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苦復說法 行善也教善
2019年伊代風災重創莫三比克,慈濟自災後急難救助,到中長期的復建,援助腳步不曾停歇,規畫援建中部23所學校,及四座大愛村共三千棟的大愛屋,一步步帶動當地居民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並且已有四千多位居民投入慈善工作。
莫三比克慈濟志工傅迪諾獲邀出席聯合國婦女大會「賦權婦女且增強韌性的整體方法」平行會議。他在會議上指出,對婦女的賦權必須透過教育來實現。他清楚地記得,當年他到達災區時,一位七歲的小女孩積極地在陽光下曬課本,並表示,希望災後學校重開時,能盡快回到學校上課。今年三月初,慈濟援建的莫凡比斯中學落成啟用,慈濟將開展教育培力下一代。
慈濟在莫三比克興建的大愛屋也陸續交屋中,「最有趣的是,當我把鑰匙交給家庭時,通常都是女主人來拿鑰匙,我們男人常說,我們是一家之主,是房子的主人,但實際上在家中是女人掌管一切。」傅迪諾表示,性別平等一直是慈濟的核心理念,雖未曾特別注重婦女運動,但當地女性志工不但遠遠超越男性,且受啟發後展現無限潛能。他真誠地說:「我們男人要學習接受這點,有時我們的大男人主義會妨礙我們,阻止我們做出社會所期待的行為,男女之間的差異已經是過去式了。」他有信心,莫三比克的下一代將在各自社區帶動巨大且正向的改變。
女性賦權的能量也展現在戰後復原,俄烏戰爭迄今未止,海外難民及國內流離失所人口中,女性及老人幼童占多數,女性肩負起家庭重任、形成穩定的力量。在波蘭,慈濟與國際NGO合作援助的烏克蘭難民,讓難民得以在異地安身、安心,又開辦波蘭語及職業訓練班或是以工代賑,提升就業機會,如今,烏克蘭難民婦女更是協助慈濟,將慈善的腳步跨進烏克蘭境內。
這些人生翻轉的故事,看見的是女性的力量,也見證了慈濟的慈善奇蹟。慈濟秉持《無量義經》的精神,行入人間救度苦難人,「苦既拔已、復為說法。」播下善種子,行善也教善。
克難起家 婦女善力造慈濟世界
而慈濟的慈善模式,不輕任何點滴的力量,早在五十八年前,慈濟的慈善就是靠精舍師父縫製嬰兒鞋及三十位家庭主婦,三十支竹筒日存五毛錢起家;慈濟志工裘曜陽在慈濟與「每位姊妹倡議」、勞雷托社區聯合舉辦的「讓女童接觸教育:解決坦尚尼亞所面對的女性生理與健康挑戰」平行會議中分享了慈濟早期如何從克難起步,透過竹筒歲月啟發眾人「小錢行大善」,一步步地達成幫助苦難眾生的志願。
還有另一場的會議——「跨代行動,通過教育賦權女孩」,由慈濟與勞雷托社區聯合舉辦。靜思精舍清修士陳思育代表與會,會中他闡述了慈濟人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將慈濟的長情大愛擴及到天地萬物,他以環保為例,分享志工在證嚴上人的號召下,提倡「與大地共生息」之理念,敬天愛地、愛人、愛物、愛動物,一開始並沒有專業的人員告訴志工什麼該回收?什麼不該回收,志工做中學,平均年齡七十歲,其中不乏不識字的老阿嬤,但是她們懂道理,儘管回收過程再繁瑣再累人,也歡喜投入甘願承受,共同的信念是「要留給下一代一個乾淨的地球。」而付出的過程中,志工也發揮了人生的價值。
佛陀說:「一切眾生皆平等。」慈濟的愛不分國界、種族、宗教,實踐「我們都是一家人」的理念,將佛陀教法落實在人間,從五十八年來慈善足跡,不難窺見女性平權、賦能的具體成果。
(文:整理自聯合國婦女大會每日簡報 )
女性平權、賦能 慈濟模式躍上聯合國婦女大會
- 詳細內容
- 作者 慈濟基金會
- 分類: 各據點消息
- 點擊數: 230
- 報導地點: 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