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孩子在觀看了「無國籍孩子」的記錄片後,把心中要表達的感受和祝福冩在卡上,以傳給在沙巴亞庇學習中心就學的一群無國籍孩子手中。[攝影者:蔡夢萍]](/community/./images/community/1149A5608EA211EFBCD8533BE583BAFF_0.jpg)
2022年1月,為加强弱勢家庭學生學習的落差,慈濟雪隆分會參照臺灣本會「愛伴學趣」計劃,依據在地情況作出調整,籌辦「愛。伴學(i-didik)」。這計劃爲雪隆分會迎來了一批弱勢家庭的孩子,在慈善和教育組的安排和策劃下,志工爲這群孩子提供一個星期兩天的線上補習,以提高學生在主科國文、英文以及數學(任選兩科)的掌握能力。
◎祝福卡的 字字鼓勵
2023年10月29日,藉着慈濟雪隆分會在甲洞靜思堂推展「防疫戰鬥營」的因緣,志工引領「愛。伴學(i-didik)」計劃的五十一位中學生以及七十五位小學生,分成四個組隊,以國文或中文為媒介語,在上、下午兩個場次提供非一般的防疫體驗和學習。
由慈濟雪隆分會、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臺灣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防疫戰鬥營」,在馬來西亞展出有關登革熱、流感、新冠肺炎的防疫常識。去年(2023年)得悉這個爲推廣科普而設的巡迴展會在大馬展出,教育組即把它列爲全年計劃之一,以讓在線上接受課輔的孩子,通過科展了解防疫常識。
「畢竟在學校,他們很少接觸這些東西,讓他們去體驗各種遊戲,寓教於樂的方式相信可以大大增加孩子們學習的樂趣和效果。」把人文課程也加入在學生觀覽的流程内,人文課協調志工李寶銀解釋。
「一個小時的人文課是一個月上一次的線上課程,既然孩子都來到了這裡,我們就特別安排一堂實體人文課,讓孩子在觀看了『無國籍孩子』的記錄片後,把心中要表達的感受和祝福冩在卡上,以傳給在沙巴亞庇學習中心就學的一群無國籍孩子手中。」李寶銀説明這一場是配合「大愛無國界」主題的實體人文課。後續活動將會是沙巴志工在收到祝福卡後,引導當地學習中心的孩子給予回饋。
「祝福卡一來一往的互動,可以讓無國籍的孩子,也感受到除了獲得慈濟在教育上的支援,他們的際遇也獲得西馬孩子的關注,並給予打氣和祝福。」 李寶銀補充說道。
◎最美好的 學習經驗
來自甲洞增江國中(SMK Jinjang, Kepong)的初中一學生葉正華(化名)看了「無國籍孩子」的紀錄片後,覺得自己比起那些孩子幸福很多。「影片中的男生在發燒,但為了家人的生活,還要繼續在垃圾堆裡找資源。他也沒有機會上學,看了真的很心痛。」葉正華祝福那位男生,可以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努力向上,就像自己也時常在逆境中祝福自己一樣。
就讀蒲種金鑾鎮第四區國中(SMK Seksyen 4, Bandar Kinrara)的何子雄(化名),神情認真的把整張祝福卡寫滿。除了勉勵「無國籍孩子」在困境中要保持樂觀、認真向學之外,也提醒對方不要忘了歇息。
「看了影片,覺得自己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應該更加努力讀書。」目前唸初中三的何子雄坦承,自己因為跟不上學校的功課而有壓力。兩年多的疫情,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也影響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落差。從「無國籍孩子」的命運中,何子雄發現自己面對的難題,比起前者的無奈困境,顯得更容易解決。
第三次來到靜思堂的喬安娜(化名)為陪伴其獨生子而來。人文課播映的「無國籍孩子」影片,讓這一位用著十三年的老爺車當司機,載送學生上學、賺取微薄生活費的單親媽媽,感嘆外面還有很多比她更辛苦的人。
「原來可以透過不同方式來幫助有需要的人,比如影片中的孩子沒有機會讀書、沒有學校,沙巴的慈濟,就為他們成立學習中心,讓他們有機會上學。」 接受慈濟的生活關懷,兒子又有機會在線上補習數學的喬安娜,期許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成爲助人者。
◎了解疫病的 科學之旅
在孟加拉拉國中(SMK Menjalara)就讀的仙蒂(化名) 在線上補習班認識了很多不同學校的新朋友。首次見到「愛。伴學(i-didik)」的同學,她表現得異常興奮。「無國籍孩子」的際遇,讓仙蒂感到非常的難過,也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她表示:「願意盡自己小小的力量,捐錢幫助這些處於劣勢的孩子。」
在防疫科展區,傳染病和防疫的常識,配合有趣的互動遊戲體驗,吸引了仙蒂的注意力,讓她目不轉睛。「防疫大擂臺」地板遊戲比賽最受她青睞。在回答問題的結果中,她確認自己今天對疫病感染的原因和防疫常識掌握了多少。「案發現場」的射擊遊戲,提醒她對室內、室外容易滋生蚊蟲的積水處,産生警覺,也知道如何更有效地清理和保持居家的衛生,以達到事半功倍的防蚊效果。
十一歲的安迪(化名)顯然對蚊子在水裡產卵和其生態有新的認知。「今天才知道雌蚊很危險,可以導致被叮咬者發燒。」通過有趣的多媒體科展,圖文學習到如何保護自己的常識。
「在外面玩樂,可能不小心沾了病菌,回家就必須用肥皂洗淨雙手或是洗澡。人群中,如果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自己可能不曉得。但如果有戴口罩,隨時用消毒液、勤洗手,就可以免於被感染。」安迪分享自己今天的收獲。
由志工接送到靜思堂的麥克(化名)和三位妹妹積極的投入遊戲區,挑戰結束的結果是塔然與妹妹絲華(化名)是這次最高分數排行榜的冠、亞軍得獎者。握著豐富的獎品如樂高玩具、禮品等等,哥妹倆很開心的表示:「透過遊戲認識疾病,又可以盡情的玩樂,是我們第一次最美好的學習經驗。」
在士毛月恩姑胡先國民中學(SMK Engku Husain, Semenyih)唸初中四的劉美麗(化名)是第三次出席靜思堂的活動。喜歡「愛。伴學」線上補習計劃、學習態度備受老師稱讚的劉美麗坦言,自己心裡頗排斥與人面對面的互動。
「報名參加科展的時候沒想那麼多,當日子一天一天的逼近時,心裡就有點糾結,一直在想著到底要不要過來。」在科展區體驗五花八門的多媒體互動遊戲,劉美麗靦腆的感覺一掃而空。她跟隨同學一站一站的停留,邊瀏覽看板邊專注的聽著導覽員的解說,讓她直呼需要時間來消化這麽多的知識。
「在學校,我們一直被提醒要戴口罩、勤洗手,但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的由來、種類和演變過程等等,知道的非常有限。」除了新冠疫病,劉美麗也讚歎科學和醫學的偉大貢獻,因為她今天才知道,曾導致全球每年超過兩百萬人死亡的天花病毒是唯一已被人類以疫苗戰勝,從八十年代開始絶跡於自然界的可怕傳染源。
「人類在防治登革熱病方面,利用一些昆蟲比如蝴蝶、果蠅身體裡的一種細菌——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來掌控雄、雌蚊,繁殖沒有傳播登革病毒能力後代的創舉,是我前所未聞的防治疫病資訊。」劉美麗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一場精彩的「防疫戰鬥營」科展。


圖左 :志工和同學的互動環節,氣氛輕鬆,孩子們在無壓力之下,表達自己的想法。[攝影者:蔡夢萍]
圖右 :在防疫科展區,傳染病和防疫的常識,配合有趣的互動遊戲體驗,吸引了仙蒂(化名.中)的注意力,讓她目不暇給。[攝影者:蔡夢萍]


圖左 :陪伴獨子來上人文課的喬安娜(化名) ,在觀看「無國籍孩子」的影片後,感嘆還有很多比自己更辛苦的人。[攝影者:蔡夢萍]
圖右 :「案發現場」的射擊遊戲,提醒學生對室外容易滋生蚊蟲的積水處,產生警覺,也知道如何更有效地清理和保持居家的衛生。[攝影者:饒瑞泙]


圖左 :在科展區體驗五花八門的多媒體互動遊戲,劉美麗(化名.左二)的靦腆感覺一掃而空,跟隨同學一站一站的停留。[攝影者:饒瑞泙]
圖右 :十一歲的安迪(化名.左)和同學專注認真的填寫祝福卡,要送給在學習中心的孩子。[攝影者:鄧亦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