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null
  • 報導地點: 臺灣


 
無常扣門  慈濟伸援手
 
陳女士與先生育有一子,2018年7月夫妻倆歡欣鼓舞地準備著自助餐店的開張,末料,就在開幕前夕,無常打亂了她的人生。正值壯年的先生突然腦溢血往生,陳女士的生活也頓時陷入困境⋯⋯幸好,慈濟及時送來急難救助金,溫言暖語陪她過困苦時光。
 
當初夫妻倆為了要拚經濟,規劃做自助餐的生意,因而把四歲孩子送到海南島給娘家的人照顧,但世事難料,做生意的事無奈劃上休止符。

 

「接回四歲兒同住,這時的孩子最需要母愛的撫育。」陳女士聽從志工謝雪娥和志工的勸告,「眼前就是好好照顧兒子長大,有任何困難,我們都會與妳一起度過,妳不是一個人,妳不孤單,妳有我們啊!」短短的一句話,讓陳女士感到窩心又暖心。
 
 
多年來志工常邀她參加慈濟活動、歲末祝福、浴佛和親子班的課程。陳女士與孩子從中學會愛、關懷和尊重。她覺得,慈濟是一處善環境,因為在慈濟,兒子大大改變以前害羞沒有自信的心,還常說要去「慈濟補習班」。
 
布施是有心人的參與
 
志工深知,把心打開才能迎向陽光,但這點對於深陷苦痛的陳女士而言,並不容易。一路陪伴志工的謝雪娥說:「我們訪視團隊剛接觸時,她有很重的防衛心,覺得我們不是善意的,經過一次次不放棄的拜訪和關懷,她漸漸卸下心防,接受了我們。」

 

謝雪娥表示,頓失摯愛又要一肩扛起生計,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陳女士而言,人生彷彿走進死胡同。志工建議她做清潔工,陳女士聽進心裡,有了工作經濟漸漸穩定,人生也有了方向,但也因長期做打掃工作,致使雙手發炎,志工得知,為她覓得幼稚園的廚房工作。
 
另外,臺灣與大陸的生活型態和教育大不同,尤其在教育上常困擾她,致使常造成母子倆言語不和,志工建議讓孩子到安親班學國語正音,自此後,母子相處的氛圍已漸和諧。
 
陳女士視慈濟人為家人,樂於與志工談心事或分享生活點滴,志工與之分享的《靜思語》對她有很大啟發及幫助,她說:「人生沒有所有權,沒有人能預知生命的長度,卻有使用權,能掌握生命的寬度與深度。」
 
迄今四年有餘,陳女士的生活已趨穩定,她感念慈濟的幫助,她和兒子都加入慈濟會員。她表示,自己也想盡點心力,「金額雖不多,但希望這份愛能繼續延續下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珍香 臺北報導 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