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慈濟在印度菩提迦耶成立了縫紉班,希望協助婦女們習得一技之長,將來藉著縫紉手藝,賺取一點生活費。菩提迦耶有許多村民出身低種姓階級,生活非常辛苦,如果家庭入不敷出,沒有足夠謀生技能,又缺乏工作機會的婦女,長期下來心理累積的壓力,讓她們經常壓力爆表。但縫紉班的成立,為這些困境找到了出口。
學員從揮剪刀到展開笑容
菩提迦耶縫紉班剛成立的時候,課堂氣氛劍拔弩張。縫紉班幕後推手之一,慈濟馬來西亞志工胡桂雲還記得,剛開班時,學員經常在上課時互相開罵吵架,手上甚至拿著剪刀互相較勁,甚至連老師也無法阻止。胡桂雲可以理解,這是長期生活在印度社會底層女性,所學到的生存法則:「若想生存,就是不能被欺負!」
不過隨著課堂逐日進展,縫紉班的氣氛漸漸有了改變。志工胡桂雲為學員請來印度裁縫師萍姬(Pinke),擔任指導老師。縫紉班招募的30多名學員,她們來自思龍加村與牧羊女村,多出生於印度的低種姓階層,幾乎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不識字怎麼做筆記呢?萍姬老師想出1個方法,她在白板上畫版型,線條上標示紅點和黃點,紅點代表1吋長,黃點代表半吋長;老師還教她們,1根食指的長度大約3吋,1個指節長約1吋,這個方法很管用,學員們跟著畫樣,專心做起自己的筆記。
婦女們跟著老師,從學會打版到裁剪,到懂得如何操作縫紉機,她們做出了小圍兜、小孩子穿的褲子、洋裝,這些作品,讓她們開心地笑了,因為每人都如願完成了1件完整且可愛的作品。
改變從心開始 露琵的分享
學員的笑容,讓志工胡桂雲非常欣慰。希望她們透過縫紉來維持生計,雖然是成立縫紉班的目標,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她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溫暖,學會溫柔的力量。
其中有1位學員露琵(Rubi),之前完全不認識慈濟,因為婦女代表到村裡宣導慈濟有成立縫紉班,她才報名參加。其實開始的時候她也很猶豫,因為村裡的婦女都不敢出門,但是上課3天之後,她自己察覺到,「我到這裡來是對的,我很開心可以到這裡來學習。」
從小在貧窮環境下長大的露琵,父母每天為了生活奔波,即使她現在已經結婚,但還是認為生活就是為了填飽肚子,有個遮風避雨的家。而未想過原來人可以自由、快樂地活著,甚至不知臉上還有1種運動,叫做「笑容」。
先生在外地工作,每年只回家6、7次,露琵獨自在家帶著3個孩子。11月12日是印度的新年(排燈節),先生從外地回來,看到露琵臉上露出笑容,且比較會跟人交談,問她原因。她說,自己參加了慈濟的縫紉班,現在覺得日子過得很開心。
露琵接著唱由靜思語編成的歌――〈心中有愛 才會人見人愛〉給先生聽,還告訴先生,「慈濟人教我們心中有愛,是最美的笑容,而且做每件事都要面帶微笑。」先生聽了,也為她感到高興,還囑咐她天天都要去上課。
露琵還告訴胡桂雲,她最喜歡的1句靜思語就是,心不難,事就不難,露琵領悟到,原來很多事情都是來自於「心」,只要心不覺得難,天下就沒有難事。
慈濟在印度菩提迦耶的縫紉班,也許無法立即讓當地婦女在經濟上有顯著的改善;但相信,會有更多像露琵一樣的佛國子民,會從心領會到喜悅與力量,用自己的雙手開始改變命運。
(文:魏玉縣,2023/11/23,印度報導)(文史處:黃湘卉編輯)
菩提迦耶成立縫紉班 婦女學會技能展笑容
- 詳細內容
- 作者 魏玉縣
- 分類: 各據點消息
- 點擊數: 217
- 報導地點: 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