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洪瑋瑩(中)除了演繹,還兼顧活動細節,拿著電腦和夥伴們討論動線和注意事項。[攝影者:曾富春]](/community/./images/community/1D70CE80CFE411EF973EC77D65A79A3D_0.jpg)
年輕人承擔活動流程,也參與演繹,彼此朝著共同的目標 ,深入學習平日「師姑、師伯」在活動中所承擔的各項工作。
◎SOP一步一步學 向同目標前進
對資深慈濟人來說,日日月月年年在辦活動,工作細節已駕輕就熟。這些工作,表面上看就是一些生活上細項,青年志工自己在想,「這些工作應該不難,是不是不用再勞動師姑、師伯?」
洪瑋瑩說:「我們本來有點矇著頭做,像吳玉華、劉子甄和我跟媽媽感情很好,一有疑問或困難,除了請教師姑、師伯,也會各自回家向媽媽請益。」夥伴們也覺得,雖然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但是資深師姑、師伯跟著上人這麼久,精神面和待人處事還是需要他們來提點,應向長輩們多學習。
年輕人對臺中靜思堂場地還不熟,人力也有限,比如香積、點心茶水的準備和活動引導等等,疼愛他們的師姑、師伯,退而居於配合和從旁指導傳承的角色外,也支援香積、茶水和交通等工作,讓青年團隊更快上手。
「師姑、師伯很挺我們,每次我們尋求支援,他們總是二話不說地答應,『好,我們來處理!』」資深慈濟人,以身行傳承慈濟人文,疼惜年輕人的心,讓洪瑋瑩和其他青年志工感動於心。「最近開始邀約貴賓,很多師姑師伯幾乎不假思索直接告訴我們:『一定參加!』像我跟林文秀師姑稍微一聊,就像充飽電一般、心好暖。」
◎從無到有 資深志工牽手做
從無到有要籌備一場歲末祝福,所想的和實際執行後,才了解非想像中的簡單。活動當天呂祉葳和呂聿嵐負責典禮組,掌控發福慧紅包的動線。
本以為遞紅包、發紅包哪有什麼困難?呂祉葳說,「經過師姑的解說,我們才知道紅包該怎麼拿、如何快速遞補紅包,才不會讓師父站著等,引導會眾上臺的動線也不能打結,更不能擋到師父的動線,感恩師姑們的經驗傳承。」
青年志工謙虛有禮肯學,總是「師姑長、師姑短」地叫,資深慈濟人疼惜在心,挺身相助。1月4日,資深司儀靜淇(李惠瑩)來到臺中靜思堂,在司儀黃重誠和黃薰緣身邊,靜靜地聽他們主持,時而低聲耳語從旁提點。
彩排「燈燈相傳」,靜思堂東西班的青年志工捧著托盤走到接近中央走道的定點,司儀必須有一個Cue點提醒兩邊人馬同時轉向中央,再往階梯上走,但此時,兩邊轉向的時間點不同,被靜淇注意到了。
「咦!你們給的Cue點是什麼?」靜淇輕聲細語地問,並即時建議Cue點,提醒他們可以在Cue點上加強語氣或稍微拉高音量。
◎身兼數職 工作演繹兩肩挑
排練時,劉子甄拿著麥克風專注地提醒演繹者,「站出來一點!再出來一點!」洪瑋瑩戴著耳麥,拿著電腦和夥伴們討論當天活動的動線,時而向前提醒劉子甄,該留意的Cue點,或哪個動線須修正。
平時排練的時候,洪瑋瑩就像幕後的媽媽,關照團隊的生活細節。「當大家都在線上忙的時候,我就多一點心思,觀察大家有沒有喝水、吃飯?
企劃們要的不多,一包大薯就能獲得身心慰藉,有力氣繼續開會!」企劃團隊體貼排練人員,每當排練後,都是歡送大家回家才安座用餐,接著繼續討論當天練習的缺失,以及須共識的地方。
洪瑋瑩的細心,來自於她從小跟在媽媽蔡月桂(資深慈濟人)身旁,參與過許多大小不一的活動,耳濡目染媽媽在活動中為團隊打點生活、香積組的工作,現在輪到年輕人自己承擔,她就化身為幕後的生活茶水組,像大姊姊一樣,面面俱到地為大家服務。
企劃成員不只是工作人員,也須上臺演繹和負責至少一個幕次,小志工演繹《跪羊圖》,最小的才四歲,由洪瑋瑩來指導。「企劃團隊大家都會相挺,十四個人聽起來好像很多,但實際上,一個幕次是多人共同負責,有人擅長手語,有的善於揣摩意境,互相支援和補位。」
劉子甄說:「瑋瑩除了照顧我們的胃跟照顧我們的心,她文筆好,思緒清楚,是我們的小編,負責所有宣傳文字,補團隊的不足。」
洪瑋瑩的工作繁忙,彩排期間,須到中國大陸出差,其他成員就自然地遞補陪伴小志工練習。「大家的個性和特長不太一樣,但我們還蠻合的,很有默契,搭配得很好。」
團隊第一次一起合作企劃,也是第一次共同舉辦大型活動,彼此指導一個至數個幕次,再來合併合體排練。呂祉威負責〈序曲〉,自己和先生沈佳緯也須上臺演繹一對夫妻和〈報恩〉曲目。
〈序曲〉中的「仙女」角色,身段須柔軟,來自不同社區的演繹人員,彼此不熟,一剛開始默契培養不起來,遇到許多困難。「還好我們幾個企劃成員都很團結,互相補位,像我沒有空的話,奕心或明峻就會來幫忙調整。」
◎將心比心 培養付出動力
鄭明峻負責對接機動和交通,1月4日總彩排時,他和黃弘欣推來兩張桌子,各放在二樓講經堂兩側門口,準備放置福慧燈,自己再退回「燈燈相傳」的隊伍裡。到了師父領眾祈禱時段前,他和黃弘欣也是推宇宙大覺者到舞臺的工作人員。
「像推宇宙大覺者,什麼時候兩人要同時起步、同時轉,轉的方向,合十行禮等等,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次我們從師姑、師伯身上學到更多。」橋段結束,他們要善後,還要上臺演繹,工作繁瑣,時間點的拿捏考驗臨場反應,但年輕人眉不皺,臉不臭,在資深活動組、司儀靜淇的引導下,一一挺過。
鄭明峻2008年受證慈誠,後來因結婚、養家育子,家業、事業驅使他不得不快速往前輪轉,直到後來捐贈幹細胞,才漸漸回到慈濟軌道,參與活動。
2023年中區《無量義 法髓頌》,他承擔豐原、后里、神岡等地年輕人的召集窗口,也是企劃團隊成員。他說,「我會考量到年輕人喜好不同,有人喜歡做福田(清潔服務),有人愛做香積,要運用智慧,培養他們付出的動力。」
當年,鄭明峻受制於家業、事業的牽絆,無法及時投入志工行列。現在對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將心比心,徵詢時間許可的人,才力邀出來。「畢竟我們也是這樣子走過來的,年輕人剛開始還沒融入慈濟,腳步踏得比較慢,我們要多體諒,耐心陪伴,培養愛的存款,等漸漸熟悉運作模式後,他們就會主動投入了。」
上人常說,「來不及了,時間不等人!」鄭明峻也有同感,現在孩子已上高中,只要時間允許,安頓好家庭老小,他就積極投入慈濟事。他感慨地說:「師姑師伯年紀大了,我們年輕人要趕快,因為時間沒辦法等,斷層太久了!」
◎孩子心沒變 使命撐起一個家
每當歲末年終,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回臺受證,他們最常對上人說話是,「師公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孩子心沒變!」讓上人放心。
臺中這場青年歲末祝福,青年團隊互挺互助,感動許多資深志工。近一兩個月,陳奕心的媽媽住進加護病房,她必須照顧媽媽也要兼顧家裡的事業,家業事業兩頭忙,無暇常與夥伴們合體排練,她常對團隊說,「我怕耽誤了大家,空佔名額!」
團隊力勸,「媽媽生病是暫時的,說好大家一起籌備、一起合辦,我們都是團隊,大家會互相補位,請放心!」
籌辦一個活動不像單純的演繹排練,繁瑣細節考驗著團隊的耐力與堅持力。劉子甄說:「陳奕心給團隊許多動力,她家業與事業兩頭燒,但沒有退轉之心,做好自己的功課,願意一起來成就,我們更應心手相連,使命必達。」
1月8日,離演繹只剩四天,陳奕心的媽媽(慈濟委員黃月香),不敵病魔糾纏,六十三歲即畫下人生句點,讓團隊不勝唏噓,在活動前先至其靈前捻香,也告慰家屬,節哀順變。
臺中這場青年歲末祝福,青年團隊互挺互助,感動許多資深志工,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即能承襲靜思法脈,扛起這個家。


圖左 :小志工演繹《跪羊圖》,由洪瑋瑩(立)來指導。[攝影者:廖偉辰]
圖右 :青年企劃團隊一人要負責多曲目,陳奕心(黑衣)也協助〈序曲〉仙女的動作。[攝影者:曾富春]


圖左 :青年團隊邱淑琳、陳奕心、呂聿嵐(由右至左)示範領福慧紅包動線,以了解活動當天是否順暢。[攝影者:曾富春]
圖右 :鄭明峻(右)和黃弘欣(左)排練推宇宙大覺者上舞臺的步伐和節奏。[攝影者:曾富春]


圖左 :鄭明峻(前)除了是活動中工作人員,也上臺演繹。[攝影者:曾富春]
圖右 :資深司儀靜淇(李惠瑩,左)在黃重誠(中)和黃薰緣身邊,靜靜地聽他們主持,時而低聲耳語從旁提點。[攝影者:曾富春]


圖左 :青年社歲末祝福暨父母恩重難報經彩排,青年志工自己承擔「燈燈相傳」橋段。[攝影者:李威德]
圖右 :呂祉葳(左)和先生沈佳緯上臺演繹一對夫妻和〈報恩〉曲目。[攝影者:林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