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串聯三國愛心 敘利亞小娃兒開啟新「聲」命

E-mail 列印
如果孩子早產,有可能因發育不全,導致聽力受損,必須靠助聽器或植入人工電子耳,才有機會聽見世界的聲音。但這對逃難到約旦的敘利亞難民來說,這筆可觀的醫療費用,根本無力負擔。

現年一歲九個月的愛雅特.賈辛 (Ayat Adeeb Aljasem)是敘利亞難民幼童,七個月大就出生的她,是個雙耳極重度的聽損兒。無聲的世界直到2024年10月初,由「臺灣路竹醫療和平會」(Taiwan Root Medical Peace Corps)在難民營義診活動發現了她,愛的救援就此展開……

◎難民營 希望到底在哪裡

時間拉回2016年,愛雅特一家人住在敘利亞阿勒坡(Halab)七十公里外的一個鄉村,當年二十八歲的爸爸阿弟卜(Adeeb Aljasem)和二十一歲的媽媽曼娜(Manar Aljasem),年輕的兩夫妻經營家族麵包店,生活小康安定。可是2016年內戰,空襲摧毀他們的家,爸爸、媽媽帶著兩個孩子逃難。走了二天二夜,第三個女兒,就在約旦、敘利亞、伊拉克三國的邊界若克班(Rokban)出生。

2016年4月他們進入約旦,住在阿茲拉克難民營(Azraq Refugee Camp)中,不必付擔房租、水電,每個人每個月有食物券十五約幣(約合新臺幣七百零五元),艱難貧困的生活,爸爸有時候會到工地打零工,但因住在難民營一切行動都受限,只有一個星期的假單,很難找到穩定的工作。

夫妻倆又接連生了三個孩子,直到2023年愛雅特出生。所以小愛雅特有六個哥哥、姊姊,一家九口,食指浩繁,連吃飽都成問題。

屋漏偏逢連夜雨,愛雅特是早產兒,媽媽在懷孕七個月就生下她。產檢時,醫生說羊水快乾了,緊急剖腹產。她出生時只有九百公克,在保溫箱住了三十五天,從保溫箱離開時,有一千七百公克,當時所有的醫療費用都是由「聯合國難民署」支付。

回到家後爸媽也沒發現異狀。直到孩子一歲多,爸爸發現她連簡單的字彙都不會說。才帶著她到處求醫,醫生只告訴他們:「這孩子有說話的問題,可是沒有聽力專科醫生可以檢查。」這消息,讓原本就困難的家,更雪上加霜。

◎跨國情 用愛來彌補缺憾

幸好,2024年10月初,由臺灣路竹醫療和平會,在難民營的義診活動時發現了愛雅特。透過慈濟人醫會謝金龍醫師與路竹會李翔醫師,聯絡上約旦代表處楊心怡大使與慈濟約旦分會陳秋華執行長,進而找到她的家人,請他們帶孩子到安曼(Amman)做治療。

10月17日 爸媽帶著愛雅特在慈濟志工如思(Mohamed Khir Roz)及以工代賑的醫療志工阿詩瑪(Asmaa Akhras)陪伴下,來到安曼聽力中心(HearingTec Center),由慈濟認識已久的院長瑞米(Dr. Rami Nasrawi)醫師檢查。

「因為雙耳重度聽力障礙,即使幫她裝助聽器,也於事無補。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人工電子耳或稱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ation)手術。」經過一連串精密的檢測,院長說明結果,可是這項手術費用非常昂貴,需要一萬八千約幣(約合新臺幣八十一萬元),慈心的醫生主動減價到一萬六千約幣(約合新臺幣七十二萬元),但這天文數字,對夫妻倆來說根本籌不到。

院長強調:「我們不可以再拖延下去,如果一歲、兩歲接受治療,她可以過正常的生活,如果四歲才治療,我們要花更多力氣幫助她。」他細細解釋,先天性雙側重度以上聽力損失,左右耳都在負八十以下,所有的聲音對孩子來說,是悶悶的雷鳴。她的世界是一片寂靜,聽不見,就沒有辦法學說話,以後只能用手語溝通。

「我們幫她裝人工電子耳之後,有一個人工耳蝸,外面會有一個磁鐵吸附的助聽器,幫助她可以聽見聲音。」在院長描繪的未來,每個人都充滿了期待,但龐大的醫療費用……

10月30日,在陳秋華執行長及志工關懷相伴下,他們再度來到聽力中心,做了斷層掃描(CT Scan),確定愛雅特的耳骨是否鈣化,才能決定能不能進行人工電子耳手術。幸運的是,孩子是可以進行手術的。同時醫院也趕緊向澳洲訂購電子耳,但澳洲沒有訂成,一番波折又轉而向奧地利訂購。

與此同時,陳秋華在約旦當地,謝金龍醫師在「臺灣牙醫群組」同時發起募心募愛,獲得臺灣,美國,約旦善心人士熱烈響應。臺灣有一百一十六位捐款,約旦有一百二十九位,還有美國也有六位,愛紛沓而至。

10月31日,楊心怡大使代表臺灣路竹會捐贈五千美金(約合新臺幣十六萬元),幫助難民女童電子耳手術費用,而大使本人愛心也不落人後,到分會辦公室,個人捐贈五百美金(約合新臺幣一萬六千元),為了幫助愛雅特,每個人都願意盡一分心力。

◎醫療路 有愛相伴不孤單

11月12日,一早七點三十分,在忐忑、期待雜揉的心情下,爸媽帶著小愛雅特來到阿布達里醫院(Abdali Hospital),準備開刀植入人工電子耳。主刀醫師費拉斯(Dr. Firas Alzouabi),細細交代術後兩個星期要回診,從醫師自信的神情,還有一直陪伴在身旁的慈濟志工,夫妻倆鬆開了緊鎖的眉頭,放下懸著的心。

「以前做的檢查是簡單的,沒有那麼多詳細的檢驗。」到陌生環境,接受手術前的檢查,愛雅特用哭來表達恐懼,更何況她還聽不見。一旁的爸爸對志工如思說著心底的感激之情,檢查後,媽媽帶著她來到九樓麻醉室準備手術。

愛雅特躺在開刀房,不知人間事,開心滑著手機,聽不見聲音的她,看著螢幕上的卡通,沉浸其中。親切和藹的麻醉醫師像個魔術師吹起了氣球,她張大眼睛望著氣球。大家小心呵護著,令她全然沒感受到手術室的冰冷與害怕,在麻醉生效後,孩子迅速沉沉睡去,護理師在右耳下方畫了一個手術記號,愛雅特的生命從此有了新的扉頁。

經過兩個小時的等待,媽媽被安排到恢復室陪伴,再經過一個小時,頭上纏著繃帶的小愛雅特終於被媽媽抱出來。剛剛醒過來的她,張著大眼睛,緊緊抓住媽媽的頭巾,渾然不知剛剛發生了什麼事。回到病房後馬上撒嬌的投入爸爸的懷抱,大一歲的姊姊也開心地跟她玩起來,小娃兒在媽媽的懷裡終於有了笑容,看到她可以正常行動、表達,志工們總算鬆了一口氣。

下午四點,在陳秋華帶領下,志工們來到醫院門口與楊心怡大使會合,大家迫不及待來探望愛雅特。一行人來到病房,大使立馬送她一隻泰迪熊與阿拉伯甜點Bite。看著活潑可愛,樂開懷的孩子,每個人都笑了,溫馨之情瞬間漾開來。

「長期來講,影響她語言的學習,非常感謝慈濟,還有國內的一些其他的組織,有很多的師兄師姊,很多的善心人士,共同發起募捐,幫這位小朋友做手術。」楊大使娓娓道起這段跨國的援助之情,更感恩志工綿綿的醫療關懷路。

陳秋華執行長與志工漢娜(Sister Hana)也特地送上慈濟環保毛毯與愛心吊飾。執行長向家屬說明捐款來自十方,愛不分國籍。一旁的漢娜更感動地直說:「感恩大家、上人、善心人士,捐助善款讓她動手術。」看到孩子挺過難關,歡喜欣慰中,陳秋華還特地與臺灣謝金龍醫師現場連線,報平安,分享喜悅。

有眾人的愛,術後,孩子健康順利,也在隔天(13日)如期出院,志工一樣相伴在旁。

◎聽見愛 繽紛世界迎未來

11月18日,孩子手術後第一次回診,來到眼睛專科醫院(Eye Specialty Hospit al),一樣由手術醫生費拉斯解開繃帶,檢查傷口,一切都如預期恢復良好。

11月26日,愛雅特第一次啟動電子耳,電子耳聽力醫生羅珊娜(Dr. Rozana) 詳細教學「要如何照顧電子耳設備、充電與夜間保存在除濕盒中。」爸媽認真聽著,用心記下每個細節步驟。

愛雅特生平第一次聽到聲音,原本靜默的世界,突然出現聲音,而且她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有聲音進入她的腦袋。大人說的話,對她而言,全然不了解,她也不知道大家在叫「愛雅特(Ayat)」,就是她的名字。一個嶄新陌生的世界,她驚嚇大哭。

「她聽到聲音了!」聽力醫生看著她緊抱著媽媽大聲哭泣,很高興地宣布,此刻所有人都替孩子開心,感動盈滿每顆心。

「之後有六個星期,六階段,慢慢調高音量接受的敏感度 。」醫生細細叮囑。她即將開始適應有聲的世界,聽到爸媽的呼喚,開始學說話,往後的人生,可以正常與人溝通,不需依賴手語跟讀脣術,孩子的生命有了轉機。而這段集結眾人之力的醫療愛,將銘刻在每個人心中,伴著愛雅特平安健康長大!

圖左 :10月31日,楊心怡大使(右五)代表臺灣路竹會捐贈五千美金(約合新臺幣十六萬元),幫助難民女童電子耳手術費用。[攝影者:劉金玫]
圖右 :瑞米(Dr. Rami Nasrawi,左)院長強調:「我們不可以再拖延下去 如果一歲兩歲接受治療 她可以過正常的生活 如果四歲才治療 我們要花更多力氣幫助她。」[攝影者:阿絲瑪]

圖左 :親切和藹的麻醉醫師(左)像個魔術師吹起了氣球,愛雅特張大眼睛望著氣球,大家小心呵護著,令她全然沒感受到手術室的冰冷與害怕。[攝影者:林綠卿]
圖右 :手術後,頭上纏著繃帶的小愛雅特終於被媽媽抱出來。剛剛醒過來的她,張著大眼睛,緊緊抓住媽媽的頭巾,渾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回到病房,大一歲的姊姊(左)開心地跟愛雅特(右)玩起來,小娃兒在媽媽的懷裡終於有了笑容,看到她可以正常行動、表達,志工們總算鬆了一口氣。[攝影者:林綠卿]
圖右 :病房裡,楊心怡大使送她一隻泰迪熊與阿拉伯甜點Bite,看著活潑可愛,樂開懷的孩子,每個人都笑了,溫馨之情瞬間漾開來。[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結合眾人力量的醫療援助,愛將銘刻在每個人心中,伴著愛雅特平安健康長大![攝影者:林綠卿]
圖右 :11月26日,手術後第一次啟動電子耳,由電子耳聽力醫生羅珊娜(Dr. Rozana,右) 詳細教學「要如何照顧電子耳設備、充電與夜間保存在除濕盒中。」[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她聽到聲音了!」聽力醫生看著愛雅特緊抱著媽媽大哭,很高興地宣布,此刻所有人都替孩子開心,感動盈滿每顆心。[攝影者:林綠卿]