前往拜訪聯合國人道援助事務廳,聯合國邀請慈濟加入跨組織協調會議,確保資訊互動及避免資源重疊,並表示可提供災區各城鎮地圖,包含帳區位置等等,而且聯合國在土耳其災區各省皆有代表可協助慈濟快速了解受災群眾現況、對接土國政府和慈善組織溝通協調的管道。
 
除了拜會省長及聯合國人道援助事務廳,勘災團也特地前往加濟安泰市的慈善組織SENED拜會。SENED成立於2013年,是土國註冊的慈善基金會,立志服務殘障人士,於災區各城鎮皆設有服務站。地震後,他們也承接執行國際大型慈善組織的援助專案。
 
SENED表示他們在阿達那及加濟安泰省都有倉儲可提供給慈濟、也願意協助造冊並合作發放。

 

多年慈善深耕土耳其 震後看見善循環
 
蘇培老師是慈濟援助敘利亞難民兒童「小阿里」的父親,多年前從伊斯坦搬到加濟安泰省。他們一家逃到伊斯坦堡的時候,阿里才九歲,因為難民身分,法制下成人無法出外打工賺錢,難民兒童成了家裡的經濟支柱,小阿里在當時就受雇於一家鞋廠,每天工作12小時,卻只有13分鐘的時間上廁所。
 
所幸在慈濟補助下,他可以重拾書包到「滿納海國際學校」就讀。小阿里現在19歲了,目前就是在叔叔所服務的SENED做志工。地震後第一時間,小阿里就向慈濟表明投入志工的心意。
 
而小阿里的父親蘇培老師,也自滿納海國際學校成立(2015年)起,在任教滿納海中小學,2017年他們舉家搬遷到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城市加濟安泰省。幸運的是他們的家雖然距離震央卡拉曼馬立斯只有77公里,但全家都平安。
 
蘇培老師曾經在加濟安泰省商會工作,現在自己創業也正在研修博士班,且即將畢業。他表示,自己和慈濟是一家人,很希望投入賑災工作。

 

志工在勘災過程中,發現災民雖然暫時有帳篷可以棲身地,但生活條件非常貧瘠克難。儘管原本的家已然是廢墟,還是有不少人,將帳篷移到自家旁邊,足見他們對家的渴望和眷顧。
 
在重災區,勘災團所見滿目瘡痍,每一片互礫都承載著災民曾有過的家庭溫馨,現在卻也殘忍地刻畫著地震的傷痛。志工實際走進帳篷內與災民互動,期盼為他們規畫適合的中長期援助。

 

對於災民與這塊土地的傷,志工心裡明白,唯有愛能給他們依靠,給他們面對未來的勇氣和力量。
 
(文:整理自土耳其勘災團報告簡報 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