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中藏日月
欲將無形化有形,首部在洗米;年糕製作的前一晚,精舍常住師父和志工一起洗米,德漢師父說:「洗米水一定要回收。第1道、第2道的水比較營養,可以用來澆菜;第3道、第4道的水可以澆花、澆樹。
圓型桶子裝的水,德募師父用來澆菜;方形桶子裝的水,德枚師父用來澆花、澆樹。米洗好,需浸泡,靜置一晚,以待明天,將此生做渡舟。人有人性、物有物性。物之體相用,將米磨成漿,米之本體不變,其相已不同,所能作用的,即是做成年糕、發糕的材料。
德愉師父表示,早期做年糕、發糕,完全以人工磨米、以黑鍋攪拌,如今方式不斷地改良,有些步驟可以機器取代人力。後期,承擔年糕和發糕製作的德漢師父與德本師父,將攪拌完成的年糕,分裝進鋼碗、鋼盤之中。
德漢師父近年受脚疾之苦,仍勇於承擔,每天從凌晨3點半,做到下午5點多,全靠毅力與意志力支撐。師父說:「這是一種責任,也是歡喜結善緣。」
千錘百鍊還堅勁
志工們拿著飯匙,輕打鋼碗裡的糯米糰,「啪啪聲」不絕於耳,有節奏的拍打,以拍打出內部空氣,經過拍打過程,將年糕裡的空氣釋出,脫膜後的年糕,才能光滑細緻沒有坑洞。
「空氣」就如年糕的雜質、煩惱,去除煩惱才能塵盡光生,顯現圓潤光滑。拍打後的年糕放上推車、再進蒸箱,洪爐淬鍊。就如修行,要堪忍得住暑熱煎逼。歷經百度的熱氣炊蒸,年糕淬鍊成型、等待脫模,以饗大眾。
德渙師父表示,炊蒸出爐後的年糕帶有水氣,若急於包裝容易發霉,將其靜置,以待時間滌淨水氣。靜置2至3天後,志工用飯匙將年糕脫膜,手會痠、會痛,借力、使力,年糕終能順利脫膜,正如人,願受教,方能雕塑成形。
今年的年糕,有原味、桂花、桂圓3種口味,桂花係靜思精舍常住師父自己栽種,物以致用。
刮除殘留糕屑斷習氣
發糕,洗米、磨米、混合、攪拌,與年糕相同唯不瀝水,直接以漿分裝,進蒸箱中炊蒸,相同的體,不同的相,不同作用。
發糕出爐,志工搶時間排成一排,迅速又確實地,把發糕送到大寮用電風扇吹涼。約莫1小時後,德渙師父帶領志工為發糕脫模,黏在碗上面的些許殘餘發糕,志工趁熱用刮刀刮下,和著蔬菜炸一炸,又是一道美食,展現克儉靜思家風。
德渙師父分享,做年糕的過程是智慧的成長,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彼此進退間相互補位,這是上人希望看到的。德椒師父道:「無論是回來值勤的、做香積的志工,或是回來走春的人,精舍都會準備小小的發糕,跟大家結緣,祝福大家福慧增長。」
(文:邱靜明 2024/02/09 花蓮報導)(文史處:黃湘卉編輯自精舍過心年簡報)
精舍過心年 年味始飄冉
- 詳細內容
- 作者 邱靜明
- 分類: 各據點消息
- 點擊數: 242
- 報導地點: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