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圍爐活動圓滿,志工虔誠恭敬地為照顧戶送上祝福禮,祝福歡喜過新年。[攝影者:施龍文]](/community/./images/community/7BDD4E50D32011EFBE0005E52B7E8F1B_0.jpg)
慈濟的冬令發放,始於1969年,五十多年來,慈濟人這項貼心的舉動,始終不曾中斷。位在臺中北屯、潭子區的慈濟志工,也在(2025年)1月11日這天,精心準備各種素食佳餚,辦理義剪、義診、寫春聯、音樂饗宴,以及設置各式各樣的攤位,整個心田聯絡處一早便宛若嘉年華會般,充滿熱鬧又溫馨的過年氣息。
◎貼心義剪站 包君滿意
義剪站,來了十位美(理)髮師共襄盛舉。短短的一百分鐘,就有三十位照顧戶,男女老幼,一起接受美髮師的巧手義剪;人人期待趁著今日,換個新造型,有個新氣象,迎接春節的到來。
志工關懷十多年的梁小姐,輕巧地操控電動輪椅,滑行到義剪區。她對招呼她的美髮師洪凡媗說:「幫我的頭髮修短,後頭要打薄。」洪凡媗持剪刀與梳子的一雙妙手,在梁小姐頭髮間來回穿梭,不一會兒,俏麗立體的髮型完美呈現,讓梁女士極為滿意。
梁小姐說,三十年前車禍受傷坐輪椅至今,剛開始的十多年不會照顧自己,進出醫院多次,最終學會不受褥瘡之苦,也打開心防尋求慈濟協助。每年只要慈濟有辦圍爐,她都一定來參加,感恩慈濟的濟助與志工的陪伴。
為梁小姐剪髮的洪凡媗,一年多前還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偶而幫家人修剪頭髮。為了精進手藝,她報名參加職訓班,結業後曾短暫就業,也與義診結上緣,因此參加多個義診團體,哪兒有需要,就往哪兒去。
「謝謝您!」是洪凡媗參加義剪時最愛聽到的話。她提到:「讓照顧戶清爽,變漂亮,有自信又開心,是我們最大的收穫。」受助者與助人者彼此尊重,互道感恩,在寒風吹拂中,捎來絲絲暖意。
◎挺過艱難時刻 受證志工翻轉人生
慈濟以慈善起家,慈濟志工所陪伴的照顧戶,遍及各個角落,許多人因為志工的關懷走出生命幽谷,尋得再次出發的動力。更有甚者,接續善的力量,翻轉手心成為慈濟志工,發揮力量服務人群,賴翠霞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2025年)七十八歲的賴翠霞,是一位堅韌而偉大的母親。身為單親媽媽的她,靠著勞力,含辛茹苦一手撫養四個孩子長大。
2020年元月,四十八歲未婚的長子因急症不幸成為植物人,在醫院裡度過三個月後,被安置在安養中心。高額的安養費用著實讓家庭陷入困境,經社工提報成為慈濟照顧戶,幫助她度過這段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
賴翠霞的妹妹賴翠屏是東勢區資深慈濟委員,因腦瘤手術昏迷而離世。姊妹情深,陪伴她的志工張淑宜於是鼓勵她,「妳也可以來接續妹妹的遺願,受證慈濟委員,跟我一起去做訪視。」
賴翠霞在2022年正式受證慈濟委員,她說:「做慈濟,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從事清潔工作十多年的她,原本每天早上四點起床,摸黑出門到兩家診所打掃後,再到其他單位工作。現在歲數大了,體力也差,難以再身兼數職,只保有在診所的清潔工作,其他時間則是盡量參與志工服務,「如果不是慈濟的幫助,我真的無法負擔兒子的醫藥費,我當然要出來盡一分力量。」
歷經人生諸多苦難,因為有慈濟人的陪伴,賴翠霞找到了生命的價值,也體會到了付出的快樂。這天(1/11),她站在臺上分享時,簡單說出「感恩上人」、「感恩師兄師姊的陪伴」,應該也是她內心最真誠的感受。
◎志工的關懷陪伴 受助者願助人
因為慈濟的濟助和志工陪伴,生命得見曙光的,還有王先生。
今年六十五歲的王先生,原本從事國際貿易,有個圓滿的家庭生活,女兒五歲時,家中迎來了一個兒子。然而兒子的到來,並未為這個家庭帶來歡欣的氣氛,反而因為重度腦性麻痺,照顧不易,妻子堅決離婚,留下他獨自撫養兩個孩子。
為了生活,他帶著兩個孩子遠赴中國大陸工作,希望藉由較高的收入,可以請人幫忙照顧孩子。命運之神持續考驗著他,十九歲的女兒因車禍不幸往生,錐心刺骨的喪女之痛,讓王先生無法繼續工作,於是帶著兒子回到臺灣租屋,父子二人相依為命。
回到臺灣後,他一蹶不振,患上了重度憂鬱症,沒辦法工作,加上要照顧重度殘障的孩子,只能打零工,慢慢地花光積蓄。經濟遇到瓶頸的他,申請政府的補助,無奈也是杯水車薪,於是向一慈善基金會請求援助,也無法持續,最終轉向慈濟請求支援。
「我本來就知道慈濟了,我聽人家說慈濟有在補助生活有困苦的人,就自己上網查,打電話到慈濟臺中分會。」四年前的一通電話,慈濟志工按響他家的門鈴,及時解決了他的經濟困頓,之後更是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去探望他,問問生活上有沒有什麼需要,就此讓他不再孤單面對生活的困境,憂鬱症也慢慢改善了。
「慈濟志工的到來,讓我覺得有人還關心我,覺得沒有被拋棄,要不然都是我一個人跟孩子在家裡。」王先生說,志工汪宗斌和太太(志工郭惠美)經常到家裡陪他聊天,為他打氣,給他最大的支持,甚至拿《慈濟月刊》給他看。「月刊裡面有上人的話語,還有一些慈濟的活動,我看了都覺得心裡蠻充實的,也對未來有憧憬,不會像以前一樣,每天像行屍走肉,過一天算一天。」
三十歲的孩子,常年臥床,王先生一早將他打理好,來到心田聯絡處。「這裡就像過年一樣,我一大早就來了,跟人家一起熱鬧熱鬧,這樣心情就很歡樂。」他微微地笑著繼續說:「慈濟沒有話說,每個人都像活菩薩一樣,不會看不起我們這些窮人,而且還很熱心地服務我們,我覺得很感動。來這邊,不會有那種被歧視的感覺。」
此刻的笑容,是王先生之前不曾有過的。他目前最大的心願就是照顧好孩子,讓他乾乾淨淨的,即使必須面對孩子的離去,他也期待孩子往生之前,不要受到太多的苦難。他更希望把自己的身體顧好,將來不用再照顧孩子時,能夠參加慈濟的活動,一起來助人。
心田聯絡處的講經堂,席開二十四桌(一百八十八人),紅色的圓桌上鋪著大紅桌布,加上紅色的椅子,顯得喜氣洋洋。在寒冬中,期待慈濟志工的付出與關懷,讓這些辛苦生活的人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也希望每一分小小的善意,在寒冬中化為一股股暖流,讓生活在暗角的他們,得以重新懷抱希望,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圖左 :臺中北屯、潭子區(第四聯區)慈濟志工,精心準備各種菜色佳餚,與照顧戶溫馨圍爐。[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為梁小姐(右)剪髮的洪凡媗(左)說:「讓照顧戶清爽,變漂亮,有自信又開心,是我們最大的收穫。」[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慈濟人醫會的醫師在心田聯絡處廣場的攤位上,貼心地為照顧戶提供健康諮詢。[攝影者:邱百豊]
圖右 :人人在司儀的帶領下點燃祈福燈,期待每個人都能發好願,且願願皆圓滿。[攝影者:邱百豊]


圖左 :心田聯絡處的講經堂,席開二十四桌(一百八十八人),紅色的圓桌上鋪著大紅桌布,加上紅色的椅子,顯得喜氣洋洋。[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義剪、義診、寫春聯、音樂饗宴,以及各式各樣的攤位,讓整個心田聯絡處宛若嘉年華會般,充滿熱鬧又溫馨的過年氣息。[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迦陵弦樂團的小朋友們,以手語表演〈聽我說謝謝你〉,活潑又可愛的模樣,增添現場熱鬧的氣氛。[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照顧戶賴翠霞,在2022年正式受證慈濟委員。她說,做慈濟,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她也感恩慈濟志工多年的陪伴,幫助她度過難關。[攝影者:施龍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