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標籤: null
  • 報導地點: 臺灣

 

「事業要做,志業更要做。」曾經上人輕輕的一句法語,重重的烙印在他的心裡,從此,他信受奉行。這一念,承載著永恆的力量,引領著他亦步亦趨地在慈濟菩薩道上邁進,成就真正的慧命之旅。
 
1938年生於日治臺灣花蓮港廳富里莊(今花蓮縣富里鄉),杜俊元為家中獨子,建國中學畢業後,進入臺灣大學電機系,取得電機學士。1962年至美國留學,進入史丹佛大學,同研究室學長包括施敏及張忠謀等人。1965年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後,進入IBM公司華生半導體研究中心。1968年因父親生病,身為家中獨子於是請調回臺灣。1971年,創立華泰電子,是臺灣早期半導體封測公司。1990年加入慈濟,成為慈濟志工。中國大陸華東水患的親身賑災經驗,深深撼動了他的心,改變了他對事業及金錢的想法。1996年,杜俊元和妻子楊美瑳捐出15億新臺幣購得高雄愛河旁12,000坪的土地,興建成為高雄慈濟園區,匯聚十方湧現的美善與大愛。隔年,他再次捐出價值13億元的矽統股票,並作出決定——百年之後,捐出自己的大體作為無語良師,供慈濟大學醫學院解剖研究。 
 
杜俊元一生跌宕起伏,歷經數次生死大關,卻從未忘卻他身為慈濟人的使命與責任。

 

事業有成 找到人生方向
 
杜俊元年幼時父親在臺東池上鄉經營碾米廠,家境優渥,這位獨子在父親用心栽培下,成就了胸懷千里的大志。臺大電機系畢業後,於1961年與楊美瑳結婚,婚後一個月即飛往美國攻讀學位。楊美瑳在臺結束學業後,亦前往會合,夫妻倆在異鄉相互扶持,助杜俊元完成史丹佛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業,學習專業技能素養,奠定了日後事業的基礎。
 
1971年,杜俊元赴高雄成立華泰電子公司。以其敦厚個性、專業素養,不出幾年,在電子業界打下一片江山。是善良的本性使然,是時懷知足、悲憫的感恩心,杜俊元在事業有成之際,偕同妻子時時行善布施,善心更是處處著墨。

1988年,楊美瑳因為回花蓮參加小學同學會的因緣認識了慈濟。初踏入靜思精舍,碰巧上人正對眾開示,她深深為上人法語吸引,驀然驚覺:原來正信的佛教是在人間學菩薩行,因而深受感動,她頂禮於大殿前,終於為自己找到了方向,尋到了皈依處,也因此接引杜俊元,自此夫妻同行成為慈濟菩薩道侶。

 身段柔軟 樸實而謙卑
 
「他的腰比任何人都彎得低。」這是慈濟人眼中的杜俊元。
 
「他對人非常親切,平常極少穿西裝,都穿公司夾克來上班。」這是華泰電子公司員工眼中的杜俊元。
 
「每天都會看到一位老先生在住家附近主動打掃公共區域。」這是鄰居眼中的杜俊元。
 
接觸慈濟之前,杜俊元曾經是妻子口中「最不浪漫的人」、員工眼中「要求相當嚴格的老闆」。能與慈濟結緣,杜俊元總不忘感恩自己的妻子楊美瑳。
 
杜俊元回憶道:「我家師姊不但帶回許多慈濟刊物給我看,只要電視上有證嚴上人開示的節目就刻意播放出來。」久而久之,杜俊元覺得這位法師開示的內容雖然平易,卻極有哲理,於是跟著妻子走入慈濟。
 
1995年,杜俊元大病初癒後,醫師囑咐他要在家休養百日,每天走一萬步健身;不久,剛好社區裡負責掃地的老先生離職了,於是他拿起掃把開始掃地。他說:「掃地可以體會很多事情,比如碰到貓、狗大便,心裡覺得很髒、會排斥;但不掃,心裡又有掛礙,掃了一段時間,也就很習慣了。掃地若不掃心地,也沒多大意思,所以說,現在要我生氣不容易了!」
 
菩薩道侶 相扶相攜
 
杜俊元曾說,妻子楊美瑳是他最好的諫言者,在他面臨人生最重要關卡時,都是妻子諍言,讓他度過難關。
 
「杜俊元不是個浪漫的人,個性可說是有點近於木訥、沉悶。他不善於言情,但是他用努力的成果來與我分享,我想這或許是他對愛的表達方式吧!」楊美瑳說:「他雖不浪漫,但重然諾,無論對家庭或對我,只要他答應的從不食言,也因此我對他做事都很放心。」
 
「最讓我感動的是,師兄事母至孝。多年來無論在煩忙或不順意時,他對九十多歲的老母,總是如同對小孩般的慈言愛語,那近乎哄騙的耐心與神情,每每讓我深受感動。」
 
進入慈濟後,夫妻兩人趕上1991年的大陸賑災,杜俊元隨團至大陸安徽、江蘇災區探訪。劫後斷垣殘壁的景象,活生生映入眼簾,令他震撼不已,原來昔日從書本中讀來的淒苦文字名相,而今竟是如此真實。歸來後的杜俊元極力思惟:「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不過幾斛」,遂全力投入賑災的行列,也在實際參與活動中得到了法喜。

 

「你做事,我放心。」南區榮董召集人
 
1992年10月於臺中舉辦的全省榮董聯誼會上,上人指定杜俊元為南區榮譽董事長的召集人,上人對他的看法是:「你做事,我放心。」身負重任的杜俊元,感懷大部分的榮董都是企業界人士,自有其獨特的智慧與經驗,但如何凝聚這股力量?又如何以歡喜心、不著痕跡地給予啟發、加以引導?他費盡心思,覺得委員、慈誠隊與榮董應是支持慈濟這鼎十方爐的三支腳,缺一不可;有了這穩固的支撐,慈濟方能成就更大的菩薩行。於是每月的高雄區定期聚會,三月一次的南區榮董總聚會,共修、交換心得,分享彼此的成長、互相成就,種種用心無非是希望凝結大家的共識,為慈濟盡一分心力。而今南區榮董經由他的努力,彷如在慈濟的大海裡,注入一股洪流,發揮功能。
 
杜俊元也極力引導二子一女走入慈濟。在大兒子結婚時,喜宴上禮金120萬,他以新婚夫妻倆名義布施,盼日後他們能以自己的體悟,親手布施。

 

在「行」的布施中體驗更多
 
進入慈濟以前,杜俊元雖也常行布施,但卻從沒有做慈濟時歡喜捨得。當他發現自己罹患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時,更深感人生無常、把握當下的重要,於是在1993年4月卸下公司總經理、董事的職位,全心在志業上。曾經在「尊重生命,全球齊步走」國際賑災活動中,他認捐110間愛心屋來帶動榮董發心,亦投入勸募策劃的工作。當時的他即有感而發的道出:「一般榮董大多只做財布施,殊不知在『行』的布施中體驗更豐、感受更多。」
 
杜俊元直言,接觸慈濟幾年來,心靈愈見平靜,生活更趨單純,體驗出以捨無量心,喜無量心來廣結善緣,他更自謙將努力培養慈悲心,盡己所能,行所當行。
 
年紀大了才接觸慈濟是杜俊元的遺憾,因此有機會與大學生演講時,他說:「我想告訴這些年輕朋友,不一定要等到賺大錢、事業有成了,才想到要為別人付出,其實現在就可以培養一顆慈悲的心,將服務人群作為人生的目標。」以此勉勵學子以身體力行來體驗更多。
 
「菩薩遊化人間,人間如舞臺,我們只是在舞臺上扮演一個角色來遊化。」杜俊元是真正的菩薩行者,於人間付出,慷慨而溫暖,其一生行誼,如同一道和煦的陽光,照亮自己,也感染著身邊的人,留給大家深刻而感性的回憶。
 
(文:慈濟基金會 花蓮報導 2023/10/25 編輯:陳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